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農村國鋒
-
2 # 天一登山
紅松的下一年收成是無法預測的。主要原因如下:
東北林區對紅松結實有一種說法,即“三年一小收,五年一大收”。這種說法是不確切的,實際上紅松是連續結實性很強的樹種,據有關資料顯示,在天然林裡連續結實兩年以上的佔72.4%,其中連續3年結實的佔51%,連續4—8年結實的也並不罕見。
松結實數量多的年份,被稱為大年(豐年,種子年),結實特少的年份,被稱為小年(欠年);此外還有程度不同的中等年分。各年結實數量的這種波動稱為結實的大小現象或叫結實週期。紅松的結實週期為3—6年。
產生大小年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樹木的營養狀況。在大量結實的年份裡,光合作用的產物大部分為果實和種子所消耗,有時還利用了母樹體內貯存的營養物質,養分的過分消耗,抑制了根系的代謝與吸收功能,根系的活動受到抑制,反過來又影響枝梢生長與葉片光合作用,造成花芽在形成的關鍵時期營養不足,這樣就導致大年的來年出現小年。
結實週期則主要取決於各年環境條件的組合狀況,豐年的出現並沒有十分嚴格的週期。對於結實母樹應加強撫育管理,豐、欠現象基本是可以克服的。值得指出的是不合理的採種方法往往人為地加劇結實的大小年現象,必須引起重視。有的承包職工採集松果時撅樹頭,這樣兩三年之內,這株樹不結實或結實少,但之後由於結果枝增加,產量也會大幅增加;反之如果不撅樹頭,這株樹的結實產量不會有太大變化。另外科學地修剪枝條,也能增加結果枝,防止大小年現象。
影響紅松結實的因子很多,在不同的情況下各個因子的影響程度並不相同,因子之間也相互影響,綜合地作用於樹木結實,決定種子的產量和質量。比如光照充足,氣候條件好,土壤肥力高的地方,紅松就會結實早,產量高,質量好。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在經營紅松母樹林時可用疏伐及施肥的方法促進結實。在氣候異常的年份,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如干旱,可採用澆水等方法,提高產量。
回覆列表
未來很難預測,恐怕世界都沒有先知的本領,即時專家也很難預測來年咋樣,但是紅松果林可以交流下技術。
現代林業中合理地提高森林土地利用率是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問題之一。東北林區的經濟林建設中如何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進行立體經營,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經濟收入,解決產業調整等問題,就成為經濟林研究的重要任務。
紅松與榛子在東北地區的經濟樹種中佔有重要地位,並且是無汙染的天然綠色食品。為了更好地把兩者相結合,發揮資源優勢,建立紅松榛子兼用果林,形成立體經營的新模式。
1 紅松榛子果林兼用園的建設條件
將實驗地分別設在林口林業局曙光林場15林班紅松果林,東京城三道林場42林班紅松林內。
1.1 野生榛林中直接營建紅松榛子果林兼用園
選擇立地條件較好的山中下部,平緩的榛林內按照紅松果林營建的標準進行造林。
1.2 紅松果林改建紅松榛子果林兼用園
一般每公頃紅松定植密度為400~600株/公頃,這樣在20~25年前,果林基本上未鬱閉完備,留有一定空間。紅松果林中兼作榛子堅果林,即可在紅松林建設中,早期可得到經濟效益,又可以利用榛林改善林地的土壤肥力,可一舉二得。根據實際抽查結果,榛子完全可以與紅松果林混交生長,其混交生長方式3種,第一種是處於同一林層,8~14年。第二種是15~20年,紅松開始處於上層,第三種20~25年後紅松林佔優勢。
