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看我的孫子,我的孫女腳很好,滿地面跑,幹嘛還要穿這個鞋,這麼難受呢?”
這些話,寶媽寶爸們聽得並不少。聽多了,有些時候,他們也會心軟了:“算了,矯正鞋不穿就不穿吧!寶寶反正都已經做好手術了,一天兩天不穿沒事的!”
要是我的患者這樣不聽醫生的話,我一定是要生氣的,這樣不是愛寶寶,而是害了寶寶!
要知道,馬蹄足寶寶最怕的就是復發!
先科普:什麼是先天性馬蹄內翻足?
出生後即發現單側或雙側足部形態異常呈現內收、內翻、馬蹄畸形。本疾病根據臨床表現均能做出診斷,一般不需要輔助確診。
>>>>那麼問題來了,千辛萬苦經過馬蹄足手術治療後的寶寶,要如何護理才是正確的呢?
衣食住行各個方面和其他寶寶沒有什麼特別差異,但是要重點注意的是以下兩點:
第一點,嚴格的按照醫囑的時間,來佩戴矯正鞋。
因為馬蹄內翻足,經過前期的石膏手術治療,後期畸形獲得矯正以後,主要靠佩戴矯正鞋,特別是夜間的這個矯正鞋,那些我們稱為丹尼斯布朗矯正鞋,或者叫邁索爾道博思這種矯正鞋,是比較常用的兩種矯正鞋,靠這個鞋的維持來預防畸形的復發,也就是說,矯正鞋的作用,並不是用來治療畸形,它是對於已經治療完成的畸形,已經治療結束的畸形,來維持它,治療好的這個形狀,預防復發。因為馬蹄內翻足這個疾病,是一個非常容易復發,在他一定的年齡段非常容易復發的疾病,往往過了五六歲之後,它的複發率機率就非常非常低了,因此我們首先要告訴爸爸媽媽的是,一定要嚴格的按照醫囑的時間,來佩戴矯正鞋,非常非常重要,這是第一點。
我簡單提一下,矯正鞋的原理,它是因為馬蹄內翻足在矯形後有復發的趨勢,因此需要在移除最後一次石膏後佩戴支具將患足維持在矯形後的位置。馬蹄內翻足的外展支具包括一雙鞋子和鞋底部一根可以調節的連線杆。雙足跟之間的距離與患兒的肩部同寬。
對於單側馬蹄足的患兒,患足需要維持在外旋70度的位置上而正常足可固定在45度外旋位。在前3個月,支具需要每天佩戴23個小時,之後在夜間和午睡期間佩戴4-5年。
在佩戴支具的第1,2個晚上,由於雙足被固定在一起,患兒會有哭鬧不適。對於家長非常重要的一點是不要因為患兒哭鬧隨便將支具去除,如果因為支具不合適而發生面板磨損或者疼痛除外。如果不按照醫囑佩戴支具,馬蹄足的複發率會非常高。
在前兩晚過後,一般患兒就能夠適應了。在不需要佩戴支具的時候,可以給患兒穿戴普通的鞋子。足外展支具僅僅在馬蹄足畸形透過系列石膏完全矯正後才會使用,有時候還需要配合跟腱的鬆解。即使是在完全矯正後,患兒滿4週歲之前,馬蹄足一樣會有復發的可能。足外展支具,是目前唯一能夠防止馬蹄內翻足復發的治療方法,而且在遵守醫囑佩戴的患兒當中,有效率可以達到95%。使用支具不會影響到患兒運動系統的發育,也不會對患兒的獨坐、爬行或者行走造成影響。
第二點,一定要按照醫生要求的時間,定期的複查。
因為很多早期的復發,爸爸媽媽不一定發現得了,有的甚至不是爸爸媽媽自己帶孩子,而是給老人帶孩子,也就是所謂的留守兒童。老人家可能對這些問題更缺乏足夠的認識,因為早期治療的時候,老人家他不是陪著孩子,來看這個孩子曾經受過那種打石膏那種痛苦,做手術那種痛苦,那麼往往會出現這種情況,父母見過,但是老人沒見過,所以告訴老人每天要穿多久時間的矯正鞋,老人往往不一定真的很上心,而且不一定會做手法按摩;讓要求的什麼時候複查,老人不一定真的太當回事,他們就想著我的孫子我的孫女腳很好,滿地面跑,幹嘛還要穿這個鞋,這麼難受呢?
