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局外人1980
-
2 # 遇見0086
官窯和哥窯當然不是一家,區分官窯和哥窯,要抓住幾個主要的區別點。官窯的器形多數是由青銅器發展來的,哥窯不是,單從釉上也可看出,但哥官窯兩窯的瓷器都出現紫口、鐵足,也都開片,都是灰胎,這是共性,但有幾個重要的不同點:
口:官窯薄、口釉淌、豎向水漬,口上揚;哥窯口厚、釉厚有橫向水漬。釉:官釉亮;哥釉有出汗相,官沒有汗相。開片:官豎線長、橫線短、線方向不定,橫線根粗稍細;哥豎線長、橫線短、豎線多左旋。
胎:官薄,但堅重;哥厚,沒有官堅密重。不足請指正,喜歡請關注!
-
3 # 古瓷情緣
兩個本身就是一個窯口,無非是生產的兩種不同型別的瓷器罷了,而且在杭州,官窯和哥窯,用本地方言,發音很接近,以至於後來以訛傳訛的傳開了,所以從本質上講兩者就是一個窯口的東西了,本人收藏了大量南宋官窯和哥窯瓷器,都是97年杭州利群菸廠所出所得,喜歡可以私信交流
-
4 # 行走盧氏
南宋官窯瓷器和哥窯瓷器雖然窯址相近,器型和外觀都有所類似,但是仔細看看,還是存在很大區別的!
南宋官窯瓷器,一般都是胎薄,釉潤,聲音清脆,窯溫高,手感比較輕,大器小開片,小器大開片,紋理呈冰裂紋。
南宋哥窯瓷器,基本都是厚胎,釉質略微粗糙,聲音沉悶,窯溫比較低,手感比較重,開片呈魚子紋。
圖一的碗,圖二的瓶,圖三的洗都是官窯,器型端正,釉色鋥亮如新,無論從胎質和釉色來看,明顯是官窯特徵。
圖四、圖六的瓶,無論是從胎質和釉色上來看,都是比較粗放,明顯的哥窯瓷器。
對於初入南宋瓷器的同仁來說,首先多從瓷片上入手研究,慢慢的就會提高鑑別真假的能力,切忌剛入手就直奔官窯和精美絕倫的哥窯瓷器,沒有十足把握,儘量別買。
-
5 # 景德珏窯文玩陶瓷
官窯哥窯是有細節上的區別的,哥窯看起來有點出汗的那種感覺,哥窯的器口比官窯要厚重。官窯看起來有點上揚而哥窯不是這樣。官哥區分型和釉,也看器口和厚重。紫口鐵足官哥有,官窯口薄釉豎用。器型古樸口上揚,胎薄是官確豎重。哥窯出汗線左旋,胎體不薄確厚重。器口釉凸有水澤,官窯釉亮哥出汗。官哥區別要慎重。
-
6 # 空谷mm
葉寘《坦齋筆橫》記載:
本朝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燒造青窯器,故河北唐,鄧,耀州悉有之,汝為魁。江南則數處州龍泉縣窯,質頗厚。政和年間,京師自置窯燒造,名曰官窯。中興渡江,有邵成章提舉後苑,號邵局,襲故宗遺制置窯於修內司,造青瓷,名內窯。澄泥為範,極其精緻,釉色瑩徹,天下為珍。後郊壇下別立新窯,比舊窯大不牟矣…。
上世紀二十年代,日本人率先發現杭州烏龜山遺址,將其命名郊壇下新官窯。中國專家獲悉後,便把另一座窯址稱為修內司官窯,九十年代發現老虎洞遺址,居然發掘一件‘修內司官窯置’銘文蕩箍,讓人唏噓不已。
內窯之名,源於後苑隸屬內侍省轄制,內官充任。修內司是窯址所在,沒有隸屬關係。
中興渡江,是指建炎三年二月,金人奔襲揚州,帝披甲馳幸鎮江府。隨後金人破揚州,焚揚州,去揚州,呂頤浩遣將陳彥渡江襲金餘兵,復揚州。見《高宗本紀》
揚州是臨安之外,唯一有過築壇祭祀的行在所,建炎元年升帥府,二年高宗駐蹕。
《宋史地理志》記載:建炎二年,高宗至揚州,築壇於州南門內,江都縣之東南。
《高宗本紀》記載:建炎二年冬至,祀昊天上帝於園丘,以太祖配,大赦。
如圖,1971年浙江臨海出土一枚南宋官印,印文九疊篆書‘建炎後苑造作之印’,背款‘少府監鑄’,現藏浙江省博物館。根據《宋史.興服志》記載:南渡後,有司印記多亡失,尚方重鑄給之,冠以年號以別新舊。說明邵成章提舉後苑建燒內窯,始於建炎年間。
.
.
