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腫瘤醫師王曉陽
-
2 # 胃腸醫生楊景哥
對於腸癌的預防,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膳食纖維可以增加消化道的蠕動來幫助消化,對於降低腸癌風險很重要。膳食纖維分為兩種,可溶性膳食纖維可以幫助降低膽固醇,包括燕麥,大麥,豆類,蘋果和胡蘿蔔,建議一天攝入不少於30g。
不可溶性纖維有助於預防便秘,包括全麥食品、糙米,小麥、堅果等等。吃高纖維食物會增加飽腹感,所以也可以用來減肥。
蔬菜和水果也可能有助於預防腸癌,因為它們含有抗氧化劑,有助於延緩或預防細胞損傷。普通人的飲食一天可以吃五份蔬菜和水果,可以有效預防多種癌症。
減少大腸直腸癌的發生~從飲食習慣著手
大腸直腸癌一直是中國癌症發生率前五位,大腸直腸癌的起因有多種,包含遺傳因素、環境因素、飲食習慣、生活習慣及壓力等。近幾年來根據國內外的研究都指出腸癌與飲食習慣最有關聯,尤其「腸道菌群與疾病」的研究,可說是2017年最亮眼的重點,國際指標期刊《Nature》一年內針對腸道菌群,就發表超過40篇的重量級論文。
這些研究為腸道微生物如何廣泛影響人體消化代謝、免疫調節、內分泌調控及神經系統,提供了堅實的科學佐證。美國NIH也在《Cell》上發表,腸道菌群幫助小鼠對抗流感病毒與大腸癌的侵襲,而同年11月《Science》同日兩篇論文更證實人體腸道菌群可以調控宿主免疫,大幅加強腫瘤免疫檢查點療法的療效。以下這些飲食知識樂於與大家分享,有的食物可以的話儘量少吃或不要吃,有的食物建議多補充多吃,希望華人將知識化為常識,未來能減少大腸直腸癌的發生。
儘量少吃或不要吃的食物
1. 動物性飲食:營養學的愛因斯坦,柯林.坎貝爾在「救命飲食」《The China Study》書中提到「肉、奶、蛋」動物性飲食與疾病的關聯。最容易罹患慢性病就是吃更多動物性食物的人,就算只攝取少量動物性食物,也有負面效果。此外教科書也提到腸癌與高動物性飲食的相關性。高動物性飲食致癌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1). 動物性食物含大量環境致癌物 :因為大環境工業汙染嚴重,動物性食品容易經由食物鏈的濃縮作用,累積許多環境致癌物質如:戴奧辛(dioxin),dibenzofuran與PCBs,其中以牛肉、奶油與淡水魚最多。
2). 動物性食物經由燒烤產生致癌物: 肉類經過高溫油炸燒烤(150度x2分鐘)就會產生致癌物:異環銨(Heterocyclic aromaticamine=HAA)與多環芳香烴(polycyclic aromatichydrocarbonhydrate) ,一公斤燒烤紅肉的致癌物含量,約等於600枝香菸的含量,吃1支烤雞腿約等於吸80支香菸。
3). 動物性食物利用加工新增硝酸鹽保鮮:特別是香腸、臘肉、火腿,這些硝酸鹽經腸道細菌代謝後會產生硝氧化合物(NOs compound),是很強的致癌物質。
有好幾位30歲以下的非遺傳性年輕腸癌患者,發現他們均喜歡吃燒烤加工肉食,這樣的飲食容易發生腸癌。
2. 其他不利健康的食物:
1). 含黃麴毒素:小黃瓜、醬菜、醬瓜、豆瓣醬、豆腐乳、臭豆腐、味增、鹹菜、筍乾、花生與花生類製品等。
2). 人工新增物食物:(含硼砂、二氧化硫、亞硝酸鹽、防腐劑、人工色素):黃麵條、魚丸、貢丸、泡麵、化學醬油等。
對健康幫助很大建議多補充多吃的飲食
