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逍遙隨馨

    古有古時候的憂慮,,現代有現代人的煩惱,制度科學文化個個領域不同,,所以你說的用古人的智慧是解決不了現在人的煩惱的,,

  • 2 # 跑江湖的仔仔

    任何時候,社會、人性幾乎沒有變化,人與人之間的問題,人與物之間的關係。古代宮廷鬥爭的複雜性遠遠勝於今天有相對原則的政治環境。古代權貴富賈更是碾壓現代,貧富差距更大,流動性更低。而對於個人,總會面對我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金剛經》裡有言:如來者,無所從來,也無所去,故名如來。其實就是活在當下,做好自己,便是佛。人無論處於何種時代,可以用科技創造未來,但是人心永遠改變不了,對精神的寄託改變不了,要不唯心主義長久不衰?古代人就已經在思索這些問題。是有用的。

  • 3 # 史味人生

    雖然科技日新月異,古人所設想的上天入地已經成為平常事,但是人性始終如一,不曾更改。

    所謂“現代生活的一地雞毛”也無非是人性所為。中華文明悠悠五千年,經歷了佛、道、儒、玄、心等各種百家爭鳴的學說,早已把人性研究的透透的,這是無論在什麼時代,無論接觸的是什麼文明,只要是人類參與,便偏離不到哪裡去,其本源都是一樣的。

    “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這句話很多人都聽過的,但是很多人不知道這句話出自明朝《增廣賢文》,又名《昔時賢文》《古今賢文》,在當時這屬於“兒童啟蒙讀物”。

    而《增廣賢文》充斥了大量為人處世的原則,都是基於華人特有的一些心理行為,即使現在看來,也是放諸四海而皆準的真理。

    士農工商,在古代商人的地位最低,在傳統儒學思想中,人人對商人持鄙夷之心。但是入世之後呢?在《增廣賢文》中,商人的地位可不算低,《增廣賢文》全文講的就是“入世之道”。

    除了剛才講到的一句,《增廣賢文》中類似這樣對人性的探究比比皆是:

    1.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2.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3.相見易得好,久住難為人;

    4.馬行無力皆因瘦,人不風流只為貧(扎心了,貧窮限制了我的風流);

    5.誰人背後無人說,哪個人前不說人;

    6.有錢道真語,無錢語不真(有錢的人說什麼都跟真的似的,沒錢說真的也是假的);

    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勸有錢人;

    7.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這句話跟‘人心比鬼神更可怕’是一個道理,人狠毒起來比老虎要厲害的多);

    8.有茶有酒多兄弟,急難何曾見一人?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10.力微休負重,言輕莫勸人。無錢休入眾,遭難莫尋親;

    9.渴時一滴如甘露,醉後添杯不如無(和日落西山你不陪,東山再起你是誰的道理一樣);

    11.久住令人賤,頻來親也疏(親戚之間來往太頻繁,反而容易疏遠);

    ………………

    等等等等,不勝列舉,這些道理不是講“德化”,而是“人化”,世上豈有聖人哉。

    在學生時代,我也極為推崇“德化”,認為人只要有崇高的思想道德,便可以在世上如魚得水。但是入世之後,方知世道艱辛,便覺得“以德治國、以理服人”從來都是烏托邦似的幻夢。

    關上門窗,儘量不讓霧霾進到家裡;開啟空氣清淨機,儘量不讓霧霾進到肺裡;如果這都沒用了,就只有憑自己的精神防護,不讓霧霾進到心裡。

    這類心靈雞湯在不諳世事的學生看來,嗯,有道理,作人當如此豁達,方能兼濟天下。可是對於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而言呢?

    社會上總有這樣一種呼聲“如果人人都不買房,看房價還降不降”,這和“心靈雞湯”是一樣的性質,如果所有人都是聖人,那麼雞湯便真的是雞湯,否則只能中毒。

    最後講一個自己悟到的最通俗的解釋:

    我信佛,你不信,和你打交道,吃虧的永遠是我;我信佛,你信佛,便可以大道同往矣!

  • 4 # 憤怒的尼采

    不論時代是哪個時代,其主要組成都是人,所以人是製造問題和麻煩的根源。而無論現代古代。人都沒變過,人性依然如此,無論時代如何發展,生活中所需要的資料都是一樣的。或許說物價在漲,科技在發展。但這些都是和人息息相關的東西,可以人為的宏觀調控。工資也會上漲,農耕技術也在發展。一切問題根源始終是“人”。

    其中尼采君最喜歡看鬼谷子對於人性的探討,無論古今都能通用。鬼谷子著名謀略家、道家代表人物、兵法集大成者、縱橫家的鼻祖,精通百家學問, 因隱居鬼谷,故自稱鬼谷先生。

    其中“捭闔之術”是解決一切矛盾的鑰匙,在鬼谷子思想體系裡面最重要的一個哲學概念。字面意思就是開關的意思。

    1.審時度勢,順勢而為

    在中國軍事以及政治上此法運用廣泛,比如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2000年的封建帝制。但是勝利果實還是被袁世凱竊取,袁世凱表面支援革命但是野心勃勃當了83天的皇帝結果在唾罵聲中下臺抑鬱而終。從這個案例看勢就是歷史的大勢,順就是民心。

