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團長我的團》第22集,在禪達送走小書蟲後,孟煩了以請假為由,從死啦死啦的手下逃脫,並在小醉的屋裡換上了老百姓的衣服,正式開始實行當逃兵的計劃。
看到這裡大家估計都會一臉懵逼,咋突然間小太爺就跟其他人不一條心了?在虞嘯卿的軍隊裡當逃兵,幾乎跟自殺沒有兩樣。小太爺這是唱的哪出?
其實往後看,劇情會給出答案:第一,小太爺準確來說不是當逃兵,而是想過江去和順,此時他的父母在那;第二,小書蟲的出現給了他一個契機,因為小書蟲說在怒江的某個轉彎口,可以過江;第三,同日本人對罵時精英們唱的軍歌,以及小書蟲的慷慨豪情,都讓小太爺愈發覺得自己的可悲可嘆,他從軍時或許也正如小書蟲何書光那樣意氣風發,可如今他混成了一個兵渣子,再待下去也不知道為了什麼而戰鬥。索性就逃走吧,忘記讓他感到無聊和絕望的戰爭。
父母在和順,很多人估計很難理解為什麼要當逃兵,不可以請個假去看一下嗎?或者把父母接過來?
這裡就要聊一下大背景了,西岸此時是被日軍佔領的。請假去日佔區看看父母?那到底是你想做漢奸,還是你父母想做漢奸?(這個時候煩啦父親已經是漢奸了)。虞師作為前軍陣地,不可能輕易讓士兵去對岸。
再說接回來,那更不可能了。雖然後面死啦死啦確實做到了,不過那也是憑著死啦死啦的勇氣和智慧,這事在虞師除了他沒第二個人能出來,煩啦更是想都不敢想。
在收到家書之前,煩啦一直認為父母已經把他當成了陣亡的將士。雖然沒死,可他也不好意思給父母去信。因為戰死沙場是一種莫大的榮耀,父母會獲得優待和麵子。另外,此時他已經跟炮灰們混成了一團,無顏面對父母,也無顏面對那個如小書蟲一樣的過去的自己。
可他還是收到信了。他的父母放心不下他,所以一路遷到了離他很近的和順。可不久,和順淪陷了,橋也被炸了。
“我自認是《一千零一夜》裡的瓶中魔鬼,在三千年的沉寂之後,終於學會仇恨人類。但人總高估自己,我做不到。
孟煩了自認已經修煉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可收到父親的手書他還是忍不住哭泣。
人啊,不論如何都還是會有些牽掛。從傳統教育中走過來的人,不論戰爭如何打破禮義廉恥,可父母倫常還是深深刻進了骨子裡,無法忘懷。
信沒多長,我看完了便開始對自己低聲咆哮:“孟煩了,你幹嘛不早點弄死你自己?!”
小書蟲這個人物雖然出現不多,但是劇中非常重要的一筆。
小書蟲代表著年輕而有信仰的那批人:
“我居然要看書才知道,原來我不信的好多東西都是真的,原來我們以前真的那麼輝煌,開闊,驕傲,無畏,不拘一格,包容世界。禪達人沒橋也修出了銅鈸,我們的祖先沒榜樣可走了整整五千年。可我居然要看書才知道,不是從你身上看到,也不是從我身上看到,那就是出了問題啦。要改。”
而孟煩了在經歷了諸多次潰敗之後,信仰二字可能會在軍歌響起這樣的時刻讓他動容,可在人前,他只會把這個當成笑料和扯淡的一部分。
他不願相信,因為他害怕失去,害怕被傷害。
小書蟲的出現讓孟煩了看到了曾經的自己,他或許會覺得小書蟲年輕、天真。可他的骨子裡還是會羨慕小書蟲,因為只有像小書蟲這樣活著才完整,才對自己和別人能有交待。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在讀書人面前裝兵痞,在兵痞面前咬文嚼字。
“我:“苔蘚幹嘛和一棵傻帽向日葵爭論太陽的溫度?”死啦死啦:“我是苔蘚?”我看了看他,說真的。他是苔蘚,我們從祭旗坡上出來的都像苔蘚。”
此外,小書蟲談到了如何渡江的辦法。他那句“幾百年前,禪達人沒有橋,可他們又是怎麼過去的?”如貓爪子一樣撓著死啦死啦的內心,從此他日夜難眠,時時刻刻都想著南天門上的一千座墳。
就在死啦死啦對西岸的執迷下,煩啦再次和他的父母團聚了。
在東西兩岸文化大比拼之時,精英們唱了國軍的軍歌:
旗正飄飄,馬正蕭蕭,槍在肩刀在腰,熱血熱血似狂潮;旗正飄飄,馬正蕭蕭,好男兒,好男兒,好男兒報國在今朝。快奮起莫作老病夫,快團結莫貽散沙嘲;快奮起莫作老病夫,快團結莫貽散沙嘲。
儘管平時表現得十分兵痞,可孟煩了在聽到這首歌時,還是動容了。他在懷念那個已經死去的自己,他在痛恨如今這個不三不四的自己。
所以,與其說孟煩了做逃兵。不如說他在逃避自己,在小書蟲和精英們的輪番攻勢下,他愈發看到了身處於戰爭前線的自己的醜惡,愈發忍受不了自己。
他要逃離,他想回到父母身邊,重新找回生活的信仰,找回自尊。哪怕是如父親一樣,只想要一張安靜的書桌。父親對於戰爭是無知的,可並沒有減弱他在其他方面的信仰,哪怕有時候老爺子的信仰顯得很可笑。
可逃離之後呢?
