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散仙董小川

    二十歲步入社會,至今已入社會這個“大染缸”十餘載,途中有過驚喜有過失落有過成功也有過失敗。從曾經的玩世不恭膽比天大到如今的收斂心神事事小心。因為現在已經不在是自己一人而是有著一個家依靠著自己,所以,即使在外面遇到多麼不開心的事都得自己去扛,也不會因為一些事而與人起爭執...!曾經的稜角如今已不復存在,但也依然有所保留,期待有著“重振旗鼓”的那天……。

    如今的自己30出頭,拿著月薪四千五的工資,但也同樣揹著十多萬的負債,沒有依靠,一切都要靠自己去撐。很多時候也會感覺很累很失落想聽到有人安慰,呵……算了!!找個無人的角落默默的點上一根菸,自己給自己勇氣告訴自己,我很強的~一切都會過去的一切也都會好的……!!!

    因為我知道“成年人的生活裡沒有有容易二字!”

  • 2 # 一塊大肥肉

    生意失敗,負債累累,現在做地產,晚上送外賣,半夜弄自媒體,現在的80的都是比較難的一代,壓力盡管很大,但是人活著就是最好的,加油吧 。很多大佬都是35以上開始創業的,所以機會還有,自己努力就好。

  • 3 # 音樂美文坊

    職場主流“80後”,中年危機要擺脫

    曾幾何時“80後”還是無知浮躁的代名詞,現如今,80後已成為職場、家庭、社會的中流砥柱。作為職場中的“中堅力量”,如何擺脫中年危機成為“人生贏家”呢?

    前兩年,網際網路上的小姑娘上躥下跳要嫁給成熟性感的大叔。時過境遷,大叔一夜變了油膩中年人。啤酒肚、髮際線後退、盤手串兒,名人野史如數家珍,睡衣唐裝混搭出街,保溫杯裡泡枸杞……

    人到中年,不管你貴賤美醜,都被貼上了“油膩”的標籤。而走在奔四路上的80後,成了中年危機的重災區。

    復旦大資料揭示真實的80後

    近期,復旦大學人口與發展政策研究中心、復旦大學社會科學資料研究中心最新發布的“80後的世界——復旦大學長三角社會變遷調查”,以1980-1989年出生的一代人(簡稱80後)為跟蹤主體,研究的內容包括這一代人的家庭、婚姻、就業、遷移、住房、生育、子女教育、父母養老等各個方面。

    復旦大學人口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教授胡湛指出,2012年至2016年間,上海“80後”的個人年收入呈現較穩定的相對快速增長,其收入分佈形態體現為較健康的橄欖型,三次調查的年收入中位數依次為5.0萬元、6.5萬元和7.8萬元。

    高收入群體的收入增長較快,2012年進入前10%和前1%的收入門檻為12萬元和30萬元,2016年已分別提高至20萬元和50萬元。

    儘管上海“80後”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4.7年,且連續三次調查中的總體收入漲幅均高於同期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和上海CPI增幅,但他們仍坦言面臨著“經濟”“子女教育”和“住房”三大壓力。

    “80後”的受教育水平及收入水平與其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呈正相關關係,“80後”的房產持有量也與其父母的持有量具有相關性,呈現一定的代際傳遞效應,並尤以教育的代際傳遞最為明顯。

    1、80後混的怎樣?

    80後中高收入群體的收入增長則更快:2012年進入前10%和前1%的收入門檻為12萬元和30萬元,2016年已分別提高至20萬元和50萬元。如果你年收入達到50萬(月薪大約4.1萬),那麼你將順利擠Top1的佇列。當然咯,年紀越小,或許越有傲嬌的資本。

    2、學歷越高收入越高

    此次調查資料實力打臉“讀書無用論”:學歷與收入成絕對正相關,學歷上升一個臺階,年薪就上調一個檔次。

    調查中的80後平均受教育年限已達到14.7年,且連續3次調查中的總體收入漲幅均高於同期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和上海CPI增幅。

    3、80後對工作“忠貞不渝”

