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包山種樹

    宋代八賢王在演義中是有權勢的王爺,並且德高望重,關鍵時刻能夠主持正義,積極支援楊家將、包拯等忠正朝臣,為宋朝皇親博得一片掌聲。但正史中的趙德昭或者趙德芳,都不具備這些條件。趙匡胤駕崩時趙德昭二十三歲、趙德芳十七歲,都沒有封王。宋太宗趙光義繼位後,趙德昭才被封王,隨太宗北伐,北伐失敗後,因為趙德昭與叔叔趙光義在封賞方面的異議,趙德昭回家就自殺了,死時二十八歲;趙德芳也是在公元981年病死,只活了二十三歲,比趙德昭多活了兩年。哥倆都是在宋太宗時就死去了。而演義中講的都是宋仁宗使的故事,中間差了幾十年,因此演義中認為趙德昭或者趙德芳是八賢王這件事明顯是杜撰的。

    《宋史.杜太后傳》中記載杜太后在臨死告訴趙匡胤“能立長君,國家之福”,要求趙匡胤在死後必須傳位給趙光義,趙光義再傳位給趙光美,趙光美再傳位給趙德昭,並讓丞相趙普書寫遺詔做見證人署名後。儲存在金匱中。

    後來,趙匡胤駕崩後的確將皇位傳給了趙光義,但還沒等到傳給趙光美,趙德昭就自殺了。所以,演義中的八賢王趙德昭或者趙德芳都沒有繼位做皇帝的壽數,等到趙光義駕崩時,杜太后遺詔中的趙光美(早早就被趙光義殺掉了)和趙德昭都早早死掉了,趙光義便將皇位傳給了他的第三子趙恆,結束了杜太后“兄終弟及的約定。”而“八大王”趙元儼,他是宋太宗趙光義的第八子,按照順序,也沒有他做皇帝的機會,宋真宗駕崩後直接將皇位傳給了兒子趙禎,是為宋仁宗。

  • 2 # 史學達人

    宋代是沒有八賢王這個人的,後人之所以杜撰出這個八賢王來,很大的一種可能性就是對宋太祖趙匡胤後人的一種同情。

    畢竟宋太祖趙匡胤是和他的弟弟趙光義喝了一頓酒,然後在這個夜裡,他就死去了,他死後第二天,趙光義就登基了,他就是歷史上的宋太宗。

    本來趙匡胤死後,他的皇后是想讓趙匡胤的第四個兒子趙德芳繼位的,這個趙德芳通常就是指,後人在各種演繹中所說的八賢王。

    很遺憾的是他沒有做上皇帝的寶座,因為當時的太監沒有去通知他,而是通知了趙光義,趙光義早一步趕到,他就稱帝了。

    在他稱帝后,他先是封了趙匡胤的兩個兒子趙德昭和趙德芳為王。畢竟是他這個做弟弟的繼承了哥哥的皇位,他要安撫趙匡胤的兒子的情緒。

    這種情況並沒有維持多久,他就開始向這兩個侄子下手了,第一個死的是趙德昭,他是在跟隨宋太宗去打契丹人,經過高粱河之戰,回來後自殺的。

    那一戰因為誤會,所有的人都以為宋太宗戰死了,想立趙德昭為皇帝。可是宋太宗並沒有死,等他回來知道這件事之後,就很生氣。

    在加上那一次打了敗仗,宋太宗就沒有封賞出征打仗的戰士。趙德昭看不下去了,他就勸阻宋太宗要封賞全體將士。

    宋太宗說了一句氣話,等你當了皇帝,你在封賞他們也不晚。

    就是這句話,趙德昭聽來格外的刺耳,他回去後就自殺了。

    趙德昭死後,趙德芳也沒活多久,史書上記載的就是一沒病,二沒罪的他無緣無故的死去了,就像他的父親一樣,睡了一覺就死去了。

    再後來宋太宗又把自己的弟弟趙光美給排擠掉,然後趙光美也死了。

    這些一死,就沒有和他爭奪皇位的人了,他的皇帝位置也可以心安理得的傳給自己的兒子了。

  • 3 # 不勝寒秋

    民間戲曲、評書一般說八賢王名叫趙德芳(959—981),其實趙德芳本是宋太祖第四子。

    德芳做過貴州防禦使。976年太祖駕崩時,皇后急令太監王繼恩召德芳入宮,但王繼恩竟拿著遺詔去找晉王趙光義,後來趙光義繼位,即宋太宗。因太宗是太祖弟,於是世人普遍流傳著“燭影斧聲”疑案,認為太祖可能是被太宗謀殺。

