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是蔣先生

    不管什麼鏡頭,如果在裡手上半年都沒有用到一次,就沒價效比可言 價效比只是相對而言,記住永遠只有買錯的沒有賣錯的 ,目前你需要的就是最好的價效比。

  • 2 # 羽翔攝影

    “價效比”無論再怎麼高,永遠都與這隻鏡頭的“素質”成正比的。你不可能只花白菜價就買一隻徠卡鏡頭。所以我的“價效比”原則就是:你清楚的知道自己需要這隻鏡頭,並且是支付得起的,那就是值得的。但是很多人買鏡頭時自己並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素質的鏡頭,幾乎都是網上一問,然後就買了,不好用又壓箱底。其實很多人都買得起最好的鏡頭卻拍不出最美的照片,這恰恰是被鏡頭給誤導了。因為再好的鏡頭也需要人來使用,如果自己的能力還不足以駕馭鏡頭,那麼所謂的“價效比”也就不存在了,有錢都可以燒啊,很多人買來放著看也不錯呀!而買不起的人整日口水“牛頭”而忘卻了攝影的本質是“人”,從而走入歧途,實在是捨本逐末。總結一下,眾所周知,攝影就是燒錢的,就看你的能力配不配得上你燒的錢,“價效比”不過是商家促銷的噱頭,省幾十塊錢或幾百塊錢不會讓你成為大師。既然是燒錢,就多考慮一下自己的真正需求,讓所花的錢都變成你攝影上的進步與收穫。

  • 3 # 野馬攝影

    做為一個熱愛攝影,卻預算有限的人,對價效比有深刻的認識

    有人說,價效比都是胡說,一分錢一分貨,某種意義上是對的,特別在相機領域,要想花較少的錢,首要的就是在效能上做出讓步。

    但是,價效比這個東西又確實存在,我們舉例來說

    目前佳能6D2出來一年左右,老款6D還有銷售,但價格已經很優惠,比如全新機在京東上,只需要6000不到,而在二手網站閒魚上,有大量成色不錯的二手6D,價格只需4000;6D2在京東上要8000多,而淘寶上全新港貨,只需7000多,足足低上1000,我們就拿這幾個產品來說,如果你是想入手一款入門級全畫幅相機,你會如何選?

    對於我來說,如果我預算不足,我又想體驗全幅的畫質,我會選擇二手6D,如果我預算稍好,那我會選港版6D2,畢竟買新不買舊。

    當然這樣選擇,也會帶來相應的後果。不過,相機和鏡頭,畢竟質量還是相對穩定的。只要你有一定的經驗,不難判斷你買到的是不是好的東西。

    再說鏡頭,我這段時間一直在選一隻廣角鏡頭,結果看大家推薦,主要有兩款,騰龍15-30 2.8,圖麗16-28 2.8,但是一隻要5000多,一隻要2000多,(我這裡僅指二手價,因為我始終認為買二手鏡頭是價效比最高的),成像上當然適馬好,但是貴了好多,圖麗有一些缺陷,如抗炫光不好,但是能接受,所以,就選了圖麗。

    當然,很多選擇不絕對,我也不確定未來會不會再把手上的東西賣了換更好的,世界就是這樣在進步,你的水平上來了,你的經濟能力好了,你自然可以有更好的追求。

    價效比都是對窮人有效的,在有限的預算內選最好的東西,這就是價效比。

  • 4 # 奉天勞倫斯

    即然談到價效比,就不能回闢效能和價格這兩個要素。牛頭肯定不是給低收入階層預備的。所以價效比概念的提出與器材黨的關係不大,與富豪和高收入階層無干。它主要針對普通的工薪階層、農民、工人和在校學生。這個群體需要的就是那種價廉物美高性價比的普通鏡頭。

  • 5 # 停止Baraka

    作為一個攝影愛好者,鏡頭的‘價效比’以下三個標準僅供參考:

    1、入門級

    2、中等級

    3、大師級

    每個級別單反機身+鏡頭都需要搭配,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清楚我選擇這個鏡頭做什麼用?一個一定得弄清楚,不然買回來了,用了幾次,就擱置在那裡不用了,這樣已經失去了它的價效比其價值。

