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玫瑤老師說育兒
-
2 # 阿拉啦啦啦
很多家長都會擔心孩子水喝得不夠,常常隔一段時間就督促他們喝水,但有一些孩子,他們在喝水這件事上幾乎不用家長操心,“咕咚咕咚”很快就將一杯水“灌進”肚子裡去了。孩子喝水太多,真的是好事嗎?未必!也可能預示著某些疾病。
女童喝水多
原來是有糖尿病
小琳琳(化名)特別愛喝水,1升的水壺每天都要喝上四壺。每天起床後,不用媽媽提醒,她就會不停地喝水,即使睡前也喝個不停。由於喝得太多,她沒一會就吵著要上廁所。晚上睡覺有時還尿床,睡醒後經常沒精打采的。
到底怎麼回事?媽媽帶她到醫院檢查,發現她血糖異常。醫生建議查空腹血糖,結果大大高於正常高值,確診為糖尿病。媽媽這下明白了,琳琳平時老是不停地喝水上廁所,其實是糖尿病發出的“訊號”。
孩子喝得多尿得多
警惕三種病
孩子喝多少水才算喝得太多呢?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的建議,成人每天飲水量約為1500~1700ml。兒童新陳代謝比成人快一些,加上腎臟功能尚未完善,腎臟濃縮功能稍差一些,排出的尿量會多一些,所以每天的需水量會比成年人稍微多一些,正常為2L以下。一般來說喝得多就尿得多,如果孩子每天的排尿量超過了2.5L,在醫學上就屬於多尿了。
“
存在以下幾種病的孩子,會比較多飲多尿——
”
1
糖尿病
兒童糖尿病一般有兩種,一種是I型糖尿病,即由於胰島β細胞受到損害,使得患兒體內胰島素分泌量減少而引起;另一種是II型糖尿病,多數認為是由多個基因和環境因素綜合引起的以胰島素抵抗和β細胞功能缺陷為主要病理特徵的複雜病。兒童糖尿病以I型為多見。
當孩子患上糖尿病時,血糖升高後因滲透性利尿引起多尿,繼而口渴多飲;除此之外,外周組織存在葡萄糖利用障礙,脂肪分解增多,蛋白質代謝負平衡,孩子還易疲乏,可能日漸消瘦。為了補償損失的糖,維持機體活動,他們又常常會吃得很多,即出現“三多一少”(多飲、多尿、多食、體重下降)症狀。
糖尿病具有遠期的危害性,它可損害眼睛、腎臟、四肢等處的微血管,最終導致失明、腎衰竭、四肢潰爛等嚴重後果,所以,一旦發現孩子有上述“三多一少”的症狀,尤其是有家族史時,家長更應提高警惕,及時帶孩子去醫院請專業的醫生進行診治。一旦確診是糖尿病,需要在保證生長需要的同時合理控制飲食並接受胰島素治療。早期、規範、系統的治療可提高生存率及降低後遺症,保證孩子的生長髮育。
2
尿崩症
尿崩症是指抗利尿激素嚴重缺乏或部分缺乏(中樞性尿崩症),或腎臟對抗利尿激素不敏感(腎性尿崩症),致使腎小管重吸水的功能障礙。主要表現為多飲、多尿、脫水、間歇性發熱、興奮,這類小患兒因餵養不佳體重不增,出現生長生育障礙, 年長兒還可伴有便秘、夜尿增多、遺尿等。
尿崩症透過禁水試驗可以加以診斷。正常人在禁水一段時間之後,尿量會有所減少,尿比重升高,尿滲透壓增高,不出現明顯的脫水,但是尿崩症患兒就不同了,他們在禁水一段時間後,仍然還是會出現多尿、低比重尿、低滲尿。
尿崩症患兒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透過激素替代療法和適當的抗利尿藥物治療。原發性尿崩症患兒要長期觀察留意有無顱內腫瘤的發生,而繼發性尿崩症孩子則要積極治療原發病。
3
精神性煩渴
精神性煩渴是由於某些原因引起的習慣性多飲,致血濃度和血滲透壓降低, 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使腎小管水的回吸收減少,從而引起尿量增多。
