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泰和道安
-
2 # 褚伯林11布衣
《道德經》中的此話是在講:具有祟高道德和智慧的聖人,依天道而行,損有餘而補不足,經常不廢棄人類和萬物,使人類和萬物盡其所能並不斷得以完善。
-
3 # 漢唐之音
讀了呂洞賓的一首詩,人生豁然開朗
仙人呂洞賓,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他姓呂名巖,出生於唐代,傳說他四十六歲時去長安應考,在酒肆中遇見了仙人鍾離權。經過了南柯一夢,呂岩看破了人生,後隨鍾離權去終南山學道,終於得道成仙,成了著名的八仙之一。
傳說呂洞賓為人瀟灑飄逸,寫出來的詩也是文采飛揚,清麗絕塵。在他流傳下來的詩集裡面,除了一些丹道修煉的詩之外,還有許多寫景和說理的詩篇。他的許多詩篇不僅有很高的藝術性,而且有的還非常具有哲理性。即使在當今社會,一些詩篇也能對我們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便是仙人呂洞賓寫給我們芸芸眾生的一首詩。這首詩選自於《呂祖全書》,詩的名字叫做《訓人》。
你沒有看錯,就是訓人。身為仙人的他,逍遙世外,遊戲人間,對我們這些芸芸眾生,又是如何訓示的呢?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訓人
“何事勞勞死不休,為名為利在心頭。
要知造化皆前定,莫逞機心啟後憂。
大地有緣能自遇,憑天付與莫他求。
廣行方便存陰德,何事區區作馬牛。”
整首詩只有四句話分別闡述這幾句話的含義。
我們這些凡人整天把金錢,地位等等放在心上,為了這些累死累活操勞一生,甚至到死都不肯休息。殊不知,人生中的貧富貴賤,生老病死,得失成敗,這些往往並不是人力所能掌控的,而是由天地因果自然造化所決定。換句話說,一切得失都是有定數的。他告訴我們,不要為了得到名和利,苦苦鑽營,費盡心機,甚至不擇手段。假如以不正當的手段得到了名和利,恐怕會給自己留下日後的憂患。與你有緣的事和物,你會自然而然的遇到,就像是上天賜給你的一樣,不需要向誰去祈求。換句話說,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不要去求,求也沒用。修心修德修行可以改變命運,我們做人只需要廣行方便,樂於助人,多做善事,積功累德。那些福報自然而然的出現在我們的身邊。哪裡需要把地位和財富整天放在心上,一輩子為了這些做牛做馬呢?
-
4 # 閒學易經
恆善救人,而無棄人。
別過於過分拆解了,字面上已經很清楚的表達了,保持一顆恆久的善良之心去幫助人,而不要放棄任何一個人。
回覆列表
“聖人恆善救人,而無棄人”,是說,聖人總是能夠補救人才的不足,從不輕言捨棄。“恆”,習以為常也,始終如一也,為漢文帝劉恆,諱恆為常;“救”,補其不足,成其器用也;“棄”,以有不足,棄之不用也。子思子曰:“夫聖人之官人,猶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長,棄其所短,故杞梓連抱而有數尺之朽,良工不棄。”做大事業,須有良輔,然而沒有人是完美的,用其所長、避其所短,可也。自己也不完美,又何必盯著別人的短處不放,搞得“人至察則無徒”呢?
