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Ying
-
2 # 巧巧
媽祖是從中國閩越地區的巫覡信仰演化而來,在發展過程中吸收了其他民間信仰(千里眼順風耳)。隨著影響力的擴大,又納入儒家、佛教和道教的因素,最後逐漸從諸多海神中脫穎而出,成為閩臺海洋文化及東亞海洋文化的重要元素。
-
3 # 使用者7762475773464
生活在北宋期間的媽祖,原名叫林默娘,福建莆田人,巡檢林願之女。自小有特異功能,談休咎多中,善於預知海風強弱,年輕而亡,鄉人祀之,世稱“神女”。受歷代皇帝封為“順濟”、“紹興”、“靈濟”、“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宏仁”、“普濟天妃”、“天后”等,民間俗稱之為“媽祖”。今被譽為“海峽神女”,臺灣人民崇敬她,廟宇頗多。南澳島上,今仍有媽祖廟逾10座,很受漁民及來島臺、港、澳、僑胞崇拜,每年農曆三月廿三日“媽祖生”尤甚。這裡.民間流傳著不少媽祖神話。
(一)館尾媽祖佑外鄉
縣城後宅鎮金山(也稱“媽山”)北側山麓,屬館尾地界,原位於海濱,自古由漁民合資建有一座媽祖廟(今尚存)。它背南向北,面對大陸饒平縣,左側有一嶼作門前案.故稱“案嶼”。
明朝天啟年間,饒平縣東界才子黃錦,考中舉人後,有一天,隨人泛舟遊海,從後江灣登陸南澳玩賞。大夥聽說館尾海邊有座媽祖廟,便購粿品、香燭等物去拜謁。
黃錦與眾人來到廟中。他擺上粿品,燒香下跪,虔誠地對媽祖祈禱說:“媽祖呀,你保佑我這次考中進士,我就購田4畝、水池1個,來奉獻謝神。” 。
不久,他果然考中進士,後當上朝廷尚書,世稱“黃尚書”,榮華富貴。他決不食言,派遣屬下,攜款來島,購買了廟前約400米遠的良田4畝,並買下東側七八百米遠的三格池(後移贈下 媽祖廟),供灌田之用。自此,那田叫“媽田”,那池叫“媽池”。此舉轟動了南澳島。
歷史上媽祖確有此人。她是福建莆田望族九牧林氏的後裔。她的原名叫林默。至今已有一千餘年的歷史。 媽祖誕生於宋建隆元年(960)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宋太宗雍熙四年(987)九月初九,年僅二十八歲的林默與世長辭。因為她天資聰慧,樂善好施。她從小生活在海邊,通曉天文氣象,熟悉水性,經常在海域救助人,所以被人們廣為知曉,尊重。她的傳說並不是空穴來風, 是有真事存在的,因為人們對她很敬仰,所以越傳越神。其實我們現在聽到的每一個傳說都是有真事的,只是久而久之傳神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