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翻翻二十四姓家譜而已
-
2 # 金風C玉露一相逢
提起致遠艦,不得不說是由李鴻章親手打造的清朝也是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支現代化的海軍艦隊-北洋水師,建設初始,主要是從英國購入小噸位炮艇,用於岸防,後轉向德國訂購大型鐵甲艦,在福建水師被中法戰爭中被殲滅以後,李鴻章加快了購艦速度,分別向英國和德國購入共四艘大型巡洋艦,其中的致遠艦和靖遠艦就是由英國製造的。
致遠艦當時也是致遠級巡洋艦的首艦,在噸位,火力配置,動力各方面在整個北洋水師當中也是首屈一指的,在1894年9月17日爆發的大東溝中日海戰中,致遠艦的指揮官(管帶)鄧世昌率艦參戰,在被多艘日艦圍攻的情況下,致遠艦多處起火,船身傾斜,於是鄧世昌下令軍艦全速撞向日軍主力艦吉野號,欲與日艦同歸於盡,可惜一發炮彈擊中致遠艦的魚雷發射管,導致艦上魚雷爆炸,致遠艦沉沒,鄧世昌落水拒絕施救當俘虜,後與艦船一同沉沒,全艦250多名官兵壯烈殉國。
此訊息最早是在1895年英國倫敦出版的《布拉塞海軍年鑑》中刊發的具有官方權威的文獻,正是因為該書的巨大影響力,所以致遠艦撞擊吉野號的說法才被各界所接受,但是為什麼有人說致遠艦當時並沒有撞擊吉野號,這是因為後面有好多資料的出現才會有這種說法,下面我們來看看。
首先,在李鴻章向清廷彙報大東溝海戰紀要裡邊,講述了致遠艦是如何沉沒的經過,但是裡邊並沒有提到日艦吉野號,其次在1894年《北華捷報》中刊登的據說是親歷了海戰的北洋軍官的敘述中,提到了致遠艦受傷併發起了衝鋒,但是並不是去撞擊吉野號,而是另外一艘艦,最後在後世的專家經過各種當時的資料整理,最終確認,鄧世昌下令衝撞的軍艦並不是致遠艦,只是由於《布拉塞海軍年鑑》的刊登,後面好多有影響力的文章比如《東方兵事紀略》的跟進,才讓人們接受了致遠艦撞吉野號的過程。
致遠艦沉沒了一百多年後,日本人在1938年也曾組織過人打撈,新中國成立後,我們國家都在不斷的試圖打撈致遠艦,以慰藉英靈,終於經過多年努力,在2015年打撈完畢,確認陸續打撈上來的大批文物就是致遠艦的,後由民間籌集資金,按一比一的比例進行了複製,兩年後致遠紀念艦正式下水。
晚清的清廷,政府腐敗無能,但是為了國家民族的尊嚴,還是湧現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在看現在我們國家艦船製造已經屹立在了世界之巔,形象比喻就像“下餃子”一樣,各種新式戰艦航母紛紛下水,建造速度世界第一,在也不是晚清時候靠購買拼湊而得來實力的那個國家,厲害了我的國,為前輩英靈的犧牲而悲傷,為中國的崛起而喝彩!
-
3 # 梁甫長吟
1894年9月17日黃海海戰爆發,鄧世昌指揮“致遠"艦隊奮勇作戰,後來在日軍艦的圍攻之下。"致遠"艦受到重傷多處燃起大火,且艦身傾斜。 此時,鄧世昌鼓勵全艦將士:“吾輩從軍衛國,早置生死於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就命令艦隊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艦"吉野"右舷,欲與敵同歸於盡。只是事與願違,倭寇官兵見到這一幕大驚失色,就集中火力攻擊"致遠"艦,不幸一發擊中“致遠”艦的魚雷發射管,管內魚雷發生爆炸致使艦隊沉沒。鄧世昌落入海中後,部下以救生圈相救,可是鄧世昌拒絕了::“我立志殺敵報國,今死於海,義也,何求生為!”鄧世昌誓與軍艦共存亡,就與全艦官兵250餘人一同壯烈殉國。
那為何會有人說致遠艦並未撞擊吉野呢?
