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奔跑的小樹苗
-
2 # 相守相依的心
這可能就是扶貧工作,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貧困”的問題的原因所致。我們可以這樣來看待這個問題:
1、夠不到貧困標準的卻享受扶貧政策其實,在剛開始的扶貧工作中是存在這樣的現象的,有人家裡開著小轎車卻享受著扶貧政策,這種應該堅決清除的。
2、就像題主說的,之前符合貧困標準,現在透過扶貧好一些這種情況,應該是比較多見的,但是可能就存在一個問題,如果說,停止對其扶貧,那麼接下來,他就可能再次淪為貧困戶,為什麼呢?因為,他沒有收入來源,一旦政府停止扶持,那麼他將斷了供給。當然,這中間可能會出現裝窮的現象。
3、根本上扶貧,從根源上解決問題說白了,現在的扶貧主要還是直接進行補貼,只有最近兩年提出的精準扶貧,才算是屬於這一點,說白了就是給貧困戶找到“收入渠道”,解決那一部分並非懶人的貧困問題。
雖然現在提出了精準扶貧,但是,很多地區做的並不是太好,或者說空間很大,離真正保證脫貧還有一段距離。
所以我們最希望的就是第3種情況的出現。
針對那種,懶貧的,可以透過正確引導,讓其自力更生,其中有一部電影就很不錯的反映了這一問題《十八洞村》。
-
3 # 三農一姐
如何看待部分脫貧農戶爭相裝困、扮貧、哭窮?2020年國家制定了全國貧困戶脫貧計劃,對所有貧困戶進行摸底調查,稽核,建檔立卡,實行一戶一卡,針對性的“精準扶貧”,一個貧困戶都不能拉下。三年來,在扶貧扶貧政策、扶貧專案、扶貧資金的扶持下,好多貧困戶、貧困村已經脫貧,甚至走上了致富路,可在一些地方出現了,一部分脫貧戶依舊脫貧不退貧、脫貧不摘帽的現象,害怕脫貧,害怕摘帽,為什麼呢?主要是為了繼續享受扶貧政策,繼續得到扶貧資金的支援,這是不對的。從某種意義上講,對於那些事實已經脫貧,而依舊裝窮賣傻,享受扶貧政策,騙取扶貧資金,這是違法行為,這就是變相的騙取國家扶貧資金,應該追究責任,並追回扶貧資金。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
1、扶貧政策多,力度大,對於一些扶貧專案一路綠燈,該收費得專案也免費,主要是為了貧困戶減輕負擔,及早脫貧。2、扶貧資金之多,前所未有,有的貧困戶甚至給一部分生活保障,這種資金誘惑力,不得不讓他們“不要臉”的享受。3、對於貧困戶的醫療補貼、孩子教育費補貼力度大,也是不願退貧的原因之一。總之,扶貧是為了讓貧困戶脫貧,不是讓脫貧戶發家致富,或者貪圖享受,這是絕不允許的,希望那些脫了貧的人群自覺提出脫貧,別再佔用這部分資源,畢竟還有其它為脫貧戶和因病、因災致貧或者返貧戶更需要這部分資源。支援觀點,敬請關注、點贊宗元! -
4 # 洞察三農永珍
問題:如何看待部分脫貧農戶爭相裝困、扮貧、哭窮?
作為農村人,深知農村人的心理,貧困戶現在在農村成了沒有進的人三番五次來村上要求進貧困戶,進了貧困戶的即使條件達到了脫貧條件也不想退出貧困戶,當然也不乏有些地方沒有達到條件讓脫貧的“數字脫貧”問題,下面我分別從兩個大方面分析一下其中緣由。
如果脫貧農戶沒有達到各個地方規定的脫貧標準是不能脫貧,作為農戶,只有有有力證據證明自己不符合脫貧條件的,可以申請不退出貧困戶。
如果脫貧農戶實實在在的達到了脫貧條件,那就需要勇敢的摘掉貧困戶的帽子,靠自己的勤奮將脫貧的勁頭延續下去,那些所謂的扮貧、哭窮,群眾的眼睛也看的見,曝光後會讓自己很丟面子。其實脫貧農戶這種扮貧、哭窮是對扶貧政策的一種憐惜,是對未來生活不確定性的恐懼,這幾年隨著精準扶貧工作的深入,各種優惠政策湧向了貧困戶,比如產業到戶資金髮放、易地搬遷政策、危房改造、醫療報銷提高比例、兜底保障、金融扶持貼息、教育救助、就業創業扶持等。這些政策確實讓貧困戶從中得到了實惠,改善了生活。很多貧困戶害怕一旦脫貧退出貧困戶,那麼政策就不能享受了,當然這些扶貧政策有的本身就是二選一,有的也只能享受一次,至於其他政策,各個地方規定都不一樣,我們陝西的政策是脫貧不脫政策,比如免繳農合療,已經脫貧的貧困戶也是給免繳的!
