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饞嘴肥貓鏟史官
-
2 # 史論縱橫
段祺瑞不是不想做總統,而是一直沒有機會!
段祺瑞並不具備做總統的資格袁世凱的總統和別的總統還是有區別的,袁世凱在位期間已經將總統任期調整為終身制,所以,他指認誰當總統,搞不好也是一輩子。袁世凱最後選了個老好人,沒有兵權的徐世昌,顯然就是要段祺瑞和馮國璋爭上一爭。
袁世凱死後的1916年1920年我們通常稱為皖系執政期間,實際上皖系並未完全執政,只是佔據主導地位。
皖系能夠執政,還不在於控制的軍隊,完全在於政治影響力,袁世凱剛死的時候,南方革命軍被打的也很消停,軍隊的問題還不凸顯,等到了後期南方革命軍洶湧而來的時候,才意識到北洋軍閥中,最有實力和影響力的實際上是直系。
所以,段祺瑞即使是“三造共和”“四任總理”,實際上還是沒有走上總統的寶座。
論資歷不如徐世昌,論勢力不如馮國璋段祺瑞在資歷和勢力方面不如徐世昌和馮國璋,雖然,段祺瑞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尤其是其背後的謀士徐樹錚,那也是智囊型人物,但是段祺瑞一直跟袁世凱混,屬於比袁世凱小一輩的人。
但是,徐世昌顯然比他們高一個層次,段祺瑞馮國璋都屬於袁世凱的屬下,但是徐世昌卻是清廷和北洋都看重的人,慈禧死後載灃將袁世凱革職回家,但是卻讓徐世昌總督東北,東北總督是清朝所有總督中地位最高的人。後來又執掌中樞,可以說是很厲害的人。
辛亥革命爆發後,載灃要袁世凱出山鎮壓革命,結果袁世凱閉門不出,非要徐世昌來做說客才能繼續探討,可見徐世昌的政治能力和威望。
馮國璋的直系就不說了,曹錕、吳佩孚、馮玉祥都是他手下,可以說,直系是北洋軍閥中最厲害的派系,因為袁世凱練兵的地方就是直隸,袁世凱也是直隸總督。所以,馮國璋沒死,臨不到段祺瑞,即使是馮國璋死了,還是人家直系曹錕當家。
當好了總理,一樣有發言權雖然段祺瑞活躍了整個北洋時代都沒有混個總統,但是,真正的權力巔峰,段還是染指過的,善政者,以權謀之。
段祺瑞正是這樣的人,在馮國璋繼任總統時,因為針對南方革命黨行為,段祺瑞與馮國璋發生了激烈的第二次府院之爭,後來馮國璋任期屆滿,徐樹錚策劃的安福國會選舉徐世昌為大總統,段祺瑞退居幕後,但是依然透過安福俱樂部實現對政權的掌控。
所以,當不當大總統也並不重要,能否掌管北洋主導權也並不重要,前前後後北京政權更迭頻繁,然而實際上能夠掌握整個民國政權的,真的沒有誰,段祺瑞做到這個地步已經不錯啦!
