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千年歷史千面遊

    這個問題很耐人尋味。固然有所謂的功人、功狗之說,但是細想起來,蕭何和張良兩個人最後的境遇如此不同絕不是那麼簡單。我們下面來分析一下。

    二人和劉邦的關係不一樣

    蕭何和劉邦是老同事了,在沛縣時候,蕭何都可以說是劉邦的上級。而且從劉邦的起兵過程來說,正是蕭何和曹參關鍵時刻為他想出辦法收攬人心,才讓他佔據沛縣,有了前進的根據地。而張良,再怎麼說出現時間也是在劉邦有了一定基礎之後,而且一開始還不是劉邦的人,這在私人關係上是很不一樣的。

    二人的作用不一樣

    蕭何在劉邦起事之後,做的一直是基礎建設和後勤保障工作,劉邦幾次被項羽打得滿地找牙的時候,都是蕭何在支撐他。但是,蕭何自己是沒有規劃的,劉邦讓他幹啥他就幹啥,換句話說,離了劉邦和他的幾個智囊,蕭何僅憑自己啥也幹不了。這樣的人讓領導放心。但是張良卻不是,自己有奇謀,有方針,而且還都管用。如果是把劉邦換成勾踐,恐怕輪不到封侯,張良已經身首異處了。如此一來,張良哪裡還敢多要封賞?劉邦給他一個大縣,他敢要嗎?要個小的,夠吃夠喝就可以了。

    二人的日後發展路線不一樣

    我們先來看看張良對劉邦的評價:悟性好,我說什麼一說就懂。這就叫知己,或者說,劉邦就是實現張良人生價值的途徑。張良的人生價值是什麼?我們看下張良自己的話:“家世相韓,及韓滅,不愛萬金之資,為韓報仇強秦,天下震動。今以三寸舌為帝者師,封萬戶,位列侯,此布衣之極,於良足矣。願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遊耳。”可見,張良的人生願望就是“為韓報仇強秦”,可以發揮“天下震動”的作用。既然達成了,什麼封萬戶侯之類的,對他都不重要。所以,封侯之後張良也是沒有領受任何政府工作,真的去修道了。但是蕭何則不是,西漢統一指揮也一直擔任丞相之職,所謂的“求一個人間富貴”那自然領受的比較多。

  • 2 # 夜航船水手

    劉邦當了皇帝沒多久,就開始醞釀,封賞功臣。劉邦封功臣我認為主要有兩個大的目的:

    一是安撫功臣、團結核心力量,以穩定得之不易的脆弱的大一統局面;二是重新整合功臣內部關係,為治國理政打下基礎。

    安撫功臣穩定天下

    劉邦率領一幫地位卑下的平民為主體的功臣集團靠智力聚合武力奪取天下。劉邦本身除了營造的神祕感之外,並沒有天然的凌駕於眾人之上的地位優勢。當時已經分封異姓王,更像是一個合作的關係,劉邦封他們做王,他們認劉邦做皇帝。劉邦很清楚,這時候,他的班底是與他最為親近的力量。這包括:蕭何、曹參、周勃、樊噲、呂澤這些豐沛老家的,還有灌嬰、酈商這些稍後加入的,也有收降的秦人呂馬童等人,也有陳平這種開始是政治投機後來心悅誠服的。而張良以特殊的一個,與劉邦相識很早,但是開始是客卿的身份,後來離開,又回來正式加入。

    劉邦內心裡第一位功臣,是蕭何。在封功之前有過鋪墊,就是關於‘三傑’的論述。

    封功,最為關鍵的就是:情、理兩個字。也是這兩個字非常難以衡量,要起到團結眾人,還要突出劉邦老大地位,既出功臣的意料,又得服了眾人之心。

    果然後期封侯的時候,要封蕭何首功,眾武將都不服,說是武將出生入死,攻城掠地,怎麼也比在後方出主意的蕭何功勞大。這就不僅僅是誰功勞大的問題,其實這也隱含著劉邦的地位的定位問題。

    所以劉邦丟擲了‘眾將為功狗,蕭何為功人’的奇妙比喻,算是從‘理’,這一方面說明蕭何功大。又從‘情’出發,講了蕭何把整個家族的老小都派上戰場幫著打天下,而眾人多的一家三兩個,少的一家就獨身一人蔘與了戰爭。眾人才不敢說話。

