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如是史社

    嘉靖皇帝時代是進入了盛世的,他整頓朝綱,嚴苛馭下,寬待百姓,抵抗倭寇,振興朝綱,史稱“嘉靖中興”。只是他這輩子的後二十年避居西苑,篤信方術道士,雖牢牢把持朝政,但重用嚴嵩二十年為禍,明朝才有法紀廢弛。後來罷黜嚴嵩,明朝又恢復了新政。嘉靖的皇位得自“兄終弟及”。楊廷和為首的內閣以少帝年幼,隱隱以“扶主上位”之功傲慢。嘉靖帝以長達四年的“大禮議”事件,為自己爹媽爭取到了帝統綜系。楊廷和也因此致仕。

    這一招讓嘉靖帝嚐到了甜頭,於是,他就用士大夫的黨爭來掌握內閣。楊廷和、張璁、楊一清、夏言、嚴嵩、徐階、高拱、張居正,每一個都是能幹之人,但每一個也都是黨爭的犧牲品。 楊繼盛、沈煉被嚴嵩害死,國防幸有朱紈、張經、戚繼光、俞大猷等人忠君孝力。

    嘉靖重用嚴嵩二十年,為禍甚深,不得不提。嘉靖這人有個很古怪的脾氣,就是“有事我不說決定,出了事不是我的錯”。而嚴嵩既能琢磨他心意,又是他二十四K純金背鍋俠,還能給皇帝“私庫”里弄錢,供嘉靖修仙的大開銷。

    朋黨之爭和一個嚴嵩,把大好的“嘉靖中興”弄的烏煙瘴氣,民怨沸騰。嚴嵩最後一次做了嘉靖的背鍋俠,被嘉靖罷免。嘉靖起用徐階為內閣首輔,國家才再次走上了正軌。但因為他篤信術士,長期服用有砒霜,水銀,雄黃,硃砂的丹藥,六十而卒。

    跟嘉靖天上掉下的皇位不同,文帝是跟著劉邦有過征戰,經歷過呂后亂政的一位皇帝,知道打天下不易,坐天下更難,所以以德治天下,待人寬容。嘉靖的智商很高,是個很有作為的鐵腕皇帝。個性易怒,喜歡玩大臣們於股掌之上。

    後世一直不解嘉靖為何性情大變,二十年不理朝政,篤信術士。直到近年挖掘皇陵,研究他遺體才發現,他有非常嚴重的痛風,也不禁心生憐憫。

  • 2 # 傅斯鴻

    謝邀。明世宗嘉靖皇帝本為興獻王之子,是明憲宗成化皇帝的孫子。由於他堂哥明武宗正德皇帝把自己作死在豹房的時候,沒有兒子繼承皇位,於是內閣首輔楊廷和與張太后合議立興王朱厚熜為帝。楊廷和打得如意算盤是一個死了爹的藩王,十幾歲的孩子還是比較好控制的,這也很像當年周勃立漢文帝,認為代王劉恆比較仁弱。

    可惜楊廷和打錯了算盤,朱厚熜那可是及其聰明的人,一旦登基立即就要掌握朝中大權。這一點來說,嘉靖皇帝比漢文帝要著急得多。於是,一個大議禮事件,嘉靖皇帝藉助身邊太監的力量減除了楊氏父子以及不聽話的官員,開始扶植自己的勢力。楊一清,夏言,嚴嵩,徐階之流紛紛入閣。呂芳,黃錦,陳宏等等太監也把持了司禮監。嘉靖皇帝實際上是編織了一張無形的權力之網,看著他手下的這些人在這張網裡你爭我奪。

    在嘉靖皇帝的前期他也確實整頓吏治,整飭朝綱,加強對蒙古以及海防等軍事力量,也有胡宗憲,戚繼光,俞大猷等一批得力的軍事人才幫助他平定了明朝中期的倭寇之亂,實現了所謂的“嘉靖中興”。然而明朝的問題並不是皇帝多麼勤政就能解決的,有時皇帝越勤政事情越沒法推動,原因就在於明朝從朱元璋與朱棣制定政策時,就已經埋下了制度性的問題。

    而這與漢文帝的時期是截然不同的。因為漢文帝本身就是漢朝政策的制定者,以黃老之道,無為而治天下就是從漢文帝這裡開始的。之前的漢朝並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而之後的漢朝又被漢武帝的壟斷大政府所裹挾,所以,漢文帝能將漢朝帶入“文景之治”的盛世。而嘉靖皇帝沒有這麼好的機會。

    儘管他創造了所謂的“嘉靖中興”,其實政策性的問題一大堆。嘉靖一登基就罷了市舶司,重定海禁政策。這導致的結果就是此後的白銀一船船流入明朝時,朝廷連一杯羹也分不到。而嘉靖自己編織的權力之網,讓朝廷裡面的黨爭愈演愈烈,夏黨,嚴黨,徐黨乃至閹黨,每一次的權力鬥爭導致的都是一次官場大清洗,這也導致了嘉靖時期嚴嵩等人的專權與腐敗。

