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士豪

    感謝邀請!最近火爆的音樂類綜藝節目《歌手》讓一大波歌手重新收收穫了一票粉絲,例如騰格爾,張韶涵等,其中爭議頗大的還有花花:華晨宇,自一期成功獲得之後,爭議不斷,有人說華晨宇背景大,靠天娛傳媒力捧才得到這個機會,奪得第一名,然而改變來自朴樹的《平凡之路》,更讓花花引起了一陣熱論,有人認為華晨宇改變出色,唱出了不一樣的感覺,有人認為華晨宇亂改編,讓整首歌失去了味道。

    粉絲們極力維護華晨宇,對網上的惡評不斷回擊,為自己的偶像打氣加油,但是就個人而言,這首《平凡之路》改編的還是蠻好聽的,當然原唱也很好聽,不然也不會拿出這首歌去改編重新演繹,可能是大眾的審美越來越高,對待音樂的態度越來越認真,面對不一樣的改編,就會有不一樣的聲音,這是好事,證明大家都在關注音樂,都在關注中國音樂的進步。

    一千個讀者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歌手的不同心態也會有不一樣的傳遞,華晨宇的平凡之路我感覺更像是自己音樂道路的一次次的征途,平凡之路上也有偉大的創造,從一個大學生到一個著名的歌手,這難道不是平凡之路的進階嗎?

  • 2 # 科技時鐘

    第一次聽華晨宇唱《平凡之路》,是2016年上海站火星演唱會的16分鐘大串燒。串燒的開頭和結尾,正是這首《平凡之路》。而開頭的《平凡之路》後面接的,就是《蜉蝣》當中的吟唱和大概是從demo裡保留下來的那句It’s far away。當時我簡單的以為只是考慮和聲走向來把這兩首歌融到一起,直到今天看到完整版的《平凡之路》方才恍然大悟。

    蜉蝣和平凡的含義十分吻合。

    蜉蝣,朝生暮死,渺小卑微。浮生一日,蜉蝣一世,多少文人雅士曾對此發出感嘆。

    《詩經》中“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憂矣,於我歸處。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憂矣,於我歸息。蜉蝣掘閱,麻衣如雪。心之憂矣,於我歸說。”蜉蝣再美,終究曇花一現。人生在世,也如蜉蝣,在蒼茫宇宙面前只是滄海一粟,不知自己將歸落何處。

    《赤壁賦》中“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世界之大,眾生渺小,你我亦是蜉蝣。我們的確渺小,的確平凡。

    《蜉蝣》和《平凡之路》的主題也十分吻合。

    朴樹清澈的嗓音很容易讓人想到“也無風雨也無晴”,這也是很多人對於朴樹原版《平凡之路》的理解。但是朴樹的《平凡之路》難道真沒有墮落過,掙扎過,迷失過,絕望過麼?其實是有的啊。你分明能鼓點和貝斯聲中聽到一股堅強,一股不屈,一股驕傲,一股執著在拼命迸發。若是聽過他寫的《colorful days》、《傲慢的上校》這些歌,不會get不到。

    我曾經毀了我的一切,只想永遠地離開。

    我曾經墮入無邊黑暗,想掙扎無法自拔。

    ——《平凡之路》

    因為沉默背後也有衝動,看大雨滂沱,聽風嘶吼,才會瘋了一樣,拼命掙脫。

    ——《蜉蝣》

    看到了麼,《蜉蝣》是放大了掙扎與黑暗的《平凡之路》。

    像是跌入深谷之後的一次覺醒,在沉寂多時之後終於奮起反抗,我曾陷入黑暗,也曾絕望哭泣,可我依然堅定不移,即便像路邊的野草野花,也從未真正放棄。

    似乎很多人不滿意這期的燈光,但我反倒十分的喜歡。藍色是深海,綠色是生命,正是我在聽《蜉蝣》的時候所想到的顏色。整個舞美設計真的就像是在深海,透著純淨而聖潔的生命之光,非常美。

    華晨宇這首改編戳我的點太多了,從頭感動到尾。

    鋼琴依然是主要的伴奏樂器,又是一首略帶迷幻風格的搖滾。前奏細微的迷幻電音讓我眼前出現一幅深海的畫面,所以後面蜉蝣的吟唱出來的時候我一下子非常感動。華晨宇將全曲的節奏減慢,整首歌的基調迷幻而厚重。

