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璞詩子
-
2 # 不靠譜的攝影師
其實根據個人愛好吧,遠全中近特,基本上都會面面俱到,我比較喜歡拍攝中景和特寫,細節表現,我基本以影片為主,中近特拍的比較多,可以瞬間讓人帶入感覺
-
3 # 佘叔的影視追憶生活
要看什麼題材嘍,如果是人像的話,各種景別都要有嘍,當然最多拍的是半身,特寫鏡頭多點!因為要看清楚人嘛!鏡頭選擇一般85定焦,50都可以,如果比較懶的話就一個24-70搞定!
-
4 # 稻香居士2
這要看拍啥題材了,如果常規的拍攝題材,24-70,70-200基本就夠用了,如果人像的話,可在上述基礎加35,50,85定焦,很是出片子。如果半幅機器,18-105,17-55都是不粗的選擇。所以鏡頭一般沒啥特別的規定。
-
5 # 洳亞和徠卡奶牛貓
我是拍寵物的 習慣的是50mm 和70-200mm
如果拍活動最多就是16-35mm和70-200mm
-
6 # 林中小路攝影
攝影師工作時,拍攝的類別不同,所用的鏡頭也不同。以單反佳能相機為例:拍古建築的攝影師,揹包裡面至少有一個廣角鏡頭,11-24或16-35頭,在建築的外景正中間的位置拍,左右對襯,建築物不容易畸變;拍舞臺的攝影師,揹包裡面至少有一個一鏡走天下的新聞頭28-300的頭,抓拍演員表情的一瞬間;拍人文紀實片時,28-300一鏡走天下的鏡頭,更是好上加好,堪稱極品;拍靜物時,百微鏡頭,最棒,片子可做標本;拍動態的花兒時,70-200的頭,可虛化背景,有種蒙攏的感覺;100-400的頭,壓縮性強,可拍出花的層次感,有種意境的感覺;拍風光片,用的最多的是24-105和100-400的頭,焦段比較實用;喜歡拍鳥兒的攝影師,100-400,200-600甚至800定不等,但常用還是100-400的頭用處比較多,拍鳥兒的,用啥頭,拍啥片子,因人而異。根據自己的喜好定,不可強求。以上闡述的是一般情況,不是絕對的,僅供參考。
-
7 # 美妙旋律666
若果你喜歡拍攝人像:85mm f/1.8 或 50mm f/1.8
其中一個很多人購買DSLR的原因便是替家人或朋友拍攝留念,其實套裝鏡頭已經可以勝任,但若果你想拍的相片質素更好,顯得更專業,你便需要入手一支人像鏡了,對於APS-C格式的相機,焦距會有大約1.5x的加乘,因此要有85mm的焦距,使用50mm便可以(50mmx1.5=75mm),對於M4/3的系統,40mm的鏡頭便最好(40mmx2=80mm)。
拍照時利用f/1.8的大光圈,加上85mm的稍長焦距,可以令景深變淺,讓人像突出於背景中,很適合拍攝人像。
若果你喜歡拍攝街頭攝影/紀實類:50mm f/1.8 或35mm f/1.8
最近相機越出越小,令「街拍」更方便,因為拍攝這種題材的相片時,通常也會拍攝一些不知情的路人,使用的鏡頭最好也是小型和不受注意的,定焦鏡50mm通常體積細小和輕便,而且光圈達f/1.8,可以於光線不足的環境下拍攝而不用開啟閃光燈,而50mm這個焦距很像人眼看到的距離,十分適合街拍之用,全片幅相機用50mm,APS-C用35mm,而M4/3相機用20mm便可以了!
若果你喜歡拍攝風景:
風景攝影師通常也會利用廣角鏡頭來捕捉大景(當然也可以用其他鏡頭來拍攝),少於24mm等效焦距的鏡頭可以把更多的景色納入相片,若果利用利廣角的鏡頭如16-35mm,更可以利用鏡頭變形的特點來顯得風景/建築物更宏偉,更具空間感。全片幅相機用16-24mm,APS-C用12-16mm,而M4/3相機用8-20mm便可以了!
