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生活的自我,毀滅了他;對藝術的自我,成就了他。
“現在,我們生活在一個極其糟糕的、癱瘓的藝術世界裡.
展會、畫廊,所有的一切,所有的一切都被手裡攫取了錢財的人所掌握。
不要有片刻認為這是我的臆想。總在畫家死後,人們才肯花大價錢購買他的作品。
他們總是輕視在世的畫家,他們透過偏向那些去世的人的作品來愚昧地為自己辯護。”——梵高,1890年。
一語成讖,梵高的論斷變作了對自己的預言。
百年後,在人們瘋狂追捧他的作品,7千萬,8千萬美金的天價一個接一個。上流富豪們在頂級沙龍和酒會里煞有介事的品評著他的《星月夜》《向日葵》,他的作品似乎成了和羅曼尼康帝葡萄酒一般的身份象徵。彷彿不配上梵高就無法顯示出自己的格調高度。
而梵高本人盡其一生,都和這些盲從跟風的思潮,金迷紙醉的生活毫無關係。
瞭解他的經歷後我們可以大約這樣說:“正是他固執的選擇造成了生活的困頓,正是他缺乏情商的莽撞和遊移遠離了愛情,但也正是他對繪畫近乎瘋狂的執著,成就了開創一派的個性化審美。”
(近處觀察星月夜原畫,色彩和筆觸如同河流)
梵高短短37年的生命充滿了磨難。正如生活毀滅了千百萬人一般,梵高也被生活所折磨,但在他毀滅之前,留下了自己對繪畫的真誠理解。猶如狂風吹滅蠟燭時,燈芯裡最後一點火光閃耀。
梵高的家族在荷蘭可算是名門望族。幾個叔叔要麼是海軍指揮官,要麼是富有的畫商。他有過衣食無憂的的少年生活。第一份在藝術品交易公司的工作待遇優厚,甚至工資一度高過了父親。但愛情的受挫改變了他生活的軌跡。房東太太的女兒尤金妮亞(Eugénie)對他表白的拒絕或許並不出人意料,因為他倆甚至沒有牽過手。
(尤金妮亞的照片)
尤金妮亞早在一年前就已訂婚,和梵高的曖昧也許只是愛情的遊戲吧。失戀之後,梵高開始了自我放逐,把自己的情感放到了宗教之上,他變得憤世嫉俗,對越來越商業化的藝術痛恨無比。激動的情緒往往佔據他的頭腦,讓他難以控制自己,就現實來說,這讓他不僅失去了原本風光體面的工作,還和從事畫商的親戚們交惡。
把興趣轉向神學並沒有消解他的苦悶,很快,對神學院報考的失敗讓他難以暢通的進入宗教領域。不過,他仍舊接受了一份去比利時南部工業區傳教的工作。在那裡,他把自己的衣服鞋帽,隨身錢款全都給了礦工們。甚至將租的房子讓給流浪漢,自己卻在平民窟裡睡草垛。有礦難發生時,他竭力分擔礦工的困苦,把身上的衣服撕成繃帶去救人。這般幾近狂熱的傳教態度讓教會擔憂,苦行僧精神在那個時代已經不再受到歡迎。
被父母接回家後,他有了把周圍事物畫下來的衝動,在弟弟西奧的鼓勵下,他進入布魯塞爾皇家美術學院開始學畫。
27歲的他終於踏上了繪畫之路。但命運留給他的,只剩10年的作畫時間。
學習基礎繪畫知識的同時,梵高迅速愛上了大他7歲的表姐科妮莉亞(Cornelia)。他那時剛回家不久,新寡的表姐常常帶著自己的孩子和梵高一起出遊,他突如其來的表白毀掉了平穩的親情,表姐的回答是:“不,永遠不!”但梵高仍不放棄,去到表姐家時,還把自己的手放在火上烤,以示自己的愛情。這樣的出格行為和其他一系列不明智之舉,讓他和家人鬧翻,搬出單獨居住。
(科妮莉亞和兒子的照片)
(埃滕花園的記憶,1888年,梵高在這個花園裡向表姐求婚)
