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木屋

    樁法不對,太極的核心是檔功,沒有說的,門內的知道。檔功對了就不會傷膝蓋了。發力不在腳,而在檔上。想想動物就行了。

  • 2 # 上善若水125944379

    理念不對,方法不對,結果事與願違,適得其反在所難免,被傷害的其實不僅僅是膝節關,五臟六腑都會受連累,只是膝關節首當其衝,比較突出罷了,內臟的傷害則是隨時間的積累,許多年後才能顯現出來,到那時當悔之不及,許多人晚年醒悟自行改拳,這種情況生活中不乏其人。

    世上事物都有其自自身的規律,比如說北方人蒸饅頭那是小菜一碟,家家都會,但是從和麵,發麵,揉麵,醒面,到上鍋蒸每個步驟都有規矩和要求,哪個步驟出了問題都影響饅頭的質量,只有老老實實認真地按規矩操作,才能蒸出上乘質量美味可口的饅頭。

    凡事都一個道理,太極拳修練可比蒸饅頭要複雜的多,理不明則法不立。學蒸饅頭看一遍,實際操作幾次即可完全掌握技術,而太極之理卻是相當難明瞭,一個抽像的名詞怎麼理解都可以,誰說都有理,初學者要麼憑悟性,要麼靠運氣能遇上個明白老師,否則就是白費功夫,或者等於做做放慢了的廣播操,練太極有欲求者,急功近利者,十有八九身體會出問題。

  • 3 # 太極權一小學生

    廣義太極拳,按我的分類劃分為廣場毀膝太極操和太極拳兩類,你說的練壞了關節的就是廣場太極操,它是由建國後李教授等人結合楊氏太極和武術,舞蹈衍生出來的,目的就是規範,好看,後發展出一堆劍啊,扇子啊之類的舞蹈,只強調動作的美感,與真正的太極拳差了十萬八千里。又有不明太極拳理論的某些學了一年半載就敢去教人的“大師”們為了掙錢,得獎等原因去大力普及,一味強調動作到位,卻不知因人而異,結果就是使得大多數人損傷了膝關節,甚至包括“大師“們自己。

    真正的太極拳練的是筋骨,一個“傰”字始終貫穿在整套拳裡,骨升肉降,兩骨之間的筋拔開,使人撐滿撐圓,骨升做到松,肉降做到沉,以胯運拳,以腰為軸,筋抻到位自然帶動腿部動作,前進後退莫不如是,膝蓋不受柮力!因此真正的太極能把筋骨越練越強!說的再多沒太大用,只有碰到真正的師父指導才能深刻領悟!

  • 4 # 八段錦愛好者

    太極拳可以強身健體。但是,如果不講科學,蠻練瞎練,就會出現傷病,所謂“錯練是病、久誤則傷”。採取以下三方面措施預防關節損傷:

    第一、要隨時、隨地強調技術要領的重要性。

    第二、要根據個性差異安排運動強度和訓練方式。

    第三、要培養良好的運動習慣。

    太極拳健身養生是一個長期的實踐過程,要把避免受傷病放在第一位,提倡科學健身,遠離運動傷病。

  • 5 # 然術健身

    練太極拳,練出一身關節病是必然,練好了身體是偶然,或者說是碰巧,或者說與太極拳無關。

    先賢在實踐中,感受到並摸索出了太極拳,由於科學知識的缺乏和文字的侷限,在表達上不能抓住其核心,致使傳承中迷霧重重,練習中誤打誤撞…後來程式化的編排,加上表演的需要,太極拳更是雲遮霧繞,神秘兮兮,高階大氣上檔次…群眾趨之若鶩,卻又不得其門而入,出現一種現象:誰牛聽誰的,或者誰看上去牛,聽上去牛,就聽誰的,亂象叢生,今日尤甚。

    其實,太極拳不神秘。

    1.從技擊角度上講,拳怕少壯,身大力不虧,快準狠。太極拳,和其他拳種一樣,只是個套路招牌而已,不稀奇。太極拳講究借力打力,其他拳種也有,小朋友平常打鬧都在用。

    2.從養生角度上講,太極講究一個鬆勁,其本質是“內練一口氣”,讓脊神經(中樞)附近的背、腰、臀、頸肌肉和關節(勞損集中區),在不常運動的方向運動起來,擾動瘀阻,散淤排淤,解放神經血管,免疫系統隨血流充分護衛,從根本上自我保健,康泰自若,收發自如。

