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用蚊帳一

    還是那句話,三國演義是小說,情節是作者編的,所以情節是為人物服務的,劉備是三國第一識人,諸葛是三國第一智謀。劉備在白帝城死之前和諸葛託孤留下一個伏筆——馬謖。馬謖失街亭只不過是圓這個伏筆。為了塑造核心人物——劉備識人第一。諸葛縱然智謀第一。識人不如劉備。就這麼簡單。不要再老是如果如果如果。三國演義——小說——人編的。情節塑造人物。謝謝

  • 2 # 朵朵佬爺

    這應證了斯大林那句話,他升遷太快了。馬謖是一個參謀人員,不是大將,沒有戰力。更沒有看出馬謖任性的弱點,不遵軍令。

  • 3 # 王醫5

    街亭之戰趙雲不在此間!王平就是趙雲的替身!武藝好辦事精細!王平一個人就能守街亭!馬謖紙上談兵,諸葛亮認真村了!

  • 4 # 愛尚文史

    街亭之戰,諸葛亮為什麼放著趙雲等大將不用,偏偏讓馬謖去守街亭?

    其實!照當時的情況來說,除了諸葛亮自己,就只有馬謖最適合;馬謖常年陪侍在諸葛亮身邊,深知其用兵之道,但凡有戰事,諸葛亮都會問取馬謖的想法;而馬謖非常聰明,他的回答,每次都能答到諸葛亮的心坎上,所以諸葛亮非常欣賞他,非常信任他;街亭之戰,本來該諸葛亮自己去指揮,但他深知街亭難取,弄不好連自己都搭進去;所以他才找到了馬謖,把前線的指揮權交給馬謖一人,讓他獨立指揮這次戰役;而諸葛亮自己,則領少量兵馬,跟在馬謖後面,若馬謖軍勝,他則領兵會合,若馬謖兵敗,他則班師歸蜀;諸葛亮之所以選中馬謖,是因為當時那些將領,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帥才,只有馬謖能統觀全域性,獨立指揮這場戰役;

    諸葛亮的每次戰役,都是親身指揮,為什麼偏偏只有這次,他將決策權交給了馬謖一個人呢?因為這是諸葛亮這輩子出的第一個奇招,換句話說,他在賭,但是!他不能拿自己的一世英名和身家性命去賭,所以他必須找一個背鍋俠--馬謖;馬謖此戰贏的機率很小,頂多就一成希望,諸葛亮就賭這一成,如果馬謖贏了,第一次北伐就可以有個落腳點,如果馬謖敗了,第一次北伐則徹底宣告失敗,馬謖自然難辭其咎,諸葛亮則可以撇的一乾二淨;

    為什麼要說諸葛亮在賭?我們得從全域性分析;街亭之戰是諸葛亮的聲東擊西之計,他利用趙雲、鄧芝兩隊人馬,引開曹魏主力曹真大軍,然後集中兵力於馬謖,讓馬謖猛攻街亭,趕在曹真回軍之前,一舉拿下街亭;其實!想想都不可能,諸葛亮能帶出來伐魏的兵力很少,他之所以讓趙雲、鄧芝引開曹真,是因為他這裡的兵力不足;但是即便曹真走了,街亭照樣有張郃守衛,張郃的五萬大軍一點不下於馬謖,馬謖如何能在短時間內攻取街亭;諸葛亮自己都知道拿下街亭的成功率很小,所以他才會躲在後面,什麼事也不做,坐等馬謖的戰報;回去之後,他只用一句“處事不謹慎”,便推卸了所有的責任;

  • 5 # 上將噯福斯

    因為馬謖是諸葛亮的心腹啊。

    馬謖與諸葛亮關係很好。

    他們都是荊州人。馬謖是荊州豪族馬家的青年才俊。馬家有兄弟五人,都很有才幹。馬謖的哥哥馬良,是諸葛亮的好兄弟。

    良留荊州,與亮書曰:"聞雒城已拔,此天祚也。尊兄應期贊世,配業光國,魄兆見矣。【臣松之以為良蓋與亮結為兄弟,或相與有親;亮年長,良故呼亮為尊兄耳。】

    馬良在夷陵之戰中戰死,諸葛亮肯定非常難過痛惜。這可能也是諸葛亮重用馬謖的原因之一。

    馬謖自稱與諸葛亮情同父子。諸葛亮自稱與馬謖情同兄弟。(可能是因為諸葛亮比他大10歲)不管父子還是兄弟,關係都不是一般的親密。

    諸葛亮對馬謖極為器重。良弟謖,字幼常,以荊州從事隨先主入蜀,除綿竹成都令、越雋太守。才器過人,好論軍計,丞相諸葛亮深加器異。先主臨薨謂亮曰:"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猶謂不然,以謖為參軍,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

    馬謖才器過人,諸葛亮非常器重他,經常與他暢談國家大事,從白天談到晚上。

    劉備臨終特意勸誡諸葛亮,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諸葛亮竟然也不以為然。

    諸葛亮不是一個糊塗的人,也不是一個意氣用事的人,他這樣欣賞馬謖,只能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馬謖確實有才,或者說是諸葛亮確實認為馬謖有大才,足以擔當大任!