對繪畫的痴迷和對愛的渴望伴隨著他,梵高很快和一個名叫西恩(Sien)的妓女同居。儘管西恩還帶著五歲的孩子,雖然兩人的關係讓梵高染上了性病,但固執的他仍舊希望和這位給他做飯洗衣的女子結婚。
可以想象,來自家人和世俗的反對會有多強烈。堅持了一段時間的梵高被迫屈服,撇下西恩獨自離去。他的舉動讓西恩重新墮落為妓女,在梵高去世14年後,這個歷經磨難的女子投河自盡。
此後,梵高飛快地完成著他的創作,一副接一副描繪著身邊的鄉村和人物,嚮往自己能成為一位“農民畫家”。
(吃馬鈴薯的人,1885年)
一年後,愛情再次降臨。鄰居的女兒瑪戈特(Margot)大梵高十歲,在陪伴這位畫師的時候,產生了質樸的情愫。這也許是唯一主動愛上梵高的女性。梵高也迴應了瑪戈特的愛,兩人決定結婚。卻立即遭到雙方家人一致反對。
在梵高陷入糾結之時,更激動的馬戈特吞服了滅鼠藥自殺,雖然搶救回性命,這次自殺事件讓梵高在當地成為眾矢之的,連拜訪他父母的村民都少了。梵高再一次選擇放棄他的愛情。
(瑪戈特的照片)
經歷了一次次情感上的打擊,梵高把越來越多的精力放在作畫上。在弟弟西奧的幫助下,巴黎的畫商開始對他的作品產生興趣。然而幫他參加畫展的舉動失敗了,《吃馬鈴薯的人》以及農民肖像畫並不符合當時巴黎人的審美,那會色彩亮麗的印象派正是主流。
梵高這時不光繼續繪畫,他還開始研究色彩學和魯本斯的作品。並且從日本傳入的浮世繪里吸取靈感。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他認識了高更在內的許多畫家,瞭解了新興的各種畫派,自己的畫技愈加成熟。
(麥田與柏樹,1889年)
這時,他的精神狀況變得很不穩定,以至於和朋友高更鬧出了“割耳事件”,被警察強行送進精神病院。即便是在精神病院裡,梵高的創作也沒有停止。他在病房裡作畫,病院和周圍的景色成了作品的主題。(二戰後,學者們對梵高的精神問題進行了研究,判斷他可能患有躁鬱症等類似的精神疾病)
如果就這樣繼續下去,梵高會更早為人們所熟知。但折磨他的病痛更嚴重了。
1890年7月27日傍晚,37歲的梵高用左輪手槍自殺。29日凌晨傷重去世,他給弟弟西奧留下的遺言是:“痛苦永存”。
梵高本可以和弟弟一樣成為富有的畫商,或者一個流俗的畫師。只是他選擇了隨性而行,像一個孩子般在人世間跌跌撞撞。以自我為中心註定了他愛情生涯的悲劇。在找到繪畫這個生命中的摯愛以後,他方才無拘無束的揮灑,直到自己短暫生命的盡頭。
(開花的杏樹,1889年)
他是一個純粹的畫家,對色彩和筆觸的運用無需置疑。無論我們今人理解也罷,不懂也好,他作品裡蘊含的個人感情和對世界的印象已經留在了歷史長河之中,等待不同的人群去各自體會。
Now I understand——如今我才明白
What you tried to say to me——你內心的吶喊
How you suffered for your sanity——和獨自清醒的苦難
How you tried to set them free——你多想讓世人明瞭
They would not listen——人們卻拒絕理睬
They did not know how——也不知如何傾聽
Perhaps they’ll listen now——也許現在他們終將明白
《Starry starry night 》星月夜
——對生活的自我,毀滅了他;對藝術的自我,成就了他。
“現在,我們生活在一個極其糟糕的、癱瘓的藝術世界裡.
