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馬行空117687082
-
2 # 卉木七七
唐詩,晉字,漢文章。晉朝應該是書法發展的高峰期,這是書法發展的特殊原因造成的,當時隸書剛剛脫胎楷書,草書,行書,還沒有怎麼發展。晉朝正好南方生活穩定,所以書法大發展,北方由於戰亂,所以書法顯得粗獷。和南方的書法共同發展,這時候正是書法的高峰期。以後字型沒有變革,書法難說有創新。
-
3 # 小於84288286
我認為任何一種現象或事物的出現都是有一定根源,有一定的時代關係的。
史上幾個書法高峰期的出現不是偶然的,與其時代背景有著密切的關係。
史上的幾個書法高峰期一般認為是在魏晉、唐代、宋代以及元明清時期。書法的高峰期多出現在政治動亂,軍閥紛爭之後的穩定時期,經濟得到開發與發展,百姓能安居樂業、安定生活的時期。
歷史發展到魏晉,篆、隸、草、行、楷五種書體皆趨於完備。從魏開始的“唯才是舉”用人制度促使文學藝術得到空前的發展與繁榮,為書法藝術的發展提供了物質保障與文化基礎。門閥貴族多以臨習書法賣弄技巧為榮。同時,儒教、道教、佛教思想的共存與繁榮,綜合影響了文人書家的思想情緒及思想面貌,使得這一時期出現了傑出的書家群以及具有里程碑式的代表人物――王羲之。
後來的唐代、宋代以及元明清時期,雖然各代呈現的書法風貌不盡相同,但都是在政治和平穩定,經濟繁榮,文化昌盛的環境下由於喜好書法的皇帝的大力推崇甚至身體力行而使書法藝術高峰不斷出現。其中以唐、宋時期尤為顯著。像唐代的歐、褚、顏、柳、懷素、張旭……各大家,宋代的蘇、米、黃、蔡宋四家等一批批的書家都各呈風采。元明清時期,雖然也名家輩出,但由於前代書家風采太盛,而顯得稍微暗淡。
書法在魏晉崇尚風韻,在唐代崇尚法度,在宋代崇尚意趣……每個時期的書法都有自己的時代特徵。
-
4 # 千千千里馬
中國的書法史到底從何時開始,學術上有不同的書法。
我個人認為,最廣義來說,漢字書法經歷了書法肇始、書法形成,書法鼎盛,和書法成熟,這樣四大歷史階段。
下面我們分別簡單說說。
書法之肇始是從商朝中晚期的甲骨文才開始的中國用刻刻劃劃的方式寫字,從良渚文化時代就已經有了。但是,甲骨文之前約2000年時間裡,“文字”實際上是一種私密的符號而已,出了很小的一個圈子,根本沒有人知道,這些刻刻劃劃的什麼意思,所以,這樣的“文字”是很私密的。但是,文字就是從很私密開始的。就像手機,就是從個人愛好發明然後推廣到社會普及大眾的。
但是,文字的普及大眾,不知經過了多少年呢!
