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喜拾珠貝
-
2 # 悅微小魚
北極正在以相當於地球上其他地方兩倍的速度變暖。
我剛結束了去北極的旅行,從加拿大的努納武特地區進入北極,在努納武特的首府伊魁特聽說北極變暖現象越來越嚴重,甚至影響到永凍土層的融化,這會造成整個城市的傾覆;再則,伊魁特以北的upper base,曾經是美華人的軍事基地,很多廢棄的軍事裝置/垃圾就地掩埋,當冰層融化,這些垃圾就會暴露,造成二次汙染;最後,北冰洋更是一片脆弱的海洋,它是世界上面積最小、最冷、最淺的海洋,當地因紐特人賴以生存的海,他們所有的垃圾不是掩埋在雪地裡就是隨著洋流飄走。據瞭解,現在海洋垃圾在北冰洋也越堆越多,如何清理也是一個大問題。
我雖然不能回答這個問題,但是,可以把我剛寫的北極旅行體驗放進來,讓大家看見一個真實的北極,如想閱讀整篇文章可以檢視我的“文章”,或者這個連結:
https://www.toutiao.com/i6688656674841952780/
一直以來,北極圈都保持著亙古不變的風貌冰雪凍土雕刻著它的山脈和平原高傲的容顏,寒冷、美麗又蒼涼。。。如果說北極的寒冷與蠻荒是懸於遠方的毒紅蘋果,我也願意成為那個咬他一口中毒身亡的白雪公主。探索兩極,始終都是旅行者的終極夢想,那些蒼涼的白色,在他們的眼中不是單調與貧乏,而是充滿魔力,無時不刻地讓人魂牽夢繞。如果說南極大陸的遺世獨立,只能靠夢想去親近;那麼相比之下的北冰洋則沒有那麼孤傲,觸控北極可以透過領土延伸到北極圈內的北歐五國,美國、俄羅斯和加拿大得以實現。這一次,我要從加拿大最年輕的地區努納武特(Nunavut)去探索春日的北極,其首府伊魁特(Iqaluit,又名:伊卡盧伊特)靠近北極圈,大約地處北緯63度。臨行之前,我試圖搜尋關於努納武特、關於伊魁特的攻略資料,很遺憾地發現除了百度百科裡寥寥幾行簡單介紹以外,基本上找不到任何中文資料,更別說旅行攻略了。這讓我對努納武特的興趣更加濃厚,去發現去探索,去還原旅行本來的意義。——————————————————————————————————————————先透過這張地圖來了解一下努納武特:1. 努納武特地區是在加拿大東部極北地區中最荒涼的部分,人跡罕至,85%以上的面積都在北極圈內。2. 這是一片廣闊的凍原,荒涼嚴酷。3努納武特在1999年時正式成立具有原住民自治的獨立行政區劃,由原本西北地區的東部分割獨立出來,成為100%因紐特人自治的地區,是加拿大省行政區之中最晚成立的。4. 努納武特分別與加拿大的西北地區,曼尼托巴省、安大略省、魁北克省和紐芬蘭省接壤。5. 努納武特是加拿大面積最大的地區,全區19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常駐人口只有32000人,人口密度僅為0.017/平方公里,如果按照這個人口密度,我們偌大的上海只能住196人了。要了解北極,就必須來說一下北極的土著居民:因紐特人記得以前學地理的時候,接觸過北極原住民的名字“愛斯基摩人”,得知他們是經由亞洲兩次大遷徙進入北極地區,靠在海上捕魚和在雪地裡打獵為生;他們在歷經的4千多年的歷史長河裡,在惡劣的氣候和嚴酷的環境裡生存繁衍至今。“愛斯基摩人”在印第安語中是“吃生肉的人”之意,帶有歧視意味;所以如今,這個稱謂已經不再使用,而使用“因紐特人”這個名字了。因紐特人是專指居住在格陵蘭、美國、俄羅斯和加拿大北極地區的人。因紐特人黃面板、黑頭髮、比較胖,身材也矮小,屬於蒙古人北極種,和我們的藏族同胞還有點像,或許只有這樣的體徵才能讓他們與嚴寒抗爭。下面的兩張圖片就是因紐特人的樣子,他們基本也不用什麼化妝品,不管是唱歌還是走臺,都是全天然。