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拋開成本和質量不談,本田混動2018年表現出來的能力的確是在豐田混動之上的。然而。本田的混動方式並不是什麼奇功。這種“發動機做工->充電->電機直驅”的方式之前所有廠商都有嘗試過。都失敗了。這方法很直接,很簡單,為何全球直到今天,只有本田能成功。有什麼技術難點是別的廠商做不到的嗎?

8
回覆列表
  • 1 # V亭子裡

    本田回到混動當年最原始的思路,發動機儘可能避開低效率區高效率充電,達到省油的目的。到了發動機的高效率區,發動機直接驅動車輪,避免油電轉換的消耗。

    這個思路其實很久以前的通用就這樣做了。但是當年的通用沒有阿特金森迴圈的發動機,發動機太小,節油效果並不好。而且當年的電機遠沒有今天的好,功率小重量大,駕駛體驗也不好。

    本田有阿特金森發動機,有大功率低重量的電機,有容量更高的電池。古老的思路用上今天的技術,就成功了。

    在混動上,自主品牌缺乏高效率的阿特金森發動機,長安很久以前搞過,廣汽也搞過,沒下文了。現在國家不太支援混動也是問題。插電混動支援的力度遠遠不夠,純電明明不適合家用唯一用車,完全靠補貼和牌照限制強推。插電適合家用通勤車,可以插座充電,但是給的補貼少,國內廠家很多還是奔著國家補貼的。

    它們的區別主要有3點。

    本田採用E-CVT變速箱,油耗更低

    第1點,由於要繞開已經被註冊專利的行星齒輪組,本田開發了一個E-CVT變速箱,來完成動力分配的工作。

    這個E-CVT不是我們傳統概念上的CVT,它是“電動耦合無級變速器”,包含2個電機和1個“超越離合器”。

    通過這個E-CVT,本田i-MMD的效能表現比豐田THS還要好。

    第2點,本田的動力輸出模式會更多。

    本田E-CVT裡面有個離合器,所以它可以只依靠發動機來驅動。電動車在高速巡航的時候,其實是相當費電的,反而還沒有傳統燒油的車來的省。

    對於豐田的混動來說,它的行星齒輪組是1個機械耦合結構,只要發動機用於驅動車輪,就會有部分能量被用來發電。

    它不可能只用油,不發電,那就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能量轉化損失了。本田就沒有這個顧慮。

    打個比方說,高速工況就像是1瓶酸奶,你喝得越快越好。本田是拿了1桶酸奶,對著嘴,直接往下倒。

    豐田的規矩是定死的,必須把酸奶先倒進杯子,再用杯子喝酸奶,杯子裡面總會留一些酸奶的,就像我們蓋子上留下的一樣,對不對?這個就是能量轉換時候的損失。

    酸奶蓋子上留了一點, 酸奶杯子裡面還留一點,和直接倒在嘴裡面,嘴裡留一點,能一樣嗎?

    第3點,本田的電動機功率和電池容量比豐田大。

    拿CAMRY混動和Accord混動來比,CAMRY混動用的是鎳氫電池,電機總功率88kW。Accord是鋰電池,電機總功率135kW。

    由於電機和電池更大、更厲害,所以中低速依靠電動機行駛的時候,本田的混動系統動力響應會更迅速一點。

  • 2 # 老張說甲醇汽車

    汽車發展趨勢就是:使用成本更低,油耗更更小。也就是能量利用率更高。還有車價不可過高。符合這些,成功就必然。

    奔著補貼去的,最終也是不知所終。

    本田混動,簡單粗暴,低速用電,高速直接發動機驅動,恰好避開電池和發動機的劣勢,又發揮各自優勢(電池扭矩大適合低速,阿特金森迴圈發動機低扭矩高效率適合高轉速)。從而達到非常低的油耗(百公里綜合不到4升)。

    中國產還是踏踏實實做好科研,混動汽車不會因為前人失敗(通用,寶馬等混動)而否決。只要做到2-3年省下的油錢抵上增高的購車成本,混動就會大有市場。

    那個比亞迪的混動技術,真心不咋滴。1,能耗大(車太重),2能量利用率不高。3,充值噴子太多。

  • 3 # sdsdsdwq

    還不如換個題目,比亞迪是怎樣用別人失敗的方案走向成功的。背後的原因都一樣,就是電池的能量密度,壽命,價格這三個因素適合車用了,就成功了。

  • 4 # 星星凌空

    混動這種技術,看似簡單,其實是一門非常複雜化全面化的技術研發,涉及到的技術種類很多,門檻很高

    一個合格的 混動系統的要求:

    一、電池。涉及到壽命,放電功率,自身重量和電控管理。

    二、電機。涉及到電機功率,自身重量,散熱管理,精巧程度。

    三、變速箱,也就是ECVT技術!豐田的ECVT技術屬於大開腦洞的巧妙設計,精巧程度令人匪夷所思。本田採用了更為簡單些的ECVT,但技術含量也不是一般國家的工業體系所能掌握的