商朝出現的甲骨文,是系統的,有一定組織規模認可的文字,起碼是國王肯定的文字,而且,也實實在在是記錄了語言思想的,所以,甲骨文是世界公認的中國最早的系統文字。
所謂“系統”文字,就是具有內在的完整性,這與甲骨文之前零零星星的文字,有很大的不同的歷史新階段意義。
甲骨文是刻字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這些文字的刻寫之前,需要用毛筆先寫在龜甲或者獸骨上。
這種寫和刻的方法,延續了幾千年,也是中國書法的基本方法。
比如後來的碑刻,拓本等等,都要先寫字,然後再刻字。
甲骨文主要是用先寫後刻的辦法流傳下來的最早的書法。
甲骨文影響了金文,金文也是先要寫出來,然後製作範鑄,才會留下文字。
甲骨文和金文叫大篆。大篆是周朝的主要書法規範。
但是,這個規範被春秋戰國時期完全打破了。特別是戰國時代的六國文字,都有較大差異。
書法的形成是因為有正俗兩種文字並列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按照秦國的大篆樣式,重新整理和頒佈了文字的規範,這種文字就叫小篆。
小篆在中國書法史上,具有非常特殊的意義。
第一,首先是統一了公認的規範官方文字。
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前的文字,總的來說,還是大篆的基本框架,秦國比較落後,所以,秦國的大篆比較接近西周末年的書法風格,因此,秦國的大篆,具有古典的書法美,所以,能夠取得六國的共同認可。
秦始皇統一文字的號令不但得到全國的認可,還得到漢朝的完整繼承,這足以說明,漢字的統一是符號歷史需要,也深得民心的。
但是,第二,秦始皇頒佈小篆之日,基本上民間已經在流行篆書的“草書”——隸書。
所以,漢字之所以有書法,應該就從這個時代開始了。
為什麼?因為秦朝就已經流行隸書了。這幾乎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了,而與這個潮流相反的是,官方文字仍然是小篆。
小學生學習漢字,首先是從小篆開始,而不是隸書。
這就在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漢字的雙規應用的新局面:一方面,國家有規範的標準字,一方面民間有通俗的流行字。
在這個漢字雙軌制的現實面前,我們不能不學書法。
書法,首先,就是規範書寫。
所以,從秦始皇頒佈小篆以後,小篆一直是在幕後發揮著漢字帝王的作用。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的正文,就是以小篆為準的。這樣,小篆的地位就更加權威了。
但是,漢代,逐步完全成為使用隸書的時代了。隸書是漢代最通行的書法字型。
書法的鼎盛時代是書法異彩紛呈的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書法史上,把書法的鼎盛時代,確定在唐代,這是不正確的。
在魏晉南北朝,我們現代的所有書法字型都完全出現了,這是以前和以後都沒用過的異彩紛呈百花齊放。
所以我們說,書法的鼎盛時代是魏晉南北朝時代。
理由是,只有魏晉南北朝,才完成了隸書為楷的形成。所以,這是一個書法革新最活躍的歷史時期,也是書法成就最高的時代 。
不但產生了影響千年的書聖王羲之,也產生了楷書、行書和新的草書。
王羲之之後,漢字的書體,就再也沒有較大的演變。
書法的成熟時期是唐宋兩個時代但是,由於魏晉南北朝還不是一個統一的全國政權,所以,書法的規範性,也是中國歷史上最“亂”的。當時,任意寫草書、隸書、楷書、行書、魏碑、篆書,沒有人覺得有什麼不太正常。
唐代統一中國以後,繼承了隋代統一的制度,繼續完善了書法規範。
唐太宗推舉王羲之的書法“天下第一”,於是,出現了人人學王羲之局面,書法,也進入了藝術的尋常百姓家。
王羲之的書法,實際上就是楷書、行書和草書。
而作為書法,大家最喜歡的卻是行書和草書。
因為行書和草書是最有生活化的書法。
唐宋書法書法的成熟,主要體現在對楷書的重視和規範。
魏晉南北朝以來,漢字適應新的需求,從比較慢的隸書中解放出來,成為比較快的楷書。
所以,楷書在南北朝時代也已經取代隸書的官方地位,成為新的官方文字的標準字。
唐代書法家,繼承了這一傳統,在廣泛吸收了魏晉南北朝楷書的精華以後,創造了唐代的新風氣,形成了以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為代表的書法大家風範。
宋代,雖然沒有在楷書上有所創新,但是,在行書上開創了“尚意”的個性美學,這對,元明清都有重要示範。
晚清到當代,是一次文化復興的過程。目前,我們的文化復興才剛剛開始。
回覆列表
書法盛行的幾個時代,是與其社會環境有很大關係,社會安定,人們安居樂業,政通人和,百業興盛,文化當然興盛,文化的載體之一書法興盛也就是自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