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載道

    哪些該保留,哪些不該,應當用中西文化對比的視野來觀察。

    中國傳統習俗,普遍帶有濃濃宗族長輩意識的烙印,比如清明祭祖、中秋團圓、春節磕頭髮紅包等等。與之相反,西方節日則相對以個體為中心。

    與這類傳統習俗相適應的,是華人骨子裡更深的集體意識,有人認為這是一種落後的表現,其實也未必,應該說各有個的長處。集體意識在物質稀缺的時代,對宗族、家族資源競爭取勝是有很大幫助的,未來則在國家競爭中有益。

    當然,隨著經濟社會不斷髮展,那些與現代生活明顯背道而馳的習俗,比如磕頭拜年、白事大操大辦大興土木之類,應當摒棄。

    至於那些能增進個體幸(性)福、家庭美滿、社群和諧,具備普世價值的習俗,比如元宵七夕、敬老愛幼,春節拜團坊等等,應當好好傳承。

  • 2 # 旃檀香嚴

    中國傳統節日及習俗有:除夕(臘月最後一天)、春節(正月初一)、元宵節(正月十五)、寒食節(清明節前一天)、清明節(陽曆:4月5日前後)、上巳節(農曆:三月初三)、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重陽節(農曆:九月九)、寒衣節(農曆:十月初一)臘八節(農曆:臘月初八)、小年(臘月二十三~~臘月二十四) 等。

    1、除夕(臘月最後一天)

    吃團圓飯,祭祀,熬夜守歲。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歲”。除夕這一天,家裡家外都要打掃得乾乾淨淨,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貼窗花、貼福字。人們則換上帶喜慶色彩和帶圖案的新衣。

    2、春節(正月初一)

    一般以吃年糕、餃子、湯圓、大肉丸、全魚、美酒、蘋果、花生、瓜子、糖果等為主;放鞭炮、給壓歲錢、拜年、走親戚、送年禮、上祖墳、逛花市、鬧社火等眾多活動,極盡天倫之樂。

    3、元宵節(正月十五)

    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傳統習俗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拉兔子燈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

    4、寒食節(清明節前一天)

    在夏曆冬至後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菸火,只吃冷食。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鬥雞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寒食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5、清明節(陽曆:4月5日前後)

    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掃墓祭祖的日子。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經歷史的發展演變,清明具有極為豐富的內涵,各地都發展出了不同習俗,而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主題。

    擴充套件資料:

    1、二十四節氣,也是中國傳統節日。如:寒食節、清明節、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冬至等,這些二十四節氣中的節日也有很重要的傳統文化習俗在其中。

    2、中國各少數民族也都保留著自己的傳統節日,諸如傣族的潑水節、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彝族的火把節、瑤族的達努節、白族的三月街、壯族的歌圩、藏族的藏曆年和望果節、苗族的跳花節等。

  • 3 # 使用者9641504071038

    中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多年文化的文明古國,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國又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又有自己的獨特文化,應當傳承的習俗很多,光說漢族就有許多傳統節日,如春節、清明、端午、豐收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國慶節,抗戰紀念日等更加須要傳承。炎黃子孫在發展中傳承,在傳承中發展中華傳統文明習俗是我們中華兒女義不容辭的責任。

  • 4 # 布衣之徐

    在歷史傳承中逐漸形成中國獨特文化特色,並且在與時俱進中能被賦予現代意義的文化習俗,才能順其自然的傳承下去。

    文化和習俗,不可分割,總是和人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共存共生,古人的智慧創造了文化習俗,而大浪淘沙,讓一些得以傳承,一些被無情摒棄。

    琴棋書畫是中國文化的文脈,一脈相承,代代相傳,是現代人必須要做的事情。

    音樂是最能直觀打動人的藝術,中國的民族音樂雖然古曲譜很少流傳下來,但中國民族音樂的載體樂器,卻讓現代人越來越喜愛,古琴、琵琶、二胡、笛蕭等等,都越來越多的被人學習,中國流行音樂也越來越多的運用這些樂器來豐富創作元素,這樣的文化怎麼會不被傳承。

    圍棋,如今在東亞的日本和南韓等地都很流行,而圍棋也使中中國產生了許多受人尊重的大師,遠有聶衛平,近有柯潔,圍棋不單純是一種技藝,而且透過圍棋也拉近了東亞國家的文化交流,有利於睦鄰友好和和平發展。

    書法和中國水墨畫,目前很多小孩,甚至成人都在學習,中國的象形字,成就了毛筆書法,而一支毛筆不僅能寫字,還被賦予繪畫的功能,這是世界其他文化所沒有的。

    琴棋書畫這些技藝方面的文化傳承,更多的需要和現代技藝緊密結合,才能更好的傳承下去。

    節日習俗是老百姓物質和精神生活結合最好的文化傳統。

    中國古代形成了很多節日,如春節、清明、端午、中秋等,這些紀念日和節日,很多都和中國的傳統飲食相輔相成,而且還賦予了很多精神領域方面的意義,不僅凝聚了家庭和家族,也凝聚了中國百姓對國家的認同感。

    春節包餃子、端午吃粽子、中秋送月餅,中國古代生產力並不發達,戰亂和災害,都使普通百姓的日子過得緊緊巴巴,但年年難過年年總要過。

    春節農閒,是家人和家族團聚的日子,好好貼個春聯、串個門、驅個邪、吃頓像元寶一樣的餃子,希望來年五穀豐登,豐衣足食。

    清明時節,老百姓並沒忘記過世的家人,這一天掃墓燒紙,把哀思傳達給過世的家人,也希望過世家人保佑在世的越來越好。

    中秋時節,因為生活的艱辛,很多人外出謀生,很少能與家人團圓,而這一天的月亮是最圓的,吃著象徵團圓的月餅,對著滿月思念家鄉,因為他知道,在家鄉的親人這一時刻也在做著同樣的事情,這不就好像親人面對面在相聚嗎?

    中國的傳統節日,能夠將老百姓的家人凝聚起來,也能增加老百姓對民族傳統文化和飲食的認同,在結合現代人的一些特點,節日的傳承將更加有意義。

    中國的養生和中醫文化應該發揚光大,加以傳承。

    我把中華武術放在了養生文化中,因為我覺得中華武術在冷兵器時代是戰場殺敵,日常自保拒敵的技藝,但現代,武術的意義,我覺得更應該在強身健體,提高國民健康水平上發揮更大的作用,這樣武術才不是成為被人懟的雞肋,而中國武術那麼豐富的種類和完善的套路,卻很少有人去最佳化開發,讓老百姓受益,而現在小孩學的最多的確實跆拳道,太極拳變成了老年人的一個小眾聚會,還不如廣場舞的號召力,所以,現代化對於武術來講非常重要,否則,真的最後會被社會拋棄。

    中醫雖然沒有經過現代科學的驗證,但卻經過中國千年醫學經驗的積累,完全否定中醫的作用肯定是不對。中醫在國內的發展確實滯後,而周邊日本南韓卻做的有聲有色,這是需要我們中醫行業深刻思考的。

    傳承是需要傳承能使老百姓受益的文化和習俗,一種文化習俗在驚豔,號召大家傳承,但暫時的維持也不會長久,失傳是遲早的事,重要的是文化習俗的現代化改造,只有能不斷與時俱進的文化習俗,才能有發展傳承下去的生命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經歷過哪些劫後餘生的事?事後怎麼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