-
3 # 民國年間那些事
1916年6月6日半夜,袁世凱自中南海居仁堂患尿毒症去世。段祺瑞、徐世昌以及北京政府內閣全體閣員在居仁堂樓下等候、開會、默哀後散去。
袁世凱
關於總統的繼任人選,袁世凱早已寫好名字,放在金匱石屋。按照袁記約法規定,此名單應為3人名單。副總統黎元洪說名單中一定有袁氏長子袁克定,段祺瑞與他一起取出名單後,只見名單上寫著段祺瑞、徐世昌和黎元洪的名字,為袁世凱親筆所書。袁世凱親信曹汝霖後來在回憶錄中這樣評論:“可見項城(指袁世凱)雖然帝制自為,尚無家天下之心也。”
看過名單後,眾人委託資格最老的徐世昌拿主意,徐人稱“政壇水晶狐”,為人非常圓滑,他含含糊糊說:“我主張按照約法,以副總統繼任。”但他又怕段祺瑞有做總統之心,於是又趕緊補充說:“這只是我個人意見,最後還是取決於總理(指段祺瑞)。”
段祺瑞
段祺瑞對黎元洪非常反感,他發表意見說:“為團結北洋考慮,我建議由東海(指徐世昌)出任大總統。”但徐世昌力辭不就,仍然推薦副總統黎元洪繼任,最後,段祺瑞也同意了他的意見。
段祺瑞何嘗不想做總統,但此公重實際而輕名位,他考慮到袁世凱死後,北洋派中徐世昌資歷老於自己;江蘇馮國璋與自己相當,正在南京虎視眈眈;其他小站練兵時期的同僚各懷鬼胎。自己如果不顧一切繼任總統,勢必會引起北洋內部的分裂,與其這樣,倒不如以國務總理的名義掌握實權妥當。於是段祺瑞以退為進,將袁世凱的總統制改為責任內閣制,他本人則以內閣總理身份主持北京政府。如此一來,大總統黎元洪只是一個蓋章機器而已。
黎元洪
據史料記載,確定了總統人選後,段祺瑞在張國淦等人陪同下到北京東廠衚衕黎元洪家中宣佈。段祺瑞與黎元洪見面後一言不發,呆坐若干時,段祺瑞忽然起立向黎元洪三鞠躬,黎茫然答禮。禮畢還原座,仍不開口。半刻鐘後,段祺瑞起身向黎元洪鞠躬告退,黎起身送客。
從這幕啞劇可以看出,政治風雲的確是雲橘波詭。
回覆列表
1916年6月6日,六六六大順,所謂的洪憲大帝袁世凱“駕崩”了。
袁世凱死掉,沒有皇帝了,帝制沒搞成,只好恢復共和,誰來當大總統呢?
當時段祺瑞是北洋軍閥的第二號人物,袁世凱嚥了氣,段祺瑞的實力就是最強的了。他曾是袁世凱的嫡系,皖系軍閥的掌門人,有兵權,又有海量的粉絲,交際廣泛,擁躉眾多,完全具備當大總統的實力,沒人有能力與他搶。但他卻沒有登上大總統之位,為什麼呢?
一、法理不順
中華民國的《修訂大總統選舉法》有規定,大總統有權推薦繼任者,而袁世凱留下一份遺囑,上面寫了三個名字:黎元洪、段祺瑞、徐世昌。排在第一順位的是黎元洪。
按照當時制定的約法,大總統在任期內死亡,應由副總統繼任其職務,而黎元洪繼任大總統順理成章。
如果此時,段祺瑞硬要當大總統,那就要重新競選,即使成功了,那麼也會落下爭權的名聲,這就落了下乘。
二、阻力較大
段祺瑞當總統會遇到什麼樣的阻力呢?馮國璋的阻力。
段祺瑞實力很強,但馮國璋的勢力也不弱。如果段祺瑞強爭大位,那就意味著否定了袁世凱遺囑,還否定了民國約法,肯定會讓馮國璋不很不高興,那麼,按道理,馮國璋也有權競選總統,雙方必然明槍明刀地對立起來。就算段祺瑞能夠取得勝利,付出的代價就太高了。
讓黎元洪當總統,大家都能接受,實力派之間就不必大動干戈,發生爭鬥。
三、棄虛取實
袁世凱在任的時候,實行的是總統制,總統是掌大權。而大家推翻袁世凱,再造共和,是護法運動,護的什麼法?《臨時約法》。
按照《臨時約法》的規矩,民國應該實行的是內閣制,權力歸於內閣,也就是說,內閣總理才是權力最大的職位。而大總統,實際上是個名譽像徵,並沒有多少權力。
與其當個虛名大總統,不如做個實權總理。
段祺瑞是個很務實的人,他雖不好名,也不貪財,但卻愛權,當然做總理才是最佳選擇。
五、不爭為爭
袁世凱當政期間,軟禁了黎元洪。段祺瑞出力,把黎元洪拯救出來,還扶持他當了中華民國的大總統。段祺瑞賣了這麼大的人情,不與黎元洪爭當大總統,黎元洪感激,就投桃報李,任命了段祺瑞為國務總理。
段祺瑞當上總理的職位,由黎元洪大總統任命,不爭不搶,順理成章。這樣一來,馮國璋和其他政治勢力,就沒有任何理由表示不滿和反對。
民國的總統並不是總理的上級,也無權限制總理對政務的操持。反而是總理對總統形成制約和牽制。
果然是個好職位,段祺瑞就登上了他政治生涯的巔峰,開啟了北洋新時代。而且,他在任期間,逐步擴大和夯實了總理這個職位的實際權力,從此就只想當總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