《宋史邵成章傳》記載:少為內侍,博通經文,性特忠直。帝入青城,命成章衛皇太子赴宣德門承製行事。康王將即位,元祐太后遣成章奉乘興,服御至南京,寵幸揚州。
建炎二年,邵成章直諫宰相誤國惹怒高宗,送吉州編管。久之,帝思成章忠直,詔赴行在,卻又聽信讒言使其暫居洪州。
《三朝北盟彙編》記載:金人破洪州,訪求得之,謂之曰:‘知公忠正,能事吾主,則富貴長享矣’。成章堅不從,屢逼,欲殺之,監守兩月,復之曰:‘忠臣難得,吾不忍殺’。復遺之金帛,俄以病卒。
即:建炎三年十二月,金人屠洪州,由於邵成章忠誠不忍殺害,不久後因病而亡。
舊窯極其精緻,天下為珍,為何還要別立新窯呢?別立新窯,為何又比舊窯差許多呢?
邵成章病逝,就是別立新窯根本原因,也是新窯大不如舊窯主要因素。正因如此,紹興二年閏月,高宗下旨罷後苑工作,內窯燒造戛然而止,終成千古絕唱。見《高宗本紀》
從建炎四年年初提舉後苑,至紹興二年五月罷後苑工作,內窯只有兩年五個月曆史。
宋代名窯中,定窯和汝窯燒造進御,官窯是徽宗御窯,內窯由官窯衍生,唯有哥窯屬性不明,為何與之相提並論,奉為名窯呢?
官、哥都有金絲鐵線表象特徵,說明二窯採用相同的製作工藝。由於這種工藝乃天子創意,智慧財產權必然受到朝廷保護,南渡後僅見邵成章襲故宗遺制建燒內窯就是證明。因此,哥窯藝人必然出自官窯團隊,哥窯燒造只有在兩宋過渡非常時期才能成行。
靖康元年金人侵宋,官窯藝人各自逃散,處州章氏來到鎮東二十里外地名湘湖,置窯燒造即為哥窯,以粉青、米黃、金絲鐵線見長。雍正年間,唐英在其窯址覓得瓦礫碎片,因仿其色澤款式。見《陶成紀事碑》
紹興十一年宋金和議,此前江西一帶戰事頻發,往往金兵至官軍退,金兵退官軍又至,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隨處只聞哀嚎曠野,撕心裂肺。在此背景下,哥窯幾年燒造不為人知,直到南宋發展逐漸穩定最終被人發現,作為天子創意傳世之作,位列名窯。
-
7 # 使用者9724385898一士戌
南宋官窯和哥窯肯定不是一家,南宋官窯以青瓷為主,胎質很細膩。窯址在杭州發現,胎較薄,呈灰.褐.黑三色,施釉較厚,粉青色為最佳,釉面開片佈滿全身,口和底為“紫口鐵足”哥窯也以燒青瓷為主,窯址應在浙江龍泉一帶,其釉色為青,間有淡紫色或鮮黃米色,也有“紫口鐵足”特點,尤以碎絞而著名於世,有很多疏密開片的稱“百圾碎”。也有“魚子紋″的,無紋為上品。
-
8 # Ultron2000
90年代人們對老虎洞窯址進行了考古發掘,最終發現最上層為元代地層,在其下發現了南宋地層。所以一般認為南官與哥窯本是一處窯址,只不過在南宋滅亡後,民間有人出資承包了原來窯址(很可能為龍泉章姓),改為民窯,是為哥窯。至於不同點,南官釉色一般來說有三種:粉青、淡白、油灰,色取粉青為上。哥窯釉色一般為月白、灰。其次,南官胎土淘洗非常精細,而哥窯胎土不如南官精細。而且兩者釉料配方也不一樣。
回覆列表
南宋官窯瓷器是在南宋時期由官窯製造的瓷器,主要是用來進貢到皇宮的,南宋官窯瓷器是一個人身份的象徵。在當時如果家中有官窯瓷器的話,說明這個家裡一定是有位高權重的人。南宋官窯瓷器由於是專供給皇宮使用的瓷器,所以目前現存的瓷器數量較少,是獨具收藏價值的古董。
南宋官窯瓷器真品特點是一般真品的胎口是紫口鐵足,對於官窯的鑑定一定要看清楚兩者是不是滿足紫口鐵足。
宋代傳世哥窯瓷器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其琢器造型多以仿青銅器為本,古拙、質樸、渾厚。胎質堅緻,可分為灰、油灰、黑、赭諸色。其中胎質粗松者叩之聲音沙啞,胎呈土黃色,似欠火力。釉質凝厚如同堆脂,色澤有粉青、灰青、油灰、月白、灰黃、深淺米黃等多種,釉面均開有不同角度的冰裂狀紋片,色淺黃者如金絲,色黑者宛若鐵線,兩者相互交錯如織,故名「金絲鐵線」。
哥窯瓷器的特點為:
1、釉色以青為主,但濃淡不一,也有黃色、淡紫色的哥窯瓷器;
2、釉面上有許多淺白的細小裂紋,紋路交錯;
3、哥窯瓷器紫口鐵足,黑胎厚釉。(前二個官窯,後二個哥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