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古代的大將像項羽、關羽,根據史料的畫像記載,都是大腹便便的胖子。
4
回覆列表
  • 1 # 歷史小視界

    猛將,指的是勇猛、勇敢的武將,跟身材好像沒有太大關係。明朝出了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王陽明,大家可以瞭解一下,文韜武略樣樣精通,不僅是思想界的大儒,也是一員戰無不勝的猛將。

    廣東粵北山寇池仲容部為患年深日久,朝廷多次派人率兵征討,尤其正德十二年朝廷兩次調集數萬官兵圍剿,皆慘敗潰退。因地緣關係,池仲容部還與廣西、廣東、湖南三省的其他山寇(農民起義軍)有密切來往,因此池仲容號稱“金龍霸王”,威震四方,震懾朝廷。

    就是這個“數千年巨寇,三省群盜禍根”,讓朝廷頭疼,使地方官吏聞風散膽的山寇,在王陽明到任後,僅在春節三天就成功實施了招撫(假意招撫,實為擒賊先擒王的計策),不到半年時間就把為患數十年的山寇徹底蕩平。

    另外,正德年間著名的寧王謀反,這個擁有實力武裝,並得到了周邊府縣響應,最重要的是準備了八年的藩王謀反,僅22天就被王陽明鎮壓下去,並生擒寧王。

    這樣一個人物,說他猛將絕對不過分。

    而最讓大家驚奇的是,他自小體弱多病,骨骼清奇,面容清瘦。所以古代猛將,並不都是胖子,反而是胖子很少,有些確實大塊頭大個子,但並不是胖子,而是體格健碩威猛。

  • 2 # 大獅

    關於這個問題,筆者曾經寫過一篇文章,題目叫做《古羅馬角鬥場上的神鬼戰士,並非肌肉男,而是一群吃素的大胖子》,這篇文章講述的角鬥士的體型和中國古代的大將有異曲同工之妙,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尋來看。

    我們常在評書作品中聽到形容古代的大將之時,喜歡用膀大腰圓、虎背熊腰、腰闊十圍等字眼形容此人的威猛,如同程咬金、尉遲恭、許褚、典韋、項羽、魯智深、張飛等都屬於這種型別。於是就有人思考,莫非古代的武將多是胖子?

    其實您想到一點都不錯,古代在審美方面和對體型的要求方面跟現在不太一樣,就難武將來說,為大將者一般都是身大力不虧者,您看明清時代的繡像作品,就連羅成、岳雲那樣的小將也是“有肚子”、“有膀子”的造型,不是現在影視劇中鹿晗、吳亦凡演繹的那種弱不經風的將軍形象,雖然有顏值,但是沒男子漢氣概。

    在鄭成功留下的練兵檔案中,當年訓練鐵甲軍之時,要求的標準就是必須“有腰力”,有腰力則意味著氣力足,則更能穿戴上厚重的鎧甲,拿起更重的武器。而成吉思汗時期的蒙古勇士,也多是那種胖大的身材,這也許與他們的飲食文化有關。

    就在去年,奧地利考古團隊在土耳其境內發現過兩尊古羅馬角鬥士的遺骸,透過現代高科技將骨骼樣本內細胞進行化驗後,推斷出這些角鬥士多食用大麥、堅果和豆類,他們很少攝取肉食,但卻都是“大胖子”,不過需要說明,這種“胖”屬於體脂高,而不是那種身材虛胖之人。

    顯然這與我們在影視劇中看到的滿身肌肉的角鬥士形象大相徑庭,但事實上“胖大”的角鬥士身材更適合戰鬥,而肌肉男的爆發力雖然強,但不一定耐力強。類似於“格鬥沙皇菲多”那樣的身材才是最完美的,在力量和耐力方面都佔據優勢。

    在古人的認知之中,認為人的身材越胖越大則意味著力氣就越大,力氣越大意味著可以拿起更重的武器。而身材瘦小者則被認為是力量較弱,也就意味著不能拿起很重的武器作戰。要知道冷兵器時期的武器的重量是個關鍵,強而有力的兵器更容易造成巨大傷害,這種武器往往多見於鈍兵器,比如錘、斧、鉞、鞭、鐧等等。雖然鈍兵器不如刀劍鋒利,但是傷害值卻高的嚇人。

    國外有團隊拍過紀錄片,將豬作為實驗物件用不同冷兵器進行打擊,得出的結果是,被鈍兵器擊中後,就算外面看上去沒有什麼大礙,但是內部的骨骼和肌肉組織被嚴重損害,如果在戰場上被鈍器擊中,會立即失去作戰能力,而斷裂的骨頭很容易扎進臟器之內造成死亡。但被刀劍之類兵器砍傷,只要不傷及重要組織或器官,經過治療後,認可戰鬥。

