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津門劉老師
-
2 # 布衣麒麟
詐屍式教育,其實是家長偷懶又要刷存在感的教育。想要孩子乖,優秀,自己卻沒有系統地關注、監督和引導。結果孩子出點問題,就暴跳如雷或瞎指揮。這種管教,孩子是不會信服的。這種情況出現在父親身上比較多,因為男主外女主內,很多爸爸管大事不管瑣事,所以便出現了詐屍式教育。
詐屍式教育的幾個特徵:
1、冷不丁瞎指揮,不瞭解前因後果,自以為是。對於家庭瑣事大部分時間是個甩手掌櫃,回家喝茶、看報、玩手機、電腦,或者葛優躺。可是不知道哪天突然想起自己還有個孩子,就跟視察工作一樣,覺得不順眼的,就在那瞎指揮。不顧全域性,把人搞懵圈。
2、說風涼話,站著說話不腰疼。動不動拿著網上看到的育兒新理論來教育人。什麼不要吼小孩,不要打罵,要鼓勵讚美,要冷靜耐心……結果自己上前管教,不到5分鐘,已是十級獅吼功。要知道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方法,做到了口吐白沫,小孩子依然可以置若罔聞。和風細雨式的管教,那是理想中的境界。
3、扯後腿 ,同你對著幹。苦口婆心地引導孩子會做家務的小孩更聰明又能幹,鼓勵他去刷碗。當爸爸地嘟噥了,讓男孩把時間浪費在家務上,以後長大了是個沒出息的男人。這……看來得先把大人教育好了,再來管小孩。父母教育理念的分歧如果不是私下裡解決,而是以爭吵的方式呈現在孩子面前,更容易使孩子變得難以管教,出現逆反心理。
4、專做好人。孩子雞飛狗跳時不見他的身影,當你跳東跳西,忙前忙後時,他突然就抱起小孩說:“爸爸帶你出去玩, 買好吃的!”一副父慈子孝,其樂融融的畫面。留下“女傭”在那抓狂。
如上所述,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專家孫雲曉認為,父母由於生理特徵的不同,應當有著天然的分工:母親在與孩子的親密性上佔優,而父親則在培養孩子獨立性上佔優。 在孩子嬰幼兒時期,應以母親的照顧和養育為主;但從孩子上學開始,父親的養育和教導佔比就應當逐漸增大;到中學時期,父親對孩子的教育應該超過母親。 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在美國,70%以上的罪犯,都來自缺少父教的家庭。父教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孫雲曉指出,父教缺失或導致兩個極端結果:一是孩子變得懦弱,二是孩子變得暴躁、攻擊性強。 孫雲曉認為,夫妻關係是一切家庭關係的基礎,工作忙碌並不是不陪伴孩子的藉口。孫雲曉指出,陪伴的質量比時間更加重要。“一些爸爸回家就看電視、玩手機,表面上和孩子坐在一起,但缺乏交流,這種陪伴是低水平的。”他表示,男性在生理上的天然特點,決定了父親對孩子產生的影響更易在運動、遊戲這類活動中體現出來。
詐屍式教育在我們生活中,不乏少數。希望透過宣傳,能夠改善這種情況。
-
3 # 三隻肥汪的修煉
近來,喪偶式育兒、詐屍式育兒、補刀式育兒,這些說法一時甚囂塵上,主要意思都是控訴爸爸不參與孩子的教育,偶爾管一下孩子,還盡添亂。
1.育兒矛盾源於分工不清這些衝突實際上是男女在育兒觀念上巨大差異的體現。比如,帶孩子玩,就是不幹活?使勁強迫孩子做這做那,就是嚴格要求?給孩子放鬆一下,就是討好孩子?
特別是,感覺媽媽有點過了,說幾句話,給孩子撐下腰,或者撥亂反正一下,就是詐屍?!
到底應該怎麼帶孩子?
或者說,到底聽誰的?
