-
1 # 李老師79的
-
2 # 書畫殿堂
齊白石以一個下層工匠一步步打拼成為藝術大師,其頭腦與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齊白石在繪畫藝術上受陳師曾影響甚大,他同時吸取吳昌碩之長。他專長花鳥,筆酣墨飽,力健有鋒。但畫蟲則一絲不苟,極為精細。他還推崇徐渭、朱耷、石濤、金農。尤工蝦蟹、蟬、蝶、魚、鳥、水墨淋漓,洋溢著自然界生氣勃勃的氣息。山水構圖奇異不落舊蹊,極富創造精神,篆刻獨出手眼,書法卓然不群,蔚為大家。齊白石的畫,反對不切實際的空想,他經常注意花、鳥、蟲、魚的特點,揣摹它們的精神。他曾說:為萬蟲寫照,為百鳥張神,要自己畫出自己的面目。他的題句非常詼諧巧妙,他畫的兩隻小雞爭奪一條小蟲,題曰;“他日相呼”。一幅《棉花圖》題曰:“花開天下暖,花落天下寒”。《不倒翁圖》題“秋扇搖搖兩面白,官袍楚楚通身黑。”
白石老人是語言大師。他懂語言,書法用筆使得線條與宣紙之間有呼吸感,進進出出,深深淺淺,墨的濃淡乾溼佈局也是,大小疏密,聚散離合,很有節奏,點畫間很是自然圓融,活脫靈透,真是筆筆皆美。老爺子筆墨當然好,不得了,色彩也好,別人上色容易俗,可是白石老用色濃豔而不俗,關鍵在他的色墨關係處理的好,而且和造型統一起來了,齊畫之形誇張變異,變得主觀而有趣,色隨之明快,整體生髮出力量,可謂天趣橫生。拋開具體物象,抽象意味蘊含其中,有構成,卻也隨意,很是現代。他從傳統中走出,不守傳統樣式,在傳統這棵大樹上生出一個有現代感的新枝,實為最大的創造。
在中國畫歷史上,齊白石堪稱全才,詩書畫印四絕。畫,花鳥、蟲魚、山水、人物,無所不能,尤其以花鳥最佳。英國藝術理論家蘇立文曾驚歎中國花鳥畫的活氣。蘇立文說的是花鳥被畫活了,其實更隱秘的一點是書法用筆的靈活點畫令畫面生機無限。現代花鳥畫成就最大,達到巔峰,齊白石便是那峰尖。以花鳥比,齊白石的畫在精神性上不及清代的八大山人。與同時代人,比如與黃賓虹和林風眠比較,也不及後兩者來的深刻,可是八大山人、黃賓虹和林風眠都沒有齊白石知名度大,一個重要因素是齊白石最全面。
齊白石其人淳樸但是其心狡黠。常年在王闓運、樊增祥那些高層文人小圈子裡面混,卻故意體現自己粗簡的一面;在淪陷的北平,高調不和漢奸日本人合作,但是最終誰都沒有得罪;這種意識以及手段就很了不得。齊的藝術也是如此,明明會畫工筆,還會畫寫真,但就是執意把自己的畫風往八大山人以及吳昌碩那種純粹比拼筆法的那個路子上靠,示人以拙,讓人誤以為他的畫是那種不斤斤於繩墨的高階文人畫(這麼說可能偏頗,但是事實證明齊的畫風的數次變化都是他自己為了市場與受眾以及自己繪畫功底的特殊情況而選擇的策略)。其實齊的繪畫別看那麼大寫意,但是作品很多都是定好畫稿以後就按照畫稿重複創作的。也就是說,齊的畫並不稚拙清高,而是算計好了然後拿出來賣的。所以,對齊的評論也是件很複雜的事情。總的來說,齊是繼承了八大山人、金農、吳昌碩等過往的大寫意宗師的優點的一位傳統派畫家,但其對平面元素的敏感和對色彩的簡單使用以及有效剋制使得齊的繪畫在繼承傳統的同時又擁有足夠的現代性,尤其是寫意花卉和工筆草蟲結合在一起的作品,宛如拼貼,卻又完全符合中國式的審美,其造成的現代感至今也未曾消退。
-
3 # 今古探秘
本人知識有限,回答不一定到位,望諒解。
我認為齊白石先生的畫從整體上略有改變國畫特色。從佈局上看,傳統國畫講究詩、書、畫、印,每個環節要求都十分嚴格。一幅好的國畫作品,詩詞和書法、印章絕不是畫作的附庸,要講究和諧、呼應,形成完美統一的整體。而齊白石先生的短款,改變了其國畫的傳統佈局結構,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當然,這是齊白石先生的作品風格,形成這種風格的原因與其生存環境、性格特點等有密切聯絡。這種畫法及佈局特點也沒有什麼不好。我們沒有資格去批判與否定,就事論事而已。