所以這很重要,那麼說幾點,第一嚴格的按照醫囑,穿足夠時間的矯正鞋,定期的複查,特別重要的一點,儘可能的,自己帶孩子,特別重要,因為所有的人都不會像你自己一樣,對自己的孩子那麼用心,那麼去愛自己的孩子。
穿著矯正鞋需要注意什麼?
1. 一定要先給寶寶穿上棉襪後再佩戴支具,因為寶寶的面板在最後一次石膏治療後可能會比較敏感。有些情況下在移除石膏佩戴支具的第一天甚至可以穿兩雙襪子,第二天可以減為一雙;
2. 當家長為患兒佩戴支具的時候,如果患兒較為配合,先穿戴患足一側而後正常足。但是,如果患兒在家長為其佩戴支具時,踢鬧不停,那麼就需要先穿戴正常足一側,而後穿戴患側;
3. 將患兒足部套入鞋內後,首先繫緊踝部的綁帶,因為這個地方的固定可以將患兒的足跟固定於鞋內;
4. 將患兒足部套入鞋內後,首先繫緊踝部的綁帶,因為這個地方的固定可以將患兒的足跟固定於鞋內;
5. 如果要明確患兒的足跟是否穩坐在鞋跟部,可以透過上下牽拉小腿來進行檢查。如果患兒足趾前後移動,那麼說明足跟沒有完全坐入鞋內,需要重新調整踝部的綁帶。可以在正確佩戴後,在鞋內前方標記足趾的位置,以後每次穿戴,如果足趾位於標記線則說明患兒的足跟位於正確的位置。
6. 綁緊鞋帶但是不能過緊,否則會影響足部的血供。需要記住的是:綁帶是最重要的部分;
7. 明確寶寶所有的足趾為伸展狀態,必要時可以將棉襪的足趾部分剪去,從而利於觀察寶寶足趾的迴圈情況。
寶寶不願意穿矯正鞋怎麼辦?
1. 在佩戴支具的前兩天,患兒可能會煩躁不安,這並不是因為支具會給患兒造成疼痛,而是因為不適應新的狀態;
2. 在寶寶佩戴支具後與寶寶玩耍,這一點很關鍵。因為寶寶在佩戴支具後,由於不能自如的活動下肢而煩躁不安,家長這時與寶寶玩耍,可以幫助他們漸漸適應在佩戴支具的情況下活動下肢。家長可以輕柔的推拉支具的連線杆從而教寶寶學會怎樣在佩戴支具的情況下屈伸膝關節以及髖關節;
3. 給寶寶養成習慣。如果家長能夠將治療作為寶寶生活的一部分,養成習慣,那麼寶寶能夠很快的適應。在石膏矯形術後的4年裡,患兒需要在午睡和夜間佩戴支具。寶寶逐漸適應了睡覺是需要佩戴支具的時候,那麼他就不太容易煩躁;
4. 適當包裹連線杆。透過包裹連線杆,可以保護患兒、家長或家裡的傢俱被弄傷或者弄壞;
5. 如果在去掉支具後,寶寶足部面板出現紅色的斑點,不要用任何的潤膚液塗抹,潤膚液只會使情況更加嚴重。一些皮膚髮紅可能是正常的,是由於支具佩戴引起的。淺紅色的斑塊或者面板破損,尤其是在足跟後側通常提示鞋子綁帶不夠緊。每次佩戴後都要確定患兒的足跟坐在鞋內正確的位置,如果發現有淺紅色的斑塊或者面板破損,要及時聯絡醫生。
照顧好寶寶,特別是雙足內翻的寶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希望大家都能多點耐心和細心,為寶寶的未來負責。
PS:後期會有一些簡單的媽媽測試寶寶是否患有髖關節脫位的影片以及術後鍛鍊等影片。
同時呼籲大家可以多關注兒童骨科的相關科普或者補充相關問題,我會抽空整理一起解答~
“你看看我的孫子,我的孫女腳很好,滿地面跑,幹嘛還要穿這個鞋,這麼難受呢?”
