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橘子愛旅遊
-
2 # 曉光筆語
我們站在諸葛亮的角度來看,他出山幫劉備打天下,主要原因有四個:
1.劉備乃是中山靖王之後,自詡為漢朝皇室血脈,在當時奸臣當道,國家四分五裂,地方軍閥割據,漢朝幾乎亡國的背景下,以恢復漢室為名,劉備的皇族身份,就是最大的政治資本,名正言順,能夠很容易獲得民眾的支援,最能實現文人謀臣的最高理想。
2.寧為雞頭勿為鳳尾。諸葛亮作為一個隱士,自幼飽讀詩書,熟研兵法,自號臥龍先生,自然是待價而沽,如果投靠曹操,首先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做法已經是被世人唾罵,當然不去,再說,曹操手下已經是謀臣眾多,自己再去,錦上添花而已,頂多就是其中一個,難以最快凸顯出自己的才幹。而劉備也不同,身邊沒有人才,急需自己這樣的人,去他那裡,可謂是雪中送炭,便可立刻受到重用。
3.在出山之前,諸葛亮自己早已分析天下形勢,對幫助劉備打天下已經是胸有成竹,並分析了當時各路諸侯的性格、秉性和待人之道,曹操為人奸詐狡猾,心狠手辣,東吳的孫權志大才疏,河北袁紹更是不值一哂,只有劉備,可謂是重情義,禮賢下士,憨厚,愛民如子,廣得民心。
4.還有一點,作為一個學富五車,才高八斗的文人,自命清高是肯定的,幫助一個一窮二白的人打天下,最能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更刺激,更富有挑戰性,功成之後,自然可以名留青史,這是古代文人的最大理想。
綜上,諸葛亮其實早已謀定,待劉備親自三顧茅廬,給足了諸葛亮面子,諸葛亮也完成了對未來主子的最後的考驗,終於出山了,果然,一出山,便是出手不凡!至於還有沒有其他原因呢,請大家多指教。
-
3 # 嶽劍
因為,三國時期,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是一個群星閃耀的時代,以諸葛亮的才能而言,並不是一個特別突出的,當時曹孫劉而言,都需要人才 ,可諸葛亮為什麼要幫助實力最弱的劉備,可能與諸葛亮自身的原因考慮。
當時諸葛亮兩個朋友徐庶與石廣元都投靠了曹操。可兩人只能在魏國當上中級官僚。以兩人的才幹,尚且只能做個普通官員,可見當時的魏國是多麼人才濟濟。而諸葛亮投奔曹操可能永無出頭之日。 當時東吳主要受江東士族影響,朝中權力被其控制,門閥嚴重,諸葛亮作為 一個布衣,去了也不會被重視。
相比較,當時的劉備則更好一些,劉備一心光復漢室,這正好 符合諸葛亮理想,並且劉備本人有爭霸天下的雄才偉略,但身邊又又極度缺乏可以為其出謀劃策的人, 所以投靠劉備也只能是諸葛亮的最佳選擇了。
所以才有了,諸葛亮,知其不可為,而依然為之的無奈之感。
-
4 # HK君
諸葛亮看好劉備
諸葛亮想找一個好的平臺發展。
諸葛亮如果憑藉自己的人脈,比如他大姐嫁給了荊州豪門蒯家,二姐嫁給了荊襄豪門龐家,他大哥在孫吳為官,而他自己又娶了黃承彥的女兒,而自己老婆的小姨就是劉表第二個妻子——蔡夫人,所以,只要諸葛亮原因,他完全可以在荊州或者孫吳那裡找到一份不錯的官職。但是這些都不滿足不了他。
荊州劉表不是成事之主,他的兩個兒子也好不到哪裡去。
諸葛曾經說過,孫吳可以“容亮,但是不能盡亮”,就是孫吳可以容納他,給他一個高官,但是他成不了孫吳的鳳頭,當不了領軍人物。
諸葛亮仔細思考了當時的幾大諸侯,就發覺劉備有這個可能。
首先,劉備是皇室出身,雖然沒有什麼物質基礎,但是有一個非常好的政治口碑。
其次,劉備當時沒有發展起來,一方面原因是曹操一直以來不斷打壓他,另一方面是劉表也一直防著他。這導致劉備一在沒有資本,沒有找到第一桶金。但是這不表明劉備無能。