要說他的作品把我們的國畫帶入歧途,那就言重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風格各異,藝術多元,這是藝術本應具有的屬性,假如所有國畫都畫風一致,千篇一律,那麼也稱不上國畫藝術了。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在經歷了時間甚至時代的洗禮之後,能沉澱下來的,就是藝術。
說得不一定準確,不當之處,望書畫界老師斧正。
-
4 # 笛蕩晚霞
在中國畫的百花園中,齊白石只不過是百花爭絕群芳裡一技獨秀的奇葩,何以談的上把國畫領入“歧途”的人。
齊白石,名純芝,字渭青,號蘭亭,後改名璜,字頻生,別號白石山人,一生多用齊白石行於世,漢族,公元1864年元月1日生於湖南省長沙市湘潭縣的一個農民家庭,私塾文化,崇仰國學,年少時幹過放牛、砍柴、拾糞、鋤草等農活,十九歲時於原配妻子陳春君開始走村串鄉做木匠雕花手藝討生活,併兼習繪畫,五十七歲時定居北京,此後,經徐悲鴻舉薦任北京國立畫院教授,後任中央美術學院名譽主席等職,曾獲得“世界和平”獎,一生作畫不輟,並在詩、書、畫、印等方面卓有成就,一生所留作品無數,主要有《墨蝦》、《牧牛圖》、《蛙聲十里出山泉》等多幅作品。
齊白石曾師承徐渭、石濤、朱耷、吳昌碩等國畫大師,特別在國畫大寫意方面,開創了“紅花墨葉一派”,他的畫筆墨雄渾滋潤,色彩濃豔明快、造型簡練生動,意境淳厚純樸,人文中透著鄉土,樸拙中透著純真的情感。
他在繪畫的藝術上,主張“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因此,他的筆法造型渾樸稚拙,圖型用工與寫的極端合成,構成了平中見奇的獨特的藝術風格。
在傳承與發展上,他告誡後人,“學我者生,似我者死”的科學的發展觀,要求後世繪畫的人在師承傳統中不斷髮展創新,不可格守成規,停滯不前。可見,齊白石為防止自己的繪畫風格誤將國畫帶入“歧途”,親自為後來者指明瞭國畫的發展道路。
就這樣一個被世界著名畫家畢家索敬佩和讚揚的“東方畫家”,於1957年9月16日下午6時40分在北京醫院與世長辭,9月21上午,安葬於北京西直門外魏公村湖南公墓,享年94歲。
回覆列表
小時候,老媽在榮寶齋給我買的白石老人的畫集,6塊8毛[愉快]!經久不衰。。。。偶像啊(附圖四張)
齊白石的作品筆筆相生,筆筆造型,筆筆氣韻流蕩。他畫紙每一筆,不是單純為了筆墨趣味,不是徒有其表的抽象符號,而是既有凝重流暢的書法美,又構成了該物的形神特徵。他畫的柴耙、釣竿、燈臺、荷柄、藤蔓、蝦鬚、蟹爪等,無不如此。他的許多作品筆墨酣暢,簡而意足。
農家子弟和雕花木匠出身的齊白石,經過長期刻苦的磨練,於繪畫、治印、書法、詩詞諸方面都具備了很高的修養,然而他卻能結合文人畫的筆墨功底與民間美術的情趣,開創了文人畫轉向大眾化的新局面,造就了鄉土氣息非常濃郁、充滿無限生機的藝術風格。民間藝術的創作題材廣泛,與生活息息相關,給了齊白石啟發。所以齊白石繪畫的創作題材並非山水之問的高士情懷,所表達的恰恰是與勞動生活息息相關的蝦米魚蟲等,從而繼承了民間美術題材的廣泛性。
說齊白石把中國畫帶入歧途那真是無稽之談,相反,他在繪畫探索的過程中對民間藝術進行吸收與融合,將民間藝術的裝飾性與色彩植入到文人畫中,開闢了一條新徑,豐富發展了中國畫藝術的形式與內涵。齊白石對色彩的運用使得他開創了“紅花墨葉”法,這是之前任何一位文人畫家所不敢想也不敢做的。
他的作品雅俗共賞,具有時代感,海內外人士喜愛其作品的程度至今仍然有增無減。
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