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中華千年史詩

    姜維與魏延誰更厲害的話題,近兩千年來,一直被人們爭論不休。因為諸葛亮選擇了姜維作為北伐事業的繼承人,而拋棄了看起來同樣出色的魏延。而且,準確地說,還不僅僅是拋棄,而是在自己去世後,設計讓楊儀和馬岱殺了魏延,給姜維騰出獨自掌管軍隊的空間。這不免讓人想到,如果當初諸葛亮信任魏延,選擇魏延為北伐接班人,是不是結果會不一樣呢?

    姜維

    也就是說,魏延和姜維相比,哪個在軍事上更厲害呢? 實際上,魏延和姜維兩人,還真不好比。雖然說,他們都是在經營蜀國的北方,但是相互所處的場景是不一樣的。 魏延在劉備時期,主要任務是鎮守漢中。在鎮守漢中的十多年裡,沒有出過什麼事情。但是,這也是因為曹魏和劉備在經過漢中大戰,劉備奪取漢中後,曹魏沒有著力出兵攻打過漢中,魏延也樂得平安無事。 而在諸葛亮時期,由於諸葛亮不重視魏延,乃至有意打擊魏延,因此魏延在諸葛亮北伐期間,並沒有發揮什麼大的作用。雖說當時魏延曾給諸葛亮提議過“子午谷奇謀”,但是諸葛亮不採納,所以假設魏延按照“子午谷奇謀”來做,他究竟能不能成功,也未可知。 姜維的作用,主要是在諸葛亮去世以後。魏延的功績是防守。姜維的功績是進攻,向曹魏發動進攻。他一生打了大小十多場仗,基本上勝負相當。沒有特別突出的功勞,也沒有大的錯誤。 因此,如何要比較魏延和姜維,比戰功顯然是不恰當的。那麼,該怎麼評價兩人呢?

    魏延

    一、從忠誠來看,姜維優於魏延。 姜維和魏延都是從半道上投降蜀漢的。在跟隨蜀漢建功立業的過程中,姜維一生對蜀漢忠心耿耿。儘管姜維統兵在外的時候,朝中包括諸葛瞻、黃皓等人都在劉禪面前說過他的壞話,說他想造反。但是他始終忠心不二。乃至最後劉禪投降以後,姜維還積極地圖謀復國,最終被殺。 魏延就不一樣了。《三國演義》說魏延有反骨,這雖然是藝術的誇張,但是,也不能說毫無根據。至少在諸葛亮去世後,魏延不服從安排,要獨自帶領隊伍前去北伐,這就不對了。後來,在沒人跟隨他的時候,他竟然一個人逃掉,這更是一種叛變。雖說這是他不服楊儀的表現。但是,也說明他對國家的不忠誠。當初諸葛亮不同意他的“子午谷奇謀”,也不能不說有害怕他反叛的考慮。

    二、從用兵來看,魏延優於姜維。 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這些都是要求用兵要能夠出神入化,要能夠打運動戰。如果太過於謹慎,追求面面俱到,在戰場上是很難打勝仗的。 諸葛亮用兵,有個最大的毛病,就是他太追求面面俱到,什麼情況都預先考慮清楚,再按步驟排兵佈陣。因此,諸葛亮雖然先後進行了五次北伐,但是基本上沒有什麼成績。 諸葛亮能夠看上姜維,就在於姜維與諸葛亮志趣相投,用兵方法也差不多。因此諸葛亮在自己去世時,把整個蜀國軍隊交給他。 魏延則喜歡出奇兵。“子午谷奇謀”,就是魏延想出奇制勝的表現。只不過因為當初劉備只讓他防守,而諸葛亮又不信任他,兩人都沒有給他更多用兵的機會,因此,他的軍事才華沒來得及表現罷了。

    三、從統帥來看,姜維優於魏延。 統帥最重要的就是要恩威並施,既能服眾,又能讓別人佩服。魏延最後落得沒有一個人跟著他走,固然有諸葛亮多次打擊他,讓他在士兵那裡沒有了威信的表現,但也說明他確實缺乏統帥能力,連一個死黨也沒有培養出來。 姜維作為一個統帥,其能力在蜀國後期的戰爭中,已經體現出來了,這裡不再贅述。 總之,根據姜維和魏延的各自的特點,以及蜀國的情況,諸葛亮選擇姜維作為蜀國後期的統帥,還是比較恰當的。

