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鍾勇180607335

    十個孩子九個麿同,磨蹭是孩子最常見的行為,一般是早上起床磨蹭、吃飯磨蹭、寫作業磨蹭、晚上睡覺磨蹭,我們把這四個容易出現磨蹭的時間段稱為一日雷區。早上起床,一叫他不動,二叫他不動,三叫他剛穿上一隻袖子;吃飯時磨蹭,叫半天才慢騰騰地踱到飯桌邊,這個不愛吃,那個不想吃,要不然就是太燙了、太涼了、太硬了、太爛了等,挑三揀四地不滿意、找茬;寫作業時更磨蹭,一會兒餓了要吃東西,然後就是一趟趟地小便、喝水、鉛筆粗了、橡皮找不到了等,就是不寫作業;晚上該睡覺時也有很多事,花樣翻新,就是不上床。

    家長通常是提醒他,催促他,不停地嘮叨,然後就怒了,開始吼叫、懲罰、警告,親子間戰爭爆發也是常有的事。要知道,6-12歲的孩子,家長說得越多,孩子聽得越少。家長明明知道這些方法都無效,卻一再地運用,其實都是在浪費時間,因為你根本不瞭解孩子為什麼磨蹭。一般來說,磨蹭可以分為以下七大類。

    第一個型別就是吸引注意型。如果有個孩子學習特別好,每天都認真完成作業,父母也很忙,認為孩子沒什麼事,就各自忙著自己的事情,彼此相安無事,很少有共度時光。可是有一天,孩子偶然間玩橡皮,爸爸就過來說“別玩了,快做作業”然後就發現他一玩橡皮、鉛筆,爸爸或者媽媽就會過來制止他,這個時候孩子就會誤認為“好好學習被忽視,玩橡皮會受到關注”,因此更多地表現出類似的行為,父母也就不得不更多地“關注”他了。根據行為目的觀點,孩子最喜歡的是被鼓勵和肯定,其實是被批評和責罰,他最不喜歡的是被忽視。他表現良好是地,你一方面認為是應該的,另一方面認為不應該打擾他“專注地寫作業,客觀上就是忽視他,這是孩子最不喜歡的。當他無法得到家長的鼓勵和和肯定時,退而求其次,用不好的的行為被提醒、催促,甚至被批評和責罵,至少孩子得到了家長的的精力和時間,即孩子的行為目的達到了,隨著這些行為的多次重複,成為吸引注意的磨蹭。對於這型別的孩子, 我們給家長的建議就是,當孩子有好的行為時就一定要鼓勵和肯定他,當孩子有不好的行為時暫時忽視他、不理他。要注意:鼓勵孩子時一定要具體,說細節才有效。

    第二個型別是家長期望過高型。夏令營有個孩子,畫畫特別好,曾經獲得國家級比賽的一等獎,可是他總是覺得自己畫得不好,把畫藏起來,不敢給大家看他的畫。後來我們和家長溝通發現,家長對孩子的要求特別高,如孩子考試得了95分,家長就會指出那個5分是怎麼丟的,多數都是粗心造成的,家長就會說孩子不認真、不細心等,畢竟得到100分的機會比較少,孩子多數時候都是被批評、指責的,孩子就會誤認為自己不夠好,家長不喜歡我,家長只喜歡100分。久而久之,就造成孩子總是被籠罩在挫敗感中無法自拔,自我評價極低,不自信,不相信自己能成功。對於這樣的家長,我們建議你把目標分解為小目標,加入時間因素,給孩子一個進步的空間,讓孩子更多地體驗到努力後的成功——成就感是孩子進步的動力。

    第三個型別就是父母包辦型。父母什麼都替孩子做了,替他穿衣服、餵飯,整理書包、衣物等。夏令營中的很多孩子不會剝雞皮皮,他們說只見過白色雞蛋(沒皮的);還有很多孩子不會吃完整的水果,不會剝橘子皮,因為在家裡都是父母把水果削成小塊給他們吃的;教室裡有的孩子上一門課,拿出一堆書和本子,到了下午,書包又空了,滿桌子、滿地都是他的書本、鉛筆、尺子、橡皮更是經常不翼而飛,校服、水杯也是常常消失。不會繫鞋帶,不會係扣子的孩子更是大有人在……這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應該在幼兒園階段得到訓練,而家長都替代了,無形中剝奪了孩子學習的機會,生活能力沒有得到提升和鍛鍊,到了上學階段,也就沒有辦法遷移至學習能力,而學習——聽講、寫作業,考試等是家長無法替代的,表現出生活、學習都磨蹭的現象。對於這樣的家長,趕緊從生活買些開始,要給孩子自己鍛鍊的機會,讓他多去嘗試,相信孩子自己能做好,生活能力的提高有助於學習能力提高。