展會、畫廊,所有的一切,所有的一切都被手裡攫取了錢財的人所掌握。
不要有片刻認為這是我的臆想。總在畫家死後,人們才肯花大價錢購買他的作品。
他們總是輕視在世的畫家,他們透過偏向那些去世的人的作品來愚昧地為自己辯護。”——梵高,1890年。
一語成讖,梵高的論斷變作了對自己的預言。
百年後,在人們瘋狂追捧他的作品,7千萬,8千萬美金的天價一個接一個。上流富豪們在頂級沙龍和酒會里煞有介事的品評著他的《星月夜》《向日葵》,他的作品似乎成了和羅曼尼康帝葡萄酒一般的身份象徵。彷彿不配上梵高就無法顯示出自己的格調高度。
而梵高本人盡其一生,都和這些盲從跟風的思潮,金迷紙醉的生活毫無關係。
瞭解他的經歷後我們可以大約這樣說:“正是他固執的選擇造成了生活的困頓,正是他缺乏情商的莽撞和遊移遠離了愛情,但也正是他對繪畫近乎瘋狂的執著,成就了開創一派的個性化審美。”
(近處觀察星月夜原畫,色彩和筆觸如同河流)
走向毀滅的生活和愛情梵高短短37年的生命充滿了磨難。正如生活毀滅了千百萬人一般,梵高也被生活所折磨,但在他毀滅之前,留下了自己對繪畫的真誠理解。猶如狂風吹滅蠟燭時,燈芯裡最後一點火光閃耀。
梵高的家族在荷蘭可算是名門望族。幾個叔叔要麼是海軍指揮官,要麼是富有的畫商。他有過衣食無憂的的少年生活。第一份在藝術品交易公司的工作待遇優厚,甚至工資一度高過了父親。但愛情的受挫改變了他生活的軌跡。房東太太的女兒尤金妮亞(Eugénie)對他表白的拒絕或許並不出人意料,因為他倆甚至沒有牽過手。
(尤金妮亞的照片)
尤金妮亞早在一年前就已訂婚,和梵高的曖昧也許只是愛情的遊戲吧。失戀之後,梵高開始了自我放逐,把自己的情感放到了宗教之上,他變得憤世嫉俗,對越來越商業化的藝術痛恨無比。激動的情緒往往佔據他的頭腦,讓他難以控制自己,就現實來說,這讓他不僅失去了原本風光體面的工作,還和從事畫商的親戚們交惡。
把興趣轉向神學並沒有消解他的苦悶,很快,對神學院報考的失敗讓他難以暢通的進入宗教領域。不過,他仍舊接受了一份去比利時南部工業區傳教的工作。在那裡,他把自己的衣服鞋帽,隨身錢款全都給了礦工們。甚至將租的房子讓給流浪漢,自己卻在平民窟裡睡草垛。有礦難發生時,他竭力分擔礦工的困苦,把身上的衣服撕成繃帶去救人。這般幾近狂熱的傳教態度讓教會擔憂,苦行僧精神在那個時代已經不再受到歡迎。
被父母接回家後,他有了把周圍事物畫下來的衝動,在弟弟西奧的鼓勵下,他進入布魯塞爾皇家美術學院開始學畫。
27歲的他終於踏上了繪畫之路。但命運留給他的,只剩10年的作畫時間。
學習基礎繪畫知識的同時,梵高迅速愛上了大他7歲的表姐科妮莉亞(Cornelia)。他那時剛回家不久,新寡的表姐常常帶著自己的孩子和梵高一起出遊,他突如其來的表白毀掉了平穩的親情,表姐的回答是:“不,永遠不!”但梵高仍不放棄,去到表姐家時,還把自己的手放在火上烤,以示自己的愛情。這樣的出格行為和其他一系列不明智之舉,讓他和家人鬧翻,搬出單獨居住。
(科妮莉亞和兒子的照片)
(埃滕花園的記憶,1888年,梵高在這個花園裡向表姐求婚)
對繪畫的痴迷和對愛的渴望伴隨著他,梵高很快和一個名叫西恩(Sien)的妓女同居。儘管西恩還帶著五歲的孩子,雖然兩人的關係讓梵高染上了性病,但固執的他仍舊希望和這位給他做飯洗衣的女子結婚。