    由此可見,眾人對封功非常看重,一旦處置失當就會成為眾矢之的,那麼新建的劉家天下可能會瞬間崩塌。

    準備換擋

    得天下後,陸賈在跟劉邦說話的時候經常引用《詩經》、《尚書》裡的話,劉邦非常討厭儒生,很生氣,‘老子是從馬上得來的天下,這些詩啊書啊,有個毛用!’。陸賈也不含糊,‘馬上得天下,馬上能治天下嗎?不換擋,你就等走秦始皇的老路吧。’劉邦於是開始虛心求教治理天下的道理。

    可見劉邦準備換擋的決定已經有了。而封功臣,正是一個整合內部人才結構的好機會。那麼蕭何既是功臣裡的核心成員,又是有管理關中時創建制度,治國理政的經歷。所以必定要抬高蕭何的地位,以方便下一步的安排。

    所以,不但封侯的時候蕭何第一,朝臣排位次的時候,劉邦想讓蕭何排第一。這時候眾臣推舉曹參第一。劉邦一想,老詞在封侯的時候已經說完,這可怎麼好。幸好有個關內侯,指出,蕭何治理關中,輸送兵馬糧草,數次使跌倒的漢王重新站起來,屬於萬世功。陣前衝鋒,奪城掠地為一時功。劉邦肯定了這種說法,蕭何位列第一。

    很明顯,劉邦把蕭何作為首功,是有長遠的打算。

    為了換擋,劉邦已經把那些衝鋒陷陣的武將打過兩次臉了,眾人即使有那麼點意見,確實也說不出啥來。

    各得所需

    不過,劉邦雖然封了蕭何為首功,但是,蕭何的封地人口比曹參和周勃都少,曹參,一萬多戶,周勃八千多戶,蕭何剛好八千戶。

    可以說,武功大實際利益大,智謀功大榮譽高,情義重報之以情義。

    以後歷次平叛,乃至於劉邦死後的相當一段時間內,漢朝核心力量,不出豐沛功臣;治國理政的代表人物蕭何獲取了足夠的地位足以施展手腳,卻也成為眾將所監督的物件。

    劉邦,通過這次分封達到了目的,劉邦自己超然於眾人之上可以決斷眾人的地位高低,最大限度團價了核心力量,完成了初步的治國理政的人事部署。

  • 3 # 南枝寫歷史

    劉邦論功行賞,為什麼蕭何排第一?

    原因:可以說沒有當初的蕭何,就無日後的劉邦。

    蕭何,沛豐人,早年任沛縣縣吏,在劉邦還是平民時,就多次憑著官吏的職權保護他,後來劉邦以官吏身份到咸陽服役,別人奉送他三百錢,唯獨蕭何送他五百錢。

    劉邦有幸成為“沛公”,也是蕭何在背後一手策劃,劉邦舉兵起義後,蕭何一直追隨左右,當他的助手督辦公務。

    劉邦進入咸陽後,兵將們忙著瓜分財寶,劉邦忙著摟著美女躺在胡亥的龍床上。只有蕭何第一時間入宮室收取秦朝丞相及御吏掌管的法律條文、地理圖冊、戶籍檔案等文獻資料,並將他們珍藏起來,使得日後劉邦對天下的關塞險要、戶口多寡、強弱形式、風俗民情等了如指掌,並對日後西漢王朝政權的建立和鞏固,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劉邦在楚漢戰爭中,多次戰敗,棄兵逃跑,可是蕭何從無二心,每次都徵發關中兵,補足漢軍缺額,使得劉邦得以重新振作,多次轉危為安,楚漢兩軍交戰多年,軍中沒有現存口糧,又是蕭何從關中用車船運送糧食,劉邦多次失掉崤山以東的地方時,是蕭何一直保全著關中等他歸來。