精神性煩渴的症狀與尿崩症極為相似,但是它卻不缺乏抗利尿激素,主要是精神因素引起的,比如父母對孩子要求太高、學習壓力太大,或是家庭不和諧,甚至是有重大事故發生、孩子被嚇到等。因這類因素多飲的孩子經過適當限水後,尿量就會減少。精神性煩渴需要排除其他器質性疾病後才能下診斷。
所以,如果孩子一向多飲多尿,要警惕是否存在上述幾種病的可能,建議儘早到醫院排查。
聽大家說,寶寶三歲就應該開始學習漢字,所以我最近也開始讓他識字,認字。平常由於工作太忙也沒啥時間陪寶寶,更別說教他學習了,大部分時間都是爺爺奶奶在帶。買了一些卡片、故事集,但是兩位老人家地方口音重,就怕寶寶也跟著學,以後不好改(那段時間真是愁死本寶媽了)。
然後用手機給寶寶安裝了一些教學軟體,剛開始效果還不錯,但是用到後面都要各種收費不斷。(只能各種吐槽,然後放棄不用)
然後一個朋友給我推薦了她用的【貓小帥識字】,不說別的,就一次收費就能終生享受這項就非常的良心。APP也做的非常好,很多的冒險故事,寶寶特別愛聽,現在我下班回來還會說:“麻麻,我給你講故事”。還有一些簡單的小遊戲,不僅加深寶寶漢字的記憶,還讓我家好動的寶寶,乖乖的自己玩(自帶滑稽)。
-
3 # 娛樂節目天天向上
凡事都需要適度,小孩喝水也一樣。我們在喝水的時候要明白一個道理。下丘腦發出口渴訊號都已經表示身體極度缺水的狀態了,我們要每天按時飲水,保證身體所需,但絕不是等口渴不行了才喝。多喝水有很多好處,我們可以保證血液正常流通,水中含有大量礦物質元素,可以補充身體微量元素,同時還不含熱量,不僅不會增肥,還有有益於減肥,但並不是喝水喝的越多越好,事實證明,水喝多了會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所以我們還是要注意喝水,其實水並不是一定要每天喝很多杯,因為我們食物中就含有很多的水分,水果,蔬菜含有很多水分,我們攝入食物也可以補充我們身體所需要的水分,針對小孩,大人們更要清楚,小孩身體水分本來就比成人多很多,所以面板飽滿,幼嫩。所以本身就佔有優勢。
弄清什麼時候身體補水也很重要,劇烈運動以後或是很久沒喝水了,那就需要及時補水,避免體液滲透壓失去平衡。
所以我的觀點是小孩子水並不是喝得越多越好!
回覆列表
很多父母為孩子不愛喝水這件事情發愁,想要讓孩子能夠勤快的自主自己去喝水。
首先,關於孩子不愛喝水這件事情,絕大多數家長的心理是焦慮的。會擔心孩子因為水分攝入的不足,引起便秘、身體機能下降等問題... 但是事實是,孩子0-6歲的階段就算是孩子大便乾硬,也是一件非常普遍、正常的事情。孩子不會因為喝水喝的少,而出現嚴重的身體疾病。更何況孩子一日飲食當中如湯、蔬菜等食物也是含有水分的。因此家長首先心態上應該放下焦慮,以一顆平常心去引導孩子,焦慮、擔心會把負面的情緒傳遞給孩子,引起更多負面的連貫反應。
我們應該去相信孩子的本能、人的生存的天性,渴了就會去喝水~ 喝水是孩子的事情,這件事應該交給孩子自己的身體去覺知[愉快][愉快]
在這裡,我非常推薦在家裡可以給孩子建立一個Montessori Drink Station,在這個地方可以添置一個孩子身高的矮凳或者矮櫃,準備好孩子可以使用的杯子、分裝瓶(可選)、托盤、毛巾、紙巾等所需要的物品。這樣一個完備的“喝水”的環境就產生啦!
在這樣的一個完備的喝水的環境裡,喝水變成了一種有趣並有富有挑戰性的工作。蒙特梭利認為,孩子在6歲之前,是一個感官學習者,他們是透過視覺、嗅覺、聽覺、觸覺去學習這個世界是怎麼運作的。透過自己動手,完成日常生活中的真實工作,讓孩子可以更好的增強獨立性,做自己的小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