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90通心妙語

    這孩子的性格是小時候家庭環境和教育出了問題,再然後到了上學期間又經歷或其他的是更加印證他原始家庭種種不和諧造成的。控制慾,私有欲,妒忌心,好勝心,這幾樣心理糾纏碰撞就造成這麼一個奇葩。

    從本質上講安家和是一個害怕失去的極端性格扭曲化,這是可憐人,可憐到無可救藥。

  • 2 # 四月瓊思

    當時太小,記不清太多情節。不過,這卻是80後孩子小時候的噩夢,明明看起來文質彬彬的一個男人,怎麼可以對自己的妻子拳打腳踢。細節透露著成長環境及性格成因,因為情節記不清了,所以我從心理學來解釋下暴力行成的原因。

    心理原因

    角色的認同與攻擊性。進入青春期的男孩,自以為已經長大成人了,而且特別熱衷於對男子漢角色的認同和片面理解,強調男子漢的剛毅、果敢、義氣、力量、善攻擊等特徵,因此,他們會在同齡人面前,特別是有異性在場時表現出較強的攻擊性,以證明白已是一個男子漢。

    自尊心受挫。挫折是導致攻擊行為的一個重要原因,"挫折攻擊"理論提醒我們:挫折越大,越可能出現攻擊行為,甚至使用暴力。

    家庭原因

    一般說來,攻擊性與家庭教育有較大關係。被父母溺愛的孩子往往個人意識太強,受到限制就容易採取"還擊";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家裡的長輩有暴力傾向並長期實施暴力行為,孩子從小耳濡目染,開始模仿家長的攻擊行為。

    社會原因

    充滿暴力的遊戲與小說容易使缺乏分析的青年人產生模仿和認同。

    對於安嘉和這種高知識分子來說,不容易受到暴力遊戲與小說的影響。所以,造就他這種暴力性格的成因,心理原因和家庭原因影響比較大。

  • 3 # 黃素諮詢師

    《不要和陌生人說話》男主安嘉和是眾人眼中一等一的好男人,事業有成待人溫和,即將迎娶漂亮的女主更是讓人羨慕不已,怎麼看這都是完美的家庭。

    第一次動手,安嘉和很後悔,他乞求妻子的原諒並保證沒有下次,但是後來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白天的安嘉和是天使,衣冠楚楚、舉止得體、溫文爾雅。在其他人的眼裡就是完美的化身。不菲的收入,體面的地位,還有有令人羨慕嫉妒的美麗新娘梅湘南。

    然而,夜晚的安嘉和就是魔鬼,暴力、猜忌、妒忌、虛偽,甚至安嘉和的前妻也是因為不能忍受家暴自殺。

    暴力已經成了安嘉和家裡家常便飯,梅湘南懷孕也不能逃脫,被打的流產、肋骨斷裂,差點癱瘓,等到有人揭穿他的虛偽面孔時,他就痛下殺手。

    這種典型的雙面人格是怎麼形成的呢?

    英國埃克塞特大學教授馬丁·赫伯爾特所著的《防止家庭暴力》一書中,總結了家暴者的13條心理特徵

    1.長期低自尊,感覺自己能力不足。

    專家認為,基因遺傳、童年期嚴厲的家庭教育、父母或者撫養人簡單粗暴的言行舉止,都可能導致一個人過度自卑或是自卑與自負交織在一起的複雜人格。在這類人心中,自尊心甚至高於生命。每當遇到挫折,他們更想透過暴力證明自己的能力,發洩在他認為安全的物件身上。那些有性功能缺失或障礙者家暴可能性更高。

    2.有孤立感,缺乏社會支援。

    有一部分人主觀上認為自己被孤立,遇到負性事件時容易家暴,以獲取家庭或社會支援。還有一部分人則由於早年太受家庭寵溺,形成極端自我的性格缺陷,一有不順就傾向使用暴力。

    3.缺乏社交技巧和自我肯定。

    如果童年生活在有問題的家庭中,如父母或家庭成員間經常用暴力解決問題,那麼這個人就無法習得正常的家庭倫理和社交技巧,成年後的他們仍不懂正確溝通,婚後也不知如何扮演家庭角色,錯誤地認為家庭暴力很正常。而缺乏自我肯定的人,因為內心脆弱,往往會偽裝出強大(如暴力)的表象來向社會證明自己。

    4.有精神病史。

    精神疾病患者可能在精神症狀的影響下產生暴力行為。此外,生理異常、器質疾病、內分泌紊亂等都可能與暴力失控有關。那些存在很多心理創傷和問題的施暴者,可能會因雞毛蒜皮的事而引爆內心“炸藥桶”,做出暴力行為。

    5.有酒精與藥物濫用史。

    一般人都具備行為控制力,但吸毒、酗酒的人,由於大腦結構被藥物、酒精改變,性格、人格出現扭曲,部分或完全喪失認知功能和自控力,容易出現暴力。

    6.衝動控制力薄弱,存在其他反社會行為。

    施暴者自身可能具有性格缺陷。當他們遇到負性生活事件時,不會以社會的行為規範和倫理觀念約束自己,多以消極的方式去應對,導致不良行為無法糾正,而被進一步強化,形成惡性迴圈。當個體內在焦慮與挫折感升高時,情緒行為也容易失控,透過暴力形式發洩,出現反社會行為。

    7.佔有慾和嫉妒心很強,總是懷疑被遺棄。

    這類人對感情沒有足夠的安全感,常懷疑配偶與他人有不正當關係,一旦佔有慾或嫉妒心被點燃,就可能訴諸暴力。這類人還可能會限制配偶的經濟權利、社交自由甚至是人身自由。

    8.喜歡將錯誤歸於外因而譴責他人。

    他們往往認為挫折是他人造成的,自己是受害者。當爭吵逐漸升級時,施暴者可能會回想起童年的家暴場景而激動,做出不可控的行為。

    9.對另一半缺乏同理心,對配偶的痛苦不能理解甚至無視

    同理心可解釋為“設身處地理解”、將心比心的共情能力。如果原生家庭凝聚力較低,成員間相互照顧較少,人就很難習得同理心。遇到問題時,他們只在乎自己的感受而不顧他人,無法對受害者的痛苦感同身受。

    10.將日常壓力導致的憤怒轉移。

    應對壓力,正常人會尋求合理的發洩方式,如運動、大哭、傾訴、旅遊、獨處或看心理醫生。但家暴者在童年時期可能未習得積極、正面的應對壓力、控制情緒的方法,導致成年後無法將憤怒以健康的方式發洩出去,而是遷怒於他人,比如配偶。如果缺乏有效干預,這種遷怒式的發洩會逐漸發展為家庭暴力。

    11.有社會經濟方面的問題,如失業或財務困難。

    這類人往往比較固執,難以融入團隊,“失業成性”。這種社會壓力促使他們將家暴作為能力的體現,以暴力重塑其家庭地位,以獲得內心平衡。

    12.兒童期曾受到暴力虐待或目睹暴力。

    兒童時期是人格與性格形成的關鍵期,此時大部分行為都是從家庭中習得。如果當時經歷了家暴,透過目睹、學習、模仿,很可能從受害者轉變為施暴者。

    13.目前有使用暴力的情形、有威脅的行為或者武器的使用

    被指控虐待動物的罪犯,也傾向於對人類實施暴力侵犯。虐待動物的攻擊行為,在心理學上被稱為“情緒的轉移作用”,透過攻擊弱小者來釋放負能。在國外,故意虐待動物被作為衡量嚴重心理問題的重要指標。此外,曾有過霸凌行為、暴力前科的人也更容易家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肉狗養殖的前景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