    韓信又在關中謀反,又是因蕭何的建議,才能成功誅殺韓信。

    那怕蕭何官居相位後,一直還是兢兢業業,為國為民,所謂功高蓋主,哪怕在劉邦忌憚他,提防他時,他想到的卻是敗壞自己的名聲,使百姓上訴,以此來讓劉邦安心。

    蕭何晚年病重,臨終時,向漢惠帝推薦曹參在他故去後擔任相國之位,他到死都在為漢室王朝殫精竭慮,從無異心,得此臣子,是劉邦一生的榮幸。

  • 4 # 遠方YF

    蕭何功排第一原因如下:

    一、正像劉邦談論諸臣功勞時以打獵打比方的,群臣是獵狗,而蕭何是獵人,獵人的功勞是發現野獸的蹤跡,提示獵取的目標,功勞在諸臣之上;蕭何宗族幾十人追隨劉邦在前線拼命,他的家族式忠誠是群臣無法相比的。具體分析如下:

    韓信從治粟都尉,在蕭何的直接推薦下破格成了大將軍,韓信執掌帥印後幾乎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滅趙、滅魏、滅齊,一路狂飆突進,最後還在垓下滅了項羽。沒有韓信,劉邦集團還要在黑暗中多摸索許多年!

    B、在韓信未到帥位前,蕭何作為劉邦的主要謀臣之一,在劉邦從沛縣起兵到襲取秦都咸陽,也有參謀大功。韓信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對項羽大規模進軍行動肯定也與蕭何不謀而合,劉邦應該也徵求了蕭何的意見,蕭何與韓信進軍方向等重大軍事問題上應該是英雄所見略同。

    C、楚漢對峙五年,作為項羽多年的手下敗將,劉邦經常被項羽打得滿地找牙,劉邦失軍亡眾,隻身逃亡也有多次。然而蕭何長期鎮守關中,常常自覺從關中動輒派幾萬幾萬的軍隊充實前線,從關中水路源源不斷地往滎陽前線運糧,簡言之蕭何是整場戰爭優秀的後勤總司令。

    D、蕭何不僅對劉邦竭盡忠誠,還調動整個宗族幾十人開赴前線,既做人質,又做炮灰,感動得劉邦淚奔。

    E、蕭何和老大劉邦私交甚厚。

    高祖作為沛縣的小流氓小混混時,蕭何多次以吏職保護他,劉邦以官吏身份到咸陽服役,縣吏都送路費三百錢,而蕭何送五百錢。開國後,為這劉邦加封二千戶。

    當年在沛縣乘亂起兵時,兩人就狼狽為奸,幹掉縣令,蕭何力推地位原低於自己的劉邦上位。

    蕭何跟劉邦攻入咸陽時,劉邦忙著睡宮女,將領們忙著奔向府庫分取財產,蕭何卻進秦宮收取律令圖書,使劉邦後來征戰,對各地地形、戶籍等有了全面瞭解,他是劉邦的鐵哥們加模範大管家。

    二、張良作為漢初三傑之一,和蕭何、韓信齊名,才華出眾,功勳卓著。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本來劉邦讓他在齊國自選三萬戶為封邑。他封在留縣,是他低調、夾著尾巴做人的緣故。

    A、他是武裝反抗始皇第一人。

    作為南韓貴族的張良,祖、父做過五代韓王相,他在滅國後不惜巨金,到東方拜訪倉海君,找到大力士,定製一百二十斤的鐵錘在博浪沙擊殺始皇,誤中副車。

    B、在劉邦大軍攻佔宛城後,向西進入武關。攻打嶢關時,張良設計派酈食其先用重金收買秦將,秦將願降但張良恐士兵不從,乘秦軍懈怠時,全面出擊,保證了劉邦快速攻下咸陽。

    C、張良、樊噲成功勸劉邦離開了溫柔鄉,同時在鴻門宴上,幫助劉邦完成非常大逃亡。

    D、在劉邦被圍滎陽時,劉邦、酈食其妄圖通過封六國後代為王,削弱項羽勢力,張良曉以利害,成功制止。

    E、在劉邦剛分封大功臣二十餘人,其餘功臣日夜爭功時,張良及時出妙招,先封劉邦仇人雍齒為什方侯,穩定朝臣。

    F、張良、劉敬一起阻止了劉邦定都洛陽,定都關中。

    張良指出關中左有崤山、函谷關,右有隴山、岷山,沃野千里,南有巴蜀富饒資源,北有放牧的草原,利用三面險阻固守,只用東面即可控制諸侯。太平時,用黃河、渭水轉運天下糧食,西上供應京都;亂時,順流而下,足以運送軍隊糧草。

