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金剛廣告汪

    題主想透過碎片化閱讀來提升自己,無論是在哪個方面,有這樣的需求和想法是不斷積極求進步的體現,值得鼓勵和更好地幫助。

    既然說是碎片化閱讀,相對的概念是非碎片化閱讀,也就是能夠有一整塊時間去閱讀理解學習的區別。之前汪汪看過的文章中,有大部分的閱讀學習策略,都是教導你學會如何將閱讀的內容分解為一個個小目標,即最小化可閱讀單元。

    如果把一本書、一個理論、一套方法當成一大塊蛋糕,最小化可閱讀單元就是將這塊蛋糕切成自己能夠最短時間嚥下去的分量。

    舉個有點味道的例子,可能課間、上班期間有時間去廁所蹲個坑,粗略計算大概3分鐘左右。那這三分鐘當中,正常人有1分30秒以上的時間,可能在看手機,手機等電子工具也是閱讀的工具媒介,不一定非要看書才叫閱讀。那3分鐘裡能夠看懂一個知識點,厲害一些的可以看完並理解一章,即使弱一點的,看看高度概括的新聞時事,也總能夠了解幾件正在發生的事情。

    看完之後,不是草草了事,當然屁股的那些事還是得處理一下。碎片化閱讀和系統性閱讀是沒有矛盾的,很多人沒有明白這點。學習也是,需要有知識的脈絡和處理知識之間的聯絡,而不僅僅囫圇吞棗般“知道”、“瞭解”就足夠。吸收完知識之後,很容易遺漏的一步就是總結歸納,將知識/資訊之間作整理和分析,才會有進一步屬於自己的領悟和理解。

    (有條件和時間,可以在閱讀後用思維導圖進行總結歸納和分析,會非常清晰明瞭)

    這裡涉及到另外兩個概念:精讀與泛讀。精讀指的是自己感興趣想要學習的、理解的、深度記憶並且運用的、甚至拓展、琢磨的內容和主題,泛讀指的是停留在瞭解和建立知識聯絡的基礎上,屬於“但當涉獵”的範疇。(畢竟學無止境,留心處處皆學問,而時間有限)

    基於精讀和泛讀,這裡給到題主一個更有價值的問題:瞭解自己的目標。和做任何事情一樣,閱讀也有目標。如果距離自己目標很近的、或者完全一致的,就需要精讀;如果稍微距離和聯絡遠些的,就可以泛讀,甚至不讀。知道自己的目標,甚至開始摸透自己所要學習的知識地圖,有助於提高閱讀的效率。

    最後,介紹一個汪汪喜歡運用的閱讀方法:“搜尋閱讀”。顧名思義,就是當閱讀到一定層次,文章、書本等等已經解決不了你的問題時,就用搜索引擎去找問題與答案。透過搜尋強大的關聯詞,來拓寬自己的知識領域,但要注意的是不要被其他無用無效資訊干擾太多,而逐漸忘記了開始搜尋的目標。也推薦給你下面這本書,教你怎麼閱讀的:《如何閱讀一本書》[美](商務印書館)

    嗷嗚~

  • 2 # 我心依然TT

    合理利用碎片化時間閱讀、學習,對於忙碌的我們來說,是非常有必要的。我是寶媽,兩個孩子,小寶剛剛3歲了。工作特別忙,每天只要到了單位就沒有空閒時間。還有做不完的家務。

    在這種情況下,我想讀書、學習簡直是太困難了,所以只能考慮利用碎片化時間。

    每天開車上下班時間是聽書、聽課時間。

    一上車,就先開啟手機上的聽書APP或者課程。2018年——2019年,我訂閱了“得到APP”的“每天一本書”、“慈懷每天一本書”、還有“有書 100本書”、“喜馬拉雅 講書”等聽書產品,還有十點課堂裡很多關於讀書的課。聽這些解讀書的音訊雖然不能等同於讀書,但是可以快速的瞭解一本書,對於根本沒有很多時間閱讀的人來說,就相當於泛讀了,透過聽書(泛讀),會發現很多自己特別想買來精讀的書,就記下來,然後買紙質書讀。

    包裡每天都要帶著書。

    我的包裡每天都要裝著一本書。去銀行、稅務辦業務的時候,經常排隊,排隊的時間就可以讀會書。尤其是等人或者其它的等待時間,都可以看書的。帶孩子出去玩,孩子睡了,可以邊抱著她睡覺,邊看一會書。這都是利用碎片化時間閱讀的好機會。

