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大豬也能飛
-
2 # 深剪影視
春秋宋有老佐;
宋代有老麻,關中人,畫家;
明代有老兆詳,嘉靖舉人;
0
-
3 # 粗獷
“老”姓為罕見姓氏,現兩廣及遼寧等地見有分佈。其起源一說為論語“老彭”,即彭祖;一說出自於左傳“宋有老佐”一語。另有說老氏乃老聃之後。老聃即老子。老子非“李”姓而為”老”姓。傳老子姓李名耳之說有誤,當為“老聃”,姓“老”名“聃”。
-
4 # 謝汝蒲
老姓,中國較罕見的姓氏。春秋宋國有老佐;春秋陳國有老聃(老子);宋代有老麻;明代有老兆詳,為嘉靖時期舉人。
今遼寧清原,廣東佛山、新會、高要、乳源、懷集、鬱南、羅定,廣西桂林平樂縣,香港、澳門等地均有分佈。漢族、僳僳族等有此姓。
老姓與田、布、雞並列廣東省佛山的土著四大姓氏。 滿族老姓 關於老姓的來源,有很多種不同說法。1、黃帝子孫老童後代, 2、春秋時期宋國司馬老佐後代, 此外春秋戰國時期還有很多人姓老,如老萊子、老成子、 老祈、老麻。 據最新考證,老子非李姓,乃老姓是也,所以如果從名人效應來看,老姓應是偉大思想家老聃後裔。另,日本也有老姓,不知出自哪裡也 。
-
5 # 牛仔故事
向老子學智慧
李康學
老子是華人智慧的化身,更是中國所有姓氏中占人口比例最大的李氏族人的驕傲。
作為李氏的後裔,我對這位先祖的傑出學識和思想亦崇拜有加。
2018年10月下旬的一日,我輾轉到了河南鹿邑境內。找到了老子出生地——曲仁裡,買票從太清宮進去,眼前即呈現一片開闊而又賞心悅目的眾多景色。順著中心遊道前去不遠,即見一座供奉有原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三座塑像的三清大殿,亦稱道教祖庭。
出三清殿,往後不遠,見一臺地上,有一棟褚紅建築屋,右前方立有一石碑,上書“老子誕生處”幾個大字。這棟房屋的左前樑上,寫著“猶龍聖地”幾個大字。從老子誕生處往後而行數百米,即到老子故居。此故居庭院房屋全是泥土夯築牆建成,與古代周朝時的建築應是比較符合。故居內有正房、廂房、廚房、後院以及倉樓等,設施齊全周備。在老子故居之後不遠,又見立有一高大石牌坊,上書“洞霄宮”三字,牌坊後有一棟紅色建築,供奉著老子母親雕塑像。一旁還有一間娃娃室。此處景點有很多人燒香。回頭往右側遊道走,瞧見一長鐵索橋懸空一湖兩岸,橋中間寫有“仙緣渡”三字,意思是過此橋即渡仙緣了。覺得有點意思,遂亦晃晃悠悠,走過了橋去,希望真有仙緣就好。
過罷仙緣渡,往左側去,又見到“老子八十一化身圖”之雕塑景點。《老子化胡經》有真偽之爭,但老子出函谷關卻有歷史記載。當地民間還笑傳,有兩人相遇,一人問另一人姓啥,那人道:“騎青牛,出函谷,老子姓李。你呢,姓啥?”這人回道:“斬青蛇,興漢室,高祖姓劉。”兩人都賣弄了一番各自姓氏。
在臨近太清宮的右側,見到一處為老子而寫的歷代題詩詞銘記等碑刻景點,裡面有許多名人所寫有關老子的詩詞名句等都值得玩味。還有一臥地水牛造型逼真,水牛是那麼可愛,我在上面騎坐一下,請人拍了一照。再想象感受一下當年老子騎青牛入函谷關的情景,也覺得頗有趣味。
遊罷太清宮,回頭出來,走到馬路對面,又參觀了老子文化廣場。這廣場除了設立老子雕塑像外,在廣場的周圍還分別豎立了4處巨大牌匾。每塊牌匾呈三面型,一面是古代著名畫家吳道子、趙孟頫、文徵明等為老子描的畫像,另兩面分別刻寫著古今中外幾大著名文人對老子的評說。他們是孔子、司馬遷、李世民、梁啟超、魯迅、郭沫若、尼采、列夫托爾斯泰。顯然,這些名人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其中,如孔子說“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耶!”魯迅說:“不讀《道德經》,就等於不懂中國文化。”這些中外大文豪對老子的評說,我覺得都是十分有見地而又比較中肯的。
