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博爾姿衣櫥

    一歲半你也不能要求太高啊,這個階段也就是牙牙學語的時候,慢慢來,多跟寶寶交流,玩下小遊戲,聽下兒童音樂。當然啦有些寶寶說話早點,這跟發育有關吧!反正,又要耐心!

  • 2 # 可愛的嚶嚶醬

    寶寶一歲半還不會說話?沒想到根本原因竟然在於自己!

    很多的寶寶都不同程度出現了說話晚這個現象,在排除了聽力障礙或者其他發音器官發育異常等疾病因素外,最後剩下的原因基本上都是在家長自己身上了。

    所以千萬注意,寶寶不會說話,家長不要一味懷疑寶寶是否有疾病或發育不良,得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尤其是下面幾個小動作,一定要知道:

    1、一歲了,還在吃粥、爛麵條

    很多寶媽都會擔心寶寶嚼不爛、不好消化,所以不敢吃太硬的食物。但不明白,這樣會影響孩子的口腔肌肉發育!逐漸讓寶寶難以接受一些有韌性的食物,哪怕吃硬一點的飯也有困難。口腔肌肉得不到鍛鍊。就會導致寶寶發音不標準、口吃。因為輔食過軟過細造成寶寶語言發育緩慢的例項可不在少數。

    你說話太快,寶寶跟不上!

    有些父母說話實在太快,根本讓寶Bora不及反應,讓TA “聽到→理解了→最後再回答”,否則寶寶會很難接收到有效資訊。當寶寶下意識地追著你說的內容去聽,這時候TA的大腦和語言無法同步,就有可能會導致口吃或不愛說話。

    網路語,不適合寶寶!

    小盆友、醬紫、選你、你造嗎、妹紙、男票……吃肉肉、睡覺覺、喝水水……這些網路用語和疊詞,都在影響著寶寶的語言發育和對事物的理解。

    孩子如果說錯了,你卻笑了!

    每個媽媽都覺得自己的寶寶是最可愛的,當寶寶發出“錯誤的怪音”時,總會忍俊不禁,笑TA、甚至模仿TA,讓寶寶覺得這是一種鼓勵和喜愛,就強化了這種異常的說話方式,導致寶寶無法學習用正確方式說話。

    TA不說你就懂,那TA就用不著學說話

    寶寶指著桌子一“嗯”,媽媽馬上就知道ta要喝水;寶寶指著冰箱一“啊”,家長就知道ta要吃蘋果~寶寶一句“嗯啊”家長就能立刻理解,並滿足寶寶的需求,讓TA覺得溝通根本就不需要說話,這種“心有靈犀”的方式可真的是最大的誤區啊!

    錯誤找到了,到底我們應該如何去引導孩子說話呢?

    1、充分利用音樂和遊戲

    多多利用音樂或者遊戲,因為這個對於孩子的發育也是有很多好處的。

    2、給寶寶讀書

    有些父母會問“什麼時候開始給寶寶讀書比較好?”只想說,無論什麼時候都不嫌早!而且也不在於你給寶寶讀了什麼內容,因為就算相同的內容重複閱讀,都有很大的幫助。

    3、做什麼說什麼

    總之,不管你做什麼,看到什麼,都可以給孩子說,讓他/她聽到更多的詞彙。

    寶寶說話不是一兩天的事,肯定要父母之間的多多配合。希望各位父母能夠以鼓勵的方式為主,儘可能和孩子不斷練習與實踐。切勿操之過急~

    分享一個適合學齡前兒童用得識字軟體【貓小帥識字】,家裡或者身邊有適齡兒童的話可以去下載一個試試哦,這裡面有豐富的童話故事,還有有趣的冒險任務,孩子可以和喜歡的童話人物一起學習漢字,不知不覺中對漢字產生興趣。

  • 3 # 悠悠育兒堂

    寶寶一歲半還不會說話是什麼原因?怎麼進行語言訓練呢?

