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狼煙火燎
-
2 # 舊時樓臺月
需要補充的一點是,此條約是有十一個國家簽訂,然後向十四個國家賠款。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不妨來看看八國聯軍侵華是怎樣一回事。
八國聯軍侵華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發生在清末時期,具體時間是在1900年,此時的大清可謂是滿目瘡痍、國不成國。至1840年鴉片戰爭至1900年,短短六十年之間,大清真的做到了“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賠”。無論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還是甲午中日戰爭,大清都是以慘敗簽訂賣國條約為結局,即使是在此期間,大清政府曾想要“主動”改變這一恥辱的局面,先後開展了“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等改革措施,但由於封建之毒積累過深,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
於是乎,海外列強像吸了鴉片一般,對掠奪大清市場的“癮”越來越重,在1900年找了個鎮壓義和團運動,保護本國使館的藉口(永遠記住,落後就要捱打),組成以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德意志帝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俄羅斯帝國、義大利帝國、匈奴帝國、日本帝國為首的侵華聯軍,悍然發動了對大清的非法武裝侵略。
不到三個月,八國聯軍帶著2萬餘人一路勢如破竹,直接殺到了紫禁城,慈禧太后帶著光緒帝以及眾大臣“移駕”西安,值得一提的是,在6月份慈禧太后在接到大臣偽造的八國聯軍侵華是為幫光緒帝奪權的情報後,勃然大怒,居然直接向八國聯軍宣戰!可能有人會覺得大清硬氣了一回,硬氣嗎?不硬氣,仗都打了一個月了,你才有迴應,這隻能說是恥辱!
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面對群龍無首的局面,大清又是以慘敗收場,偌大的一個北京城成為了人間地域!八國聯軍在北京城“縱樂”幾日後,想起了他們此行的目的是瓜分中國,便向清政府提出了和談的“請求”(也就是不平等條約)
最終,這種簽訂賣國條約的髒活、黑鍋又落到了我們的李中堂手中!李鴻章無可奈何,在1901年的北京城簽訂了著名的《辛丑條約》
為何十一國簽訂,賠款十四國?條約中的其它條款我不多描述,反正就是兩個字:恥辱!不過其中最顯眼的一條是:連本帶息賠款9.8億白銀。而最令華人疑惑的則是,明明是八國聯軍侵華,為何有十一個國簽訂、並且向十四個國家賠款。
《辛丑條約》最終落款簽訂時,除了參與侵華的八國聯軍之外,還有三個國家也簽訂了!當然,他們不是幫大清賠款,而是來分一杯湯喝。這三個國家便是:荷蘭、比利時、西班牙。
講道理,這三個國家既沒出錢也沒出力,別說大清不同意(不同意也沒用),就是其它八國也不會讓這三國撿便宜吧。其實不然,這主要是當初義和團成員和清軍在進攻東交民巷的時候破壞了這三國的使館,說白了,就是來索賠“醫藥費”的!還是那句話:弱國無外交!
至於向十四國賠款賠款是怎樣一回事,我們不妨來看看怎麼一回事。
八國聯軍加上其它來索賠的三國共11個國家。這十一個國家是在條約上籤訂了字,並且要求賠款的!
還有三個國家是沒簽字,但這要求賠款的,這三個國家就是:葡萄牙、挪威、瑞典。這三個國家既沒有軍隊參戰,也沒有大使館遭破壞,並且政府沒有直接出面簽訂,只是民間索賠,說白了就是“碰瓷”,想要在眾列強之間分一杯羹,不過他們最後只是吃到了一點殘渣而已!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八國聯軍也不是傻子,你們三國什麼都沒幹也沒有損失,憑什麼(本來這話應該是有清政府說的,可是弱國無外交),最終,葡萄牙如願分得23.13萬兩白銀,瑞典與挪威分得13.71萬兩白銀。
-
3 # 北疆同心聊歷史
″庚子賠款"是清朝慈禧太后,輕易地挑起與西方列強之間的戰爭而引發的後果。
在1900年時,晚清時代的中國己經變得千瘡百孔、危機四伏了。外有列強窺伺,內部民心浮動。在這樣的形努下,排洋排外的義和團興起了!