小書蟲說的渡江之所(鬼見灣),在煩啦眼裡就是一個謊言,可後面小書蟲和死啦死啦都過去了。我覺得這裡怒江的鬼見灣同小書蟲說的那些信仰一樣,它就在那裡,洶湧湍急。有的人看到了渡江的路線,有些人卻只是膽怯地後撤。
不是看見而相信,而是相信而看見。這就需要巨大的信念和勇氣。
所以逃離並不能解決問題。在被抓回來之後,煩啦被綁在樹上當成反面典型。看著他曾經的戰友們一個個過來領武器(精英們淘汰下來的),他的戰友們給他送吃送喝,還有小醉。
原來這些讓煩啦想逃離的人和事,也是如此地讓他沉迷。
也就是在這次當逃兵之後,死啦死啦把煩啦的父母從西岸接了回來。至此,煩啦慢慢找回了戰鬥的血性——為了保護身後的父母,為了自身的尊嚴,也為了他的團長的信任。
煩啦徹底變成死啦的擁躉。
南天門之戰,唐基在阻止虞嘯卿發起攻擊時說:別人管下屬用命令,你倒好,拿魂跟他照。
如果說虞嘯卿前期或許是真誠地靠共同信念把下屬聚攏在一塊,那龍文章自始至終都是如此。他除了想怎麼打仗,怎麼還南天門的債,還要想著把下屬活著帶回去。
小說的結尾,虞嘯卿從西岸戰場回來特意請龍文章再次出山時,說了一段話:
虞嘯卿:“軍人馬革裹屍,死得其所。戰死沙場,亦我所願。”他淘米似地把死啦死啦的一顆頭往水裡抄,後者幾乎不反抗:“可你沉溺人情太多,形同自廢。
沉溺人情太多,形同自廢。這話沒問題,可虞嘯卿徹底變成唐基了。
迷龍老婆也不待見死啦死啦。
迷龍老婆:“那就是快有了。就又要有一幫人,擁在你周圍。你什麼都沒有,可你頂天立地,又能翻天覆地,這是你愛做的事情,讓他們把你當他們,把你的想入非非,當了他們的想入非非,最後你勾不勾你的手指頭,他們都心甘情願去死,一千個,一萬個,還不都是一樣。”死啦死啦:“這是……戰爭。”迷龍老婆:“戰就快打完了,你也這麼說,那你怎麼辦?……誰都想過點正經日子,除了你沒人愛瘋瘋癲癲打打殺殺。你還會把他們綁在你周圍的,跟綁壯丁有點區別也就是不用繩子。迷龍說,所以這就是將才。”
虞嘯卿錯了嗎?迷龍老婆錯了嗎?龍文章錯了嗎?
