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梓桐672

    其實有很大一部分家長都是這樣,出於愛子本能,每時每刻都想替孩子做出更最佳化的決定。

    可孩子們卻毫不領情,執拗的堅持。

    一定是他們還沒有長大,不懂道理!

    哦不,我認為,恰恰是因為,他們長大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們有了更加強烈的自我意識,更加清晰的事物判斷,有了更多的感受,更多的訴求。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誰也不會願意總按著另一個人的要求行事。就好比咱們在職場,領導總是把‘必須’掛在嘴邊,不容反駁,那麼哪怕他是對的,咱們也會在心裡暗罵吧!”

    孩子的心理和成年人的心理多有共通之處,你不能接受的溝通方式,強加到孩子身上時,孩子自然也想要反駁。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認為:不論什麼時候,當家長命令或者強迫孩子做事情,就會導致權力之爭(Power Struggle)。

    權力之爭會把家庭變成一個不平等的戰場,沒有溝通、沒有合作,只有怒氣和爭鬥,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都過的不開心。

    “我沒有想要爭奪權力的意思,我只是‘為他好’。”是的,自己對孩子的評價是正確的,勸導是合理的,建議是科學的,無論是出發點還是落腳點,都是“為他好”。表面上一切都合理的無懈可擊,但內裡卻缺了至關重要的一點——尊重。有了尊重,才有平等可言。而缺少平等,又怎可奢求一個孩子在覺得自己權力受侵犯的時候,去理性思考這種侵犯是否是“為我好”呢?於是,反抗和叛逆只是自然反應。

    這點不必深談,我想咱們在成長過程中,與父母過多過少都曾有過這樣的分歧和經歷吧。

    面對矛盾時少控制、多放手,少命令、多溝通,少用肯定句、多用設問句。

    你會發現,那個愛頂嘴的孩子,也並不會那麼執拗,而是非常的通情達理。

    第一,保持淡定,讓孩子承受自然結果(natural consequences)

    自然後果,是指大人不參與的情況下,孩子的行為帶來的直接結果。允許自然結果的發生,更能讓孩子直接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帶來了什麼樣的後果。

    第二,鼓勵孩子參與,找出折中解決方案(Engage Kids in Problem-Solving)

    和孩子發生分歧的時候,在一些非原則性問題上,與其堅持讓孩子服從,不如退一步,和孩子一起找到解決方案。這個方案不是在“我的方法”和“你的方法”中選擇一種,而是協商出來的折中方案。在各自決定合理的範圍內,各退一步,找出雙方都能接受的折中方案。

    第三,避免指令,給孩子提供選擇(Offer Choices)要讓孩子進行某種行為,最好的方法不是授予指令,而是加以引導。可以給孩子提供至少兩個選擇方案,這兩個選擇都可以達到目標。比如想讓孩子自己去收拾滿地的玩具:

    “寶寶,你是想自己把玩具送回它們的家,還是要和媽媽合作幫它們送回家呢?”

    尊重孩子,是平等對話的先決條件。

    我們要審視自己作為父母的站位,只有把自己置身引領者而不是獨裁者的地位,才能平等的對待孩子。

    當我們拋棄“為你好”的怨念,摒棄居高臨下的態度,從眼神到心靈都做到和孩子平視,那麼孩子回報我們的,也將是發自內心的尊重。

  • 2 # 甜心育兒坊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們會覺得孩子不聽話,愛和家長“頂嘴”。其實,我們應積極看待孩子“頂嘴”現象。

    孩子“頂嘴”是孩子成長到一定階段的表現,說明孩子對事情有了自己的想法,孩子有表達自己觀點的慾望。但因為孩子還不夠成熟,他的觀點不一定正確,這時還需要家長適當的加以正確引導。

    當孩子“頂嘴”時,家長要心平氣和,給孩子一個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如果孩子的觀點正確,家長應予以鼓勵;如果孩子的觀點片面或錯誤,家長應及時糾正,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觀念。

    孩子和家長適當的“頂嘴”可以培養孩子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和辯論能力,有利於改善親子關係。