清廷認為義和團能夠被自己所利用,便想"因勢利導″藉著所謂″民心可用″去打擊列強的在華利益!這也是清廷和列強之間矛盾與衝突的升級,當雙方的矛盾無法調和時,戰爭就成了最終的手段。
果然慈禧太后貿然向十幾個大小列強國家宣戰後,其中有八個國家在實際上派兵應戰!戰爭形勢一面倒,清軍和義和團很快戰敗了,連北京城也丟失了!慈禧太后西逃,雙方展開和談。達成了″庚子賠款″4.5億兩的協議!而當時清朝是向十餘個國家宣戰的,所以賠款當然也就要賠給這十餘個國家了!(這裡面也有自始至終都未參予此次戰爭,而戰後卻落井下石、趁火打劫的國家)
回覆列表
這個事情比較複雜,派兵侵略中國的是八國聯軍,英國、美國、法國、德國、俄國、日本、義大利、奧匈帝國這8個國家,從天津登陸,2個月便迅速佔領北京,慈溪和光緒皇帝慌忙逃亡西安隱藏起來了。既然打大清的是八國聯軍,怎麼談判賠償的時候變成了11個國家代表團,最後又變成14個國家賠款呢?
原來侵略中國的是八國聯軍,但是大清打的可不止8個。慈溪太后幹了兩件荒唐事:
第一就是在義和團浩大聲勢下,大清國向當時所有侵犯中國利益的列強宣戰,慈溪頒佈了遺臭萬年的《對萬國宣戰詔書》,向在中國建立使館的十一個國家宣戰,除了八國聯軍的8個國家外,還包括了西班牙、比利時和荷蘭,這三個國家在西方已經比較衰弱了,並沒有參加八國聯軍。
第二既然宣戰了,那就得開打。清政府不敢去攻打那些被列強強行佔領的殖民地收復河山,只是去圍攻各國使館。更丟人的是,直到八國聯軍都進入北京城了,圍攻使館區都沒完全打下來......
八國聯軍進入北京城,慈溪和光緒逃跑了,而逃跑到什麼地方去了誰也不知道,八國聯軍不知道,大清的高階官員也不知道,慈溪和光緒就這麼消失了很長的時間,八國聯軍都蒙了,大清的高階官員們都準備進來共和政府推舉李鴻章為總統的時候,慈溪才冒出來了,然後命李鴻章北上與11國代表談判。
11國代表就是八國+比利時+西班牙+荷蘭,比利時、西班牙、荷蘭3個國家以大清軍隊曾經放火焚燒使館為由,紛紛以“受害者”的身份,要求參與談判。李鴻章在這次談判中用盡了各種外交手段,包括北上過程中到上海不走了,各國大使跑上海來請李鴻章北上;李鴻章還拒不承認戰敗,以慈溪和光緒被義和團綁架,八國聯軍不是侵略而是來勤王的等等理由,最終達成《辛丑條約》協議,最主要的內容就是,清朝政府賠款各國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年息4釐,本息共計約9.82億兩,以海關稅、常關稅和鹽稅作擔保。(是不是賠償很多,這場談判李鴻章用盡了手段,要知道談判前僅僅德國就要求7億兩白銀賠款,能談判到華人口1人1兩已經很不容易了,而且只賠款不割地也是相當不易)
那麼,4.5億兩白銀的賠款,西方列強具體是怎麼分的呢?
各國要求賠款的數目如下:俄國130371120兩、德國90070515兩、法國70878240兩、英國50620545兩、日本34793100兩、美國32939055兩、義大利32939055兩、比利時8484345兩、奧匈帝國4003920兩、荷蘭782100兩。西班牙、葡萄牙、瑞典、挪威等國分享了剩餘的43萬餘兩。
慢著,前面簽訂《辛丑條約》的只有11個國家,怎麼現在瓜分賠款時變成了14個,又多了葡萄牙、瑞典、挪威3個國家呢?
原來,葡萄牙、瑞典、挪威3個國家沒有采取官方索賠的方式,而是以民間的名義向清朝政府索賠。因此,這3個國家沒有簽約,只是參與了瓜分賠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