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家庭教育那些事

    孩子的缺點不少源於父母不可推卸的三大錯誤

    常言道“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大人身上尚不能盡善盡美,何況孩子呢。很多家長只知道孩子身上有毛病,更直接的處理辦法就是嚴厲的責備,要求孩子改正。殊不知孩子身上的不少缺點都是源於父母的過失。不少問題少年都是因為家庭教育的失敗導致的,因為父母自己的一些壞習慣,孩子不知不覺模仿了就危害不淺。當發現孩子有錯時,不要一味指責,而要先從自身找問題。

    家長至少有三大錯誤不可推卸,在責備孩子前,先好好反省一下自己,從自身上找原因然後改正,才能給孩子立一個榜樣,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卓絕錯誤:過度表揚或批評孩子

    在家庭教育中,大多數父母都知道運用賞與罰這柄雙刃劍,只是所用的度有所不同,而正是度的不同,造成的結果則是差別很大。煙臺學大教育專家表示,適當的表揚有利於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有些父母受愉快教育理論的影響,平時喜歡無原則的表揚孩子,結果導致了孩子缺乏自我意識,過分看重別人的評價,每做一點小事都希望得到表揚,否則就拒絕去做。同樣,過度的批評也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看不到自我。因此,孩子出錯時,家長需要有分寸地指出其錯誤在哪裡,從而幫助其吸收教訓,改正缺點。

    第二錯誤:過於尊重孩子的選擇

    新時代的家長,不像古代那樣,父母大人高高在上,言出就是令,子女必須遵從,更多的是尊重孩子。煙臺學大教育專家表示,這本無可厚非,但是有些家長,不管大事小事都寄希望於“曉之以理”,結果是理沒談成,孩子卻被慣壞了。原因是孩子缺乏足夠的經驗和判斷力,在生活中有許多地方需要依賴父母的指導,如果對其過於民主,很容易把孩子寵壞,使其變得固執、任性、為所欲為。

    第三錯誤:父母教育孩子意見不統一

    由於個人認知程度和所站角度不同,大多數父母在教育子女的問題上都會出現夫妻意見不一致。聰明的父母會避開孩子單獨商討,以求在達到意見的統一後再對孩子進行教育。煙臺學大教育專家表示,有不少父母缺乏溝通而對教育子女的問題固執己見,甚至在孩子面前公開吵架,這種現象的直接危害是讓孩子感到缺乏安全感、不知所措。

    教育孩子更重要有兩點,一是教育孩子就是教孩子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二是教育孩子也是完善自己的過程,身教勝於言教,說的再多都沒有用,更重要的孩子父母做好榜樣。

  • 2 # 橘子紅了1975

    關於這個問題,我看了前面幾位朋友的回答,都是很有道理的。孩子的缺點的確與父母的教育,家庭環境,父母的文化程度、基因以及性格密不可分。但是有沒有人觀察或者說考慮過孩子自身生理上的缺陷呢?當然我不是指身體上的殘疾。

    有一個詞我不知道大家聽說過沒有“感統失調”,全稱叫“感覺統合失調”,沒聽說過的可以找度娘。先說說感統失調的孩子的表現吧。

    主要表現為:好動不安、走路易摔倒、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專心、愛做小動作、調皮任性、愛挑剔、說話困難、學了就忘、粘人、孤僻不合群、丟三落四、經常忘了老師佈置的作業、語言表達能力極差、手工能力差、精細動作差等等,可以這樣說,凡是所有孩子能有的缺點他都有,你幾乎找不到一點兒優點,這樣的孩子讓家長非常的頭疼,老師也是無可奈何。但是這樣的孩子並不笨,很聰明!

    這樣的孩子你說他坐不住吧,看電視他就能坐住,學習的時候就跟屁股上長了個錐子一樣,到處亂動。這些表現都是感統失調造成的。你就是再有耐心引導,不發脾氣,和聲細語也見不到什麼效果!你只能生氣上火!