  • 6 # 小魚大魚看世界

    對於價效比的評價應該從兩個方面來說,第一當然是價格,同樣的功能不同的價格,這就非常吸引人畢竟便宜好用誰不喜歡

    第二是,畫質,對於一款鏡頭價格又便宜畫質又很好,這是非常吸引人的,有的鏡頭畫質甚至超過原廠,可能有某些方面存在一些小問題,例如對焦,做工,邊緣畫質等等小問題,但是從價格的角度考慮這就算是價效比不錯的鏡頭

    第三,質量與做工,有的鏡頭雖然畫質不錯,價格很親民但是做工不如原廠,這也是看一個產品好不好的一個標準

    第四,口碑,去看看有多少使用者購買了此產品,口碑怎麼樣,這也是衡量一款產品的標準

  • 7 # 蘇州三憶影像

    作為攝影愛好者,你評價一款鏡頭的“價效比”都有哪些標準?價效比全稱是效能價格比,是一個性能與價格之間的比例關係,具體公式:價效比=效能/價格。

    從百度百科的解釋來看,價效比這就是商品效能與價格的權衡。玩攝影的都知道,器材其實是比較昂貴的,特別是攝影鏡頭。話說的好,一分錢一分貨,鏡頭尤是如此。頂級的鏡頭都很昂貴,特別是剛剛上市的各種牛頭,基本上沒有任何價效比可言。低端的鏡頭價格雖然便宜,但是效能又差了一大節,所以也沒有價效比可言。

    那究竟什麼樣的鏡頭才具有價效比呢?我們還是應該回到價效比這個公式。首先鏡頭的效能要好,要保證鏡頭的效能那肯定首選牛頭。所謂的牛頭,其實就是泛指各個廠家生產的各個焦段最頂級的鏡頭,比如佳能的紅圈鏡頭,尼康的金圈鏡頭等屬於牛頭。

    然而我們之前講過鏡頭都是一分錢一分貨。牛頭的價格自然不會便宜,那怎麼才能做到價效比高呢?其實之前我們也提到過,剛上市的全新牛頭自然不便宜,但是我們可以選擇同款鏡頭的老的型號。比如我們常用的大三元鏡頭幾乎都有好幾代。我們完全可以選擇前面的老款型號,雖然其技術和效能會比剛上市的新鏡頭有所欠缺,但是其價格就便宜多了。犧牲一點點效能而節約大筆資金,這樣的鏡頭就具有價效比。

    我們有了這個思路,就可以把眼光放在一些極具價效比的老款牛頭。當然在挑選的時候也要特別注意,由於鏡頭所以過了上市日期,所以市面上大部分都是二手鏡頭。我們在挑選的時候,儘量當面試鏡,最好還是能從身邊熟悉的朋友那裡收購,謹防上當受騙。

    那攝影這麼久,其實我也是追求價效比的玩家。我今年在網上也收了兩支蔡司的手動老鏡頭。蔡司鏡頭的品質還是非常優秀的,由於我購買的是老鏡頭,所以自然價格也是相對便宜的。對於我來說,這樣的鏡頭就極具價效比,可玩性非常高。最後上一張蔡司老鏡頭拍的照片。

  • 8 # 雲尚攝影

    作為攝影愛好者,你評價一款鏡頭的“價效比”都有哪些標準?

    鏡頭其實還是比較燒錢的。

    評價一款鏡頭的“價效比”都是從鏡頭的最大光圈、畫質、還有對焦速度等。

    光圈

    光圈決定畫面景深的大小,一般大光圈的鏡頭還是很多攝影師比較喜歡的,價格也會相對比較高。比如85mm f1.2

    畫質

    畫質這個因素,大家都是追求最好的,每個價位的鏡頭畫質都不一樣。

    橫軸以畫面為中心的距離(越靠右邊表示畫面的邊緣),縱軸為反差大小,而MTF曲線分為不同空間頻率(如10 line/mm, 30 line/mm等),前者越接近1,即反差特性良好;後者越接近1,就是高解像力鏡頭。

    對焦速度

    像我手裡有一款相機是佳能5D2搭配24-105mm F4.0 ,這款機器對焦速度特變慢,而且連拍也很慢,跟老牛車一樣。

    不管怎麼評價,好鏡頭還是要搭載好機身,就像好馬配好鞍。

  • 9 # Argon37

    鏡頭的價效比是無意義的指標!你需要的,能滿足要求的,你又掏的起錢的,就買。否則就不買或再等等。所謂價效比高的,全部都是爛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湖人得到了濃眉哥,如果在得到巴特勒和歐文的話,這個陣容是不是無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