    四、節能發動機技術。倆田都是阿特金森迴圈發動機,生產製造這種高能效的發動機估計只有日韓做的最好

  • 5 # 嘻嘻o我就隨便一說

    並沒你說的那麼簡單,本田發動機是全新開發的,用的是阿特金森迴圈的發動機,在一定的範圍的轉速下是最省油的。

    沒有這個前提,哪些做混動的都沒有很好的節能效果,只是一臺帶發電機的電動車而已。也有叫增程的。

    國內廠家開發新發動機一直只是個而夢想存在,國外廠家一直下不了決心去開發混動,因為未來的路一直不明朗,還有豐田、本田這麼多專利擋道,只能說難啊!

  • 6 # 老胡評車

    本田的混動車賣得好,根本原因不是它這套混動系統多牛,而是它在這套混動系統的基礎上,做了一款好車(或者是說一款被市場接受的車)。

    之前我們在聊比亞迪車的時候說過,它的問題在於“車”的部分做得不夠好——當然這也是其他新能源車企都存在的問題。而本田“做車”和“賣車”的水平都是比較高的,而且它選了銷量很高的Accord來推混動系統,這是它混動車賣得好的主要原因。

    同時為了讓更多的人接受混動系統(因為很多人覺得混動是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本田做了大量的工作。

    本田上一代也就是9.5代Accord,那時候靠著大空間、動力好油耗低、質量穩定等原因,很受消費者歡迎。但是它有個很大的問題,就是隔音很差、底盤非常單薄。而本田這一代的混動Accord,隔音明顯提升,底盤開起來很有質感,起步提速也調校出了大排量的感覺。說混動Accord能開出越級的質感,那還真不是吹。

    定價上也比較“親民”,當時是23.98萬起售價,比以前的3.0車型少了三四萬,後來降了配置起售價直接幹到19.98萬,讓混動車的售價跟燃油版更加接近,所以它才會被這麼多人接受、選擇。

    說回混動技術這一塊,不存在“別人失敗、本田成功”這一說。本田的發動機可以給電機供電,然後電機發動機驅動的模式,也沒有比別家的先進多少。像通用的混動系統,其實技術上就一點不差。舉個例子,2017年引進的VELITE 5。

    但是VELITE 5當時售價近30萬(低配二十七萬幾),對於一款A級車來說,這個售價想買火,起碼在咱們國家是不可能的……

    混動方面豐田是一座大山,有專利壁壘,別人都要從這裡繞過去。豐田的成功在於幾代的優化以後,這套混動系統的成本很低,所以才有足夠的競爭力。本田這套混動在成本方面跟豐田還有差距,優化的空間還是比較大的。

  • 7 # 水墨車事

    本田的混動利用了別人失敗的方案?那麼這個方案就應該是比亞迪的第一代混動方案。比亞迪於2010年推出的一款混動車型:F3 DM,這是比亞迪最早的混動方案,結構圖如下:

    離合器結合時發動機可以單獨去動車輛、也可以與電機2一塊驅動車輛,發動機動力與電機動力在減速箱輸入軸處直接混合、並聯。離合器斷開的時候發動機專門驅動發電機發電,發電機為電池充電為電機供電這就是典型的串聯模式,發動機並不直接參與驅動而是以發電的方式驅動車輪。發動機停止工作時離合器斷開,電動機2單獨驅動車輛行駛,這就是純電模式。

    為了看的更直觀一些,我們看下本田IMMD混動與比亞迪的第一代混動結構圖:

    有電是龍沒電是蟲與發動機功率有直接關係。電池饋電低速行駛時發動機要驅動發電機發電,發電機發電後驅動電動機,電動機驅動車輪。

    這就是比亞迪曾經失之交臂的油電混動系統。比亞迪的出發點是插電混動,沒有想過搞油電混動,主要原因是補貼,另外一個原因是沒有高效率發動機,搞出來混動油耗也不會比豐田低,因此也就沒油意義。就這樣,這套方案被束之高閣,後來被上汽搞到手。

    本田今天的IMMD混動系統與比亞迪昨天的F3 DM有什麼區別呢?為了保證低速行駛時動力足夠,本田的驅動電機功率提升到135kw,最大扭矩315牛米,這個動力驅動中級轎車富富有餘。為了提供足夠的電力,本田用了一臺2.0L阿特金森迴圈的發動機,熱效率高達40.6%。解決了串聯模式下動力問題,同時也降低了油耗。

    這是因為高速行駛時本田發動機直接驅動車輪,電動機與發動機可以完全解耦。而電池電量充足時,高速行駛時依然可以自動轉為純電驅動。而豐田混動中低速工況混連模式下效率更高一些,油耗也稍低一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氨基葡萄糖對關節疾病有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