可以想象,來自家人和世俗的反對會有多強烈。堅持了一段時間的梵高被迫屈服,撇下西恩獨自離去。他的舉動讓西恩重新墮落為妓女,在梵高去世14年後,這個歷經磨難的女子投河自盡。
此後,梵高飛快地完成著他的創作,一副接一副描繪著身邊的鄉村和人物,嚮往自己能成為一位“農民畫家”。
(吃馬鈴薯的人,1885年)
一年後,愛情再次降臨。鄰居的女兒瑪戈特(Margot)大梵高十歲,在陪伴這位畫師的時候,產生了質樸的情愫。這也許是唯一主動愛上梵高的女性。梵高也迴應了瑪戈特的愛,兩人決定結婚。卻立即遭到雙方家人一致反對。
在梵高陷入糾結之時,更激動的馬戈特吞服了滅鼠藥自殺,雖然搶救回性命,這次自殺事件讓梵高在當地成為眾矢之的,連拜訪他父母的村民都少了。梵高再一次選擇放棄他的愛情。
(瑪戈特的照片)
苦痛中誕生的個人藝術成就經歷了一次次情感上的打擊,梵高把越來越多的精力放在作畫上。在弟弟西奧的幫助下,巴黎的畫商開始對他的作品產生興趣。然而幫他參加畫展的舉動失敗了,《吃馬鈴薯的人》以及農民肖像畫並不符合當時巴黎人的審美,那會色彩亮麗的印象派正是主流。
梵高這時不光繼續繪畫,他還開始研究色彩學和魯本斯的作品。並且從日本傳入的浮世繪里吸取靈感。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他認識了高更在內的許多畫家,瞭解了新興的各種畫派,自己的畫技愈加成熟。
(麥田與柏樹,1889年)
這時,他的精神狀況變得很不穩定,以至於和朋友高更鬧出了“割耳事件”,被警察強行送進精神病院。即便是在精神病院裡,梵高的創作也沒有停止。他在病房裡作畫,病院和周圍的景色成了作品的主題。(二戰後,學者們對梵高的精神問題進行了研究,判斷他可能患有躁鬱症等類似的精神疾病)
如果就這樣繼續下去,梵高會更早為人們所熟知。但折磨他的病痛更嚴重了。
1890年7月27日傍晚,37歲的梵高用左輪手槍自殺。29日凌晨傷重去世,他給弟弟西奧留下的遺言是:“痛苦永存”。
梵高本可以和弟弟一樣成為富有的畫商,或者一個流俗的畫師。只是他選擇了隨性而行,像一個孩子般在人世間跌跌撞撞。以自我為中心註定了他愛情生涯的悲劇。在找到繪畫這個生命中的摯愛以後,他方才無拘無束的揮灑,直到自己短暫生命的盡頭。
(開花的杏樹,1889年)
梵高的作品是極端個性化的,帶著濃烈鮮明的個人特點。他是一個純粹的畫家,對色彩和筆觸的運用無需置疑。無論我們今人理解也罷,不懂也好,他作品裡蘊含的個人感情和對世界的印象已經留在了歷史長河之中,等待不同的人群去各自體會。
Now I understand——如今我才明白
What you tried to say to me——你內心的吶喊
How you suffered for your sanity——和獨自清醒的苦難
How you tried to set them free——你多想讓世人明瞭
They would not listen——人們卻拒絕理睬
They did not know how——也不知如何傾聽
Perhaps they’ll listen now——也許現在他們終將明白
《Starry starry night 》星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