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趙福

    【歷史上著名的《蘭亭序》摹本之“神龍本”,筆者認為最佳】

    書聖王羲之的《蘭亭序》書法,被公認為“天下第一行書”,為後世追捧和學習書法的最好範本,《蘭亭序》書法特點,筆者相信只要懂的一點書法知識的人就應該知道,不再談論這些方面的問題。筆者就簡述相關《蘭亭序》其它一些問題。

    據史料記載,《蘭亭序》之“馮承素摹本”因為是勾摹,故一般認為它是“摹”的最像《蘭亭序》王羲之真跡,最能保持原有的筆墨情趣與神態風貌,因為這摹本的卷首寫有“神龍”二個字,所以又稱之為馮承素摹本是“神龍本”或者是“神龍版的《蘭亭序》”。

    馮承素之“神龍版的《蘭亭序》”,作為國寶級文物在中國北京故宮博物院永久珍藏。

  • 2 # 書風法雨

    東晉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居住在會稽山陰的一些文人來到蘭亭飲酒作樂,大家即興寫下了許多詩篇。《蘭亭序》就是王羲之為這個詩集寫的序文手稿。

    《蘭亭序》至今流傳的版本很多,大都是唐代書法名家所摹,有虞世南本、褚遂良本、馮承素本、定武本等等。

    《虞世南摹本蘭亭序》是唐代書法名家虞世南所摹,此卷直至明代,一直被認為是褚遂良摹本,後董其昌在題跋中認為“似永興(虞世南)所臨”,後世就改稱為虞世南摹本,清代梁清標還在卷首題簽“唐虞世南臨禊帖”。因卷中有元代天曆內府藏印,故亦稱“天曆本”,具有點畫圓轉,筆鋒平潤,墨色清淡,氣息古穆的特點。

    《褚遂良摹本蘭亭序》是唐代書法名家褚遂良所摹,卷首有“褚河南臨蘭亭絹本真跡。米海嶽跋”題簽,拖尾有米芾長跋,其中有米芾題詩,故此卷又被稱作“米芾詩題本”。米芾評此卷:雖臨王書,全是褚法,其狀若岧岧奇峰之峻,英英穠秀之華,翩翩自得,如飛舉之仙;爽爽孤騫,類 逸群之鶴。蕙若振和風之麗,霧露擢鞦韆之鮮。蕭蕭慶雲之映霄,矯矯龍章之動彩。九奏萬舞,鵷鷺充庭。鏘玉鳴璫,窈窕合度。宜其拜章帝所留賞群仙也。

    《馮承素摹本蘭亭序》,因卷首有唐中宗李顯神龍年號小印,故稱“神龍本”。此卷前紙13行,行距較松,後紙15行,行距趨緊,然前後左右映帶,攲斜疏密,錯落有致,通篇打成一片,優於其它摹本。用筆俯仰反覆,筆鋒尖端銳利,時出賊毫、叉筆,既保留了照原跡勾摹的痕跡,又顯露出自由臨寫的特點,摹臨結合,顯得自然生動,並具一定的“存真”的優點,在傳世摹本中最稱精美,體現了王羲之書法遒媚多姿、神情骨秀的藝術風神,為接近原跡的唐摹本。

    《定武本蘭亭序》,傳為唐代書法家歐陽詢所摹,因北宋時發現於定武,故稱“定武本”。傳說唐太宗命擅書之臣臨寫《蘭亭序》,而歐陽詢所臨寫的最為逼真,故刻之於石。此卷晉韻風貌撲面而來,用筆結體與《集王羲之聖教序》多有雷同,我個人認為這是最具王羲之神采的摹本。

  • 3 # 紅塵彌勒

    《蘭亭集序》作為中國書法史上的神蹟,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在我們大家十分尊崇的古聖先賢中,其中一個聖賢的位置,就是留給書法的,這個人叫王羲之,榮膺千古書聖這一稱謂。而之所以王羲之能在書壇獲得如此隆譽,就是因為他的這部《蘭亭集序》。

    所以,《蘭亭集序》也被歷代書家奉為天下第一的神品,一直豪踞書法榜首,無與匹敵,無可撼動。

    作為一部千年傳頌的神品書作,這部書被很多史上著名的書法大家所模仿,一時成為書法奇觀。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傑出的帝王,也是一位書法高手,更是一位將王羲之推上神壇的始作俑者。正是由於李世民的追捧和摯愛,天下書家莫不以習得《蘭亭》真跡為榮。尤其是李世民的貞觀盛世之際,那些模仿和廓填已然成為了一種時尚。