    第四個型別就是雜亂型。作業太多,所有作業做完之後就要睡覺了,孩子感到無望,因為寫作業快意味著更多的作業,有些孩子甚至到12點都寫不完作業。如果判斷孩子的作業是不是太多了?週一到週五每天孩子應該有一個小時、週六日有一天的自主時間(見下面的解釋)。如果違反了這個規律,孩子就會消極抵抗,表現出花樣翻新的磨蹭,除了以上的表現以外,還會發呆、發愣,暫時變成木頭人,就像電腦宕機一樣(見下面的“新舊腦說”)。

    第五個型別就是慢半拍型。有的人天生就是反應比較慢,這和他的神經過程有關。巴甫洛夫根據神經過程的強度、平衡性、靈活性不同,確定了四種高階神經活動型別,分別是興奮型、活潑型、安靜型、抑制型,這和希波克拉底的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抑鬱質等氣質型別相對應。前兩種型別的人反應比較快,後兩種型別的人都屬於反應緩慢型,對於這種天生慢半拍的孩子,家長一方面要有適當的期待,另一方面要訓練他的反應速度,以加強孩子的競爭意識。

    第六個型別是缺乏時間觀念型。這類孩子沒有時間意識,沒有緊迫感,放學回家先玩了再說,等到父母催促了才慢騰騰地寫作業,一邊寫一邊玩,認為時間有的是而不著急,反正有人著急,會催著他完成作業的。就像木偶一樣,推一下動一下,不推不動。到了學校,由於沒有父母的催促,他們也是邊玩邊學,常常不能按時完成學校作業,回家後還要補作業,增加了家庭作業的負擔,而且養成聽課效率低的習慣,隨著進入高年級,孩子的成績大幅度降低。對於這類孩子,需要訓練他們學會自我管理時間,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計劃中的任務,持之以恆,提高自制力。

    第七個型別是注意力分散型。這類孩子容易被周圍的事件干擾而分神。例如,有的孩子聽課時,聽見小鳥叫聲他就走神了;正在寫作業是聽見門鈴聲,他就跑過去開門了;上課時看見同學的文具掉在地上,他衝過去幫忙撿起來;家長在客廳聊天,他也能搭茬。有個三年級的小女孩得考試得了84分。這些錯題讓她再作一遍,她都會,問她為什麼考試時錯了?她說自己考試時東張西望,看著都是批改作業很好玩,就一邊做題一邊看著老師,結果就錯了。這種現象在一、二年級比較多見,他們的目標感不強,注意力隨興轉移,需要家長幫助他設定小目標,明確讓他做什麼,最開始以10分鐘為單位,然後延長到15分鐘,依此類推,直至40-50分鐘。這個過程也是提高孩子自制力的過程,需要要他的大腦中培養一個小警察,每當他注意力分散時,這個小警察都會提醒他“快回來,你還有事情要做呢。”

    瞭解孩子磨蹭的原因以後,就能夠合情合理地分類,不僅分清父母和孩子的責任,而且分清先天和後天的影響因素:對於先天的部分要勇敢地接納,對於後天的部分要合理地規劃和改善,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 2 # 煙雨樓

    個人見解,答的不好請原諒。

    磨蹭其實是孩子的習慣問題。如果硬要分型別的話,我認為可以從生活和學習兩個角度出發。

    生活,磨蹭即意味著沒有良好的自律性,這一點很大一部分歸咎於父母,父母沒有為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的榜樣,或者是父母對孩子過於溺愛,沒有正確的方法去引導孩子。

    措施:父母要以身作則加強對孩子的形象塑造,其次對於生活中的小事要注意細節引導,改變孩子不正確的生活習慣。

    學習,磨蹭就意味著沒有執行力。其實生活上如果習慣不好也會影響到學習上。

    措施:多鼓勵孩子,讓孩子在學習上找到成就感,這樣有動力驅使,孩子的執行力就會高一些。

    習慣成自然,要改變很難,這個需要家長和老師共同努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RNG即將迎來季後賽首戰,Uzi狀態如何,他能創造奇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