    更為搞笑的是嘉靖皇帝本人在執政的後二十年裡篤通道教,長期以宮女的經血煉製仙丹,導致宮女們甚至想謀殺皇帝。並且嘉靖皇帝自己身兼大明朝的戶部尚書,朝廷的所有銀子,賬目都要一一過問,因為他光每年煉丹的碳錢就要花200萬兩銀子,如果他不把財權抓住,外官是絕對不會從太倉給他這麼多錢入內庫的。

    從這些方面就可以看出,嘉靖皇帝即便有漢文帝的能力,卻沒有漢文帝的明智。整個明朝中後期的政治甚至是在不斷重複著嘉靖一手製造的黨爭,並最終毀掉了大明王朝。

  • 3 # 譚子理

    嘉靖朝的能人武將不少,但這不是國家富強的必要條件。

    首先,嘉靖朝的問題和情況和漢文帝時期是完全不同的,漢文帝時期處於王朝初期,國家各種社會問題還不是很嚴重,而嘉靖以經處於王朝的中後期了,湧現出了各種社會問題,問題最大的莫過於來自北方和沿海的民族茅盾問題了,還有非常嚴重的貪汙和土地兼併問題,造成了非常嚴重的階級茅盾,而漢文帝時期這一切都不是那麼的嚴重。

  • 4 # 童嘔霸

    這個沒有可比性。因為他們處在王朝的不同時期。

    中國的封建王朝更替基本上就是兩三百年一次,每個王朝的基本趨勢都是高開低走的。往往在一個王朝的初期是比較容易出現盛世的。大一統的王朝,只要二代皇帝不可勁兒往溝裡帶,基本都會出現盛世,比如漢,唐,宋,明,清初期都有盛世。但是越到後來,出現盛世的機率越小,倒是狗屁倒灶的事情越來越多從而走向衰亡。

    漢文帝和嘉靖帝正是處於兩個大一統王朝的兩個不同時期。

    那麼王朝的初期和中後期有什麼不同呢?為什麼初期容易後期難呢?

    其實原因很多,比如說皇帝,開國皇帝和二代皇帝基本上都是能力很強的。比如說吏治,開國相對吏治清明。比如說軍事,經過戰爭的軍隊和和平已久的軍隊戰鬥力天差地別。

    但是最最重要的一點,也是最核心的原因,就是土地兼併。

    漢文帝時期,蕭規曹隨的故事大家應該都聽過,講究無為而治。就是我們別瞎折騰,讓老百姓好好生產就行了。因為王朝初期土地多人少,經過戰亂,土地大多荒廢,基本上耕者有其田,大家好好種田就行了,國家收少量稅收,經濟自然而然的就飛速發展。老百姓生活好了,稅收增加了政府有錢了,自然軍隊也壯大了,一片繁榮強盛的景象,稱之為文景之治。可是後來一樣也慢慢走下坡路,因為土地慢慢集中在世家大族和王族等特權階級手中。

    那我們看嘉靖帝,到了明朝中晚期,土地兼併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一方面透過科舉考試出來的文人是不用交稅的,所以很多人把土地獻給他們以躲避賦稅,而越到後來文人越多,不用繳稅的土地也越多。第二個皇族是需要土地供養的,皇族越來越多,需要的土地也越多。這樣國家能徵稅的土地越來越少,財政開始吃緊,那怎麼辦?加賦稅唄,所以農業稅越來越重,老百姓交不起稅紛紛賣田給特權階級,特權階級又不用繳稅,田越來越多。這是一個惡性迴圈,所以國家財政越來越差。剛好明朝後面的幾個皇帝比如嘉靖又是個特別能花錢的主。所以雖然嘉靖能力很強,手下也一幫能臣,但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一般王朝到了這個階段,就基本沒救了。唯一的辦法是改革,而且是土地改革。可惜中國歷史上沒有一個人能改革成功的,除了當時還是一個蠻荒小國的秦國的商鞅。張居正搞改革還只是表面上的改革,就已經下場很慘了。

  • 5 # 要老婆的老許

    說得簡單點吧 嘉靖修得是仙20年沒上朝 能在嘉靖手下幹活的基本上都是人精中的人精了 但嘉靖能把他們管的服服貼貼的可見嘉靖也很聰明 但是人都對死有恐懼 何況皇帝?死了什麼都沒了 嘉靖傭有天下 自然怕失去 這就有了嘉靖二十年不上朝的事情 沒上朝但對朝廷 權力還是握緊在手中 沒進入盛世也沒辦法 倭寇什麼了 少數民族入侵了 二十年沒上班打卡 沒有改朝換代 算是很牛逼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花椒雞蛋醬油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