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伊耆角木

    首先要明確一點,“挾”的意思是“挾持”,這話是不能放在場面上說的。故而曹操陣營中的所有人都從來沒有說過“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樣的話,他們用的是“奉天子以令不臣”,意思就是尊奉天子號令那些有不臣之心的臣子,這就冠冕堂皇,挑不出毛病。倒是《後漢書·袁紹傳》中記載了袁紹的謀士沮授勸袁紹“挾天子而令諸侯”,那也只能是暗地裡的建議,才會說的比較露骨。而我們現在說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那也是《三國演義》中其他陣營的人這麼說曹操,都不是曹操和他的屬下們自己說的。

    解釋清楚了這個問題,就可以言歸正傳來說說荀彧了。荀彧是曹操早期非常倚重的謀臣,出身名門,被稱為“吾之子房”,將其比作漢初張良,足見智謀之高。他在曹操陣營內部爭論是否要迎奉天子的時候起了關鍵作用,認為迎奉天子有利於曹操凝聚人心,穩定大局。最後曹操聽取其意見,將漢獻帝迎至許縣,曹操成為漢朝丞相,從此多了一個重要的政治籌碼。而漢獻帝也與曹操陣營綁在一起,“榮辱與共”了。故而,荀彧支援“奉天子以令不臣”既是為曹操的戰略考慮,也是他忠於漢室,希望漢室復興的表現。

    但是,曹操陣營的文臣武將卻不是一條心。絕大多數的曹操親信都是隻知曹操,不知漢獻帝,唯曹操之命是從。甚至出現了諸如夏侯惇這樣恥任漢職,只想要丞相府官職的人。同時還有另一批,雖然人數極少,但他們心向漢室,至少是希望維持漢王朝正統地位的臣子,荀彧就是其中代表。

    後來荀彧為什麼要反對曹操?因為曹操要稱魏公,加九錫。這點為什麼這麼重要?還要源於西漢建立之初的白馬之盟。劉邦在建立漢朝後,逐步除掉了幾個異性王,最後與群臣定下“非劉不王,非功不侯”的原則,是漢王朝維持下去的基礎。只有劉姓宗親才能封王,其餘臣子即使有功,最多封到侯爵。做到公爵就已經“僭越”,只有西漢末年王莽曾經獲封“安漢公”,曹操稱魏公,已然是在走王莽走過的路,王莽最後篡位了這是大家都知道的,所以,荀彧為了漢室安危,不希望曹操會逐步走上篡位之路,才會旗幟鮮明的反對。另外,加九錫也是一樣,那是九種超過一般臣子規格的儀仗,獲得九錫,就是在群臣之上,與皇帝的區別越發減小,“君不君臣不臣”。

    荀彧勸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是因為那時候漢室的利益與曹操集團綁在了一起,既幫助漢室又幫助曹操。而後來反對曹操稱魏公,則是因為稱魏公是漢室與曹操集團的利益產生了衝突。這時候荀彧選擇了挺身而出保護漢室利益。但是,因此也損害了曹操集團的利益,成為了曹操專權路上的絆腳石。所以荀彧對曹操“沒用了”。但他的位置太高,公然站在曹操對立面勢必不能讓曹操容忍,所以荀彧只有一死,既讓曹操舒心,也成全了自己的名聲。

  • 2 # 希榮文創

    荀彧建議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目的是推出一個強有力的人物,上尊奉天子,下代表天子去討伐反叛者,曹操無疑是最佳人選。但荀彧始終是漢朝的維護者,講究君父臣綱,他認為曹操也是漢臣,稱王稱帝就是謀逆,所以晚年反對曹操稱魏王。他的想法很不對野心勃勃曹操的胃口,最終送給他一個空飯盒,荀彧憤而自殺,以死明志。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諸侯割據,漢室勢弱,漢天子的權威遭到極大削弱。荀彧認為要想維護漢朝的統治地位,難以憑自己的力量力挽狂瀾,必須採用一種政治策略對付眼前的亂局,必須推出一個英雄來匡扶天下。於是荀彧建議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目的就是安定天下,漢室延綿。

    曹操晚年帝王之心浮現,越來越成為奸雄的角色,這與荀彧建議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初衷南轅北轍。曹操竟然當著荀彧的面斬了白馬門衛,扇了自己兒子一巴掌,是想證明自己作為稱魏王的能力。 白馬門以前只有皇上可以駕車透過,曹操現在可以從這裡過,與皇帝有何兩樣?但荀彧就是容不得他這樣公開竄漢,所以很是生氣,漢朝畢竟還沒有亡,荀彧是個漢臣,也是個忠臣,雖深知曹操名為漢臣實為漢賊,但從表面上看曹操還是在為漢朝抵禦造反。現在曹操居然明目張膽的稱王稱霸,無疑觸碰了他做人的底線,但又無法遏制曹操的野心,只有一死明志。

  • 3 # 體壇大蜀暑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荀彧投奔曹操的時間較早,而且為曹操舉薦了很多謀士,像郭嘉,戲志才等,荀彧和這些人一起為曹操出謀劃策,可以說為曹操一統北方奠定了基礎!