    想要使用鈍器,就必須是身大力不虧者,這種人幾乎都是評書中演繹的那種身材胖大的人士。也許很多人會認為胖子不如瘦子零活,其實這樣想就錯了,洪金寶就是個大胖子,可輾轉騰挪一點都不笨拙。經過訓練的胖子在任何方面都不屬於身材瘦小者,反而優於對方。假設一個胖子和一個瘦子你一拳我一拳對打,瘦子肯定吃虧,因為兩者之間發出的力量不同,胖子打出的拳更有力氣。

    而如果用兵器比試呢?比如一條重五十斤的鐵棍,瘦子不見得舉的起來,但胖子卻相對輕鬆些。一條五十斤的鐵棍和一口不到十斤種的鋼刀哪個更厲害?當然是前者,瘦子拿口鋼刀給胖子來一刀,胖子給瘦子來一棍子,非把對方砸成“腔子”不可。

    另外胖子的脂肪是天然的“護甲”,一刀砍上去,密度大且厚重的脂肪層能很好的保護內臟組織。反之,如果一刀砍在瘦子身上,造成的害死顯然更大,鬧不好一刀砍為兩段。

    很顯然,古人對“胖”是持喜歡態度的,不似現代人以瘦為美,真弱讓鹿晗那樣的小身材回到古代上戰場,估計還沒等見到對手,就被風給刮沒影了。

  • 3 # 自由史話

    是的,都是胖子居多,但是也有瘦子,但是胖子佔據絕大多數,絕對的優勢

    首先從世界冷兵器歷史的角度來說,古代戰場是一個高度消耗體力的活動,在高強度比拼體力的古代戰場,身材高大肥胖佔據天然優勢,無論是在身體對抗,衝鋒陷陣還是戰場耐受力以及存活力上來說都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

    尤其是肥胖者。現在人對與古代將軍又一個誤解,大多認為古代將軍尤其是猛將級別的應該都是類似斯巴達三百勇士那樣的肌肉男。

    然而真實情況恰恰相反,古代將軍,肌肉男極少,反而是身材肥胖,肥肉縱橫的人更容易成為將軍。

    其中原因有三點:

    第一,古人並沒有現代人的健身觀念,在古代人看來,尤其是物資並不豐富的古代,富態的身體,肥碩的身體才能儲存更多的熱量,才能生活的更久。沒有一個古代人會費勁心思將自己的一個肥肉煉成肌肉。而且古人也沒有系統的肌肉訓練的方法。現代健美健身其實起源很晚,大致起源於二戰之後的美國。以美國明星施瓦辛格為代表,那個年代的健身人士才是世界上有系統健身的第一代人。在此之前不存在也沒有健身。

    第二點,基因及觀念的決定。在整個人類進化歷史的幾百萬年間,人類是長期處於飢餓以及營養不良狀態,整個人類的進化系統都是在促進人類更多的攝取食物,獲得能量,維持生存,真正的食物豐富也只是近代幾十年的時間。在長期的古代也是一樣,不論是普通人還是將軍們都是儘可能攝入足夠的食物,使得自己更加肥碩。從而提高生存能力。

    第三點就是戰場生存能力。脂肪在抗撞擊以及熱量轉化上天然具有巨大的優勢,肥碩的脂肪能夠更好的保護好將軍們的內臟,如若是瘦骨嶙峋的人,則生存能力很差。

    綜上所屬,古代猛將絕大多數都是大胖子。

    但是我說了也有極少數特例。這就要看情況了。戰陣並不只是單純的體力對抗,他是一個系統化的兩方力量對抗的過程。力量的對抗決定因素很多,例如裝備水平,人數,組織能力,後勤管理,資訊傳遞,戰略判斷。戰術選擇等等。

    一個將軍更多的作用在於統御,並非是戰場上的肉搏單挑。就這個角度來說,瘦弱的人也可以成為一個猛將成為一個戰無不勝的常勝將軍。在中國就有儒將一說。就是指那些儒雅身材瘦弱,但是在戰爭作戰上卻登峰造極的人。而且這類人還不在少數

    所以說猛將的定義很重要,如果僅僅指的是衝鋒陷陣的人,那麼百分百是大胖子,高大威猛之人。如果還要包括統軍作戰的將軍,那麼也有相當一部分瘦弱的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水培鷹爪怎麼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