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話不完的趣味生活
-
2 # 開心芳姐姐
感謝邀請,當我情緒低落的時候我不會喝酒的,我這個分階段的,比方結婚前,跟男朋友鬧脾氣不開心了,情緒低落了就會自己一個人走到外面的公路或者公園跑步,一邊聽著音樂來釋放自己的不愉快的心情,結婚後有了寶寶後,尤其是餵奶期間,情緒比較多,這時候為了寶寶都會盡量壓抑自己的情緒,比方和婆婆 老公鬧了情緒後,一般都不在寶寶面前發怒,都會剋制自己,然後等寶寶睡覺了,我就會透過看書還有做微商來調節自己的情緒,現在寶寶有兩週多了,我考了瑜伽教練證,做瑜伽老師了,作為一名合格的瑜伽老師,在調節情緒方面還是比較不錯的,現在比方我老公朝我發火,我都一點不會生氣,因為我有更高的使命要完成,有更多美好的事情等待我去做,哪能讓情緒控制我呢,得抓緊時間去實現自己的夢想,花多點時間陪孩子和家人~
-
3 # 小創
沮喪和孤獨這些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人的負能量基本大同小異,但是,看待負能量的方式可以不一樣。也許會喝酒,酒精還是會給人一種有些麻痺又有些興奮的感覺。
人從來都是患得患失的的生物,不高興一定都和失去有關。
蔡格尼克有個理論叫記憶效應:人們對於未完成的事情反而記憶更加深刻。
給大家提一個“注意力轉移”大法。這個原理其實非常簡單。當我們還是襁褓中的嬰兒的時候,經常會因為看得見卻吃不到嘴的零食而大哭。這個時候家長都是怎麼哄我們的?
“看看,這有一隻小狗狗!哇好可愛噢”。
“咦,這裡有輛小汽車,滴滴滴。”
這個時候我們的注意力就被新的東西吸引過去了,
重新開始笑起來,順便冒一個巨大的鼻涕泡。
我們雖已經成長了幾十年,但骨子裡的東西都還是一樣的——得不到某樣喜歡的東西就會哭。所以,我們可以自己給自己轉移注意力。
第一招:掐斷回憶片段
比方說你被分手了,所有和前任的記憶都變成巨大的負擔,為了轉移注意力,我們要控制我們的大腦,不去想這些,避免思考這件事。
約新朋友、學習新東西、和好友一起住、新追一部電視劇,等等等等,都是方法。關鍵是,能不能阻斷你大腦的回憶程序,發出新的指令,讓它開始做別的事情。
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最重要的是,哪一個有條件讓我們在現實中實操起來,我們就用哪一個。既然選擇好了,就要長期實行,目的也很簡單:培養出新的習慣。
2.轉移注意力大法第二招:瘋狂超負荷運動
有實驗證明,運動到一定量和一定時間的時候,人體會分泌出內腓肽,讓人產生上癮感和愉悅感。這和自虐成癮的時候分泌出的東西是一樣的,但運動是對身體有益的,它可以成為你大腦長期思考和回憶的一個代替。
而且人在大量運動之後,身體疲勞會讓人無暇去想以前的事情。提高了睡眠質量,時間久了之後,就會慢慢淡化之前不愉快的回憶。
總之,不高興了就自己讓自己開心起來。都是成年人了,喝酒傷身,還是少喝點,關鍵是你得自己心裡知道,經歷痛苦是人生常態,就算你用一些過激的行為來宣洩,最終都得讓自己歸於平靜,而且任何一種放肆都是打破身體內在平衡的,對身心都是巨大的傷害。再喪,也要愛自己。
以上。
-
4 # 易美移民
會喝,但因為酒量原因,只會喝到微醺,便藉著酒勁兒發洩一下低落的情緒。沮喪孤獨時,需要情緒的發洩,並在發洩之後重拾信心,重新規劃。
-
5 # 暖抱抱
任何情緒都沒有對錯。哪怕是低落的負面情緒。