好像都沒錯。
可如果我也是炮灰團的一員,那我也會把命交給我的團長。我相信他是個妖孽,他能上天入地又偷雞摸狗,他所向披靡又患得患失。他充滿溫度,他把炮灰當人看。
這樣的團長,就算有千千萬萬個孟煩了,也不會有人當逃兵。
《我的團長我的團》第22集,在禪達送走小書蟲後,孟煩了以請假為由,從死啦死啦的手下逃脫,並在小醉的屋裡換上了老百姓的衣服,正式開始實行當逃兵的計劃。
看到這裡大家估計都會一臉懵逼,咋突然間小太爺就跟其他人不一條心了?在虞嘯卿的軍隊裡當逃兵,幾乎跟自殺沒有兩樣。小太爺這是唱的哪出?
其實往後看,劇情會給出答案:第一,小太爺準確來說不是當逃兵,而是想過江去和順,此時他的父母在那;第二,小書蟲的出現給了他一個契機,因為小書蟲說在怒江的某個轉彎口,可以過江;第三,同日本人對罵時精英們唱的軍歌,以及小書蟲的慷慨豪情,都讓小太爺愈發覺得自己的可悲可嘆,他從軍時或許也正如小書蟲何書光那樣意氣風發,可如今他混成了一個兵渣子,再待下去也不知道為了什麼而戰鬥。索性就逃走吧,忘記讓他感到無聊和絕望的戰爭。
父母在和順,很多人估計很難理解為什麼要當逃兵,不可以請個假去看一下嗎?或者把父母接過來?
這裡就要聊一下大背景了,西岸此時是被日軍佔領的。請假去日佔區看看父母?那到底是你想做漢奸,還是你父母想做漢奸?(這個時候煩啦父親已經是漢奸了)。虞師作為前軍陣地,不可能輕易讓士兵去對岸。
再說接回來,那更不可能了。雖然後面死啦死啦確實做到了,不過那也是憑著死啦死啦的勇氣和智慧,這事在虞師除了他沒第二個人能出來,煩啦更是想都不敢想。
在收到家書之前,煩啦一直認為父母已經把他當成了陣亡的將士。雖然沒死,可他也不好意思給父母去信。因為戰死沙場是一種莫大的榮耀,父母會獲得優待和麵子。另外,此時他已經跟炮灰們混成了一團,無顏面對父母,也無顏面對那個如小書蟲一樣的過去的自己。
可他還是收到信了。他的父母放心不下他,所以一路遷到了離他很近的和順。可不久,和順淪陷了,橋也被炸了。
“我自認是《一千零一夜》裡的瓶中魔鬼,在三千年的沉寂之後,終於學會仇恨人類。但人總高估自己,我做不到。
孟煩了自認已經修煉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可收到父親的手書他還是忍不住哭泣。
人啊,不論如何都還是會有些牽掛。從傳統教育中走過來的人,不論戰爭如何打破禮義廉恥,可父母倫常還是深深刻進了骨子裡,無法忘懷。
信沒多長,我看完了便開始對自己低聲咆哮:“孟煩了,你幹嘛不早點弄死你自己?!”
小書蟲這個人物雖然出現不多,但是劇中非常重要的一筆。
小書蟲代表著年輕而有信仰的那批人:
“我居然要看書才知道,原來我不信的好多東西都是真的,原來我們以前真的那麼輝煌,開闊,驕傲,無畏,不拘一格,包容世界。禪達人沒橋也修出了銅鈸,我們的祖先沒榜樣可走了整整五千年。可我居然要看書才知道,不是從你身上看到,也不是從我身上看到,那就是出了問題啦。要改。”
而孟煩了在經歷了諸多次潰敗之後,信仰二字可能會在軍歌響起這樣的時刻讓他動容,可在人前,他只會把這個當成笑料和扯淡的一部分。
他不願相信,因為他害怕失去,害怕被傷害。
小書蟲的出現讓孟煩了看到了曾經的自己,他或許會覺得小書蟲年輕、天真。可他的骨子裡還是會羨慕小書蟲,因為只有像小書蟲這樣活著才完整,才對自己和別人能有交待。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在讀書人面前裝兵痞,在兵痞面前咬文嚼字。