    望斧正

  • 5 # 帝國烽火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劉邦在山東定陶汜水之陽舉行登基大典,定國號為漢,是為漢高帝。正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劉邦當皇帝之後,跟著他打天下的那幫兄弟自然也要高官厚祿的封賞。

    劉邦分封王侯的規模之大,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他一共分封了143個侯,這樣做的結果是使更多的功臣得到實惠。分封的前十名分別是:1.酇文終侯蕭何;2.平陽懿侯曹參;3宣平武侯張敖;4絳武侯周勃;5舞陽武侯樊噲;6曲周景侯酈商;7魯母侯疵;8汝陰文侯夏侯嬰;9潁陰懿侯灌嬰;10陽陵景侯傅寬。

    漢初三傑可謂是大漢建立的主要功臣,貢獻也各有千秋,為什麼分封會有如此大的差距呢?

    劉邦認為曹參他們所立的是“狗功”,而蕭何所立下的是“人功”。劉邦與項羽相持數年,失軍亡眾,單身逃跑好幾次,都靠蕭何從關中徵發新兵來補充。打仗需要糧草,也是蕭何,每次都把關中的糧食及時輸送到前線,使士卒無飢餓之苦。被劉邦認為此是萬世之功,故而將蕭何列為功勞第一,封為酇侯,食邑一萬戶。

    張良選擇留縣是一個明智的選擇,這是他與劉邦第一次相遇的地方,選擇這個地方就可讓劉邦念及舊情,這也是張良明哲保身的一種智慧。後來同為漢初三傑的韓信被殺,蕭何受辱,只有張良急流勇退,提前修道,沒有受到劉邦的迫害。

  • 6 # 過來人看漢水

    劉邦封官有“老鄉故里”的偏見,這是其一,劉邦是一個潑皮流氓出身,對張良這種高階知識分子又是貴族出身的頂級人才,用“階級”分析法,劉邦骨子裡不喜歡,這是其二;劉邦,政治經驗豐富,漢家三大功臣之舉,他一方面在國宴上讚不絕口,另一方面他是擔心這三大功臣的。一則,韓信有軍隊,他收拾了他;二則,蕭何憧財政,他先用下獄治服了再用;三則,只有張良和劉邦,先者先看透劉邦“只可共患難,不可共安樂”;後者也看透張良:政治目標遠大,智慧高不可測,治心能力超長,且又是戰國後代,內心實不想留,可功太高亦不敢殺,故經張良自請下才封留壩。留壩乃漢中經鳳翔、室雞、達長安的險關,封其有當年項羽封自己的意思。所不同的是,項羽封劉邦根本不知道漢中山水秀美,人傑地靈,土地肥沃,是養生、養馬、屯兵備戰的好地方,而劉邦可知道,故萬萬再不能將此封給張良,以防重蹈自己復辟的老路子。劉家人都一脈相承。劉備封諸葛亮時也動了這個不良心思,將其封候武鄉,地處現漢中市漢臺區極北部荒山左右不到五公里,現在還是扶貧鎮,可見東漢末年會荒涼到什麼樣子,封地連個碑都沒有。劉邦到劉備,可以看出:中國知識分子在國家眼中的位置極低,在君主的眼裡就是一條警犬。精英有能力,但不讓當主人,是五千年中國奴隸和封建社會最大的特點。

  • 7 # 一本夏

    張良是雅士,劉邦自然要以禮相待,雖說分封的時候,張良排名靠後。但劉邦對於封地是讓他自己選擇的。而且說是給他三萬戶,不過張良畢竟是張良,劉邦出價,他肯定不會全部笑納。他跟劉邦也玩了太極。

    張良跟劉邦說,我張良出道,跟隨皇上您,也沒有做什麼貢獻,可您卻如此厚待我張良。心裡感覺誠惶誠恐,我年歲大啦,卻很是懷念跟皇上一起奮鬥的日子。記得當初我和皇上在留縣初次相識,皇上沒有嫌棄我張良,收留了我,讓我有了今天的榮華富貴。所以我要留縣作為我的封地,請皇上恩准,食邑我也只領一萬戶。