因此,大家必須認真理性看待脫貧問題!在堅持真脫貧的基礎上立志自立自強,將政策留給真正需要的人,不要讓群眾的言論淹沒自己。
-
5 # 首都農業人
農民富才是真正的富,沒有農村的小康就沒有全面的小康。但還有很多農民生活貧困,為了幫助他們脫貧,國家加大了扶貧力度,2013年~2017年,中央財政共安排專項扶貧資金從394億元增加到了861億元。農村貧困人口由2013年的9899萬人減少到了2016年的4335萬人,平均每年減少1391萬人。但部分脫貧戶爭相裝困、裝貧和哭窮,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
農村貧困人口基本都是沒有文化、沒有技術,主要收入來源靠種地,靠天吃飯,收入不穩定,抵抗風險能力差。同時,在扶貧工作中以資金補助為主,他們已經習慣了每年拿扶持資金。雖然他們已經脫貧,但在人性的貪婪作用下,他們裝貧和哭窮來套取國家扶貧資金。
“授人以魚不如以漁”,扶貧要透過技術培訓、產業扶持等措施增加農民收入,改善生活品質。同時建立一套完善的考核監督體系,當貧困戶確實脫貧以後,就不再發放脫貧資金。
-
6 # 暢敏古今風雲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扶貧駐村第一書記,主要任務就是在鄉村扶貧,在實際扶貧工作中,大部分,群眾,表現比較非常好,而部分脫貧農戶爭相裝困,扮貧,哭窮現象時有發生,請看看我們是如何處理的。
一,召開廣播會,宣傳扶貧政策,倡導主旋律。現在貧困村都安裝了廣播,鄉村幹部可以利用廣播召開廣播會,經常宣傳,各級扶貧政策和扶貧精神,扶貧先扶志,堅決扭轉“誰窮誰光榮”的不良現象,倡導主旋律,弘揚新風尚,在全村形成一個堅決杜絕等靠要,唯有勤勞致富奔小康的社會氛圍;對勤勞致富奔小康的農戶,進行大力表彰。
二,對難纏戶、哭窮哭,建立戶說明資訊。對這些戶要給他們,算好經濟收入帳,採集好他們的資訊,用大型農機具,有小轎車,有樓房的進行拍照,留取佐證材料,並建立資訊檔案,上級有關部門來檢查時,我們可以拿出來,讓他們這些佐證材料看,再有意見、再哭窮也達不到目的。
“賴貧”背後是什麼?
隨著精準扶貧的深入實施,許多貧困群眾、貧困村已達到脫貧標準,但在一些地方出現了脫貧不退貧、脫貧不摘帽現象,究其原因,是部分貧困群眾和貧困村害怕脫貧,不敢脫貧。
“我除了種地養牛,別的啥也不會,怕列入脫貧名單後政府扶持減少”
回覆列表
國家大力實行精準脫貧,讓每一個人都能富裕起來,是一項很好的利民政策。當然在政策在推動實施過程中,也會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比如說有一些貧困戶,為了能夠吃到貧困補助資金,堅持不脫貧的現象。首先,中國的扶貧政策應該做到扶貧不扶懶,讓好吃懶做的人,但是經濟困難也不能享受到國家的扶貧基金。其次,應該在農村建立產業鏈,讓貧困人口有一份就業保障,很多貧困人口依賴於這些貧困救助資金,也是因為心裡沒有安全感,怕沒有這份保障以後,生活會更加困苦,而如果有一份穩定的收入來源,有一份工作可以養活自己和家人,相信會有大部分人願意脫貧,邁入小康生活。最後要完善獎懲制度,比如說有的人是裝貧困,那麼就要對其進行懲罰,並建立扶貧的體系名單,對惡意裝貧的人員要拉入黑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