    現代生活中,經營企業也能運用此法。一個企業要順應時代發展設計自己的品牌戰略。並且有一個卓越的領導帶領其進步,以電腦軟體巨頭微軟來說,從比爾蓋茨打造這個品牌開始到現在已經無法被任何一家軟體公司超越。他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每天開啟電腦出現的Microsoft,他的產品已經像衣服一樣每天的必需品。還有他們的伺服器Windows以及軟體瀏覽器Internet Explorer。他們的品牌理念就是不斷創新,不斷升級。

    2.掌握分寸,謹慎言行

    不會說話,行事魯莽的人一般來說很難處理好人際關係。所以我們在做事說話前要經過大腦過濾下。這裡舉個生活中的例子:小玉找到了一個服務員的工作,卻上了一天班就被辭退了。事情經過是這樣的:店裡來了三個客人,然後有一個客人說要用乾淨的被子倒啤酒。等菜上完了,小玉大聲的問到你們誰要用乾淨點的杯子倒啤酒。

    我們來分析一下:小玉的這個做法讓在場所有顧客產生誤解,以為他們手裡的杯子都不乾淨。其實她完全可以忽略顧客的這個請求,如果他們店裡都是乾淨的杯子的話。有些話我們只要聽聽就好不用較真。

    良好的說話技巧能夠讓我們贏得人緣和爭取到機會,從而讓你生活和事業發展順利。

    3.隱藏自己,暴露對方

    從觀察對方愛好,探究他的思想意志,在對和對方交涉時稍微駁斥他的觀點可以更明白他的企圖然後隱瞞自己的真實目的。然後自己在交涉中獲取對自己有利的資訊點。此點的可行與否,關鍵在於比較出對方和自己的目標是否一致?

    世界上沒有一模一樣的兩片樹葉,我們說話做事都要看人。只有全面瞭解人,才能“得其指求其利”。

    以上三點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能運用的到的,可見鬼谷子的哲學體系不分時代。他可以運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日常生活中,言談技巧關係到處世為人得體與否,當年蘇秦憑其三寸不爛之舌,合縱六國,配六國相印,統領六國共同抗秦,顯赫一時。而張儀又憑其謀略與遊說技巧,將六國合縱土崩瓦解,為秦國立下不朽功勞。

    所謂"智用於眾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於眾人之所不能。"潛謀於無形,常勝於不爭不費,此為《鬼谷子》之精髓所在。

    關於鬼谷子的學問在他的書裡面有詳細描述,尼采就舉了其中三點,大家可以去翻閱下,從中歸納出適合自己的“做人”學問。

  • 5 # 錦鯉小毛球

    不論現在還是古代,人們所面臨的問題概括起來大概有三種:即人與自然的問題,人與人的問題和人自己的自我認同問題。

    人與自然的關係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我們普通人生活中很少關注到。但很少關注並不是因為它不重要,而是太重要了,我們只是身在其中而不自知而已。正如人們每天都呼吸空氣但我們卻很少關注空氣一樣,直到現今空氣汙染的問題凸顯我們才意識到這個問題。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是人類的終極理想。古人對這個問題最有代表的理解就是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像老子的“天之道,取有餘而補不足”。莊子“萬物與我為一”古人的智慧告訴我們人對待自然時不能一味的索取,要適度並保護。我們現在提倡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保護自然環境的理念同古人智慧不謀而合。

    人與人的問題是跟我們每個人直接相關的,我們的體會應該更加的深刻。生活中“一地雞毛”的事太多了,但歸根結底是沒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管家庭還是工作都跳不出這個圈子。在這個問題上儒家最有發言權,其提倡“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種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態度,推己及人的聖人思想,影響了中國幾千年。古人的智慧現在我們即使學到點皮毛也會受用無窮,即使能做到一小部分在處理現在人與人關係上也會遊刃有餘了。如處理子女、父母、夫妻的家庭矛盾時是不是首先反思了自己,是不是做到入孝出悌?在面對朋友和領導時是不是做到了“見賢思齊”“三人行必有我師”?在對自己事業時能否做到“自強不息”“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可以說古人的智慧對我們解決現在的煩心事幫助太多了。

    人的自我認同的問題,除了儒家入世思想外,還有釋家的出世智慧。“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當做如是觀”。佛講究的是覺悟,是直指人心的大道,是超越了人類社會而普及宇宙萬事萬物的大愛。佛家講究因果,有所果必定有其因。種善因必定結善果,反之亦然。是你的趕也趕不走,不是你的不管怎麼求都是枉然。要想求財你就去佈施,要想求聰明智慧,就去做法佈施,一切因果都明明白白,對佛家而言世間事跟本沒有什麼想不明白和好焦慮的。人若想明白了這些,懂得心外無法,還有什麼“一地雞毛”的事解決不了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頭疼(右側),本人血管粗,感覺右側太陽穴部位疼。是否屬於偏頭疼現象,能否不去醫院可以解決或緩解該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