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gxLucky

    QLC快閃記憶體顆粒的SSD,真的不能買嗎?

    現有SSD市場中,QLC固態已經大量上架,這些基於QLC快閃記憶體顆粒的產品憑藉著低於1元/GB的價格吸引著消費者的眼球。然而有過TLC固態翻車經歷的電腦玩家們,面對QLC時代的到來,有種既想談戀愛,又怕受傷害的味道。那麼,面對消費者的“懷疑”、“鄙視”,QLC快閃記憶體真的是一點都不能接受嗎?

    一、在“鄙視”QLC之前,請先了解QLC

    QLC快閃記憶體是什麼?玩家們鄙視它又是為什麼?

    SSD儲存產品有兩大重要的元器件,分別是:

    主控單元,主控是SSD的大腦中樞,是對資料進行讀取、寫入的一種耗損均衡演算法;

    NAND快閃記憶體,NAND快閃記憶體的生產成本直接影響著SSD產品的製造成本和最終售價。按照現有技術水平,NAND快閃記憶體共有四種,從高階到入門分別是SLC→MLC→TLC→QLC。

    二、NAND快閃記憶體顆粒:SLC、MLC、TLC、QLC的區別

    (cell:這裡可理解為“單元”、“間隔”或“層”)

    SLC

    每Cell只能存放1bit資料,電壓只有0、1兩種變化。由於結構簡單,使得可擦寫壽命達到了10萬次,而單Cell讀寫速度也有35/25MB/s。

    MLC

    每Cell可以存放2bit資料,相同面積下可以做出2倍於SLC的容量,但是有00、01、10、11四種電壓變化,相比SLC需要更復雜的的電壓控制,加壓過程用時也變長,因此在可靠性上只有SLC的1/10。目前的MLC產品可擦寫測試通常在3000~10000次之間,讀寫速度也降到了SLC快閃記憶體1/3的樣子。

    TLC

    每Cell可以存放3bits資料,相同面積下,容量可以比MLC提高50%,但是卻有8種電壓變化,可靠性進一步降低,一般在300~1000次之間。單Cell讀取速度仍然有10MB/s,而寫入速度就大幅度降低,不到SLC是1/10,僅有1.5MB/s。

    QLC

    每Cell可以存放4bits資料,相比TLC,儲存密度又提高了33%,但是電壓變化卻有16種之多,導致可擦寫壽命僅有100~150次。單Cell的讀寫速度目前沒有廠商公開資料,預計相比TLC還要進一步降低。

    三、QLC產品:小容量不推薦,大容量可入手!

    由於SLC快閃記憶體超強的可靠性以及遠高於其他快閃記憶體顆粒的讀寫速度,通常被當作MLC、TLC SSD的快取來使用。目前市面上的SSD產品,一般都集成了8~50GB的SLC快閃記憶體作為快取。平時我們的讀寫操作都是在SLC快取裡面進行,但是當一次性寫入的資料超過SLC快取容量的時候,SSD的寫入效能會大幅度降低,特別是TLC顆粒的SSD產品在這種情況下,寫入速度基本降到可憐的幾十MB/s(快閃記憶體顆粒的擦除速度很慢,比寫入速度更慢,所以SLC快取寫滿後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完全釋放供下次使用)。

    雖然目前各大廠商都在積極推出QLC顆粒的SSD產品,但實際上,相對TLC顆粒,它僅能提高1/3的儲存密度,而壽命卻縮短了將近10倍!

    看上去QLC快閃記憶體得到的容量擴充套件相比損失的使用壽命而言似乎是得不償失。但是SSD的使用壽命除了快閃記憶體顆粒的可擦寫次數之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SSD自身的容量。

    (即便不進行大容量資料複製操作,使用電腦時,系統盤也會產生一定的寫入量。主要來自於虛擬記憶體、瀏覽器快取、Windows系統使用以及執行應用程式時所產生的臨時檔案等。根據每個人使用環境的不同,一般來說,每天的寫入量大概在10~50GB之間。上表的使用年限即是以每天50GB寫入量為基準計算)

    MLC的使用壽命就不說了,即便128GB容量,理論上寫入壽命也能達到20年以上。

    對於TLC來說,當SSD容量達到了1TB的時候,寫入壽命也遠遠超過了128GB的MLC。

    但是QLC就沒這麼簡單了。由於只有100次可擦寫壽命,用QLC顆粒做出來的128GB SSD的寫入量最高只能達到13TB,重度玩家使用不到一年就報廢了。當SSD容量增加到1TB的時候,寫入量能達到102TB,重度使用下也能堅持5-6年。依此類推,10TB的QLC SSD產品的寫入壽命足夠正常玩家使用56年。至於100TB的QLC SSD...

    結論:

    總體來說,QLC顆粒不適合做小容量SSD產品。但是當SSD容量達到1TB、2TB甚至更多的時候,就可以入手,且不必太在意它到底是用的TLC,還是QLC,放心使用就行了。

    因為生產成本和容量上的優勢,外加NAND快閃記憶體製造工藝的升級,未來消費級的大容量SSD產品,大量使用QLC顆粒的是可預見的趨勢,且這一趨勢目前正在發生中。

    (延伸閱讀)

    1.比快閃記憶體顆粒更重要的是主控

    很多消費者反饋,我明明買了MLC或TLC顆粒的SSD,照理說用到電腦淘汰SSD應該也沒事,為什麼剛用幾年就出現SSD讀不出資料的情況?這就要說到除了NAND快閃記憶體之外的另一個SSD重要組成部分“主控”。

    SSD控制器是一種嵌入式微晶片,其功能就像CPU命令中心,發出韌體演算法的所有操作請求,從實際讀取和寫入資料到執行垃圾回收和耗損均衡演算法等,以保證SSD的速度、整潔度,因此,主控是SSD的大腦中樞。

    主控晶片和NAND快閃記憶體之間的關係,相當於電腦中CPU與機械硬碟之間的關係。雖說CPU的壽命較長,但是和磁碟相比,CPU在使用壽命上仍然有一定的侷限性。同樣主控晶片也一樣,由於SSD日常使用需要主控來控制資料的進出,大容量的資料交換對於SSD的主控來說是一次次嚴峻的考驗,因此很多時候主控會早於NAND快閃記憶體出現故障,而SSD又是一個整體,主控出了問題,自然SSD也不能正常執行,掉盤的事情也就出現。

    隨著主控晶片的推陳出新,如今的SSD產品在主控上都有長足的進步,不論效能還是穩定性都大幅提升,面對日常應用沒有什麼大問題。

    目前主控晶片市場大致分為三等

    第一等級:三星、東芝、英特爾、SK 海力士等原廠陣營,他們具有生產 NAND Flash,以及研發控制晶片的能力,主要用於自家 SSD 產品,且基本不對外供應;

    第二等級:Marvell、慧榮、群聯等主控廠商,佔據大部分非原廠的 SSD 市場;

    第三等級:國內主控廠,在國家政策扶持下正在快速崛起,但與一線大廠仍有差距。

    2.敏感資料多備份

    無論是哪一種介質的儲存裝置,資料永遠是無價的,特別是一些珍貴資料!

    俗話說電腦壞了沒關係,丟失了資料就悲催。因此對於這些敏感資料來說,多備份才是硬道理。這是不論使用哪種介質的NAND儲存都需要做的事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與3歲的幼兒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