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的卡羅拉行車記錄
-
2 # 水生物零客
可以自己繁殖,鯽魚是原生魚類,沒有洄游習性,飼養簡單,人工飼養並不會改變其生殖系統。不用模擬野生環境也能繁殖
-
3 # 橙主阿金
我是阿金。在洞庭湖流域,鯽魚是我們這裡最普遍的魚類,小溝小河,基本上只要有點水的地方都有鯽魚。人工培育的鯽魚是可以自己繁殖,但是一般養殖戶極難做到:
鯽魚的繁殖也是交配繁殖的,品種好的鯽魚繁殖的要求就更高。要養到一定的年限,並且雌雄還要達到一定比例。
從小就在育苗繁殖基地幫忙,所以對魚的繁殖比較瞭解。不同品類的鯽魚對繁殖的要求各不相同。這裡主要是養殖的年限,種魚一定要養到適宜的年限。
然後就是種魚受精的品種,好的鯽魚品種一般都是個子大一些的,比如魚鱗鯽魚、一兩斤一隻的大鯽魚。
雄魚和雌魚的品種可能不一樣,是屬於雜交的。是當然一代繁殖的後代比較穩定,二代再雜交就不一定穩定了,但還是可以繁殖。
如果塘裡全都是雜交的鯽魚,不存在任何的其他類鯽魚、鯉魚等,然後先養四五年,再人工打催產針,做人工繁殖的操作,這樣才能夠提高受精卵的成功率。而受精卵只是最最簡單的第一步!
好品種的鯽魚一般是兩種特定的魚雜交的,不像普通的鯽魚,隨隨便便就長大了就可以繁殖了。越長得越大,繁殖可能就越難。畢竟人工繁殖的條件場所是硬性條件,個人養殖的池塘是很難達到這個標準的。
就算你將人工培育的鯽魚養殖到了足夠的年限,他們全部正常的受精了,魚卵也成功排出來了,但是你池塘的水並沒有持續旋轉,持續流動,而且不能有任何的魚類干擾,水溫和光照條件必須合適。沒有這些,受精卵難以存活,你想出魚苗很難很難。
而在魚花繁殖場,輕輕鬆鬆可以創造這些條件。他們有大水池,小水池,大環道,小環道。透過池水的高低,透過閥門,可以隨時調節水迴圈流動的強度和速度,可以持續不斷地進新水,排出老水。最難得的是,他們的種魚池裡面養著十幾二十年的老種魚,養殖戶是不可能做到這一點的,鯽魚只有在養到最合適的年限,產魚花的成功率才最高。
所以說人工培育的鯽魚是可以自己繁殖的,只是作為小的養殖戶,是很難創造那麼多條件的,不僅需要基礎條件,還需要專業技術和經驗。
所以直接買才是對的!便宜不貴。
-
4 # 踏火逍遙說魚
人工培育的鯽魚能自己繁殖嗎?為何?
鯽魚是我們生活中經常見到的一類食用魚,這種魚一般成年的個體相對來說都比較小,但是這種魚用來做湯卻是非常好喝,因此深得不少朋友的喜歡。自然環境下這種魚對水質的要求不是很高,一般的魚塘、河流甚至是水田都可以生存,鯽魚最大的特點就是繁殖快,自然環境下在南方通常可以在春、秋兩季自己繁殖,而且性成熟的年齡也很小,一個空塘裡面只要有幾對鯽魚,一年下來可以長的整個塘都是。
但是在人工養殖中,因對苗的需求量大,因此一般都是採用人工培育,那麼問題來了,人工育苗的鯽魚長大之後還能自己繁殖嗎?對於這一問題踏火以為也要看當時是怎麼繁殖出來的鯽魚苗,正常來說只要親代是鯽魚,不管怎樣來繁殖魚苗,只要培育過程中沒有采用性控技術,這樣的魚苗長大之後,同樣具有繁殖能力,而且與野生鯽魚的繁殖能力一樣強大。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工繁殖出來的苗長大之後都可以繁殖,因為根據養殖的需要,為了不讓鯽魚在養殖過程中不讓鯽魚自己繁殖小魚苗出來,在人工培育鯽魚苗的過程中有時會用到性控或者是遠緣雜交技術,就雜交技術來說通常是用鯽魚與鯉魚進行雜交,這種樣的苗長大之後是不能夠繁殖出下一代的,但是這種鯽魚通常會比一般的鯽魚長的快。這種魚在我們生活中也常見到,我們通常將這一類魚統稱為工程鯽。