1. 生機飲食 : 英國 Dr. Norman Walker(1866-1985) ,活了119歲,一生都在提倡生機飲食,當然嚴格的生機飲食在現今環境下是不易達到的〈包括完全不吃動物性食物,不吃人工干擾與精緻加工的食品如:農藥、化學肥料、化學新增物、輻射線汙染的食品〉。可儘量朝這方向開始以漸進方式來進行之。原則上儘量以最天然方式生食或熟食新鮮、有機、潔淨的蔬果、五穀雜糧、海帶、紫菜、髮菜。食用深綠蔬菜及水果,可以獲得充足的胡蘿蔔素及維生素C,以預防體內過氧化物質及致癌物質的肆虐。另外蔬菜及水果富含纖維質可促進排便,減少便秘的發生,得以改善腸道菌叢生態,減少有害菌所產生的致癌物,預防大腸直腸癌的發生。
2. 益生菌(被忽略的重要營養素)
1) 益生菌:人體腸道中有400-600多種菌,其數目高達100兆以上,腸道菌群分為益生菌、壞細菌及中間菌。隨著飲食習慣、生活作息、睡眠品質、運動習慣、心情變化…等等因素,讓腸道壞細菌的數量開始超過益生菌,而且抗生素等藥物的服用與必要的醫學治療,更是讓腸道益生菌快速消失的原因。
腸道中益生菌少、壞細菌多,飲食過程在腸道留下的食物殘渣,將被壞細菌發酵而產生腐敗物質,其產物就是對人體健康造成極大危害的毒素,例如:氨、硫化氫、引哚(indol)、靛甘( indicant)、腐胺(putrescine)、屍胺(cadaverine)、神經鹼(neurine)、亞硝胺、酚酸、二級膽汁酸等,不但使免疫力降低,還會導致多種癌症及造成肝臟傷害,進一步產生「腸漏綜合徵」。
「腸漏綜合徵」:初期先使腸子蠕動遲緩、無力而產生腹痛、脹氣症狀。毒素積在大腸由粘膜吸收經肝門靜脈進入肝臟,當肝臟無法完全解毒時,毒素會迴圈全身。除了有全身不對勁、情緒不穩定、易怒、神經質、對工作失去興趣、注意力不持久集中、消極、缺乏活力等慢性精神中毒症狀之外,也造成周邊神經症狀(背痛、腰痛、偏頭痛)、中樞神經症狀(睡眠障礙、暈眩)、自主神經症狀(血管痙攣導致暈眩、呼吸短促、胸痛、手腳冰冷、盜汗)以及免疫失調(氣喘、食物過敏、蕁麻疹、慢性鼻竇炎、溼疹),乃至滲到面板,產生舌苔、口臭、身體異味、痤瘡、紅疹等症狀。
腸道益生菌會產生許多對人體友善的成分,例如:乳酸、短鏈脂肪酸、酵素、天然抑菌素…等等。益生菌產生的乳酸可降低腸道的pH值,使壞細菌不易生長,且益生菌所製造的天然抑菌素亦可直接消滅壞細菌,當壞細菌的生長被抑制,體內毒素的生成量自然也跟著減少。
腸道益生菌產生的短鏈脂肪酸,如乙酸、丙酸及丁酸,能夠促進大腸黏膜細胞生長,並與特定腸細胞受體結合,使這些腸細胞生合成血清素,進而刺激腸道蠕動、加速腸道毒廢的排除。血清素分泌量的多寡,影響了腸道排毒能力,血清素分泌量越多,刺激神經傳導的作用越大,大腸收縮與蠕動能力也越強。
腸道益生菌細胞壁上的多糖體成分可活化免疫作用,當腸道益生菌數量增加時,腸道黏膜分泌免疫球蛋白A數量也會增加,免疫球蛋白A是腸道中最主要的抗體,可與病毒及病原菌結合,抑制細菌及病毒附著於腸道上皮細胞對人體造成傷害。腸道益生菌產生的短鏈脂肪酸,經研究指出可被運送到腸道黏膜的基底層,啟用免疫細胞,使腫瘤細胞死亡。臨床研究亦顯示,腸道中丁酸的濃度越高,大腸癌的發生率越低。
結語:腸道精準醫療
1908諾貝爾獎得主,被稱為乳酸菌之父的梅奇尼可夫(Elie Metchnhnikoff) 說過一句名言:死亡從大腸開始 (deathbegins in the colon) ,點出腸道菌群與疾病息息相關。中醫「醫宗必讀」提到:脾為後天之本....萬病歸脾土,醫病先醫腸也在指出腸道菌群的重要性。大正藏第11卷《大涅槃經》:「…從牛出乳,從乳出酪,從酪出生酥,從生酥出熟酥,從熟酥出醍醐,醍醐最上,若有服者,眾病皆除,所有諸藥,悉入其中 ...」啟發了腸道精準醫療的契機,圖騰益生強調:包括腸癌的預防,以及使用益生菌直接改善腸道菌群的改善,將是最有效的治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