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水藍0911
-
2 # 莫道生
其實孩子是非常懂察言觀色,看人辦事的。
在一個家庭裡面,孩子往往會找最寬容最好說話的那一個人,去提很多非分的要求。在要求嚴格的那個人旁邊就會非常乖。這也就意味著,孩子去超市什麼都想買,可能是家長長期無意識縱容的結果。
合格的父母,其實都是非常有原則的父母。不以規矩,不成方圓,生活中很多時候必須給孩子定好規矩。比如說買東西這件事,可以給孩子定好多長時間才能買一件玩具,玩具的價格在什麼範圍內。也可以讓孩子以幫忙做家務的形式來攢錢自己買玩具。這樣即不會慣壞了孩子,也讓孩子在得到玩具時有更多的快樂,同時讓孩子學會了等待,學會了付出。
養孩子是一門系統工程,父母又基本都是新手,多問多想多思考,父母的付出才會收到好的結果。
-
3 # 學前教育劉老師
關於這個問題,相信有孩子的家長都經歷過,幼兒成長的每個年齡段都有不同的心理變化。以下是我的幾點看法:
一、孩子在超市買東西,他想要的是哪些東西,這些東西適合兒童嗎?
二、是不是每次去都會買相同的東西,還是每次去都會買不同的東西?
三、是不是每次都是要新玩具,還是買過的玩具,每次去要重複買?
四、每次買回來的玩具玩多久?
作為家長我們可以試著去分析孩子的心理,孩子在做每一個動作每一件事,都有目的性,也許孩子太小不會表達,只能用行動表示。
我也是一位媽媽,孩子今年六歲,上面四點我家孩子都經歷過,每次帶孩子去超市之前就會和孩子簡單點聊聊,比如:“寶貝我們今天去超市買什麼呀”?這個時候孩子的腦海裡就會浮現他最想要買的東西,可能去了超市就直奔那裡。他在去超市之前已經有了目標,所以在去到超市後就會第一時間找到他最想買的東西。說完了孩子想買的東西,接下來就和孩子聊媽媽要買的東西,“媽媽今天需要購買的東西太多了,媽媽怕會記不住,忘記買呢,你來幫媽媽一起好不好”,這個時候孩子,特別是男孩子,馬上就會很有力量的回答你,“媽媽我是男子漢,我來幫你”!透過上面的對話,可以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媽媽要買的東西這邊,減少他對其他物品的觀看時間。
每次去超市呢,我都會讓孩子玩一會玩具或者是故意讓他找出某個玩具,這樣做的目的呢是讓孩子知道自己有哪些玩具?走到超市孩子會去看玩具,這個時候就可以和孩子邊逛超市邊聊玩具:“咱家都有哪些玩具,這個沙灘玩具是不是有一套?還有這個恐龍家裡好像也有一個,只是顏色不一樣呢”,看到重複的孩子就不會買了,如果孩子非要重複的買一樣玩具,可以給他商量,家裡的那個玩壞了咱在買新的。如果孩子可以做到,家長可以適當的鼓勵,比如幫媽媽選購了東西,可以獎勵孩子想買的東西,那麼下次去超市孩子還願意幫助你。
有些孩子走到超市會挑選到不適合自己玩的東西,這個時候家長就要耐心的給孩子解釋,一定要找一個能說服他的理由,或者找其他能夠吸引他注意力的事情或者其他東西。孩子買回來的東西,告訴孩子這是屬於自己的東西了,一定要儲存好愛惜好,這也是避免孩子重複的買一件東西的一個方法。
-
4 # 木子數理講堂
小朋友去超市看什麼都想要,看見什麼都想買,感覺把超市搬回家都不為過的樣子,這些是兒童期的一種正常現象,因為好奇,所以想要想買。當然作為家長,我們也不可能滿足孩子所有想法。個人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看孩子如果要的吃的話,那可以給孩子說哪些是不能在她(他)這個年齡段吃的,哪些是少吃的,要有區別對待,不能把孩子拉著就離開。
2.孩子如果要的是玩具,那也是要看是不是他(她)這個年齡段能夠操作的,可以給孩子買相應年齡段的益智類玩具,開發孩子的智力,訓練孩子的思維,在玩中學,在學中玩,相得益彰。
3.如果孩子喜歡買書籍的話,這是家長所喜歡的。家裡如果有類似的或者相同的書籍,可以給孩子說把家裡的先看完,看完就買(有條件就要監督一下,讓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如果是不同的,可以少買點,方便孩子能夠及時消化,不然買了就浪費了。
不論是哪個方面,都要一味滿足孩子的要求,要會取捨,同時也要孩子養成哪些是他(她)需要或者不需要的,不能一時衝動,買些不需要的東西。
-
5 # 法哲學的真相
其實成年人去超市也很想買買買啊,只不過阻止答主慾望的,是錢包
因為金錢的壓力,大部分成年人學會了控制慾望,只買必需品,而非啥都買買買。偶爾的放縱都伴隨著血淚
當然,有學不會控制慾望的成年人,個人財務狀況一團糟,入不敷出。
也有很多成年人確實是收入低,生活必需品都買不起。
為什麼先說成年人?