綜上,人工培育的鯽魚長大之後能不能不能自己繁殖,則主要看在培育時採用的是什麼方法培育出來的苗,如果是採用性控或遠緣雜交所培育出來的魚苗這一類苗長大之後是不能正常繁殖的。
回覆列表
雜交鯽魚是淡水漁業研究中心的科技人員近年來以方正銀鯽為母本,太湖野鯉為父本"雜交"而獲得的子代。試養表明,它雜交優勢明顯,具有適應性強、生長快、個體大、食性廣、病害少、肉味鮮美等優點,受到生產單位的普遍歡迎。它適合於內塘、外蕩、河浜以及湖泊圍養,是一種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較好的養殖新品種,現將其人工繁殖技術分述如下:
(一)親魚培育和飼養管理
母本親魚最好單獨精養,在繁殖季節,特別要防止雄魚(包括其它小型魚類的雄魚)混入池中,以免受雄魚的刺激而流產,因此,第二年開春,最好把雌性方正銀鯽親魚移入清過塘的池內專池培育。幾乎全年攝食,故在冬季也要投少量飼料,投飼量一般為魚體重的5-7%。三月份水溫逐漸上升,有條件的地方經常進行流水刺激,可以促進親魚的食慾和性腺發育,有利於產卵、孵苗。
(二)人工制種
當池水溫度穩定在18℃以上後,便可進行人工繁殖。長江流域一般繁殖期為4月中旬至4月底。
人工催產方法:一般採用鯉魚腦垂體,雌魚每公斤注射4-5毫克,或用促排卵素2號(LRH-A3)20微克,雄魚用量減半。注射部位一般是從胸鰭基部進行體腔注射。已經注射的雌、雄魚,即可放入經過清塘的池塘內等待自行交配產卵受精。
魚池水溫在18-20℃時,一般經歷15小時左右便可自行交配產卵於魚巢上,有時由於雌魚成熟欠佳,不能及時產卵,相隔一天,甚至二天,仍有可能自行交配產卵於巢上。
孵化時間視水溫情況而定。水溫18-20℃時,約4-6天出膜。水溫25-28℃時,則3-4天出膜。剛出膜的鯽苗游泳能力差,開始附著在魚巢上。出膜2-3天后鯽苗卵黃囊消失時,要及時餵食,直至魚苗能自由游泳時,再輕輕抖動,取出魚巢,轉入培養階段。
池塘孵化,受天氣等自然條件影響,孵化率較低,則可採用室內淋水孵化進行孵化魚苗。
淋水孵化即是把附有魚卵的魚巢放置室內,人工間斷噴水,保持魚巢潮溼,進行孵化。
淋水孵化的方法很多,有在室內搭架,將魚巢均勻地懸掛在架上,或在架上搭竹簾將魚巢平鋪在竹簾上;也有用提籃,將魚巢鋪放在大竹籃內,懸掛室內或者在口大身短的缸或木桶上搭架,再鋪以竹簾、稻草,草上放魚巢。總之,方法很多,但以搭架懸掛式效果較好。
在淋水孵化過程中,室內溫度要保持穩定在20-25℃之間,最好淋水的水溫也要和室溫差不多。一般每隔30分鐘到1小時即需淋水一次,始終要保持魚巢溼潤。
要及時下塘,淋水約3天左右,待魚胚眼點出現後,即可將魚巢轉入池塘繼續孵化。帶卵的魚巢在入池前,要用15萬分之一的孔雀石綠溶液浸泡10-15分鐘後再放入池中孵化,目的在於預防水黴病的滋生,也可用萬分之一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30分鐘。
如果採用人工授精,經催產後,在接近上述15小時左右時,可注意觀察親魚的活動和檢查催熟程度,當輕壓銀鯽腹部,卵即流出時,即可進行人工授精,授精時將卵子擠入一般的塑膠盆內,立即將雄魚精液直接滴到魚卵上,然後用羽毛輕輕攪拌均勻,後將"受精卵"傾入早已製備好的滑石粉水漿(滑石粉150克,食鹽20-30克混合一起,加10公斤水調勻)中進行脫粘,攪動5-10分鐘後用篩絹濾出"受精卵",在水中漂洗1-2次後放入孵化工具內孵化,約4-5天后即可出苗。用此法的優點是孵化率高,但要有一定的裝置如環道或孵化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