    瞭解孩子語言發育的特點很多家長有這樣的疑惑,孩子太晚才學會說話,是貴人語遲嗎?是不是等一等他自己就會說了?那麼哪個年齡段的孩子語言應該達到哪些水平呢?下面簡單給大家介紹一下。

    1. 3個月----會發出“咕咕”聲

    2. 6個月----會發出“咿咿呀呀“聲

    3. 1歲左右開始有意識的說“爸爸,媽媽”

    4. 2歲左右開始使用各種聲母與韻母的組合,能使用50個詞。能理解300個詞。

    5. 2-3歲的孩子能將3個字組成詞,能理解兩步指令,開始對需要的目標命名。

    這個表格是寶寶0-3歲語言發育的正常情況,媽媽們可以對照著參考一下。

    語言發育有很大的個體差異,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發育節奏。有的寶寶可能開囗走一點,有的寶寶開囗稍晚,這都是正常的。

    不過如果寶寶的發育情況嚴重落後,比如12個月的時候還沒達到表中6個月的寶寶應該達到的水平,媽媽就要當心了,最好帶寶寶去醫院做個詳細的體檢,千萬不要輕易相信“貴人語遲”的說法而延誤了治療時機。

    0-3歲是寶寶語言發育的黃金時期,在這段時期裡,家長正確的引導尤其關鍵。而家長們一些錯誤的行為,會妨礙寶寶學說話,是導致寶寶說話晚,囗齒不清的兇手哦。下面這些誤區,你中招了嗎?1歲了還在給寶寶吃糊糊

    有的媽媽擔心寶寶嚼不爛、不消化,就一直把食物搗成泥給寶寶吃,甚至一直給寶寶吃流食,卻不知道這樣會錯過訓練寶寶咀嚼能力的最好時機。

    寶寶的咀嚼能力沒有的得到充分的訓練,會影響寶寶囗腔和麵部肌肉的發育,從而阻礙寶寶學說話,導致寶寶說話晚、囗吃。

    正確做法:在寶寶開始新增輔食2個月後,就可以逐漸從泥狀、糊狀的食物過渡到小顆粒狀了。

    具體不同月齡的寶寶適合的輔食狀態可以參考下表。

    2、寶寶隨手一指,大人就懂了

    在寶寶還不能開囗說話時,他們都是用手勢來表達要求。但是如果寶寶長大了,家長還是一直都對簡單的手勢迅速地給出反應,比如寶寶一指水瓶就立刻給他們遞過來,他們很可能就懶得開囗說話了。

    正確做法:在寶寶用手勢來表達意圖時,不要立刻滿足他們的要求,可以嘗試引導他們用語言說出來。比如當寶寶指著桌上的水瓶表示想喝水時,可告訴他“這個是水,那個是麵包”,嘗試問他“你是想要水還是想要麵包”,這樣多進行幾次,寶寶自然就能學會了。3、頻繁糾正寶寶的錯誤發音

    有時寶寶一個音說不準,媽媽就很著急地打斷他說話,糾正他的發音,其實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

    寶寶學說話肯定要有一個慢慢學習的過程,重點是他肯開囗,不必苛求他一開始就說對。頻繁打斷寶寶說話會打擊他的自信心,讓他不願意開口。

    正確做法:當寶寶發音錯誤時,不要急於糾正他。可以等他說完之後,再重複一遍正確的發音,比如寶寶說“屏狗”,你可以跟他說“蘋果,這是蘋果”。和寶寶說話時語速要慢,口型可以誇張一點,這樣寶寶更容易模仿。4、頻繁提問

    媽媽想讓寶寶快一點開囗的心情是急迫的,有些媽媽一帶著寶寶出門就指著各種不同的東西對寶寶問這問那。

    “寶寶這個是什麼?”

    “寶寶這個花是什麼顏色的?”

    這樣可是會把寶寶問懵的。

    正確做法:應該在和寶寶的交流中自然地讓寶寶學習語言,不要急於提問,先向寶寶描述周圍的事物,為他提供更多資訊。比如,跟他說“天是藍色的,樹是綠色的”,這樣說多幾次,寶寶自然就記住會講了。

    家長在進行居家語言訓練時需注意:要有耐心、運用誇張的語氣和表情鼓勵孩子、多和孩子說話,不要覺得孩子聽不懂就不和孩子交流、不要模仿孩子錯誤的發音或者在孩子發出錯誤音後責備孩子,應在孩子發出錯誤音後及時念出正確音。

    過度的愛會產生替代!匱乏的愛會產生冷漠!讓愛來陪伴孩子,陪伴他經歷成長的風雨,而不是替他遮風擋雨!

  • 4 # 若茶660

    孩子說話有早有遲,我的一個親戚小孩三歲多才說話,之前也是各種擔憂,去醫院也做了檢查,都是正常的。如果你有擔憂,可以去醫院做保健體檢的時候問問醫生,一般都沒啥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教一下各位條友,凱迪拉克XT5怎麼樣?落地要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