    但是,很不幸,諸葛亮忽略了一個問題,理論是一回事,實踐是另一回事。實踐才能出真知。

    紙上談兵,終究敵不過百戰宿將!

    當時,北伐大軍有宿將魏延、吳壹。這兩位確實很能打,建興八年一起打了一個大勝仗。擊敗曹魏大將費瑤。

    建興六年,亮出軍向祁山,時有宿將魏延、吳壹等,論者皆言以為宜令為先鋒。

    大家都覺得這兩位適合做先鋒,但是諸葛亮偏偏選了馬謖。除了他與馬謖關係好。還因為:

    魏延,桀驁不馴,我們以前分析過,魏延就是小關羽。所以,諸葛亮不喜歡。他倒不是怕魏延,他主要是擔心萬一魏延功勞太大,自己死後沒有人能制衡魏延,到時候劉禪就危險了。

    吳壹,原是劉璋的部將,後來投降劉備,在信任上就差一些。更不利的是,他的妹妹是劉備的夫人。他屬於外戚。外戚掌兵,從來都是禍亂之道。所以諸葛亮不願意重用他。

  • 6 # 楓葉滿山4

    “紙上談兵“的帽子在趙括和馬謖頭上風吹不掉。街亭的丟失,影響了整個北伐的戰局。馬謖作為一個當事人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對了,沒錯,被斬首了。以諸葛亮的謀略和劉備臨終告誡“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的情況下,仍然讓馬謖守戰略要地,確實讓人有些不解。那是為何?原來馬良和諸葛亮關係非同一般,二人私交甚厚,常以兄弟相稱(要知道古時有官職的人一般不會稱兄道弟的,一般稱職稱,比如,趙將軍,魏將軍的),在夷陵之戰時馬良戰死。後來馬謖和諸葛亮走的近乎了,其實馬謖此人也不是泛泛之輩,才器過人,好論軍計,擒孟獲而不殺,攻心為上也是馬謖向諸葛亮提出的計謀。至於街亭的防守問題眾將討論皆認為魏延和吳懿可勝任,偏這時馬謖自告奮勇,且願立軍令狀守街亭。所以諸葛亮就讓他去了。不排除諸葛亮有陪養馬謖的可能性,相信如果不失街亭,馬謖必將升職很快。透過馬謖臨斬遺書曰:明公視謖如子,謖視明公如父,...使平生之交不虧於此...。《三國志》,透過這些我們可知道謖亮關係如父子,亮良關係如兄弟。這就是內部私情。話又說回來,眾將都知街亭極難防守,而且關係重大,誰又願主動請纓呢?結果馬謖想表現自己,諸葛亮的有意栽培導致了“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情況。我們在看諸葛亮的人事安排,姜維作先鋒領兵出斜谷,趙雲箕谷設疑兵,魏延接應馬謖。但馬謖面臨的是司馬懿主力軍,確實有些難。好了,不在廢話了,“世人以成敗英雄,馬謖如果沒有丟街亭,也就沒有後人的眾說紛紜了。謝邀了!

  • 7 # 皛川

    諸葛亮是人不是神,在用人上有自己的偏好實屬正常。

    首先,馬謖是名門之後。自然被諸葛亮高看,因為他的才學、長相、談吐、氣度的確不俗。這種審美觀念從古至今都是如此,被諸葛亮賞識也在情理之中。

    其次,諸葛亮“七擒孟獲”中,馬謖跟隨諸葛亮左右,多次建言獻策都被諸葛亮採用,並取得成效。所以,加深了諸葛亮對他的信任。諸葛亮在蜀漢沒有自己的親信,經過戰場交往,培養青年才俊也情有可原。

    最後,在佈防街亭戰役時,諸葛亮身邊已無大將可派,所以,派馬謖、王平搭檔把守,也是出於無奈之舉。為此還特意交代,只許當街駐防,不可上山。這是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假如馬謖聽了諸葛亮的話,那就大功告成了。可馬謖剛愎自用,臨陣耍小聰明,違背了諸葛亮的意圖,這才導致了街亭要隘失守,讓諸葛亮陷入險境……

    後來“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其實,是痛惜自己看錯了人,紙上談兵的馬謖是不能委以重任的。也是他出世以來最大的“敗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遊戲對人的影響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