所以,幼年時期家長或者撫養人就應該培養孩子,如何去理性選擇,如何去對待人類自身的慾望。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這就是慾望的取捨。
很多時候,並不是幼生期的孩子無理取鬧,而是成年人根本沒有理性的對待孩子。
你真的把孩子當成和你一樣需要溝通的人嗎?
人和人之間的溝通,難道是用命令、拒絕和體罰來進行的嗎?
你日常這樣對待你的父母、配偶、鄰居、同事嗎?
當你用不講理來對待孩子,孩子自然就會從你身上學會不講理。他就是一面鏡子,你做什麼他做什麼。
答主是一個4歲半幼兒的母親,即使進了玩具店,也不會擔心孩子什麼都想買。
不是因為家中小兔崽子聽話,相反,他很調皮,眼珠子一轉就要作怪,不過,他已經學會了簡單慾望的取捨。
從他2歲開始要東西的時候,答主就反覆告訴他,每個人的金錢是有限度的,他要學會自己取捨,不能什麼都要。
所以,一次一次的理性商量,他知道他可以有慾望的滿足,但是有額度限制,太貴的東西(也會有策略的騙他啦,譬如一兩百的玩具)他的零花錢額度要攢很久才能買。便宜的東西,一次也只能買一個,有時候要攢貴的玩具,便宜的就不能每次買。
所以,進玩具店的時候,他會問今天可以買玩具嗎?如果不可以買,理由要和他商量(作為一個小吃貨,好吃的對他更有誘惑)。如果可以買,也是有原則的。
所以,他很快就能找到並決定想要的東西,而且很堅定,別的玩具再好再貴,與他無關。
幼兒園放學,門口有賣氣球或者食物的小攤,他也會想要買。不過,通常都可以商量,他很快就能理性接受不買,而他接受不買是為了等待,下一次他能選擇自己更喜歡的東西。
每一個孩子都會成年,他們終究是要按照社會規則生活。
當家長覺得自己孩子的行為已經不在社會規則內的時候,那就是家長已經缺乏了對孩子的正確引導教育,這不能怪孩子。
你沒有教他1+1=2的時候,他是不可能自己學會的。
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都是靠一點一滴的養成。
做父母才知道,養一個孩子,很容易,當成貓狗一樣他就能長大,可是要養好一個孩子確實很不容易。
學會尊重中撫養自己的孩子,其實也是我們和這個世界和解的過程。
從孩子的成長中,反思自己的人生,最終與這世界和解,接受一切的不完美和無可奈何。
回覆列表
可以和孩子約好,每次進超市她自己可以選的東西的數量。我和孩子約好的是,每次逛超市她只能要一個東西,而且價格不得高於10元。自從約好,她就挺遵守這個規矩。
平時,有對孩子進行消費觀的教育引導,讓她知道父母賺錢也不容易,也會告訴她一些日常用的東西的價格,讓她對錢的用處有了一個基本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