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與君共談天下奇聞異事

    我們在上學的時候,都學過一個成語,那就是三顧茅廬,劉備求賢若渴,曾三次拜訪諸葛孔明,與他一起探討天下大勢,最後諸葛亮受其感動,決定出山輔佐劉備,願助他一臂之力,匡扶漢室江山。諸葛亮是中國家喻戶曉的人物,他是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但是他的政治才能高於軍事才能,而他的軍事才能又高於領兵才能,在歷史上,對於諸葛亮的評價還是比較高的,那麼孔明到底是窮兵黷武還是名相?

    我們都學過一篇文章,就是出師表,是表達諸葛亮要報答先帝劉備的知遇之恩,完成他光復漢室的心願,以及出師北伐的決心,和對後主劉禪的一片忠心,這一點說明他是為蜀國著想,想叫蜀國發展壯大,在治理國家的時候,充分的發揮了自己的才能,使蜀國能夠得到發展和壯大,出現三分天下的局面,而不是被魏國而吞併,這足以說明他是非常傑出的政治家,稱的上是名相。

    我們都知道諸葛亮北伐,導致蜀國國力透支,人民生活痛苦不堪,導致國力下降,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加速了其滅亡。但是北伐也是十分無奈的,當時情形是一大二小,因為他看出魏非一國可以相抗衡,唇亡齒寒!如果不採取軍事上的行動,蜀國就會面臨消失,他是為了國家的發展,才採取的措施,把戰場轉移到其他地方,從而使蜀國免受戰亂之苦,比之以逸待勞,效果要好很多,所以他無愧蜀國和老百姓,在他去世之前,他又把權力分配出去,沒有出現權力集中的現象,使蜀國又推遲滅亡的時間,所以他不是窮兵黷武,而是名相。

  • 2 # 一點通管理

    現在歷史翻案愛好者、網紅教授們最愛用的詞就是“窮兵黷武”。刻意誇大、斷章取義,製造與常識衝突的爆點,博人眼球吸引流量。

    北伐前發生了什麼:

    劉備白帝城託孤,給了諸葛亮無上權力後撒手人寰,同年(223年),南中多地叛亂,曹魏虎視眈眈,孫吳趁機下菜,蜀漢政權風雨飄搖,危在旦夕。

    諸葛亮上任後第一時間外結孫權,平定南中,撫平內患,休養生息,充分發展國力。

    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懲,無善不顯,至於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也。

    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讎必賞,犯治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鹹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資治通鑑》引文

    諸葛亮治下的蜀國是什麼樣?

    亮之治蜀,田疇闢,倉廩實,器械利,蓄積饒,朝會不華,路無醉人。此時,蜀漢百姓富足,國已富饒,擁有了戰鬥的實力。到了228年(也就是整整五年之後),諸葛亮才上書第一次北伐,而百姓們的態度呢?兵出之日,天下震動,而人心不憂。

    北伐的正當性與必然性:劉備集團的建立初衷就是為了【興復漢室、還於舊都】,如果只是偏安一隅的休養生息,那麼劉備集團從一開始就不會成立。且蜀漢政權內部派系林立,矛盾重重,僅靠諸葛亮的個人威望彈壓有限,因此一個廣泛認同的、有共鳴的政治綱領就非常急需。那就是北伐,復興我漢,還於舊都。也就是說,不論掌權者是諸葛亮、諸葛暗、劉老二還是劉三姐,早晚都會北伐,這是他們政權存在的直接需求。

    《三國志》中,從頭到尾都沒提過諸葛亮北伐有什麼“勞民傷財”,陳壽反而大肆讚揚諸葛亮的治國和治軍才能。如今有記載的對北伐的批評,所謂【窮兵黷武】,指的是蜀漢後期,姜維時期的北伐,是快亡國時黃皓亂政的鍋,諸葛亮這時候早就死了十幾年了。

    最初諸葛亮死後,蔣琬、費禕相繼秉政,【鹹承諸葛之成規,因循而不革】,本質上還是諸葛亮時代的延續。一直到劉禪親政時期,陳祗守尚書令,【上承主指,下接閹豎】,蜀漢的政治氛圍才江河日下,人才選任漸趨不堪,公然搞起了親親疏疏,主要崗位幾乎無益州士人立足之地。加上政治內鬥和北伐損耗,最終導致走向結局。

