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追夢樂享人生

    東林黨爭概指明末東林黨(及其骨血——復社)與宦黨、浙黨、齊黨、楚黨、昆黨、宣黨之爭。明萬曆時起,朝政日趨腐敗,黨派林立,黨爭迭起。在這些黨派中,最先以浙黨勢力較大,浙黨首領沈一貫、方從哲都先後出任內閣首輔,在朝當政。後經“梃擊”、“紅丸、“移宮”三案之後,光宗朱常洛即位,東林黨因擁立有功而勢力大盛。浙黨落敗,轉而投效閹宦首腦魏忠賢。“言事者益裁量執政,執政日與枝柱,水火薄射,訖於明亡。”東林黨是明末以江南士人為主的政治集團。在東林黨之外,還有浙黨、齊黨、楚黨、昆黨、宣黨等,東林黨爭幾乎是東林黨與全國朋黨集團之爭。東林黨得勢時期為明末崇禎帝時期,崇禎帝即位後大肆追捕閹黨並任用東林黨人。 東林黨有著極強的道德標準,他們能找出社會上的問題,但是從未有找出解決的辦法,所以美國學者賀凱對於東林黨的評價是“他們是一支重整道德的十字軍,但不是一個改革政治計程車大夫團體。”但是也有人認為東林黨是江南各大財閥在朝堂的代理人。

    東林黨是明朝後期出現的以中下級官員、中下地主及知識分子為主的反對王公貴戚、權臣宦官的政治集團。他們企圖以儒家正統思想挽救國家,但在強大的統治集團剿殺下,遭到重大打擊。直到崇禎即位處死魏忠賢才有所抬頭。後來,東林黨的殘餘勢力一直與權臣鬥爭,一直持續到南明的滅亡,前後達40多年。

    明代晚期以江南士大夫為主的政治集團。萬曆三十二年(1604),被革職還鄉的顧憲成在常州知府歐陽東鳳、無錫知縣林宰的資助下,修復宋代楊時講學的東林書院,與高攀龍、錢一本、薛敷教、史孟麟、于孔兼及其弟允成等人,講學其中,“講習之餘,往往諷議朝政,裁量人物”,其言論被稱為清議。朝士慕其風者,多遙相應和。這種政治性講學活動,形成了廣泛的社會影響。“三吳士紳”、在朝在野的各種政治代表人物、東南城市勢力、某些地方實力派等,一時都聚集在以東林書院為中心的東林派周圍。時人稱之為東林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近日,美國以伊朗襲擊油輪為藉口又在調兵遣將,伊朗問題下一步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