這些話,寶媽寶爸們聽得並不少。聽多了,有些時候,他們也會心軟了:“算了,矯正鞋不穿就不穿吧!寶寶反正都已經做好手術了,一天兩天不穿沒事的!”
要是我的患者這樣不聽醫生的話,我一定是要生氣的,這樣不是愛寶寶,而是害了寶寶!
要知道,馬蹄足寶寶最怕的就是復發!
先科普:什麼是先天性馬蹄內翻足?
出生後即發現單側或雙側足部形態異常呈現內收、內翻、馬蹄畸形。本疾病根據臨床表現均能做出診斷,一般不需要輔助確診。
>>>>那麼問題來了,千辛萬苦經過馬蹄足手術治療後的寶寶,要如何護理才是正確的呢?
衣食住行各個方面和其他寶寶沒有什麼特別差異,但是要重點注意的是以下兩點:
第一點,嚴格的按照醫囑的時間,來佩戴矯正鞋。
因為馬蹄內翻足,經過前期的石膏手術治療,後期畸形獲得矯正以後,主要靠佩戴矯正鞋,特別是夜間的這個矯正鞋,那些我們稱為丹尼斯布朗矯正鞋,或者叫邁索爾道博思這種矯正鞋,是比較常用的兩種矯正鞋,靠這個鞋的維持來預防畸形的復發,也就是說,矯正鞋的作用,並不是用來治療畸形,它是對於已經治療完成的畸形,已經治療結束的畸形,來維持它,治療好的這個形狀,預防復發。因為馬蹄內翻足這個疾病,是一個非常容易復發,在他一定的年齡段非常容易復發的疾病,往往過了五六歲之後,它的複發率機率就非常非常低了,因此我們首先要告訴爸爸媽媽的是,一定要嚴格的按照醫囑的時間,來佩戴矯正鞋,非常非常重要,這是第一點。
我簡單提一下,矯正鞋的原理,它是因為馬蹄內翻足在矯形後有復發的趨勢,因此需要在移除最後一次石膏後佩戴支具將患足維持在矯形後的位置。馬蹄內翻足的外展支具包括一雙鞋子和鞋底部一根可以調節的連線杆。雙足跟之間的距離與患兒的肩部同寬。
對於單側馬蹄足的患兒,患足需要維持在外旋70度的位置上而正常足可固定在45度外旋位。在前3個月,支具需要每天佩戴23個小時,之後在夜間和午睡期間佩戴4-5年。
在佩戴支具的第1,2個晚上,由於雙足被固定在一起,患兒會有哭鬧不適。對於家長非常重要的一點是不要因為患兒哭鬧隨便將支具去除,如果因為支具不合適而發生面板磨損或者疼痛除外。如果不按照醫囑佩戴支具,馬蹄足的複發率會非常高。
在前兩晚過後,一般患兒就能夠適應了。在不需要佩戴支具的時候,可以給患兒穿戴普通的鞋子。足外展支具僅僅在馬蹄足畸形透過系列石膏完全矯正後才會使用,有時候還需要配合跟腱的鬆解。即使是在完全矯正後,患兒滿4週歲之前,馬蹄足一樣會有復發的可能。足外展支具,是目前唯一能夠防止馬蹄內翻足復發的治療方法,而且在遵守醫囑佩戴的患兒當中,有效率可以達到95%。使用支具不會影響到患兒運動系統的發育,也不會對患兒的獨坐、爬行或者行走造成影響。
第二點,一定要按照醫生要求的時間,定期的複查。
因為很多早期的復發,爸爸媽媽不一定發現得了,有的甚至不是爸爸媽媽自己帶孩子,而是給老人帶孩子,也就是所謂的留守兒童。老人家可能對這些問題更缺乏足夠的認識,因為早期治療的時候,老人家他不是陪著孩子,來看這個孩子曾經受過那種打石膏那種痛苦,做手術那種痛苦,那麼往往會出現這種情況,父母見過,但是老人沒見過,所以告訴老人每天要穿多久時間的矯正鞋,老人往往不一定真的很上心,而且不一定會做手法按摩;讓要求的什麼時候複查,老人不一定真的太當回事,他們就想著我的孫子我的孫女腳很好,滿地面跑,幹嘛還要穿這個鞋,這麼難受呢?