    所謂勞損,勞而淤,淤而積,積而壓,壓而阻,阻而損,勞損也。過勞生淤,淤積而損。

    內練一口氣,招式很多,站、坐、臥、行、駕駛,都可以練…參見5月26日,11月14日,12月17日我的主頁,然術全本,拿走不謝;健身養生,槓槓滴。

    內練一口氣,不拘泥於各種套路,也不要管太極拳來來回回的自說自話,然術已揭示其本質,涵蓋其招式。

    悶頭悶腦練太極拳,關節練壞是正常的,身體練好是假的。

    知其然,求其所以然,太極拳只剩一個文化符號而已…從太極迷圈中跳出來,正確習武,正確養生,需要智慧,需要勇氣,需要時間慢慢來吧。

  • 6 # 李佔朝

    首先太極拳做為內家拳,它是小眾拳,並不適合大面積的推廣,它的週期很長。需要時間多,現在的人都是按教廣播操的速度在教。大家還想從廣播操裡練出東西。大家自己想想可能出現什麼結果。內家拳傳內不傳外。外傳的是門外的東西。一句話,什麼叫門外漢。大家想想就知道結果了。這就是為什麼有的人有,有的人沒有功夫了。

  • 7 # 問勁閣黃裳

    太極拳是內家拳,內家拳的核心是內勁。內勁是身體裡面的功夫非常精細。作為一種拳術,太極拳有一套完整的訓練體系,要經過學套路,正架,盤架,拆架,捏架,然後八法勁,推手,這才能出功夫的。無論哪種內家拳,哪怕是形意拳和八卦掌,整套訓練體系都有共同的訓練階段:修正身法,換勁,練勁,用勁,實戰訓練。太極拳練好還是關節出問題,關鍵在第一步。

    所謂身法不正,內勁不生。如果身法可以正確掌握,不但不會關節有問題,還能打好基礎練出功夫。身法要領是一套身體關節人體重力分配的結構,如果空練套路,不懂修正身法,那人體關節會不科學的承擔身體重力,尤其是膝關節,往往超出它的極限負荷,所以出問題就容易理解了。

    太極拳修正身法,是在套路里完成的,透過正架悄悄的給你練出來,你只知道正架重要,以為是給你把動作調標準的,實際上暗地裡給你修正身法。這就達到了即讓你練出功夫又不讓你知道怎麼練出來的效果,太極拳的保守,可見一斑。而且套路動作冗長,顧此失彼的狀況很常見,容易把人的注意力導引到動作上去。從而錯誤的認為動作至上,練的越辛苦,出問題的機率越高。

    修正身法要領的方法,最好的是樁功,拋棄套路和動作影響,專注於身法要領的訓練,幾個月就相當於打套路幾年的效果。拳無好壞,方法卻有優劣。

    看在如今拜師不易,拜到明師更不容易的份上,推薦你一本書吧,《傳統武術答疑解惑錄》淘寶能搜到。本書在手,相當於明師在側,公佈了修正身法階段和換勁階段最好的法門,一般書籍隱藏的,略過的入門關健要領說的非常詳細。被稱為武者入門聖經。看過就知道我說的不錯了。

  • 8 # 福州禪武

    因為沒有正確的指導,自然就有好有壞。

    所謂術有專攻,任何運動都有自身的技術體系,如果你不能按科學合理,自我的因素,而只是盲目模仿別人的動作,不斷的重複練習,當然就會對身體有損傷。

    天天做家務多了,腰間盤突出,肩周炎。

    天天爬山,膝關節退化。

    天天打羽毛球,腕關節勞損·······

    以我的觀察,很多練太極拳把身體練壞了,大多是因為沒有進行相關的功能性訓練。這一點不僅是太極拳,很多傳統武術都存在很大的缺陷。任何一個太極拳的動作都是有很多肌肉組織共同配合完成動作。就如我們蓋房子,要有鋼筋、水泥、磚頭等材料共同搭建。太極拳的動作也是如此,以下面圖片為例,太極這幾個動作幾乎動用了身體很多的肌肉群,其中以腿部的支撐是最重要的。如果你一直只練習這個動作,而沒有相應的功能性負重訓練,靈敏訓練,柔韌訓練,那麼長期練習就有可能使肌肉勞損。

    例如針對腿部的力量訓練,這些動作都是有效幫助腿力量增加的辦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去看一本書?那種一個月看4本書的人是怎麼看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