    於是劉邦恩准了張良的請求,張良高高興興的去了自己的封地留縣。留縣是個偏僻貧瘠的地方。大家都很奇怪張良的選擇。其實我們知道張良是個有眼光的人,對很多事情都看得很遠。劉邦建立大漢後,不分封功臣是說不過去的,但他對功臣是有防範之心的。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劉邦對於異性王進行了清算。韓信、英布等都被誅殺啦!就連忠厚老實的蕭何,劉邦也是多有猜忌。唯獨對於張良,沒有任何的行動。這是為何呢?

    因為劉邦知道張良的所求,張良不是追求物質的人,他要的是自己的名聲。張良家室顯赫,當年為了反秦,變賣自己的家產。僱人刺殺秦始皇。當然張良也懂劉邦,打天下的時候,大家是兄弟,可享受天下只能是劉邦和他的後代,大漢天下只能姓劉。

    張良看透了劉邦的心思,為了不引來殺身之禍,他選擇了功成身退,遠離劉邦。前人范蠡就是他的先師。張良不但是個偉大的軍事家,而且是個懂得權衡利弊的智謀家。他做的選擇是非常明智的。

  • 8 # 老韓的日常

    一、正像劉邦談論諸臣功勞時以打獵打比方的,群臣是獵狗,而蕭何是獵人,獵人的功勞是發現野獸的蹤跡,提示獵取的目標,功勞在諸臣之上;蕭何宗族幾十人追隨劉邦在前線拼命,他的家族式忠誠是群臣無法相比的。具體分析如下: 1.蕭何月下追韓信,奠定了劉氏集團勝利的頂級人才基礎。

    韓信從治粟都尉,在蕭何的直接推薦下破格成了大將軍,韓信執掌帥印後幾乎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滅趙、滅魏、滅齊,一路狂飆突進,最後還在垓下滅了項羽。沒有韓信,劉邦集團還要在黑暗中多摸索許多年! 2.在韓信未到帥位前,蕭何作為劉邦的主要謀臣之一,在劉邦從沛縣起兵到襲取秦都咸陽,也有參謀大功。韓信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對項羽大規模進軍行動肯定也與蕭何不謀而合,劉邦應該也徵求了蕭何的意見,蕭何與韓信進軍方向等重大軍事問題上應該是英雄所見略同。

    3.楚漢對峙五年,作為項羽多年的手下敗將,劉邦經常被項羽打得滿地找牙,劉邦失軍亡眾,隻身逃亡也有多次。然而蕭何長期鎮守關中,常常自覺從關中動輒派幾萬幾萬的軍隊充實前線,從關中水路源源不斷地往滎陽前線運糧,簡言之蕭何是整場戰爭優秀的後勤總司令。

    4.蕭何不僅對劉邦竭盡忠誠,還調動整個宗族幾十人開赴前線,既做人質,又做炮灰,感動得劉邦淚奔。

    5.蕭何和老大劉邦私交甚厚。

    高祖作為沛縣的小流氓小混混時,蕭何多次以吏職保護他,劉邦以官吏身份到咸陽服役,縣吏都送路費三百錢,而蕭何送五百錢。開國後,為這劉邦加封二千戶。

    當年在沛縣乘亂起兵時,兩人就狼狽為奸,幹掉縣令,蕭何力推地位原低於自己的劉邦上位。

    蕭何跟劉邦攻入咸陽時,劉邦忙著睡宮女,將領們忙著奔向府庫分取財產,蕭何卻進秦宮收取律令圖書,使劉邦後來征戰,對各地地形、戶籍等有了全面瞭解,他是劉邦的鐵哥們加模範大管家。

    二、張良作為漢初三傑之一,和蕭何、韓信齊名,才華出眾,功勳卓著。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本來劉邦讓他在齊國自選三萬戶為封邑。他封在留縣,是他低調、夾著尾巴做人的緣故。