晚上宿廣場邊一賓館,夜裡靜靜思索,老子離世已 2589年,但他的學說仍在大放光芒。我們現代人也還很需要向老子學習,因為老子的學說是公認的人類智慧的頂峰。那麼,向老子要學什麼呢?我個人認為,現代人學老子就要學他的智慧。老子的智慧有很多,《道德經》81章,5000字中句句皆哲理與格言。如果概括起來,我覺得老子至少有5大智慧可以現學現用。
一是關於道的認知。老子在《道德經》第1章開頭就說:“道,可道,非常道。”25章又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老子眼中,道是統領一切的,比天還重要,這個看法是很值得領悟的。那麼道法自然又是啥意思,我認為就是遵從事物的內在規律,不要違背原本的公認道德真理。同時,人生一世,選擇什麼樣的道,是正道還是邪道,尤其要明瞭。正道能使人向好的方向邁進,前途必定光明。邪道只會誤入歧途,結果自然不妙。
二是關於德的認知。老子在多處有過對德的敘說。特別是51章有這樣的專論:“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一個人懂了道,就會重視德,沒有德,也不可能有道。道和德是相關聯的。《道德經》本就是論述道與德的,生而為人,有德才會有道,厚德才能載物,這也是每個人需要懂得的基本道理。
三是關於無為的認知。《道德經》48章說:“為學者日益,為道者日損;損之又損之,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所以,老子主張的無為,“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用“無為”之法則,才是治天下之正道。老子所謂的無為,以發展的眼光和我們現代人的理解,其實是指人應有所為,有所不為。比如對人類有益的事,就應該有所為;對人類無益的事,就應該無為。無為而無不為,也就是這個意思吧。
四是關於善的認知。老子多處論及對善的看法。《道德經》49章說:“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一個人活著,選擇以善處世,十分重要。而對不善者,同樣還要以善應對,這更重要。所謂以德報怨也就是這意思。做人若能有這樣的善心,就不會有狹隘的報復之心,就不會恨人,自然也就少了許多的衝突矛盾。所以,德善之人,終有善報。這個道理,也是人類應明白的智慧。
五是對不爭的認知。《道德經》66章說:“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又說:“聖人之道,為而不爭。”這些論述,都強調了不爭的重要性。人與人的相處,若都能理解這個不爭的道理,那無論人與人或每個家庭甚至國家之間都可以減少摩擦,和睦的人類社會就能建成,許多的矛盾衝突就都能化解。
以上五點,都是《道德經》中最強調突出的觀念和智慧,一般而言,人們若能掌握這五大智慧,並善於運用到生活中去,相信人生的命運大都會通達順暢。當然,除此五點之外,《道德經》中還闡述了“大象無形”、“知足之足”、“自知者明”等許多觀點和智慧,就是對長壽老子也有很獨特的觀念。何謂長壽?老子認為:“死而不亡者壽”。意思是死了還不亡,還活在人們心中,這才叫長壽。而老子就是這樣一個死而不朽的長壽榜樣吧!
鹿邑之行,感悟良多。所識是否有理,也還有待讀者評判。匆匆寫下以上文字,只權當留一痕跡。
回覆列表
姓老的歷史名人不多,惟一一個較為出名的是老子,但又不是很明確到底是不是姓老。還有一個二十四孝中的老萊子,這個人也不是很明確到底存在不存在。我知道的是以前在工業上施工時甲方有位工程師叫老偉雄,我們都稱之為“勞工”(稱老工易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