    這幅墨寶在被李世民用巧計誆騙到自己手上之後,千般愛戀,萬般呵護,看也看不夠,學也學不透,愛到無以復加,愛到仁至義盡。甚至李世民這個史上較為英明的皇帝,做出了一個天下第一蠢的決定──在他駕崩之後,讓這部《蘭亭集序》陪葬昭陵,一直陪在他身邊。

    他的這一決定,也讓《蘭亭集序》從此久埋地下黯黯無光,或可稱之為一次少有的文化浩劫,讓這部神作永沉地下,不見天日,可謂是愛到極致恨到極致,文化荼毒,暴殄天物。

    說到摹寫,可以這麼說,凡是唐李世民之後歷史上鼎鼎大名的歷代書家,都曾摹寫過這部千古第一帖。可以列出來的,不下百十種真跡,都是沿循了王羲之的書寫路徑進行的二度創作,或者是直接雙鉤廓填。

    若說摹寫,尤以李世民那個時代最盛。那些著名的書法家,一個是愛其風骨和體範,一個是也為了討好皇上,可謂是心機用盡,所謂的“楚王好細腰,天下紛紛效仿之”,也是為了對李世民投其所好,以便獲得邀寵獻媚的機會。

    當時的書法大家虞世南、褚遂良等人紛紛摹寫仿效。而最令人稱道的,是唐人馮承素摹寫的“神龍本《蘭亭集序》”。

    這種書法摹寫,有的是依據書作的真跡進行直接模仿,依照王羲之的筆勢和形態依樣畫葫蘆,有的是夾雜了自家的見解和主張,進行的二度創作。

    這個馮承素卻是採用了非同常人的做法,直接將這部作品放在摹寫紙張的下面,利用細筆將顯映出來的字跡進行雙鉤廓描,也就是按照書者的書寫軌跡進行的逼真模仿,先行勾勒出輪廓,然後再往裡填肉注墨,基本直接反饋出了《蘭亭集序》的神韻。但那個時代畢竟沒有現代化的裝置,人更不可能像機器一樣分毫不差毫釐不爽,沒有極致到複製一樣的地步,畢竟還是人工操作,也就自然有了一絲差異,這也是科學手段決定的,而非人力所能達到的極致和最高境界。

    但縱是這般,這本《蘭亭集序》還是大體上保留了王羲之的書寫神韻,就連那些勾絲牽帶,都精細到面面俱到無微不至,可以說是歷史上最像原作的摹寫。

    至於說到特點,這就是見仁見智的說法了。有的人喜歡那種鉤廓出來的仿品,以為基本反應出來了王羲之的書寫原貌,也有的人以為這種摹寫更是一種神韻上的鍛造,自然就自設了若干筆畫和差池,於形態上略有參差。

    我個人倒是更喜歡王羲之留給這個世界的另一些墨跡,比如《喪亂貼》、《七月帖》、《快雪時晴帖》等等。

    在我個人看來,這部摹寫的《蘭亭集序》,多少有些呆板和滯訥,雖然鉤出了輪廓,卻失了神韻,有一種小心謹慎卻束手束腳的亦步亦趨之感,反不如放開心態縱馬筆下一氣呵成那種酣暢淋漓,這也是史上存在諸多巨大爭議的焦點話題之一。

  • 4 # 平心書法

    王羲之《蘭亭序》我們現在能見到的有唐代臨摹墨跡本有虞世南、褚遂良的臨本和馮承素的摹本,其中以馮素摹本最為有名,對後世的影響也最大。“馮承素摹本”因為是勾摹,所以一般認為它比較接近真跡,較能保持本來的筆墨情趣和神態風貌,因為這摹本的卷首有“神龍”二字,所以又稱馮承素摹本為“神龍本”或“神龍蘭亭”,

    除此之外,另外還有“定武本蘭亭”,也很有名。相傳這一刻帖是根據唐代歐陽詢的臨本刻成的,因為它是在北宋時期的定武軍營(今河北省定縣)這個地方發現的,所以稱它為“定武蘭亭”。可是這塊刻石現在已不知下落。

    真正按原刻石拓印下來的有三本:

    一是元代吳炳收藏的《宋拓定武禊帖》,它是三本中最早的拓本;

    一本是元代柯九思收藏的《定武蘭亭真本》,透過“定武本”,則可以領略到它的含蓄雋永。

    再一本是元朝獨孤長老的藏本,曾經毀於火災,只剩下很少的一部分,史稱“獨孤僧本”。

    我們今天說《蘭亭序》的墨跡本一般是指“神龍本”,我們可以領略到《蘭亭序》當時的流秀俊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今年夏天合同到期nba自由球員中球星都有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