    太宗即位後,授德芳為同平章事(丞相)等官職。979年德芳之兄德昭被宋太宗逼死,981年德芳莫名其妙的病死,年僅22歲。兩年之內,兩兄弟接連死去,因此極有可能與太宗有關。

    民間百姓覺得德芳死的太冤,為了紀念他。後世戲曲、評書如包公案、楊家將等裡面逐漸出現了八賢王趙德芳,這些作品裡面的八賢王手持尚方寶劍,權勢甚至超越皇帝,上打昏君,下打奸臣,有先斬後奏的權力。

    至於為什麼變成了八王而不是四王,可能是將太宗第八子趙元儼(人稱“八大王”)的事蹟與趙德芳混在一起了。

  • 4 # 小王子木有錢

    在楊家將或者包青天的故事或戲劇中,我們總能看到一個正氣凜然,仗義執言的八賢王。他詼諧、機智,周旋於皇帝、奸臣、忠臣三者之間,不貪戀權威,往往在最關鍵的時刻能幫助好人一臂之力,以前總感嘆為什麼不是他當的皇帝。

    一般來說,小說來源於現實生活,古代的戲曲或是故事也不例外。我們看到電視劇裡面的八賢王名字叫趙德芳來看,他的原型有的人說是宋太祖的第四子。據《宋史·宗室傳》記載:“太祖有四個兒子,第四子德芳被封為秦王,太平興國六年(981)病亡,才二十三歲。”

    很明顯,在他在世的時候,楊家將中老令公楊業還活著,六郎楊延昭也未任邊關統帥,因此這個趙德芳與楊家將不會發生什麼關係。

    還有說趙匡胤在杯弓蛇影之後,知道趙光義心狠手辣。在自己死後,一定會終究會除掉自己的兒子德芳。為了爭取最大的可能,他說要趙光義封趙德芳為王。

    而且這個王不能同於一般的王。趙光義說,他當然知道,就許諾讓這個賢王享受八個王爺的俸祿,同時代代傳下去,並且詔告天下,這實際上就是八賢王的稱號來歷。

    也有人認為,八賢王應是宋太祖趙匡胤的次子趙德昭。太祖傳位給皇弟太宗(趙光義),趙德昭於是失去了當天子的機會。趙光義雖然封他為武功郡王,朝會時位列宰相之上,但內心對這位頗有韜略的侄子存有戒心。尤其是太平興國四年(979)出征幽州時,發生的事情讓其更加不滿。

    據說是一天夜間,一件偶發的事情使軍營中驚擾不安,軍士到處尋找太宗卻不知其蹤影。於是有人提出立趙德昭為帝,這件事情宋太宗得知後,更加的不滿,認為他對自己皇位威脅還很大,最終趙德昭死於非命。

    後來的人們對這位失去皇位又死於非命的皇子十分同情,就讓他化為公正無私、一忠二孝、有上殿不參、下殿不辭,上打昏君、下打讒臣特權的八賢王,幫助楊家將對付那些危害朝政的權臣。

    雖然歷史上的宋朝並沒有八賢王這個人,他只是小說中杜撰的一個人物而已,但是老百姓把他塑造成一個這樣的形象,不也寄託了古代人們對美好官場的嚮往。雖然有惡,但是也一定有正義的一方。

  • 5 # 歷史密探

    趙元儼在文化和品德方面修養很高,喜歡書法,愛讀書,宋仁宗時期,他盡心輔佐仁宗朝政,讓宋仁宗成為宋朝有名的明君。無論是人品,還是人際關係,趙元儼都堪稱楷模,他一生被封過十三次王,這一記錄一直無人能及。即便是這樣一個完美的人才,在皇位繼承上,也是要分長幼尊卑的,中國皇室立嫡長子為皇儲,趙元儼作為第八子,兄長在世,自然不能繼位。