聖人官人 若匠用木 杞梓有朽 良工不棄
自古及今的明君聖主,都會選用賢臣良將以相輔弼,三皇五帝也不例外。因此孔子有云:“大道之行也,選賢任能,講信修睦”,僅憑帶頭大哥一個人,又怎能忙得過來呢?傳說,黃帝有六相,因此《管子·五行》有云,“昔者黃帝得蚩尤,而明於天道;得大常,而察於地利;得奢龍,而辨於東方;得祝融,而辨於南方;得大封,而辨於西方;得后土,而辨於北方。”此外,太史公在《史記》中 還說,黃帝“置左右大監,監於萬國”,又“舉風后、力牧、常先、大鴻以治民。”可見,即便是千古聖王的楷模黃帝,也不可能一個人包打一切。
所以說,偉大的事業,都是集體智慧的結晶,都是團隊作戰幹出來的。僅憑帶頭大哥的英明偉岸,是遠遠不夠的。漢高祖劉邦深知這個道理,比如“漢初三傑”,為高祖所用,為大漢王朝的建立,立下了不朽功勳。漢高祖曾經深有感慨地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於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為我擒也。”項羽雄傑蓋世,自恃武勇,卻不知用人,因此“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乎大迷”,最終以失敗而告終。
可是,“漢初三傑”,是不是都是完人呢?自然不是。漢初的陳平,是天下聞名的美男子,善出奇謀,為漢王平定天下立下了數次奇功,卻曾被汙衊為盜嫂貪財。陳平剛出道時,投奔了魏王魏咎,魏咎不聽勸諫,就轉投了項羽;項羽只信任項家人和舅子哥之類的自己人,並不太看重他,陳平只得逃走,後來在魏無知的舉薦之下,投奔了漢王。絳侯周勃和灌嬰屢進讒言,詆譭陳平,說陳平居家時盜嫂,護軍時貪財,於是漢王責備魏無知,魏無知對漢王說:“臣之所言者,能也;陛下所問者,行也。今有尾生、孝己之行,而無益於勝敗之數,閉合何暇用之乎?今楚漢相距,臣進奇謀之士,顧其計誠足以利國家耳。盜嫂受金安足疑乎?”魏無知說得很清楚,在楚漢爭霸的關鍵時刻,廉潔孝悌之士是無濟於事的,解決不了戰爭勝敗的問題,這個時候需要的,正是陳平這樣的奇謀之士。離間項羽君臣,是陳平之計,范增病死;漢王偽遊雲夢,拿下韓信,是陳平之計,除了漢王心腹大患;高祖平城被圍,賄賂單于閼氏,得以脫身,是陳平之計。陳平“凡六出奇計,輒益邑封。奇計或頗秘,世莫得聞也”,但是高祖脫離平城之圍,看到了一個曲逆城,驚歎曰:“壯哉縣!吾行天下,獨見雒陽與是耳。”於是直接召見御史,封陳平為曲逆侯,可見對陳平功勞的極度褒獎。與之相比,盜嫂之汙衊,與貪財之劣性,又算得了什麼呢?因為漢王的目的,是打天下,又不是選聖人。
美哉陳平 被汙盜嫂 六出奇計 封侯曲逆
春秋時期,衛侯有個大將叫做苟變,長期得不到衛侯重用,竟是因為曾經拿過別人兩個雞蛋的緣故。子思問衛侯,衛侯告訴子思,苟變在任稅吏時,曾吃過人家兩個雞子,人品有不足,因此不能用,這讓子思哭笑不得。子思告訴衛侯說,“夫聖人之官人,猶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長,棄其所短,故杞梓連抱而有數尺之朽,良工不棄。今君處戰國之世,選爪牙之士,而以二卵棄干城之將,此不可使聞於鄰國也。” 俗話說“千軍易得,一將難求”,衛侯實在是昏庸啊,因為兩個雞蛋,就把這麼一個干將之才棄之不用了,正是令人無話可說。
塵世之中,有沒有完人呢?我認為沒有,因為即便是神佛高仙,也都在不停地修煉,力求找到本真,修煉成更好的自己。四大名著之中,《紅樓夢》是女人在打架,《水滸傳》是男人在打架,《三國演義》是貴族在打架,而《西遊記》是神佛在打架。《西遊記》之中的太上老君,道行已經夠高了,還在天天忙著搞科研,煉製仙丹,還在不停地完善自己。六道之中,神佛道和阿修羅道的戰爭,是永無休止,正如自然界之中的陰和陽,是和合而生,鬥而不破的。即便是存在於知識分子理想之中的至高無上、虛無縹緲的上天,也不是完美的,因為在《詩經》之中,無數人在咒罵,這樣的例子,在《詩經》之中,俯拾皆是。
既然世間沒有完美的人,而每一項偉大的事業都要團隊協作才能完成,那就要用人所長,容其所短,因而“聖人恆善救人,而無棄人”。《大戴禮》有云,“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誠哉斯言。為了共同的事業,還是需要些容人之雅量的,多補臺、少拆臺,共同的事業才能紅紅火火的,您說呢?
一人三妖 修而成佛 陰陽互體 鬥而不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