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安慶王一江淮節度使

    我南宋君主和內閣成員 文武大臣蒙難於崖山海戰 自沉零丁洋 那個所謂的廢君不能算我南宋君王 蒙元更沒有那麼好心 !

  • 2 # 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金朝皇室被殺光在當時的蒙古看來是死有餘辜,金朝自從崛起以後就對當時還沒聯合統一的蒙古進行壓迫,剝削,並且為了限制蒙古的發展,金朝更是屢屢派兵去蒙古進行減丁之策,活活的人兒就這樣被殺死,這對蒙古族而言金朝就是他們的世仇,雙方矛盾已不可化解。

    其二當蒙古聯合統一有一定實力後,在接下來的蒙金之戰中,蒙軍並沒有輕鬆的擊敗金軍,反而幾乎每場戰爭都造成蒙軍的巨大損失,甚至連成吉思汗都在戰鬥中被金軍擊傷,這無形中又加深了蒙古對金軍的仇恨。

    第三點當時的蒙古奉行的是屠戮政策,幾乎每到一地都是進行瘋狂的屠戮,掠奪。在這種情況下金朝被滅,皇室被屠戮也就見怪不怪了。

    那麼後來在滅南宋時,元軍為什麼會放過宋朝皇室呢?一當時的蒙古在忽必烈的領導下已經漢化,朝中漢族文臣佔有一定的聲音,屠戮之策漸漸被放棄。

    二蒙古與南宋並不是世仇,相反雙方還一起合作滅過金朝,另外南宋皇室並沒有進行殊死抵抗。

    三當時南宋江南等地並沒有完全被攻佔,善待宋朝皇室可以瓦解南方的殊死抵抗,可以說是一場無形的攻心戰。

    綜合以上六點就可以得出題主所要追尋的答案。

  • 3 # 大獅

    蒙古滅金並且屠戮王族之事,緣由在於兩家是世仇關係。

    當年金國鞏固政權之後,對還處於相對蠻荒的蒙古人進行了大屠殺,並且每隔幾年還要派兵到蒙古草原進行“減丁”。何為“減丁”,即殺掉成年男子,並且可以順帶擄走其財物和妻女,若是稍有手藝之人,就要被擄至大都,作為奴隸。成吉思汗手下大將者勒蔑、速不臺兩人曾經就被金華人擄走做過奴隸,好在兄弟二人有打鐵的手藝,才倖免於難。等到蒙古崛起之後,這些蒙古勇士將曾經的恥辱加倍還給了金華人。

    在蒙古還未崛起之前,蒙古諸部落首領的任命全部由金國皇帝委任,(鐵木真就曾被金國皇帝冊封過“扎烏惕忽裡”,大致等同於宋朝的“征討使”)。蒙古諸部其每年要向金國納貢牛羊、獸皮、童男女,如“布里亞特”這樣的林木中百姓還需進獻美女和人參等物。總之金國皇帝在當時大於天,蒙古諸部落只能聽命於金國皇帝。雖然有些部落不甘受辱,反叛金國,但金國利用蒙古諸部世代為敵的弱點,逐一擊破,讓蒙古人自己殺殺自己人,這一招屢試不爽。

    以上這些只是其一,另外還要一個原因,那就是乞顏部第三代大汗俺巴孩之死。當年俺巴孩為了平息乞顏、泰赤烏、主兒乞與塔塔爾、蔑兒乞等諸部的紛爭,選擇以和平使者的身份攜帶金刀去塔塔爾部和親。但因為俺巴孩有反叛金國之心,塔塔爾部將其扣留,並且將其押解到大都交給金國皇帝。金國皇帝將俺巴孩的金刀據為己有,而後在市集之上,將俺巴孩釘在木驢之上,任期烈日暴曬而死。俺巴孩在臨死前對長生天起誓“自己 的後人就算磨斷了十根手指,也要為自己報仇”。

    在成吉思汗的父親也速該的時期,就已經對金中國產生了報復之心,但可惜也速該死的太早,而當時鐵木真年幼,並且此時泰赤烏部的塔裡忽臺強佔了乞顏部所有的牧民和牛羊。鐵木真數次死中得活,但滅亡金國的決心卻始終沒變。在剿滅統一蒙古諸部,並且完成部分西征戰略之後,刀鋒直指金國。

    並且將討金事務交由手下大將木華黎全權代理。直到成吉思汗死的那一天,也沒有忘記滅掉兩個敵人,一個是西夏、一個就是大金。後世子孫謹遵成吉思汗的意志,滅亡大金,並且多次屠城。更沒有憐憫金國皇族,而是不分老幼將其全部斬殺。在蒙古人的心中,仇恨一定要報,而且要加倍奉還。

    那麼為何對待大宋的皇族要好一些呢?

