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髙橋伊
-
2 # 牛小歪
不能全盤否定當年父母對自己的教育方式。一代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傳承,是一種揚棄過程。
我爺爺民國時就是小學校長,當年能把我父親綁在學校旗杆上鞭打,因為他總領著族中弟弟們頑皮,但對他學業確實是循循善誘,考進四十年代的鹽城中學。我父親也用鞋底抽過我一次,因為初一的班主任家訪告狀說我上課做小動作,他對我學業要求極嚴格,文化課不得低於九十。但又親筆書寫家鑑,裱了放置鏡框,掛在牆上,讓我們弟兄們注意執行。依稀記得有,推己及人,不諂強凌弱。息事寧人,不無事生非。我對兒子從沒有過一句粗話,更沒動過他一根手指,從幼兒園到高中畢業,平均每年要與他散步聊天一兩百次。我們這四代人都做過教師,知道點教育。時代在進步,教育也要更新。
-
3 # 教育新時論
當然不會繼續沿用以前的套路。在這個時代不斷髮展的今天,一切都在發生變化,如果我們的教育方式不變,只會讓孩子對你越來越叛逆。
比如,小時候,你的父母可能經常對你打罵,認為棍棒底下出人才,這種教育方式,當時可能對孩子有效,但拿到今天,孩子一定會非常的不服。
其實,打不打孩子,要根據情況來區分。現在很多父母都講究非暴力管教方式,採用說理的方式,這無可厚非當然沒有問題。不過,在使用時得想想,孩子能明白這些道理嗎?盲目地說,只會讓孩子覺得你可能很囉嗦,因為他們可能根本就不知道你在說什麼。
所以,孩子的年齡是很關鍵的。
對於學齡前的孩子來說,很多事情,他們做錯後,根本沒有意識到已經錯了,或者傷害了他人的權益,他們不過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處理而已。這時,父母不要和孩子講大道理,這個對他們來說有點"高深",可以採用以身作則的方式,讓孩子自己意識到那個問題不應該這麼處理。比如,孩子玩完玩具後,總是亂扔或亂丟,那麼這時,我們就要給孩子做個榜樣,帶頭收拾玩具,可能剛開始,孩子會不願意去做,但是幾次下來後,他會意識到這個問題,之後會做出改變,家長不要著急。
而如果孩子已經上學了,明白了事理,如果有些事情做得不好,我們在教育孩子時,就可以採用說理的方法,給孩子講道理。讓他明白是非。當然如果孩子完全做錯了,適當的懲戒是可以的。但是懲罰不是目的, 最終是希望孩子能明白自己錯在哪裡,該如何改正等等。
因此,新時代孩子的教育,需要我們做父母的,隨時保持學習的精神,要與時俱進,不要總是持有老套的觀念。不斷,你會和孩子之間形成大的代溝,孩子大了,你是很難走進大的內心的。
要教育好孩子,其實就是一個交心的過程,以朋友的方式來看待孩子,比用上下級的關係去約束他,效果會要好得多。
-
4 # 賴小眼
這個屬於跟原生家庭是有關係的,因為在於他自己的一個原生家庭過程中,就存在著一些過錯,沒有及時去糾正,導致了後期對於孩子的一個教育也會出現問題。
同樣這部分也屬於情商的範圍之內,建議的話可以先把自己的問題解決,之後再去教育孩子,因為這樣的話,對於孩子也是不負責任的一個態度,如果是我去教育孩子的話,我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去來教育孩子
-
5 # 清風河陽
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中國的傳統文化有許多優秀的!父親教育孩子是天經地義,管孩子是為了孩子好好成長,具體方法可能不同。
-
6 # 長白仙風道骨
現在的孩紙簡直不得了,不是我們小時候的味道了,基本上都缺少家教的,我們家還是老傳統的家風,小兔崽子不敢嘚瑟,
-
7 # 庭爸談育兒
我不會用小時候父母教育自己的方式管孩子。