    床頭、辦公室放上書。

    每天晚上睡覺之前看一會書,關燈陪孩子睡覺的時候就帶上耳機聽。

    我把辦公室裡放了很多書,遺憾的是每天都有忙不完的工作,根本就沒有空閒時間閱讀。只能每天都帶著遺憾看他們幾眼。

    利用手機裡的電子書APP。

    以前,我不喜歡電子書,總是感覺不像捧著一本紙質書去讀好,但是畢竟電子書有它的優勢,可以隨時隨地很方便的讀。“微信讀書”APP現在我也常用,有時候蹲馬桶的時候都可以隨時讀,而且可以隨時在上面做筆記,非常方便。還有得到APP上的電子書,如果想搜尋資料的話,功能非常強大。

  • 3 # 白雲雁水

    坦率地說,透過碎片化閱讀去和別人拉開距離是可以做到的,但要看拉開距離的內涵和目的是什麼。

    閱讀分為系統閱讀和碎片化閱讀,系統閱讀一般指的是閱讀系統書籍的行為。當然也有可能是尚未成書的。如果從知識的分類來看,閱讀的至少是“體系知識”。比如你現在正在閱讀這本書,就是系統閱讀,全書有一個鮮明的主題,裡面每一章的知識都自成體系,每一章裡的小節與小節之問又緊密關聯。

    系統閱讀當然有其好處,比如你讀下一章節關於“金錢”的認知,一共能有幾十頁。從金錢的定義到我們的錯誤觀念,再到我們的錯誤行動,然後告訴你為什麼是錯誤的,怎樣才是正確的觀念和行動。全章讀完,你可能會對金錢有一個全新的認知,對掙錢這件事有了明確的方向。甚至可以幫助你改掉很多壞毛病,而不僅僅是更新了你關於某個東西或者某件事的看法。不過系統閱讀也不總是好的,系統閱讀的弊端在於大多數時候都是需要大塊時間的,因為每更新一個概念所花費的篇幅更大一些,跟其他知識點的聯絡更加緊密一些。於是,你的每一次系統閱讀的開始就先要在腦中整理相關知識,才能接著往自己的體系里加東西。一般來說,用小塊時間是幹不了的,因為通常還沒看幾頁,時間就到了,且由於沒有充足的後續時間對系統性知識進行歸納整理,學習的效果也會很差。

    這些缺點卻恰恰是碎片化閱讀的優點。碎片化閱讀的文章般篇幅不長,且閱讀的主題之間沒有多大的連續性。因此,隨時開始、隨時結束的特點,使得我們能有效地將碎片時間利用起來。畢竟,每個人每天都是有很多碎片時間的。如果能加以有效利用長年累月下來,也不是個小數目。但碎片化閱讀的缺點同樣很明顯,適合碎片化閱讀的主題通常深度不夠,要麼是主題深度足夠,但講得深度不夠,或者知識與知識之間缺乏相關性和連續性。哪怕是所謂的“乾貨”文,我們也只能在這些內容裡看到大量的條目式和標題式的東西,不足以讓缺乏相關知識背景的普通人真正將有效知識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還容易因為思辨時間和能力的不足,往自己的腦子裡加入很多毒概念、偽概念。所以隨著碎片化閱讀變得越來越便捷,你會發現很多人好像什麼都懂一點,但要真問兩句,可能什麼都不是真懂,這就是現有框架下大量碎片化閱讀的後遺症。

    那麼,碎片化閱讀是不是邪門功夫,不該被採用呢?那倒不是,碎片化閱讀是真真切切地提高了閱讀效率。這幾乎能肯定是未來發展的方向。當一個提升效率的東西同時帶來“副作用”的時候,我們要做的肯定不是將副作用和效率一棍子打死,而是解決副作用的問題就好。

    因此,我們就需要一些能力,能夠從碎片化的知識中迅速抽離出我們需要的東西。也就是說,我們需要先建立起自己關於判斷知識的知識體系。首先,能分辨出哪些能要、哪些不能要。其次,針對自己要的東西,補齊相關需要的背景知識,將碎片化閱讀變成我們建立每一個知識體系的入口,從碎片化閱讀起步,從而順利過渡到系統閱讀。這才是將系統閱讀和碎片化閱讀的優點進行有機結合的高效方式。

    將這些內容掌握了,透過碎片化閱讀是可以和別人拉開距離的。

  • 4 # Vincent天蠍

    碎片化閱讀更多的是帶給自己奶嘴式開心,感覺學到了,其實沒記住,治標不治本

    相反,刻意練習的記錄式閱讀,做筆記是非常必要的,不斷的覆盤,記錄下的知識,再總結再延伸,最終形成的思維才是自己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互相助攻彼此拿三雙,威少喬治二人組在聯盟什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