    這不外乎當時的君主忽必烈對漢人文化的仰慕以及早年耶律楚材與丘處機等人做出的貢獻。此時的蒙古人已經將更大的征服欲放在了西方戰場,東方戰場需要一個相對溫和的懷柔政策,雖然南宋與蒙古相互廝殺多年,但是此時的蒙古在忽必烈的治理下已經不再如以往那般野蠻。

    1276年,南宋滅亡時,元世祖忽必烈已經成了一個六十歲出頭的老人,他對待南宋皇室,並沒有表現得咄咄逼人,而是給予優待,讓其後人繼續可以享受榮華富貴。當然這一切也與南宋皇帝主動求和有關,求和在當時的情況下實質是明智之舉,因為以當時南宋的國力已經沒有任何能力再戰,再戰不但皇室成員保不住,百姓也更糟塗炭,索性開大門迎元軍,做個階下囚,雖然於臉面有損,好歹能保全性命。

  • 4 # 看遍山川

    蒙古人到頭來也沒放過宋朝皇族,南宋末帝宋恭帝趙顯4歲即位(1274年),由祖母太皇太后謝道清和母親全太后垂簾聽政。1276年1月18日,元軍攻破臨安,太皇太后謝氏抱著趙顯向元軍投降。同年5月趙顯到達元大都,被封為瀛國公,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大司徒,這些都是虛職,而對於一個只有幾歲的孩子來講,他也意識不到其中奧妙和自己所處的境地與將來的禍福。

    若干年以後,1282年12月趙顯被遷移上都(今內蒙古多倫縣西北),隨著年齡的增加,趙嫌逐漸明白了曾經宋帝國的輝煌,明白了自己往日的尊貴,也明白了自己是亡國之君。意識到其具有的強烈的落差,同樣會給他帶來危險與不測。

    “寄語林和靖,梅花幾度開。黃金臺下客,應是不歸來。”這首帶有哀怨的詩是趙顯送別南宋舊臣汪水雲被釋回江南時所寫,前朝末代皇帝的思想波動和狀態歷來就被新朝統制者所格外關注和警惕,畢竟趙顯已經成年,他多少有可能會對元朝構成威脅。

    忽必烈雖有警覺,但他還是沒有采取過激行為,同時意識到自己處於險境的趙顯主動上書請求脫離凡塵,剃髮出家為僧,忽必烈答應了他的請求,遣送趙顯入吐蕃學習佛法。

    從此趙顯在吐蕃潛心向佛,終日與黃卷青燈為伴研究佛法。善於思考再加上勤奮,使趙顯很快就掌握了藏文,進而從事佛經翻譯工作。趙顯還當過薩迦大寺的主持,被吐蕃人稱為“蠻子合尊”,翻譯的代表作有《因明入正理論》,《百法明門論》等經文,末代皇室子弟倒是成就了一名翻譯家和佛學大師。

    不過趙顯還是逃不過一劫,1323年,元英宗向趙顯發出了死亡詔書,趙顯在吐蕃被殺害,終年53歲。元朝統制者還是對宋王室趕盡殺絕的,儘管此時離南宋滅亡已經近半個世紀了。

    末代君王的小命時刻被後朝皇帝惦記著的,只要如今的皇帝覺得不放心,認為有威脅,縱然你已經七老八十了,也有必要把你送上斷頭臺,只是早晚而已。

  • 5 # 直江信綱

    首先,宋蒙之間的仇沒有金蒙之間那樣大。

    自鐵木真的曾祖父開始,金國就和蒙古各部交戰。當時勢力相對強大的是成吉思汗的曾祖合不勒汗,他打敗了金軍,迫使金國割讓今天克魯輪河流域的27團寨,徹底退出蒙古高原。合不勒汗死後,汗位傳給堂弟俺巴孩汗。金國見無法戰勝蒙古,便勾結塔塔兒人設計擒獲俺巴孩,並將其釘在“木驢”上處死。俺巴孩臨死前留下遺言:“汝非能以武力獲我,又置我於非刑。我死,我子合答安太師、也速該巴特爾必報此仇。”此後,蒙古勢力逐漸衰落,特別是成吉思汗的父親被塔塔兒人毒死後,部眾離散。金國趁機發兵草原,每三年率軍北上,殺戮成人,擄掠婦孺為奴,稱之為“減丁”。所以不論是成吉思汗本人還是蒙古部族,都對金國有著深仇大恨。

    另外,宋亡後的待遇也並不好。

    “三宮出降”以後,恭帝趙顯被封為高官,但是進而被從大都(北京)前往蒙古草原上的上都(今內蒙古正藍旗),19歲時又被迫前往西藏修行佛法,頗有成就,被藏人稱為“蠻子合尊”。在1323年,也就是趙顯54歲那年,他被元帝賜死(一說善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多肉植物長氣根是壞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