  • 2 # 小編虎哥

    魏延字文長,義陽人也。作為劉備深為器重的勇將,即使是在《三國演義》中,其即戰力依然可以緊隨五虎上將之後。“姜維字伯約,天水冀人也。”作為諸葛亮讚譽過的西北英才,曾經繼承蜀相遺願,九伐中原,最後身死殉國。

    如果從《三國演義》來看,魏延天生就長有“反骨”,背叛了一任又一任,最後在諸葛亮妙計下被馬岱斬殺。如果從演義的角度,我們很難說一個骨子裡的反賊比一個北伐的鬥士更厲害,小說作者的傾向性已經使這種比較變得失衡了。而《三國志》給我們呈現的卻是另外一番面貌,兩個人有血有肉,更真實。因此筆者將從《三國志》出發,去剖析真實歷史上兩個人的可比之處,最終得出一個結論,以饗讀者。

    據《三國志》蜀書十記載,魏延歸順劉備後,“數有戰功,遷牙門將軍”,而劉備得到漢中後,提拔魏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這個可不得了,當時玄德的手下都以為會是張飛去做漢中的統領。“飛亦以心自許”,翼德也以為會是他自己承擔如此重要的職位,但是劉備還是給了魏延。

    當時還在打天下,意氣風發的玄德不會頭腦一熱就委以重任於一個“外人”。箇中緣由其實可以從劉備和魏延的對話中窺見端倪。劉備當著眾人的面問過魏延,身居要職後要做些什麼。魏延回答到:“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此等膽略震撼了當場的所有人,先主也是稱讚。由此可見,魏文長之勇猛果敢,不畏強敵。

    反觀姜維,武力是不如魏延的,更像是一個軍事指揮家。《三國志》蜀書十四記載,諸葛亮評價姜維“思慮精密”,“其人,涼州上士也”,“既有膽義,深解兵意”。這樣看來,姜維具備優秀的軍事理論素養,熟讀兵書,才略有過人之處。可是從實戰的層面,我們感受的衝擊力更多的來自於魏延。因此,武力上,魏延優於姜維。

    當宦官黃皓想廢掉他時,“維亦疑之,故自危懼,不復還成都”。這一招屬於明哲保身。當後主已經投降,姜維投降於鍾會,“會厚待維”且“欲授維兵五萬人,使為前驅”。投降了,還能如此受器重,可見姜維的智謀了得。更何況,他是假借投降,離間鍾會鄧艾,以復興蜀國。這一招厲害極了,可保全自己,甚至有逆轉大局的機會。

    反觀魏延,一不會明哲保身。《三國志》蜀書十三有言:“魏延作亂,一戰而敗”。為什麼會一戰而敗呢?他先是執意想繼續北伐,與大家尤其是楊儀有巨大的矛盾。雖想和費禕聯手,但是神奇的被費禕搪塞,放他縱馬而去,失去了一個盟友或者人質。及至兩軍對壘,己方計程車兵都覺得不在理,三軍不用命,四散而走。

    後魏延被馬岱斬殺。即使是魏延想繼續北伐,也沒有必要在此時兵戎相見。即使他想造反,也完全可以回到漢中,再圖未來。但都沒有,此時的他空有匹夫之勇,卻無上將之謀。二不會變通。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千百年來令人遐想,如果真的學韓信暗度陳倉,也許蜀漢真的可以滅魏國。“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數萬”,“亮制而不許”。

    諸葛亮不答應魏延的冒險之舉,因或許能成功,但風險很大。可魏延就是每次都有這樣的建議,他的戰略不一定是壞的,但確實是與統帥的戰略相違背的。作為孔明先生之下幾乎職位最高的人,他其實可以不這麼心急。魏延不是聰明人,他沒有姜維那樣的智謀。

    從正史上看,魏延對於蜀漢的建立立下了很大的功勞,而且也是一心想北伐復興漢室。因為他之所以“作亂”,用《三國志》的話說是“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還者,但欲除殺儀等。”初心是想繼續北伐大業,只是與楊儀等人意見左。而姜維形象雖然比較正面,但是九伐中原耗費了蜀漢太多的國力,大軍在外又使得防守空虛,給鄧艾以可乘之機。諸葛瞻臨死時一句“外不能制姜維”一語道破關鍵。

    《三國志》每一卷結尾處有對人物的生平評價,說到文長,是“魏延以勇略任”;說到伯約,是“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眾黷旅,明斷不周,終致隕斃。”筆者認為,二人從不同維度上看,確實各有千秋。但是從最終帶來的結果看,魏延略微勝任於他的職位,他帶來的消極影響更少一些。綜上,文長是筆者心中那個更厲害的角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0萬左右落地的車有什麼好的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