所以這很重要,那麼說幾點,第一嚴格的按照醫囑,穿足夠時間的矯正鞋,定期的複查,特別重要的一點,儘可能的,自己帶孩子,特別重要,因為所有的人都不會像你自己一樣,對自己的孩子那麼用心,那麼去愛自己的孩子。
穿著矯正鞋需要注意什麼?
1. 一定要先給寶寶穿上棉襪後再佩戴支具,因為寶寶的面板在最後一次石膏治療後可能會比較敏感。有些情況下在移除石膏佩戴支具的第一天甚至可以穿兩雙襪子,第二天可以減為一雙;
2. 當家長為患兒佩戴支具的時候,如果患兒較為配合,先穿戴患足一側而後正常足。但是,如果患兒在家長為其佩戴支具時,踢鬧不停,那麼就需要先穿戴正常足一側,而後穿戴患側;
3. 將患兒足部套入鞋內後,首先繫緊踝部的綁帶,因為這個地方的固定可以將患兒的足跟固定於鞋內;
4. 將患兒足部套入鞋內後,首先繫緊踝部的綁帶,因為這個地方的固定可以將患兒的足跟固定於鞋內;
5. 如果要明確患兒的足跟是否穩坐在鞋跟部,可以透過上下牽拉小腿來進行檢查。如果患兒足趾前後移動,那麼說明足跟沒有完全坐入鞋內,需要重新調整踝部的綁帶。可以在正確佩戴後,在鞋內前方標記足趾的位置,以後每次穿戴,如果足趾位於標記線則說明患兒的足跟位於正確的位置。
6. 綁緊鞋帶但是不能過緊,否則會影響足部的血供。需要記住的是:綁帶是最重要的部分;
7. 明確寶寶所有的足趾為伸展狀態,必要時可以將棉襪的足趾部分剪去,從而利於觀察寶寶足趾的迴圈情況。
寶寶不願意穿矯正鞋怎麼辦?
1. 在佩戴支具的前兩天,患兒可能會煩躁不安,這並不是因為支具會給患兒造成疼痛,而是因為不適應新的狀態;
2. 在寶寶佩戴支具後與寶寶玩耍,這一點很關鍵。因為寶寶在佩戴支具後,由於不能自如的活動下肢而煩躁不安,家長這時與寶寶玩耍,可以幫助他們漸漸適應在佩戴支具的情況下活動下肢。家長可以輕柔的推拉支具的連線杆從而教寶寶學會怎樣在佩戴支具的情況下屈伸膝關節以及髖關節;
3. 給寶寶養成習慣。如果家長能夠將治療作為寶寶生活的一部分,養成習慣,那麼寶寶能夠很快的適應。在石膏矯形術後的4年裡,患兒需要在午睡和夜間佩戴支具。寶寶逐漸適應了睡覺是需要佩戴支具的時候,那麼他就不太容易煩躁;
4. 適當包裹連線杆。透過包裹連線杆,可以保護患兒、家長或家裡的傢俱被弄傷或者弄壞;
5. 如果在去掉支具後,寶寶足部面板出現紅色的斑點,不要用任何的潤膚液塗抹,潤膚液只會使情況更加嚴重。一些皮膚髮紅可能是正常的,是由於支具佩戴引起的。淺紅色的斑塊或者面板破損,尤其是在足跟後側通常提示鞋子綁帶不夠緊。每次佩戴後都要確定患兒的足跟坐在鞋內正確的位置,如果發現有淺紅色的斑塊或者面板破損,要及時聯絡醫生。
照顧好寶寶,特別是雙足內翻的寶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希望大家都能多點耐心和細心,為寶寶的未來負責。
PS:後期會有一些簡單的媽媽測試寶寶是否患有髖關節脫位的影片以及術後鍛鍊等影片。
同時呼籲大家可以多關注兒童骨科的相關科普或者補充相關問題,我會抽空整理一起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