再次,荊州劉表年事已高,不久於人世,這時候,劉備可以取而代之,取得荊州的控制權。
這些
劉備對諸葛亮有知遇之恩劉備三顧茅廬,給足了諸葛亮的面子。
而且在諸葛亮出山之後,也非常信任他。在劉備帶著龐統進軍四川的時候,諸葛亮掌握著荊州地區的內政大權,而關羽掌握著軍權。
最後,在劉備病故於白帝城之前,託孤之時,雖然還有李嚴,但是主要還是委託給諸葛亮,所以劉備對於諸葛亮是非常信任的,再說這時候不信任諸葛亮,蜀漢王朝可能就要亡國了。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這就是劉備和諸葛亮之間的故事。
諸葛亮是有理想的人,而且到死都是。
儘管諸葛亮更多地是一個理想主義者,當然,他也懂現實。
-
5 # 信陵侃史
諸葛亮滿腹才華,在南陽躬耕十二載,直到劉備三顧茅廬才出山,助劉備取荊州奪益州,建立蜀漢,成為劉備的左膀右臂。其選擇輔佐劉備的原因有二。
其一,劉備胸懷大志,雄才大略,是可輔佐之明主諸葛亮早期不出山,其實一直想尋一明主,所以其熱心於田園生活是假,觀天下形勢擇時而出才是真,諸葛亮稱臥龍,他真甘心自己一身才華埋沒于田野間麼,肯定不甘心,如若真心躬耕于田野間就不會有那麼響的名號了。
劉備白手起家,靠自己的人格魅力聚集了一批鐵桿粉絲,同時也靠自己的本事打出了名聲。
其實隱居南陽的諸葛亮早就看中了劉備,要不然也不會和劉備一見面便給劉備送了份大禮——《隆中策》,有沒有發現《隆中策》是為劉備量身打造的,這麼大的戰略規劃肯定不是一兩天所能籌劃出來的,所以,在劉備來之前,諸葛亮便做足了功課。
諸葛亮是個人精,早在見到劉備之前便對劉備瞭解得一清二楚,知道劉備是個可輔佐之主,要不然甭說劉備三顧茅廬了,就是萬顧茅廬,諸葛亮也會不見的。
其二,劉備無得力謀士,若投靠劉備起點會更高劉備早期並沒有得力的謀士,因而其時運並不是很好,顛沛流離,寄人籬下,劉備太渴望謀士了,好不容易得到了徐庶,又不曾想徐庶跟他不久便離他而去了,幸得徐庶舉薦諸葛亮,劉備好像又抓住了一顆救命稻草,三顧茅廬,終於請出了諸葛亮,《隆中對》讓劉備對他諸葛亮刮目相待,果真是請到了大能人,於是劉備以國士之禮待他。
像諸葛亮這樣的大才,去輔佐誰,誰都會願意,所以,在這個時候就成了諸葛亮選主公,如果選擇其他的人如曹操,孫權輔佐,雖然也會受器重,但起點卻沒有劉備這來得高,跟了劉備,諸葛亮便是頭號軍師,就能夠一展雄才,並且地位還高,諸葛亮進入劉備集團後,便成為劉備集團的二號人物,起點不是一般的高啊。有沒有覺得諸葛亮躬耕南陽有種姜太公釣魚的感覺。
所以說,就諸葛亮而言選擇劉備可能是其最佳的選擇。
回覆列表
諸葛亮本一草士,在劉備拜訪他之前,接觸過的諸侯就只有劉表一個,可是劉表實在是不會用人,諸葛亮自然不會為他所用.而劉備初遇諸葛亮時,求賢的渴望非常強烈,而他的志向也讓諸葛亮有所敬佩,隨即跟隨其左右.諸葛亮怎麼說也是個忠義之士,之後劉備一直善代他,他有怎麼可能再投旁人.諸葛亮在劉備死後,不做皇帝的原因:其一:諸葛亮感於劉備的恩義不會生出背叛之心.其二:蜀漢一直打著光復漢家天下,擁護劉氏皇族的旗號,諸葛亮若反,絕大部分貴族/士大夫不會響應其三:劉禪只不過安於享樂,並沒有實施暴政/勞民傷財,真正勞民傷財的正是諸葛亮一次次的北伐,所以諸葛亮要反也不得人心.其四:劉備臨終託孤的不只諸葛亮一人,他對巴蜀派勢力/荊襄派勢力的代表人物都有交代,而對其舊部下/外戚等老派勢力各人的囑咐更是極為細緻,可以說在其死後20內諸葛亮都沒有機會.而20年後諸葛亮又怎麼會再有心去篡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