每個人都有陷入困境或者絕境的時候,也都有遭遇挫折或者重大失敗的時候,這種時候怎樣尋求一個心理平衡、怎樣迅速地找到更好的邏輯來讓自己變得樂觀起來就很重要了,因為王石不是說過麼,“衡量一個人的成功主要看他從低谷中反彈起來的高度”。
#情感#
-
6 # 暮之語
每個人多少都會有沮喪、孤獨的時候,失意時、失戀時、落榜時......不同的境地會有不同的感受。
記得多年前丈夫出意外在住院的日子裡無助、孤獨的感覺伴隨了整個療程,車禍導致他的腦神經受損,一度不認識我,而且行為異常,在醫院住了有四個月的時間,那段日子真的是度日如年,常常在夜裡哭泣著醒來,除過孃家人沒有任何人能幫到我,但又不能讓他們擔心,所以能自己扛的就全力承擔了下來,但孤獨與悲傷卻始終伴隨著我。
住院期間醫院的醫藥費動不動就斷開,四個月的住院費用讓家裡頓時空空如也,所以只能聯絡責任方來承擔醫療費,車禍的主要責任方是外地的,所以時不時的就聯絡不上了,只能依靠交警隊來聯絡對方,那時的司法程式較現在而言還是託人好辦事的情形,所以請人吃飯就是免不了的,酒桌上談事那是常態,看著杯中的酒,周圍的人,覺得自己很邊緣,於是想著如果可以讓我喝到醉也許就可以暫時的放下這一切,讓自己擁有片刻的輕鬆,但喝著酒腦子卻異常清醒,說的什麼話、做的什麼事都有條不紊,到酒局結束把客人都送走,結賬,都沒有一點的失態,喝了多少自己根本記不清楚,只聽朋友說沒見過你喝這麼多的酒,換做我早就喝扯了(就是喝多斷片的意思),可看你感覺就沒事一樣,苦笑著對朋友說我倒是想喝多一次,也讓自己好好的大醉一場,那樣才可以暫時忘卻眼前的一切,可老天就是不讓我如願啊。
酒喝了,但沒醉,可那種難受的感覺到今天都還記得,不醉,可走路已經是有些踩棉花的感覺了,胃裡也是翻江倒海的在折騰,吐是肯定的,閉上眼睛時刻在提醒自己不能失態,桌上的酒不是拿來麻痺自己的,還有很多事等著自己去做的,於是就享受著飄飄的感覺,微笑著送走客人,結賬,回家,洗漱,睡覺。
雖說沒醉,但那種輕飄飄的感覺應該是酒精作用下內啡肽的產生而來,享受著些許放肆的情緒,讓低落的感覺離開了片刻。
-
7 # 碼字工成蹊
沮喪和孤獨的情緒,在18歲之後,尤為頻繁。
不是因為別的,就是生活瑣事,和諸多不如意。
喝酒是一定會喝,但不願意醉,醉了第二天起來頭疼的時候,只是會多添一件煩惱的事情。
上學時,因為成績、因為喜歡的人;上班了,因為業績、因為人際交往。
沒有哪一個階段是我們能夠跳出來,置身事外的。
以前,在遇到事情之後,我屬於不能惹,好像炮仗一般,一點就著,這就是心情最差的時候。尤其在面對最親密的人時,糟糕的情緒暴露無遺,大概就是所謂的“有恃無恐”吧。後來發現你以為的全天下自己最倒黴,其實大有人在。
後來,就學著收斂情緒。
成年人的生活,饒是再美好,也不能掰開來看,裡面是千瘡百孔。生活把人逼得想要放棄,但人,卻硬生生把這些負面的情緒都壓制下去,露出來的,是想要別人看到的美好。
五月天唱著:“你不是真正的快樂,你的笑只是你穿的保護色”。
成年人的世界裡,快樂的不純粹,悲傷的不徹底,沒有誰絕對的過得好。
我特別喜歡沈從文在《邊城》裡的一句話:
“碰到一點壓力就把自己變成不堪重負的樣子,碰到一點不確定性就把前途描摹成暗淡無光的樣子,碰到一點不開心就把它搞得似乎是自己這輩子最黑暗的時候,大概都只是為了自己不去走而乾脆放棄明天找的最拙劣的藉口。”
回覆列表
我沮喪、孤獨的時候會喝酒,如果要把低落的情緒演繹出來,那就是一首歌,唱不出來,但是在內心激盪,在耳邊迴響。。。
只想靜靜地抱著一個人,不說話,不胡思亂想,不做愛。。。
問,一問心在何處!
問,二問人在何方!
問,三問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