    超過6成的換工作的次數不超過2次。原來80後在就業觀上一點都不離經叛道。對工作的保守程度,簡直可以用“忠貞”二字來形容。

    換工作的次數與工資收入和受教育程度的關係也很有意思: 工資收入越低,越愛換工作;反之收入越高不愛換工作;本科生最不愛換工作;大專生則最愛換工作。

    然而大家換工作的理由也很簡單:現單位待遇差VS其他單位待遇優。

    80後的健康情況令人擔憂:四成幾乎不鍛鍊

    復旦大學人口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教授高雋指出,“80後”的生活方式趨於多元。“80後”受訪者中有70%以上的人認為自己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有四分之三的人自評 “人生幸福”。約三分之一的人出現了不健康的行為,分別是睡眠不足、三餐不規律、不健康飲食、喝酒和吸菸,其中睡眠不足最突出、佔4成以上,同時具備四種以上不健康行為的高危群體達到14.3%。

    調查發現,“婚姻保護傘”的作用在80後群體中較為明顯,已婚群體相對未婚以及/或者離婚喪偶群體在健康行為相應指標上表現更優,“80後”已婚群體的心理健康指標更優,不健康的飲食起居行為更少,抑鬱和幸福感的均值都優於未婚以及離婚喪偶群體。

    從運動行為看,約三成勤鍛鍊,近四成幾乎不鍛鍊,“散步+跑步”為主要形式。不同階層的生活方式已出現分化,高收入群體一方面或因壓力大而表現出更多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承受著更多的健康風險,另一方面有更多的健康資源和促進健康的行為,其體檢率、運動頻率、健康資訊獲取、健康消費支出等指標都更優,因此平衡下來高收入群體的行為身心健康指標優於低收入群體。

    如何避免成為一個貶值的中年人

    科技的進步、交通工具的迭代對城市框架的拉大、城市中心的轉移、職住分離的距離影響巨大:在腳踏車時代,工廠區和居民區幾乎挨著,城市的半徑也就限定在5公里左右;到了汽車時代,職住開始分離,出現了集中商業辦公區,人們坐公交或者開車上班,城市的半徑也就順勢擴大到近30公里;而到了地鐵時代,輕軌/城軌/高鐵更是拉近了城與城的距離,人們甚至可以跨城上班(上海的上班族甚至可以住在崑山/花橋),這就是所謂的城市群,城市的半徑由此就可以擴大到50公里。

    現在,我們即將迎來一個網際網路科技的新時代,人們需要聚集(工作/創意/協作/生活),但更可以藉助便捷的交通網路實現迅速的流動,而這對城市、對城市的中心、對市中心的房產、甚至財富的邏輯將產生新一輪的重大影響。

    財富的邏輯不斷轉換、看似能傳承子孫的房產也因市中心的變遷而價值縮減,那保值增值的資產有什麼共性呢?一是稀缺性;二是有使用價值。能保值增值的資產、能世代傳承的資產,必須是稀缺且有使用價值的資產,而我們要做的就是要具備識別出它們的能力。

    堅毅不拔80後,身體本錢最靠譜

    回顧人類歷史的長河,你會發現根本就沒有什麼萬世不移的財富,那就沒有靠譜的資產了嗎?有,就是人本身!

    作為80後,你得具備再選擇的能力、因應事務變化的適應力,開闊的胸懷迎接新事物、深究一行的精進精神、不停的嘗試試錯保持隨時出發的狀態,讓自己更有彈性——雖經萬般擠壓,終將恢復原狀。

    人就是亙古不變、萬世不移的資產!賺錢的能力就是財富的邏輯!有人說,80後,是人到中年,正式開啟上有老下有小的不能死模式。這群人不能倒下,不能放棄,甚至不能去死。

    為了父母渴望的眼神,為了孩子伸出的雙臂,為了那些還沒來得及實現的理想與願望。80後們,少抽菸喝酒了,也別再熬夜,別太壓抑自己,請你對自己好點,好一點。

    身體,才是最好的投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沙糖桔葉子反捲是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