    同時代的人,上至百官敵國友邦,下至士族朋黨平頭百姓,都對諸葛亮給予高度評價。

    諸葛亮剛去世,蜀地百姓要求為其立廟,不立?那我們就自己野祭。戎夷野祭,尊諸葛亮為祖,少數民族同胞也在祭。亮初亡,所在各求為立廟,朝議以禮秩不聽,百姓遂因時節私祭之於。

    諸葛亮死後四十年左右,百姓們還在各種追思。黎庶追思,以為口實。至今梁、益之民,諮述亮者,言猶在耳,雖《甘棠》之詠召公,鄭人之歌子產,無以譬也。

    到唐朝,這時候諸葛亮死了有500年。武侯死殆五百載,迄今梁、漢之民,歌道遺烈,廟而祭者如在,其愛於民如此而久哉。

    到清朝,死了1500多年。蜀山谷民皆冠帛巾,相傳為諸葛公服。所居深遠者,後遂不除。

    到了現代,一千七百年。“我在1938年進了四川,見到川北很多地方的人頭纏白布。他們並不是穆斯林。有人告訴我,他們的祖先為諸葛亮戴孝戴久了,纏白布纏成習慣,不纏就會頭部受涼,因此而永遠纏下去,子孫相沿,直到今天”。

    諸葛亮221年擔任丞相,223年成為託孤忠臣,到234年就離世。加之5次北伐,滿打滿算,諸葛亮待在成都的時間還不到10年。近2000年的光陰歲月,中華大地上改朝更替無數,五花八門的政權你來我往,形色各異的種族你下臺來我登臺,諸葛亮依然是名臣。

  • 3 # 文哥愛生活號

    在此筆者只能說:諸葛孔明既不是窮兵黷武,也不是名相。為什麼呢?理由如下:

    1,孔明是不是窮兵黷武?孔明不顧蜀國的人丁稀少,六出祁山北伐,勞民傷財卻沒有取得實際效果,是窮兵黷武嗎?是,也不是。

    是:確實當時的蜀國經歷了夷陵之戰的大敗後元氣大傷,蜀中人口銳減。但是諸葛亮仍然進行了六次北伐,確實是有點窮兵黷武的味道。

    不是:夷陵之戰後,蜀國成年男子銳減,造成農業生產的下降。但是蜀國的蜀繡在當時是非常高檔的奢侈品,很多婦女的主業就是織造蜀繡以換取生活費用,而蜀漢政權也需要用蜀繡來取得外匯(金銀)。俗話說有錢好辦事,有了錢就能提高民生,升級裝備。非常可惜的是,蜀漢地處內陸,要將蜀繡變成高利潤的奢侈品賣出去,向西是青藏高原行不通;向北與魏國直接交易肯定也不行。那麼當時能將蜀繡賣出去換取外匯的途徑只剩下這幾條路:

    1.1,南方絲綢之路,經南方蠻夷之地經緬甸到南亞;所以後來孟獲叛亂諸葛亮迅速領軍平叛,鞏固大後方是一個方面,保持一條經濟走廊也是一個需求。

    1.2,經東吳走海上絲綢之路,但是此路蜀漢無法做主,只能交由東吳做二手販,高額的差價只能讓東吳賺取,而蜀漢只能作為一個加工廠取得一點可憐的加工費,這對於諸葛孔明來講也是不想看到的。

    1.3,那麼剩下的就是註明的北方絲綢之路了。但是這條通路被魏國牢牢的抓在了手裡。那麼如何才能打通這條通道呢?只有從曹魏手裡奪取。所以這才是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的終極目的,可惜諸葛亮是出師未捷身先死,沒有實現這個目的,給後人留下了窮兵黷武的感覺。

    2,孔明是不是名相呢?孔明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先後寫了兩篇出師表與劉禪,叫後主親賢臣遠小人。如果說這樣的人還不是名相,那麼什麼人才能是名相呢?筆者認為不全是。雖然諸葛亮為蜀漢政權操勞終身,從政治到軍務事必躬親,但身為亞父的他,在身前卻沒有訂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與法度。而且缺乏識人之眼力,馬謖失街亭就是一個證明。而諸葛亮最大的問題就是事必躬親,沒有培養起一個團隊,導致他死後蜀漢政權迅速崩潰。這與諸葛亮的做事識人用人的錯誤是分不開的。從這個角度來說,諸葛亮並不是一個稱職的明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泰倫盧做過科比、奧尼爾和喬丹的隊友,球員時代表現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