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上班了,六個月寶寶晚上老是醒,睡不踏實,原本可以連續睡六個小時的,現在兩三各小時就醒一次,還把斷了兩個月的夜奶也喝回去了
回覆列表
-
1 # 和和美美格格679
-
2 # 愛中修行
這時候需要家長給孩子足夠的愛,睡覺前提前給孩子打預防針說明自己的去向,並告知孩子什麼時間回來,反覆幾次,孩子就覺得媽媽雖然出去了但還是會回來的。心裡暗示會讓孩子不再焦慮。
瓊格格育兒經——關於分離焦慮
1什麼是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是指嬰幼兒因與親人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
分離焦慮一般出現在寶寶6個月以後,在12-18個月達到頂峰。
這一階段的主要表現是比較黏人,跟媽媽一分開立馬鼻涕眼淚狂飆。
心理學上稱為“尋求親近”,即想盡一切辦法讓自己身邊有人陪伴的功能,這種功能是先天自帶的一套依戀系統。
一旦與親近的媽媽分開,系統自動開啟。
而稍大一些的寶寶一般會在上幼兒園或者突然面臨與爸爸媽媽分開的狀況時,爆發嚴重的分離焦慮。
比如節目中的寶寶們大都四五歲,但突然跟朝夕相處的爸爸分開,就出現了大哭、纏著不放等分離症狀,甚至產生“依戀恐慌”。
2分離焦慮的三個階段:
英國心理學家約翰·鮑爾比(John Bowlby)透過觀察把嬰幼兒的分離焦慮分為三個階段:
○ 反抗階段
這一階段,孩子聽到父母要離開便哭天搶地,大哭大鬧,砸東西,情緒十分不穩定。
○ 失望階段
這一階段,孩子已經不再透過外在行為來表達自己的不安,哭鬧少了,但會目光呆滯,對其他事物提不起興趣,不喜歡跟其他人交流。
○ 超脫階段
這一階段,孩子已經能夠接受父母要暫時離開自己的現實,可以接受其他人照料,開始正常的活動,吃飯、玩耍,但是隻要提及父母就會情緒低落。
4個小妙招應對分離焦慮
這些小妙招主要針對的是處於反抗階段的寶寶。
1來一場有儀式感的告別
有些媽媽會採取“偷偷溜走”的方式,千萬不要啊!
孩子一轉身看不到你,以為“媽媽不見了”“再也見不到媽媽了”,會本能的緊張和害怕,很容易沒有安全感。
比如節目中,Jasper、小泡芙、小山竹一覺醒來看不到爸爸急得大哭,一直喊著要找爸爸。
而neinei則在吳尊和鄧倫的解釋下,更容易接受“換爸爸”的任務。
爸爸和弟弟Max向她揮手告別,她忍著眼淚依然選擇離開。
相比其他孩子,她更能坦然接受與爸爸的分離,並快速融入新的環境。
下一次跟孩子分開時,試著來一場有儀式感的告別。
比如,我每次上班離開前都會唱一首簡短的親親兒歌,然後親親女兒:
親親你的額頭,摸摸你的眼。
親親你的鼻子,摸摸你的耳朵。
親親你的嘴巴,摸摸你的臉。
女兒很是享受,通常會很開心地跟我說拜拜。
再比如,閨蜜出門時會跟她兒子說“能幫媽媽關上門嗎?”“可以幫媽媽照顧好小烏龜嗎?”,孩子覺得肩負著重擔,會迫不及待地去完成媽媽交代的任務,更容易接受媽媽的離開。
2明確告訴孩子自己會回來,並告知他回來的時間
分離焦慮的寶寶內心害怕的是:媽媽再也不會回來了。
此時,要明確告訴寶寶:媽媽會回來的。
節目中,面對哭泣的Jasper,杜江一直跟他說“爸爸很快會回來的”“爸爸永遠都不會離開你的”,讓他有一個期待和安全感。
同時,還要儘量告訴寶寶什麼時候回來,這樣寶寶就會有盼頭了,更容易接受分離和等待。
節目中,Jasper一直找爸爸,杜江跟他說:“現在五點了,你爸爸大概六點回來,還有差不多一個小時”。