要探索北極,並不那麼容易。努納武特地區,沒有高速公路,更沒有鐵路,想要抵達只有靠飛。我從上海過去的飛行路線是:上海——多倫多——渥太華——伊魁特;當然也可以選擇:上海——溫哥華——卡爾加里——伊魁特,這條飛行路線。不管怎樣,轉三次機是肯定要的,長途飛行與舟車勞頓,這些都算是去北極的代價吧。飛躍北冰洋的冰層與凍土,伊魁特機場附近那些可愛的小房子就在眼前了。一下飛機,就感覺北極的寒氣直往心裡鑽,即使是明媚的四月,我還是感到的仍然是嚴冬未去。4月11日我們抵達的時候,伊魁特的溫度是-11度,來接我們的Robbyn說“已經很暖和了”!機場離市區很近,大概十幾分鍾車程就到。見慣了大城市,簡直難以想象伊魁特的“市區”就是雪地上幾座矮小的房子,路上的行人也很少;我們一行7人,只有我來自亞洲,長途飛行和時差讓我昏昏欲睡,其他幾個都來自美加,大家一上車就開始饒有興趣地談論努納武特了。
四驅車行駛在城市的雪地上,我透過車窗望出去的場景,讓我想起東北邊陲的某個小鎮。——————————————————————————————————————————————第一部分:伊魁特,北極圈附近的因紐特小城伊魁特第一站:Upper BaseUpperBase在伊魁特西北3.5公里的地方,地勢較高,它在冷戰時期曾是美國的軍事基地。當時的導彈偵測系統和一些廢棄的軍用建築或設施,不大可能運往別處銷燬,被就地掩埋在凍土與雪層之間;所以當踏上這片可以俯瞰小小的伊魁特的高處,除了凜冽北風還有那些掩埋不掉的軍事遺蹟。從upperbase下來,藍天白雲特別純粹,你會被路邊這幅巨大的牆繪壁畫所吸引,沒人解釋圖畫的意思,具象的人物和抽象的場景,大意或許是描述因紐特人對城市化程序的糾結與無奈吧。
在伊魁特我們看到的房子大都是這樣的,雖然這裡還差一點點才進入北極圈,但是冬天也幾乎有20個小時是晚上,夏季也有20個小時是白天;這樣建造房屋,留一個比較小的窗戶,有助於節省能源。也正是因為過長的冬季和黑暗,這裡的居民有比較多的情緒抑鬱問題,我曾經造訪過的芬蘭北部,也有同樣的問題出現。
行走在伊魁特,你會不經意地發現很多這樣用石頭做成的人形標記,因紐特人叫它“inukshuk”意思是“像人一樣”,因紐特人用它們來傳遞方向,還用它來做道路標記和符號。如今,Inukshuk已經成為加拿大歷史文化的象徵,你在溫哥華、多倫多等大城市的旅遊景點都能看到“因紐特石頭人”。
記得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的會徽上,就是這個石頭小人哦。
伊魁特第二站:Apex
到伊魁特旅行,當地人都會建議你去城市南邊的Apex,這個地方距離市區也只有幾分鐘車程。Apex靠近弗羅比舍灣(Frobisher Bay)的軍事基地,是一個於1940年建立起來因紐特人部落,即使到今天也可以來此處窺探因紐特人的傳統生活。我們抵達的那天下午,Sunny看似不錯,卻是有氣無力,Apex前一望無際的冰面吹著呼呼的風。厚厚的冰層,似乎千年不化,絕對是北極最冷酷的象徵。站在空曠的冰層之上,我即使穿了兩件羽絨服,外面這件還是傳說中能抵禦零下30度嚴寒的大鵝,在寒風中也是瑟瑟發抖。此時的我,真的難以想象,因紐特人要何等的頑強才能在如此酷寒下堅守自己的家園。一葉孤舟在白色的冰面凝結成畫,那是因紐特人夏季出海捕魚的必要工具。
已經變為遺蹟的哈德森灣公司建築,是Apex的一道風景,在這個地方可以感受大海潮汐變化。
回覆列表
垃圾北極是否就是終點?如果極時處理處理消化掉,不是到終點站,而是有害垃圾永遠沒有了,問題是隻有中國有能力,其他國家還無能為力的,只有有人類在,垃圾終點還沒有一個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