    如果你的孩子有以上的表現,那麼可以考慮在感統方面進行訓練了,現在也有這樣的訓練機構,不過收費還是挺高的,還有就是我們自己購買一些器材自己來訓練孩子,這些器材有的並不貴,當然全套的是挺貴的,我們也沒有必要,因為全套的需要場地。訓練方法也有這方面的書籍,大家可以在網上搜一下。這樣的訓練最佳年齡是3-12歲,過這個年齡段就不行了!

  • 3 # 卷兒媽教子手記

    表面上看,孩子身上的缺點,來自父母生活中錯誤的教育方式。

    問題再深挖一下呢?父母為什麼會有錯誤的教育方式?

    深層的問題可能出在大腦的隱蔽機制上

    心理學研究發現,我們的大腦會啟動 4 種機制,讓你只看到孩子的缺點。

    ❶負面偏見

    孩子一門考了 99 分,一門考了 59 分,你是不是更關注那個低分?這就是負面偏見,即相比正面資訊,人們對負面資訊更敏感。

    負面偏見原本不是壞事,我們的祖先身處嚴苛的環境,其大腦必須靈敏檢測到環境中的負面資訊,找出潛在的危險:

    草間有動靜,那裡可能埋伏著一個獵食者;

    篝火旁那張不笑的臉,可能是一個潛在的敵人;

    跑得沒有別人快,意味著危險來臨時,我們將被落下……

    嚴苛的環境下,放大那些「不對勁」,有助於提高我們倖存的機率。但如今我們通常並不會面臨這種極端情況,過分關注負面反而讓我們看不到機會,看不到全域性。尤其是在養育中,過於警惕,草木皆兵,反而容易傷害孩子。

    ❷選擇性關注

    為避免大腦過載,我們會選擇性地關注一些事情。

    在一個經典的實驗中,一個穿著大猩猩服裝的人大搖大擺地走過,卻沒有人注意到他。

    所有的觀察者都忙著數被球員傳來傳去的球,而當他們專心於此事時,那個穿猩猩服裝的人就變得無關緊要,所以會被忽略。

    選擇性注意,能幫大腦過濾輸入的資訊,避免大腦過載,但如果我們有選擇地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缺點上,就容易忽略他的優點,不能客觀的評價孩子。

    ❸心理投射

    我們常把自己的負面形象,投射到孩子身上。

    當孩子有令我們厭惡的表現時(比如說髒話、挖鼻孔),我們會制止,甚至會發火,我們會覺得這是在幫孩子,但深層的原因可能是,我們不想要這樣一面鏡子,擔心他會投射出(醜陋的)自我。

    我們擔心自身的缺點,在孩子身上出現,所以看到孩子表現出來,會格外緊張。

    ❹二元對立思維

    即認為非黑即白,比如,「他很淘氣」「他是班裡最笨的那一個」這樣對孩子進行歸類,就是在用二元思維。

    這種思維會讓你認為,優勢和劣勢是兩個對立的極端。

    而實際上,孩子並非要麼有優勢,要麼就全是缺點。每個孩子都有優勢,只不過目前可能表現還不太明顯,還尚待培養。

    寫在後面

    在這 4 種機制的作用下,我們就像帶著有色眼鏡,鏡片自動過濾了孩子好的一面,留下的全是問題、缺點和不足。

    這一方面,會讓孩子承受很大的心理壓力,影響心理健康,並且容易產生自卑感,自我價值感低。

    另一方面,只看到孩子的缺點,不利於幫助孩子改正缺點,反而會強化其缺點。有些媽媽總在孩子面前嘮叨孩子的缺點和問題,罵他懶,罵他拖拉,這些缺點就很容易變成一種負面暗示,反而更容易把孩子推向不好的那一面。

    --

    科學養育,快樂成長。一鍵關注 @ 卷兒媽愛科普 ,育兒路上少走彎路。

    我是卷兒媽,3歲女孩小卷兒的媽媽,科學育兒實踐者與分享者,著有《好方法培養出最優秀的孩子》《提升女人幸福力的10堂課》。分享科學育兒乾貨,推薦優質教育資源,與你一起輕鬆育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是綜合醫院的牙醫好,還是口腔醫院的牙醫好,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