若果你喜歡拍攝活動/演唱會:70-200mm f/2.8
攝影師離活動或演唱會的舞臺通常也會有一段距離,而且有時光線不足,又要保持一定的快門速度(因為要凝固動作),因此70-200mm的長焦加上f/2.8的大光圈是有需要的,一般而言,這種大光圈恆定光圈鏡頭體積大、重量高,而且價格比較貴,但質素很高,而且可以用上很多年,若果你真的喜歡拍攝這種題材而預算又足夠的話,狠心入手吧!
若果你喜歡拍攝微距:100mm Macro
要拍攝微距作品,其實你可以利用便宜很多的「微距筒」,但若果你真的會常常拍攝微距,還是建議你入手一支真正的微距鏡,100mm的焦距可以於稍遠的距離做到1:1的放大率,而且不用太過靠近被攝物,特別適合拍攝小動物、昆蟲等。其實微距鏡不只用來拍微距,拍攝人像相片也很適合呢!
若果你喜歡拍攝運動/雀鳥:70-200mm或100-400mm
對於APS-C格式的相機,70-200mm的鏡頭可以提供105-300mm的焦距,其實在拍攝運動或雀鳥時也可以使用,但對於全片幅的相機便建議使用100-400mm 的長焦了!選擇變焦鏡頭也可以讓你於構圖時有更大的靈活性。
-
8 # 大貓影界
這個問題跟個人的擅長的拍攝風格以及拍攝型別有關,比如我喜歡人像跟微距這兩大類,偶爾外出也會拍一拍風景,那麼我就說一說我拍攝時,主要習慣拍攝什麼鏡頭:
人像對於人像,我用過很多的鏡頭,比如35mm 1.4,50mm 1.8,還有24-70mm 2.8,甚至很喜歡用100mm 2.8這個微距鏡頭拍攝,因為我喜歡細節豐富的片子;
對於我個人而言,我最擅長拍攝的鏡頭就是半身以及特寫了,首先這些鏡頭也是我很喜歡的鏡頭感覺,在我最初使用鏡頭拍攝的時候,我也像大多數人一樣迷戀大光圈虛化感覺,而經過長期的拍攝,以及對攝影的不斷認知後,慢慢地不再依賴大光圈,反而覺得小光圈也能夠拍出很多漂亮的片子。
對於攝影,美始終是離不開的一樣東西,也是我們一直在追求的東西,我拍攝半身以及特寫就是想把人的美,那些更細微的東西放大變現得更淋漓盡致,比如模特微妙的表情,舉手投足之間的不經意感等等;
所以我對於細節要求很高,以至於我後來更喜歡用微距鏡頭拍攝人像,很多人會覺得微距拍攝人像很硬不夠柔和,或者說能夠數毛的境界,把模特一些缺陷都變現出來了;
但其實我認為,缺陷也是一種美,就像我經常會把ISO開得很高,不害怕那些噪點,有時甚至想利用噪點表現不一樣的感覺。
這種感覺無法訴說出來,只是每個人的想法不一樣,也沒必要去糾結那麼多,只要拍出來的片子有內容有思想且美,就夠了!
微距說到微距攝影,他基本是出了人像之外,我拍得最多的風格片子了,我喜歡一個人穿梭在深山老林裡,去尋找自然生態下生物的多姿多彩,並且我不用任何的燈光道具,我要尋求的是自然光下美妙的世界。
那些透過打燈拍出來的片子,拍出來的東西都是一個感覺,即使把那些小小的昆蟲拍得晶瑩剔透,我也不喜歡,因為一打燈,很多感覺都沒了,比如夕陽照在昆蟲身上的那種光感,是任何燈光都無法比擬的美!
用微距探尋世界上微小的存在,是很辛苦的一件事,同時那種樂趣也是很多事情無法比擬的,當我碰到好的光線,拍到好的片子時,那種喜悅之感,再辛苦都是值得的!
總之,每個人喜歡的鏡頭感覺不一樣,我也慢慢嘗試開闊其他視野的鏡頭,讓自己能夠拍攝更多風格的照片,拍下更多美的事物。
回覆列表
問題應該是都習慣用哪些鏡頭拍攝?
看攝影師是哪型別的,新聞攝影還是體育攝影,還是人像攝影,或者是商業攝影,分類很多,根據自己拍攝物件的需要定鏡頭,體育類需要500/600,人像類可以選擇35/50/85/135,商業攝影如果有特殊要求用中畫幅,新聞紀實類大三元就不錯,總之要根據拍攝物件定製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