    如題主所言,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個戰略確實是荀彧先提出來的,而且也正因如此,因為漢獻帝在自己手裡,曹操也就在亂世之中站在了道德的制高點!這對於原本勢力並不大的曹操確實作用極大,因為可以事事奉天子之名行事,所以曹操得以在極的時間內壯大自己的勢力,進一步消滅各個軍閥,一統北方,可以說在曹魏政權的創立階段,荀彧和曹操是具有相同的目標,合作很愉快!

    但是,隨著曹操勢力的壯大,特別是到了晚年,雖然坐擁三國中最大的地盤,但由於赤壁之敗,使其再不可能一統華夏,因此,敕封魏王也成為其最大榮耀,個人認為曹操是不曾有過代漢自立的意思的,否則,逼漢獻帝謙讓的大戲也輪不到兒子曹丕了。但由於荀彧時刻以漢臣自居,在他看來,曹操敕封魏王,無疑是犯了高祖異姓不得封王的古訓,這分明就是赤裸裸的僭越,因此,荀彧才冒著和曹操翻臉的風險反對其稱王。在三國演義中,曹操得知荀彧反對自己,就賜給荀彧一個空飯盒,荀彧開啟,見裡面空無一物,感嘆自己已無漢祿可食,於是自盡了!

  • 4 # 亮子88965

    沒有曹操漢朝就結束了,能暫時保住漢朝的只有曹操!但是真到曹操要另立新朝的時候身為漢臣的荀彧又接收不了。我感覺他隨忠心曹魏但更忠心大漢。自己心裡上過不了這一關,基本上等於自殺吧,死了就不用再糾結了。

  • 5 # 說三國

    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為漢臣

    曹操晉王位,將不為漢臣

    荀彧是一個堅定的漢臣

  • 6 # 風逍逍兮易水寒

    “奉天子以令諸侯”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大漢徵西將軍之墓”

    看到這些標籤,熟悉中國古代史的朋友們腦海中是不是浮現出了一個清晰的人影。以上這些標籤,都存在於東漢末年奸雄曹操身上。

    曹操是東漢末年最強大的諸侯之一,他從黃巾起義嶄露頭角,之後擊敗了李傕、郭汜、張繡、袁術、呂布、劉備、袁紹等,稱霸中原,統一了北方。在統一北方的過程中,曹操麾下的一大批文臣武將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那個被曹操譽為“吾之子房”的荀彧。

    荀彧是東漢末年名門望族荀家的傑出人物,才能出眾。跟隨曹操之後屢屢幫助曹操掃平大敵,是曹操稱霸北方的關鍵性人物。可以說荀彧對魏國的功勞,堪比諸葛亮對蜀漢的功勞,但是荀彧的下場並不好。

    我們都知道曹操曾經挾天子以令諸侯,掌握了極大地政治優勢。荀彧也是曹操挾天子戰略的堅定支持者,但是荀彧晚年卻成為了反對曹操的急先鋒,這又是為什麼呢?

    荀彧其實一直忠心的是漢室,而不是曹操,他願意跟隨曹操,是因為他覺得曹操有能力拯救漢室。但是隨著曹操勢力的不斷增強,曹操的慾望和無可奈何也隨之增強。這樣一來,曹操就勢必會與漢室發生衝突。荀彧也不得不在兩方做出選擇。

    從荀彧堅定不移的反對曹操來看,荀彧選擇的是維護漢室,在曹操晉封魏公時,荀彧堅決不承認曹操的僭越之舉,這一次兩人正式撕破了臉皮,再也沒有以前的那種君臣和諧的氣氛,更沒有相互配合的默契了。

    所以荀彧為什麼一開始支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晚年又反對曹操,那是因為荀彧從始至終都只忠心漢室,而不是曹操。況且,荀彧主張的是“奉天子以令不臣”,而不是帶有貶義的“挾天子以令諸侯”。

  • 7 # TiKan

    荀彧幫曹操,是想著護著大漢,這也是曹操前期沒有稱帝的原因之一。

    但也都知道他自欺欺人了,後來曹操稱帝,他也就反曹操了,最後被曹操賜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好的電商類書籍可以推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