  • 9 # 滄海一粟7528

    漢初三傑蕭何、張良、韓信,蕭何主政為劉邦提供源源不斷的後勤保障;韓信主軍幫助劉邦打了一個個城池,打贏一個個強敵;張良主謀為劉邦提供了一個個非凡的計謀。

    但劉邦建國後蕭何拜相封侯,位列功臣第一;韓信封王,而張良似乎就跟退出歷史舞臺一樣,僅獲得了一個流侯的爵位。與之對應的是明初朱元璋的李善長、徐達、劉伯溫;李善長、徐達位列文臣武將之首,封國公爵位;而劉伯溫僅獲得了一個最低的伯爵。

    為什麼在開國前大家的地位都差不多最後封爵都相差這麼遠呢?我認為有一下幾點:一是張良、劉伯溫主要是在幕後出謀劃策,雖然提出的建議有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在當時還有比較大的影響力,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只會記得衝鋒陷陣的將士;他們並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政績和戰功;二是封建統治特點。劉邦、朱元璋建立的是封建專制政權,他們成功後最害怕的是被別人取而代之。如果大張旗鼓的賞賜張良、劉伯溫這些人很容易給政敵和不軌之徒留下靠陰謀詭計奪取政權的口實;三是張良、劉伯溫這類人太聰明,手段太毒辣,一旦把這類人提到很高的地位,很容易滋生妄想之心。帝王很怕對這些人失去控制,最終威脅自己的統治基礎。

  • 10 # 不才講史

    劉邦論功封賞的時候,在所有的侯爵當中,對張良是最好的。因為他給了張良一個自主選擇權,讓他在當時天下最富有的齊國,選擇三萬戶當作自己的食邑。

    三萬戶的食邑是個什麼概念呢?

    我們平時聽說的都是萬戶侯,也就是說能夠享受一萬戶食邑的人,已經是一個大侯了,更何況是三萬戶食邑了。

    可是,對於劉邦給予他的這個權利,張良拒絕了。

    因為張良深懂帝王之道,劉邦是可以讓他自由選擇,而且還可以選擇齊地最富有的三萬戶,可是,張良不能保證,自己以後做的事情不會得罪劉邦。

    畢竟他的勢力若是越大,就會引起劉邦格外的主意,因為勢力大的人能夠威脅到劉邦。這就是為何劉邦在他晚年的時候,要屠殺異姓王的原因。

    韓信就不知道這個道理,所以韓信被滅了族。

    因此,為了安全起見,張良拒絕了劉邦齊地三萬戶的分封,而是選擇了在留縣要一萬戶的食邑。

    為何張良會選擇留縣當自己的食邑呢?

    首先這裡並不算富有之地,甚至是很貧窮的地方。其次這裡是劉邦和張良首次見面的地方。

    對於張良來說自己要這個地方,比較有紀念意義。

    所以,他只在留縣要了一萬戶當做是自己的食邑,因此,他也被稱為留侯。

    這就是為何張良的食邑是又小又窮的留縣的原因。

    為何我們說在所有的侯爵當中,劉邦對張良是最不錯的呢。

    我們對比一下蕭何就知道,蕭何儘管說在劉邦的大力支援,或者說是暗箱操作之下,當了第一功臣。

    但是,他的食邑僅僅只有八千多戶,蕭何的食邑是排在第二功臣曹參,和第三功臣周勃的後面的。

    後來劉邦為了念及蕭何早年的時候,給予過自己很大的幫助,所以他又給蕭何增添了兩千戶的食邑。

    就這蕭何才剛剛達到萬戶侯。

    在對比張良,劉邦開口就是給他三萬戶,你看劉邦是不是對張良很好。

    只不過張良懂得進退,他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做什麼事情,什麼應該要,什麼不應該要。劉邦對於這樣的張良,當然是只有傾佩之情了。

    張良在幫助劉邦奪得天下之後,他就推出了朝野。選擇了遊山玩水,他之所以這樣做,就是看明白了劉邦。

    因為劉邦是一個猜疑心很重的人,只有遠離他,和他沒有什麼利益上的糾紛,他就不會找你的事。

    因此,張良也是漢初三傑當中唯一一個沒有被劉邦整過的人。

    所以說張良被封為留侯,全部都是他自己選擇的結果,也是他最明智的做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相親女孩說先做朋友,還有機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