2 園址的選擇與規劃
2.1 園址選擇
其根據紅松果林的要求而定,但在選擇紅松果林時要兼顧考慮到榛林園地的選擇,要求參照墾複園的園地選擇。
2.2 園地規劃
為了方便紅松榛子果林的經營管理,可先根據紅松果林的面積和密度進行規劃,原則上是不影響紅松果林的正常經營,將紅松榛子堅果林按長方形小區規劃,小區規模為寬以2排紅松為一小區,長向延水平線進行,其規劃方式參照墾複園進行。
3 果林的經營管理
3.1 清理林地
清理林地是為了改善榛林的生長環境,促進生長與結實。野生榛林常與柞樹、樺樹、赤楊、胡枝子及其它喬灌木混生,各種雜草很多,需要及時清林。紅松樹下清理,15年生以下直徑為2.0m,15年以上直徑為3.0m。
3.2 調整密度
調整林地的疏密度,使其達到適宜、均勻,以便於管理,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和堅果品質。調整密度以紅松為主。調整密度包括兩方面內容,即超過適宜密度的株叢要疏伐。對空缺地或株叢稀疏的榛林地要補植。
3.4 更新復壯
平榛地上部萌生枝的年齡達7~8年時,生長開始明顯衰弱,結實力降低,需要及時更新復壯。更新採用平茬,高度應在5cm以下。
3.5 除萌
這是榛林管理不可缺少的工序。除萌要除掉帶間、叢間的萌生枝。以減少水分和養分的消耗,除萌每年進行2~3次,第一次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主要是清理上年生長後期發出的萌生枝及除掉剛萌發的嫩枝。以後每次可結合清理園地進行。除萌剪口要低,要齊地面剪除。
3.6 土壤管理
平茬多年的榛林地,地表下1~30cm表土中根系密如織網。因此,榛林地內不能象喬木樹種鬆土和刨樹盤,一旦榛林根系遭到破壞及露出地面,則引起植株失水,以致死亡。要每年除2~3次草,帶間空地進行3~5次。深帶整地清理除去雜質和樹根,每3~4年進行1次。
3.7 榛實象鼻蟲的防治
3.7.1 危害狀:榛實象鼻蟲在東北地區野生平榛發生較多,以成蟲取食嫩芽、嫩葉、嫩枝,使嫩芽殘缺不全,嫩葉呈針孔狀、嫩枝折斷,影響新梢生長。成蟲還以細長頭管刺入幼果,蛀食幼果內的幼胚,果內形成棕褐色幹縮狀物,幼胚停止發育,果實早期脫落,幼蟲蛀入果實則將蛀食榛仁部分或全部吃掉,並將糞便排在果內。
3.7.2 生活史及習性:2年發生1代,少數為3年1代。2年1代的歷經3個年度,常以老熟幼蟲及成蟲在土中越冬。翌年5月上旬出土,開始在枯枝落葉層下活動,5月中下旬成蟲上樹,開始取食嫩葉,5月下旬成蟲進入盛期。6月中下旬為榛子幼果發育期,此時成蟲開始交尾,產卵於幼果內。7月上中旬為產卵盛期,卵期為10~14天。於7月上旬在果內孵化成幼蟲,7月中下旬為孵化盛期,幼蟲在果內取食近1個月,則發育成老熟幼蟲。8月上旬,當榛果日趨成熟時,老熟幼蟲隨果墜落至地,脫果後鑽入土中20~30cm深處準備越冬。8月中下旬為入土盛期。第三年7月上旬開始化蛹,7月下旬進入化蛹盛期,蛹期為半月左右,7月中旬開始出現新成蟲,8月上中旬為成蟲羽化盛期。新羽化的成蟲當年不出土,即轉入越冬狀態。
3.7.3 防治方法:榛實象鼻蟲發生面廣,生活史長而複雜,世代重疊交替發生,必須採取綜合防治。
3.7.3.1 藥劑防治:在成蟲產卵前的補充營養期及產卵初期,即5月中旬到7月上旬要用50%敵敵畏乳劑800~1000倍液毒殺成蟲,對榛園進行全面處理,共噴布2~3次,間隔時間15天,每畝施藥量0.1kg。或者用50%腈松乳劑和50%氯丹乳劑,二者以1∶4的比例混合,再用其400倍液噴灑,毒殺成蟲。
3.7.3.2 人工防治:集中消滅脫果幼蟲,即在幼蟲尚未脫果前摘蟲果,然後將其集中堆放在乾淨的水泥地或木板上,待幼蟲脫果時集中消滅。對於蟲果特別嚴重、產量低且無食用價值的榛果,可以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