  • 6 # 大千極微

    “八賢王”,一個並不陌生的稱謂,在影視劇及京劇劇目中,都出現過“八賢王”趙德芳。他是何許人也?為何被叫作“八賢王”?其實,歷史上真實的趙德芳與“八”和“賢”都不靠邊。

    趙德芳,宋太祖趙匡胤幼子(最小的第四個兒子)。太祖共生下四個兒子:德秀、德昭、德林、德芳,不幸的是,老大與老三早年夭亡,就連名字也是徽宗時補取的。

    父親當權時,趙德芳碌碌無為,而與自己兄長命運相似,他也在年輕時就去世了,才二十三歲,德淺命薄,就是宋太祖想讓他繼位,他也無福領受。

    再多說一句,趙德芳非真“八賢王”,他既不是排行第八,也不是有八種賢德之舉,因此該稱號是有張冠李戴之嫌,歷史上真正的“八賢王”是他——趙元儼(宋太宗第八子)。

  • 7 # 走過滄桑1962

    謝謝邀請!八賢王和名相宼準,在楊家將的演義中,相互配合,一心為國,對楊家厚愛有加,多次在皇上面前維護楊家,英明機智。使人們對其十分的喜歡,總盼著世界上多有這樣的人物,來保護忠臣。這也是廣大人民的一種樸實的願望而已!

    太祖死後,根據金匱之盟,所確定的兄終弟及的原則,其弟趙光義繼承了帝位,稱太宗。太祖趙匡胤死後生有二個兒子。二子趙德昭被太宗封為武功郡王,在隨太宗征戰幽州失敗時,因為為將士請求獎賞。被太宗責罵:你要獎賞他們嗎,那好啊,等你自己做了天子,儘管賞就是了。趙德昭受到叱責後,自殺身亡,所以他不可能是八賢王。

    他叧一個兒子趙德芳史書記載只活了二十三歲,也不可能是八賢王。所以說歷史上是不可能有八賢王的。他的存在只不過是人們的一個良好願望而已!

  • 8 # 求圓4

    謝謝邀請;在小說、戲劇裡宋代八賢王趙德芳可是德才兼備的人物,但傳說歸傳說未必靠得住,在封建社會繼承皇位,往往不是憑德才如何更主要看運氣如何,如是否嫡長子,是否得到皇帝的認可,其母親的身份地位等,八賢王即使德才兼備,但其他條件不具備,要繼位恐怕也若緣木求魚。

  • 9 # 隨風飄搖40

    皇位繼承也是講實力的,當時沒有輔佐的實力和趙光義叫板,等於是把他侄子的皇位篡奪了,再想傳回去就很難。從楊家將上看八賢王還是可以的,應該有奪權的機會,可是這個人沒有太大的政治抱負,只能輔佐一個昏庸的皇帝。

  • 10 # 梅里一了

    謝邀,又是一個拿演義當正史的問題。八賢王是楊家將,三俠五義中的人物,叫趙德芳,這趙德芳是宋太祖趙匡胤的第四個兒子,23歲就病死了,生前沒有封王,死後才追封為岐王。宋代開國皇帝趙匡胤的皇位繼承是兄終弟繼,他死後是弟弟趙光義繼位,為宋太宗。這與儒家倡導的嫡長子繼承製是有衝突的,所以文人演化出許多猜測,如燭影斧聲等等。其實,宋是繼五代十國通過政變而得天下,史書記載趙匡胤的媽杜太后,叮囑他防止北周幼子繼位,被武將奪權的情況,將皇位傳給成年弟弟是有一定道理的(金匱之盟),這一點在太祖生前一直未立太子可以佐證。太祖四個兒子,老大,老三早亡,老二德昭,老四德芳尚在。會不會是眼見自已兒子漸漸成年,太祖想變卦,太宗急了導致太祖五十暴亡,這是個謎。總之,八賢王為杜撰,即便傳位兒子,德昭在前,沒德芳的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本田混動是如何用別人都失敗的方案走向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