這種說法主要是海軍史專家陳悅提出的。陳悅專家當時黃海海戰的史料與沙盤推演相結合,重複黃海海戰的戰況,卻發現“沙盤”推演與史不符。
黃海海戰是近代中國較為重要的海戰之一,因為這場戰敗加深了中國的屈辱,加劇了帝國主義者對中國的侵略。在這場戰役中以鄧世昌為首的殉國將士,值得人們永遠的學習和紀念,他們是中華脊樑。
對於這些英雄,我認為位於天安門廣場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可以完美的詮釋。
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
4 # 不沉的經遠
質疑致遠艦撞擊吉野其實有兩種意見,一種是認為黃海海戰時致遠艦沒有試圖衝撞日艦,一種則是認為致遠艦在最後時刻要撞擊的其實是松島,而不是吉野。
在姚錫光所著的中國第一本記述甲午戰爭著作《東方兵事紀略》中,描述了致遠艦管帶鄧世昌在戰局不利的情況下,見吉野正好在前方透過,認為
倭艦專恃吉野,苟沉是船,則我軍可以集事!於是駕船撞擊吉野,最終因為致遠艦受傷過重,未能成功。
姚錫光作為李秉衡的幕僚,親身經歷過甲午戰爭,所以很多人把《東方兵事紀略》作為一手資料引用,鄧世昌撞擊吉野的說法由此流傳開來。不僅進入了教材,也被搬上了銀屏,像電影《甲午風雲》、電視連續劇《北洋水師》等都採用了這一說法。
不過現在對這一說法表示懷疑的人也不少,一種意見認為在日方記載中,並沒有提到致遠艦試圖撞擊吉野的說法。在岸上觀戰的美華人艾倫也提到致遠艦在重傷情況下始終在開炮射擊,並不是衝撞敵艦。而且致遠艦被擊沉以後,大部分士兵隨艦同沉,僅有7人獲救,致遠艦在最後一刻發生了什麼。姚錫光雖然經歷過甲午戰爭,但是畢竟只是李秉衡的一個幕僚,北洋水師的事情他只是耳聞,並不是自己親自經歷,因此不足以為證。
而另外一種意見則認為根據當時在場其他戰艦上目擊證人的證言,可以確認致遠艦在最後關頭因為受傷累累,又被日艦包圍,無法退出戰場,因此確實在最後關頭曾經發起衝鋒。但是按照雙方態勢,此時吉野在致遠艦背後。所以致遠要撞擊的目標,其實是日本聯合艦隊的旗艦松島,並非是吉野。
-
5 # 隨風物語
現在的說法有以下觀點:
一、致遠艦最高航速18節,吉野艦最高航速23節,致遠艦都追不到吉野艦,要怎麼去撞沉吉野艦?
二、既然致遠艦撞不到吉野艦,那麼有一種可能,致遠艦是為了靠近吉野艦發射魚雷而被吉野艦魚雷擊沉的。因為當時魚雷射程較短,只有在射程範圍內才會發射魚雷,所以致遠艦隻能儘可能的縮短與吉野的距離才會能發射魚雷。
三、《甲午風雲》我們看到鄧世昌高喊撞成吉野,既然知道致遠艦航速追不到吉野艦,有一種可能是為了歌頌鄧世昌不怕犧牲,英勇抵抗日本侵略,寧死不屈、可歌可泣的精神。
回覆列表
1894年9月17日下午,黃海海戰進行中。
15:30,旗艦定遠號被擊中了,燃起大火,多門火炮無法射擊。
此刻致遠號不顧自身防護薄弱,越過定遠號左側,擋在了前面。
日本第一遊擊隊的4艘艦艇,立即集中火力,瘋狂射擊致遠艦。
致遠艦下舷側多處被擊穿,水線附近多處破損,大量積水,艦體出現30度右傾。
此時鄧世昌下令,致遠號加速向第一遊擊隊旗艦吉野發動衝擊。日軍則以各種重炮及機關炮迎擊。
在即將撞上吉野時,致遠號中部發生爆炸,艦艏首先下沉,螺旋槳也露出了水面,不到十分鐘即完全沉沒。鄧世昌多次拒絕了救援,與其愛犬“太陽”同沉。全艦官兵252人僅7人獲救,包括鄧世昌在內絕大部分乘員戰死。
海軍史專家陳悅認為,軍艦撞擊通常都是兩敗俱傷的結果。致遠號彈藥容量較小,而火炮又射速較高,彈藥消耗速度比較快,在發動衝擊時已經經過長時間的戰鬥,主、副炮彈藥均即將用盡,撞擊是最後的攻擊手段了。鄧世昌當時是想利用艦上魚雷與敵艦同死:戰前有不少北洋軍艦為了防止魚雷殉爆而拋擲魚雷,但致遠號並沒有照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