“我:“苔蘚幹嘛和一棵傻帽向日葵爭論太陽的溫度?”死啦死啦:“我是苔蘚?”我看了看他,說真的。他是苔蘚,我們從祭旗坡上出來的都像苔蘚。”
此外,小書蟲談到了如何渡江的辦法。他那句“幾百年前,禪達人沒有橋,可他們又是怎麼過去的?”如貓爪子一樣撓著死啦死啦的內心,從此他日夜難眠,時時刻刻都想著南天門上的一千座墳。
就在死啦死啦對西岸的執迷下,煩啦再次和他的父母團聚了。
在東西兩岸文化大比拼之時,精英們唱了國軍的軍歌:
旗正飄飄,馬正蕭蕭,槍在肩刀在腰,熱血熱血似狂潮;旗正飄飄,馬正蕭蕭,好男兒,好男兒,好男兒報國在今朝。快奮起莫作老病夫,快團結莫貽散沙嘲;快奮起莫作老病夫,快團結莫貽散沙嘲。
儘管平時表現得十分兵痞,可孟煩了在聽到這首歌時,還是動容了。他在懷念那個已經死去的自己,他在痛恨如今這個不三不四的自己。
所以,與其說孟煩了做逃兵。不如說他在逃避自己,在小書蟲和精英們的輪番攻勢下,他愈發看到了身處於戰爭前線的自己的醜惡,愈發忍受不了自己。
他要逃離,他想回到父母身邊,重新找回生活的信仰,找回自尊。哪怕是如父親一樣,只想要一張安靜的書桌。父親對於戰爭是無知的,可並沒有減弱他在其他方面的信仰,哪怕有時候老爺子的信仰顯得很可笑。
可逃離之後呢?
小書蟲說的渡江之所(鬼見灣),在煩啦眼裡就是一個謊言,可後面小書蟲和死啦死啦都過去了。我覺得這裡怒江的鬼見灣同小書蟲說的那些信仰一樣,它就在那裡,洶湧湍急。有的人看到了渡江的路線,有些人卻只是膽怯地後撤。
不是看見而相信,而是相信而看見。這就需要巨大的信念和勇氣。
所以逃離並不能解決問題。在被抓回來之後,煩啦被綁在樹上當成反面典型。看著他曾經的戰友們一個個過來領武器(精英們淘汰下來的),他的戰友們給他送吃送喝,還有小醉。
原來這些讓煩啦想逃離的人和事,也是如此地讓他沉迷。
也就是在這次當逃兵之後,死啦死啦把煩啦的父母從西岸接了回來。至此,煩啦慢慢找回了戰鬥的血性——為了保護身後的父母,為了自身的尊嚴,也為了他的團長的信任。
煩啦徹底變成死啦的擁躉。
南天門之戰,唐基在阻止虞嘯卿發起攻擊時說:別人管下屬用命令,你倒好,拿魂跟他照。
如果說虞嘯卿前期或許是真誠地靠共同信念把下屬聚攏在一塊,那龍文章自始至終都是如此。他除了想怎麼打仗,怎麼還南天門的債,還要想著把下屬活著帶回去。
小說的結尾,虞嘯卿從西岸戰場回來特意請龍文章再次出山時,說了一段話:
虞嘯卿:“軍人馬革裹屍,死得其所。戰死沙場,亦我所願。”他淘米似地把死啦死啦的一顆頭往水裡抄,後者幾乎不反抗:“可你沉溺人情太多,形同自廢。
沉溺人情太多,形同自廢。這話沒問題,可虞嘯卿徹底變成唐基了。
迷龍老婆也不待見死啦死啦。
迷龍老婆:“那就是快有了。就又要有一幫人,擁在你周圍。你什麼都沒有,可你頂天立地,又能翻天覆地,這是你愛做的事情,讓他們把你當他們,把你的想入非非,當了他們的想入非非,最後你勾不勾你的手指頭,他們都心甘情願去死,一千個,一萬個,還不都是一樣。”死啦死啦:“這是……戰爭。”迷龍老婆:“戰就快打完了,你也這麼說,那你怎麼辦?……誰都想過點正經日子,除了你沒人愛瘋瘋癲癲打打殺殺。你還會把他們綁在你周圍的,跟綁壯丁有點區別也就是不用繩子。迷龍說,所以這就是將才。”
虞嘯卿錯了嗎?迷龍老婆錯了嗎?龍文章錯了嗎?
好像都沒錯。
可如果我也是炮灰團的一員,那我也會把命交給我的團長。我相信他是個妖孽,他能上天入地又偷雞摸狗,他所向披靡又患得患失。他充滿溫度,他把炮灰當人看。
這樣的團長,就算有千千萬萬個孟煩了,也不會有人當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