因為,我意識到了問題所在,並且我願意改變自己的做法,同時我在不斷的提升自己的育兒和教育能力。
這裡面有三個關鍵:意識到、願意改變、提升能力。
這代表了三個層次:想到、改變和做到。
1、意識到問題的存在,就是解決問題的開始我的父母文化水平不高,教育方式是比較簡單直接的。我爸年青時,對待調皮搗蛋的我,採取的是暴力鎮壓的手段,打罵是常事。媽媽的做法則是說,不停的說,嘮叨講道理。他們愛我,卻用了不正確的方法,帶來的問題就是,我的性格從孩子王,變成膽小怕事內向懦弱的個性。這樣的影響直到今天,還殘留在我的個性之中。
意識到了問題的存在,看到自己是活生生的反面例子,這也促成了我自我救贖、自我突破的決心。
當然,父母也一樣給予了我很多優良品質,比如責任心、獨立、善良等等。我們不能完全抹殺父母給予我們的一切。當然了,如果父母有更好的教育方法,我想孩子一定能得到更多更好的習慣與能力。
2、願意改變自己,不斷的突破父母所給予的,往往也是沉重的。不論從成長之路上,還是參與工作以後。比如我媽,她的理想就是讓我趕緊讀完中專,去當個會計,按她的話說,“坐空調房輕輕鬆鬆,給人算帳,還是挺好的職業。”
可是這不是我要的方向,我害怕這麼幹下去,人就廢了,因為我的個性太內向了,最好笑的是,中專三年,居然有女同學一句話也沒說過的。真是又好笑又可憐。當個會計,一輩子就關在房間裡對著帳簿算帳,這樣怎麼行呢?
所以我要改變自己,推動我這麼做的,是強烈的自卑,和羞辱感。
於是去做保險,做業務,內向就專門去做要接觸人的事,越怕什麼就越故意去幹什麼。這種與自己過不去,對著幹。才讓我在10年以後,徹底的走出來了。
3、多麼痛的領悟,所以我不願意、也絕不要,把父母給予我的教育,帶給我女兒現在回想起來,人生走的每一步,實際上都有父母所給予的個性所帶來的影響。那是一種潛意識下的挫敗,很多時候是絕望和無力的。
走過來,真的好難好難好難,如果有跟我同樣經歷的人,一定也會有這樣的感悟。
多麼痛的領悟啊!所以,我是堅決不讓自己的女兒也像自己一樣,過得這麼辛苦。但正確的育兒是什麼呢?什麼才是對的,這就需要我去學習和成長,否則,我一定還是會用父母教育我的方式,來教育我的女兒。
於是,有了女兒後,我學習育兒知識,不斷的提升自己的認知和能力。可以說,女兒多大,我就在育兒領域有多大的耕耘。下個月就是女兒8週歲生日,她的成長,是非常值得我嬌傲和滿足的。
好了,以上就是我自己做為孩子走過來的經歷。我走得太難了,所以我絕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是如此,我希望,她能在天性不受到打壓與扭曲的情況之下長大。我的父母受限於時代與自身認識的不足,所以他們無法給予我更多,雖然他們已經儘自己最大的努力了,我不恨他們。
但我希望,我女兒的父母,給予她的是更加自然的天空與環境。她在以後的成長中,只會有滿滿的自豪與快樂。
寫在最後就一句話:不願意讓孩子跟自己一樣,那麼需要我們不僅僅只是想到,還需要做到,並且從改變自己來開始。
我想,這也許是我最想跟你說的。
庭爸,7歲女兒的奶爸,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家庭教育指導師,70後大叔,有愛有思考的育兒和教育達人,歡迎關注、轉發、點贊和評論,如果想要育兒乾貨,可以關注我後私信:育兒秘籍,我將送你一份很落地和實用的育兒秘籍。更多育兒和教育問題可以與我交流。讓育兒更輕鬆,讓教育更有效 -
8 # 小run黑科技
不會,堅決不會。
因為我是在他們的粗劣教育下走出來的,我不想我的孩子有這樣的教育。
回覆列表
俗話說得好:不養兒不知父母恩。自己小時候的叛逆和不理解父母,當自己為人父母時,就都理解了。至於明知方法不好,也不自覺的去延續,只是一個原因:都是為了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