我以為這才是問題的核心所在。
爸爸媽媽帶孩子都有什麼優勢,這裡不展開說了,大家其實都知道,各有特點,需要分工協作,才能培養出人格健全的孩子。
可是很多家庭分工不清,爸爸該做什麼,媽媽該做什麼,並沒有取得一致意見,也沒有在生活中磨合出來大概分工,最終結果,往往是媽媽尋思"算了,還是自己做了放心"而大包大攬,越來越累,爸爸想著"得了,別再吵了"而眼不見心不煩,技能生疏,情感遊離。
十三姐在《這屆婦女不行,太爺們了》中寫到:"這屆婦女真不行,社會分工不明確,該自己乾的必須自己幹,不該自己乾的也必須自己幹。"一語道破了問題所在。
到底是爸爸隱形,媽媽才強勢,還是媽媽強勢,爸爸才隱形,我覺得這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說不出個子醜寅卯來,反正肯定配合出了問題,這是沒跑的。
2.育兒矛盾歸於夫妻感情曾經默契、恩愛的兩個人,誕生了愛情的結晶,從搶著親臭屁屁臭腳丫,愛不釋手,幸福滿滿,到為了這個小東西吵得不可開交,相看兩厭,互相嫌棄,這中間發生了什麼?
看到這樣一個影片。影片中,在心理諮詢師的引導下,強勢媽媽和隱形爸爸把內心的話語大聲喊出來了。
爸爸說:“你常常跟我說你走開,你說我從來沒有管過兒子,我感覺非常地生氣,非常地憤怒。”
媽媽說:“老公,你從來都不關心我。”
都把心裡話喊出來之後,大家都理解了對方心裡的苦。爸爸檢討對媽媽有誤解,忽視了媽媽的感受,感到很愧疚。
其實,大多數養育孩子的衝突,都可以歸結為夫妻關係出了問題。
婚姻是一場修行。同床共枕了多年,兩人早已熟悉得像左手摸右手,泛不起一點漣漪。再加上小傢伙的到來,全副心思都在他身上,必然忽視了身邊的那個人。曾經閃閃發光的特質,讓人心跳加速的情話,用盡心思的小浪漫,統統在柴米油鹽一地雞毛中敗下陣來,又不能當飯吃,早就戒了。於是埋怨、懶得交流、我行我素,然後更加埋怨,惡性迴圈開始了。
3.破解育兒矛盾從修復夫妻感情著手怎麼打破這個惡性迴圈?
來看看《大頭兒子小頭爸爸》中,圖圖媽媽的做法。媽媽為了讓爸爸輔導圖圖朗誦唐詩,她在飯桌上這麼說:
“我決定把陪圖圖朗誦唐詩這項艱鉅的任務,交給咱們家最能幹的、最聰明的、最英俊的、最有才幹的、也是最博學的爸爸。”
爸爸連忙表態:“身為父親,我非常榮幸,請媽媽放心,我保證完成任務。”
“太好了!至於我嘛,從現在起,我就不是圖圖的媽媽了。不是啦,我的意思是說,我不光是圖圖媽媽,還是圖圖的服裝師、化妝師、營養師。總之,我的任務最重的噢!”
真是睿智的媽媽,分分鐘擺平爸爸。焦慮的媽媽們,學著點,快拿出小本本,記下圖圖媽媽的"8字真言"。
分工。必須說服自己,這是他該做的,這是他能做的,這就是他做的。該自己做的,也可以考慮適當分給他做點,看他學習掌握的情況,他能力強,責任就大嘛。
欣賞。閉上眼睛,忍住噁心,使勁誇他,當他是戀愛時的小生,忘記油膩的大豬蹄子。讓他找不著北,暈暈乎乎去幹活就對了。
信任。相信他會用心帶孩子的,畢竟也是他親生的,不會害自己的親骨肉,當然你最清楚是不是他親生的,嘻嘻。而且你自己挑選的白馬王子,相信他有能力帶好孩子的。
自我。對孩子過度的愛,淹沒的愛,焉知不會窒息呢?花點心思在自己身上吧,妖嬈一下,慵懶一點,你需要懂得如何輕鬆和快樂。適當隱形一下,據說這個主意不錯喲。
歲月靜好,是因為有人替你負重前行。夫妻二人,共同養育孩子,就那麼多事,你多做了,另一個就少做點,你少做點,另一個就得多做點,這就是過日子的真諦。其實道理就這麼簡單。
回覆列表
我想告訴這樣做的家長,你們的這種做法如同炒股票但是不花心思鑽研一樣,孩子的成長是需要家長陪伴和用心栽培的,如果你們不肯花心思那就別怪孩子不努力不聰明