  • 3 # 江楓140151042

    說明家長做得不夠好。家長是表率。所以家長和孩子好好談談。讓她們感覺,如果家長錯了,家長改!孩子錯了孩子也改。

  • 4 # 福林媽咪

    孝順中的“孝”指盡心奉養父母,而“順”指順從父母。其實古講孝道,並沒有說要孝順。孔子和孟子都說要孝,但不一定要順。不顧事實,盲目順從,陷父母於不義,是為不孝。

    很多爸爸媽媽認為自己養大的孩子,如果不順從自己,將來還如何管教,何來孝順?而這“頂嘴”,恰恰是不順從父母意志的一種表現。所以爸爸媽媽都不喜歡頂嘴的孩子。

    以至於孩子頂嘴時多數家長會大發雷霆,這其實也跟父母的“控制慾”有關。當自己對寶寶“發號施令”,寶寶利用頂嘴來反抗,讓爸爸媽媽覺得很沒“面子”,感覺這樣的寶寶有點脫離了自己的控制,在這種情況下會產生一種心理:這次不“教訓”你,我怕你下次能“上天”!

    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其實內心是極其不服的。

    例如這樣的場景:

    “寶寶,太冷了,穿上衣服。”

    “我不冷,不穿。”

    “不穿會感冒的,等感冒了你可別跟我說你難受。”

    “我都這麼大了,我知道冷熱!”

    “不穿也得給我穿上!說一句你頂我三句!反了你了!”

    寶寶最後無奈地把衣服穿上。

    對於穿衣服這件事,我們做爸媽的始終有個執念,寶寶小時候不會說話不知道告知爸爸媽媽他是冷是熱,全憑爸爸媽媽自己判斷,總覺得寶寶冷,給寶寶往身上加衣服,寶寶被捂得像個“圓球”才覺得寶寶不冷了。而這樣的後果是什麼?寶寶捂得渾身是汗,最後反而感冒了。

    寶寶現在能跑會跳會說話,脫離了爸爸媽媽的“掌控”,這其實是寶寶開始有獨立意識的表現,有了自己的思想,但是大人們還是在用自己的認知去管控孩子。爸媽沒注意到,寶寶其實長大了,當爸爸媽媽的要求,讓寶寶覺得不舒服時,或者跟寶寶自己的想法有衝突時,寶寶自然會反抗。

    但多數情況下,爸爸媽媽面對頂嘴的孩子,是反駁不了的,隨後採取威脅,但是這種威脅、恐嚇,最後演變成了真的上手打,打完之後,寶寶無奈服從,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其實很簡單,因為一次次的被迫服從,孩子覺得爸爸媽媽的要求無理,只知道威脅自己,久而久之,孩子不再信服爸爸媽媽,所以孩子會越來越不聽話,這才演變成需要爸爸媽媽“暴力解決”。

    在這樣種情況下孩子一般會產生兩種性格:一種是越來越叛逆,一種是越來越自卑。

    叛逆的孩子只會讓爸爸媽媽很頭疼,而自卑的孩子越來越不愛表達自己的想法,藏在心裡,自己也沒了主見。

    所以當孩子頂嘴時,爸爸媽媽不妨這樣想:孩子長大了,他有自己的想法了。

    不如聽聽孩子的想法:

    我不想回家吃飯,那是因為我還不餓……我不想穿衣服,因為我真的不冷……

    孩子一時不回家,不是一直不回家,沒人陪他玩,他自然會回來;現在不冷就不讓他穿,4歲的孩子已經知道冷熱了,會表達自己的感受,是爸爸媽媽把孩子想得太笨了。

    孩子頂嘴時,爸爸媽媽生氣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孩子說話的語氣問題,當孩子急於表達與家長不同的觀點時,會著急,以至於語氣有些激動。這時,爸爸媽媽不妨說:“我知道你有自己的觀點,但你表達時要不要換個平和的語氣來說服我呢?”

    當孩子開始頂嘴,就說明他真的長大了,我們可以允許孩子頂嘴,但不是讓孩子無理、放肆,當孩子說的不在理時,那就要教孩子如何說話了,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總比讓孩子憋在心裡越來越自卑要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拍攝企業宣傳片,應該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