得到明確的答覆後,Jasper開始愉快地跟杜江一起做遊戲了。
如果寶貝太小,還不太理解一個小時是多久的話,也可以換個方式。
比如,跟他說“等你洗好澡澡,媽媽就回來了”“等你睡醒了,媽媽就回來了”,或者說“等外面的天變黑了,媽媽就回來了”。
注意的是,媽媽一定要遵守承諾準時回來。回來後擁抱寶貝,並跟他說“媽媽回來了”,強化“回來”的字眼。
這樣,孩子才會安心,媽媽真的只是暫時離開,是一定會回來的。
3轉移注意力
跟孩子玩喜歡的玩具、遊戲,談論孩子喜歡的話題,來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會緩解寶貝暫時分離的緊張感。
比如跟孩子一起搭積木、玩滑滑梯,玩一些好玩有趣的遊戲。
比如帶孩子出去找他喜歡看的小動物,小狗、小貓、小魚等。
節目中,陳小春一直試圖用“讓小泡芙喝水”“給小泡芙扎頭髮”的方式來分散她對爸爸的想念,最後成功的透過“一隻羊”轉移了小泡芙的注意力。
杜江則用之前為Jasper製作“巴斯光年和美國隊長盾牌”的話題拉近了跟Jasper的距離,讓Jasper平靜下來。
4平時多方式進行分離引導
一是玩遊戲
平時多跟寶寶玩躲貓貓的遊戲,讓寶寶理解“媽媽不見了”和“媽媽又回來了”的概念。
也可以跟孩子玩“互換角色”的遊戲,假裝一邊纏著孩子不放,一邊很誇張的說:“就不讓你走,不吃飯,不玩玩具,不洗澡……”讓孩子在遊戲中滿足聯結的需求,並學會在聯結和獨立中找到平衡。
二是講繪本故事
很多關於分離的繪本會告訴寶寶:媽媽離開只是暫時的,一定會回來的。即使媽媽不在身邊,也還是很愛寶貝,回來後會陪著寶貝。
繪本《我媽媽上班去了》裡面,小男孩說:“我媽媽上班去了,可我知道她還愛我……我知道她想抱我,想和我一起騎車,一起滑旱冰……”
告訴孩子“媽媽很愛很愛你”,給孩子滿滿的安全感,適度緩解他分離的焦慮和恐懼。
有些繪本也會為父母提供一些應對小技巧。
繪本《不再害怕和媽媽分開》中,小羊富絲喜歡黏著媽媽,不讓媽媽離開他的視線,媽媽跟他一起想了一些辦法。比如在媽媽的背上畫個紅圈圈,這樣富絲就可以在遠處看到媽媽了。
繪本《魔法親親》中,媽媽在小浣熊的掌心印上一個吻,每當小浣熊感到孤獨的時候,把掌心輕按在臉頰,媽媽的吻就會溫暖他的心,就不會再孤獨和害怕了。
三是適度講道理
節目中,爸爸們和寶貝第一次分離時,寶貝們都哭得稀里嘩啦的,尤其是嗯哼。
第二次分離時,杜江用提問的方式進行引導,利用之前美好的回憶跟嗯哼講道理,並鼓勵他勇敢一點,效果很好。
杜江:上次爸爸去捕魚,你留下了,對不對?
嗯哼:對!
杜江:鄧倫叔叔帶著你和所有的小朋友,一起做遊戲,吃飯,對吧?
嗯哼:對!
杜江:發生什麼不好的事情了嗎?
嗯哼:沒有!
杜江:有人傷害你嗎?
嗯哼:沒有!
杜江:這次也是一樣的,麒麒,你是一個男子漢,知道嗎?
嗯哼:對。
杜江說:“把他勇敢地推出去,讓他意識到這件事情是一個無法迴避的現實,自己必須要邁出去這一步。”
後來,嗯哼逐步克服了分離焦慮,在“換爸爸”那期節目中,他聽說要跟“新爸爸”劉畊宏一起完成任務,表現得很淡定,沒有任何的焦慮。
世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是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而父母對孩子真正成功的愛,則是懂得慢慢分離,並得體的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