    第一段主歌前半段“驕傲著”加入低和聲,後半段開始鋪入高八度的唱詩班似的和聲。末尾接《蜉蝣》當中那段空靈的吟唱,去掉了和聲只保留鋼琴伴奏,很像是教堂的鐘聲,有一種神聖之感。彷彿上帝之手撥開雲層,暗夜踽踽前行終於觸碰到了一縷光亮。“故事你真的在聽嗎”重複一遍之後進入副歌,開始加入鼓點、貝斯和吉他,搖滾從這裡就開始了。

    他一字一頓地唱,一步一步地在路上,充斥著一種被壓迫著、隱忍著、不甘著的勇敢。華晨宇對情感的鋪排真是做得極好,副歌之後有一個guitar riff,讓前面抑制的編曲和唱法突然開朗起來,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這是第二個感動到我的點。

    第二段配器回到鋼琴和絃樂,鼓點延續,主歌的和聲換成了女聲合唱,副歌部分的和聲換成低音男聲。仔細聽還有一種類似海鷗叫的聲音,既前奏之後又一次感受到大海的氣息。最後那句“也平凡著”,緊緻的咬字顫抖著發力,看著他泛著水光的眼睛,那一刻我彷彿看到了一整片閃耀的星空。說不清的戳心的感染力,被擊中的感覺。這是第三個感動到我的點。

    之後又是一段guitar riff,看他忘我的動作就知道,他又不知神遊去哪個世界了。

    橋段昇華主題的大合唱,旋律一聽就知道是華晨宇的手筆。

    大合唱是華晨宇常用的手法,在歌手舞臺到目前為止他已經用了3次,《雙截棍》《我管你》以及這首《平凡之路》。但是這次不同的是,以前的大合唱都是他先唱,而這次是合唱先開始,華晨宇在高臺上託舉話筒似在做禱告,合唱的最後一遍華晨宇才加入。

    為什麼這樣設計呢?還記得《雙截棍》裡他唱的是“快跟我使用雙截棍”,跟我。而這首歌他跟著眾人一起加入了平凡人的隊伍,正是《平凡之路》的主題。

    特別想說託舉話筒這個儀式性的動作,華晨宇用過兩次,1314演唱會的《地球之鹽》是朝聖,歌手舞臺的《平凡之路》是涅槃。念念不忘的這個動作,歌手舞臺再次看到我真的太太太感動了,這是第四個戳到我的點。如果看到這裡好奇地球之鹽的盆友們,騰訊影片華晨宇2017火星演唱會歡迎觀看~

    (歌手2018 《平凡之路》)

    (2017火星演唱會 《地球之鹽》)

    接著說。

    之後緊接三組爆發式的長高音,非常吸引人。這裡有三個旋律交織,原曲的副歌旋律、大合唱的旋律和華晨宇的長高音旋律。華晨宇的聲音在重複副歌的和聲中掙脫出來,達到高潮後又迴歸副歌,融入眾人的合唱,歌詞正卡在那句“直到看見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這樣編排,什麼意思?掙扎之後迴歸初心,以真我面對生活,才是避免淪為平庸最好的方式。

    《雙截棍》那一期的時候華晨宇說觀眾不用get到他的心思,也三番五次的表示過不願意解釋想要表達的是什麼。他不解釋,多少人當成他沒有想法和態度,稱他只是單純的唱歌而已,但事實是你不願意感受他的表達罷了。

    華晨宇對於一首歌主題的把握真的非常細緻,高音過後迴歸副歌融入合唱的那句“直到看見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這是,第五個感動到我的點。

    還有,第一遍看的時候我非常不滿意飆高音這一段的鏡頭剪下,視覺上美感全無。但是後來回過頭去想,突然覺得,站在懸崖邊的吶喊,不美就對了。

    最後一段副歌,大合唱的旋律仍然是背景鋪墊。登高振臂,16年串燒的結尾就是這樣的動作。就像一個平凡人為自己不平凡的生命而宣誓,那氣勢讓人忍不住想舉起手臂呼喊來回應他。我不是一個樂觀堅強的人,但華晨宇的歌聲和眼神裡那份空無的堅定,一次又一次提醒著我勇敢,喚醒著我堅強,帶領我走向遼闊、觸碰光明。

    最後結尾,也是華晨宇常用的方式,所有樂器戛然而止,在鋼琴後接一尾迴旋的輕吟,終是對一切辛苦和爭議都輕描淡寫了吧。曲終,觀眾的掌聲驚醒了他,那眨眼的瞬間,一眼萬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體育部招生英語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